一粒沙里的世界
2023-06-25党海燕
党海燕
对于写作,生活中从不缺少素材,只是缺少对素材的发现。黄厚江老师指出,学生写不好作文,问题的症结在于“缺少生活意识,对生活抱一种无关痛痒的态度”。生活意识,就是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意识,是“善于把普通平常的生活‘据为己有,使之成为写作的材料、源头、动力和灵感”的能力。从这一点来说,写作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去发现、去捕捉,在生活情境的再现、定格、凝视中教给学生一种“发现”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件,发现半瓣花上的人情,一粒沙里的世界。
有效的写作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帮助学生沟通“生活意识”和“写作意识”,关注生活,体察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细节,提炼素材,收获感悟,实现写作与真实生活的无缝对接。
例如,在一次以“责任担当”为话题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大多空洞议论,写出的作文满是大而空的口号。当笔者带着失望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数学题时,顿时有了主意。首先,我请两位学生上黑板默写古诗。两位学生都只擦了一小块刚够默写的地方,笔者顺势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这是……的责任?”学生纷纷把矛头指向值日生。然而,我并没有停止追问。学生始而茫然,继而沉思,由窃窃私语到议论纷纷,终于恍然大悟,他们认识到“这也是我的责任”,在进一步的讨论中加深了对“责任”内涵的理解。那节课,这件课堂小事在学生笔下得以生动再现和升华。这一次的升格指导,正是源于对生活情境的敏锐捕捉。
在还原生活情境中捕捉细节,唤醒情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亲情是学生习作一大主题,然而往往选材陈旧,情感空洞。一次批阅日记,笔者发现有位学生写道:周日下午返校前,妈妈匆匆忙忙下地回来为我烙最爱吃的菜盒,爸爸只准弟弟吃两个,就把剩下的全打包给我带上了。这不就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吗?可惜这位同学却只轻描淡写数语带过。笔者于是以这篇日记为例,以“发现那些悄悄的爱”为主题,引导孩子们发现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鼓励他们说说自己不一样的经历,体验平凡生活带给我们的感动。于是,妈妈为我剥核桃留在指尖洗不去的淡褐色引出了爸爸精心剥好的石榴籽,黎明时分厨房里早餐的香味引出了清晨妈妈陪我背诗的朗朗书声,雪地里爸爸的大脚印套着我的小脚印,床头被悄悄拨后的闹钟……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细节被发现,真切的情感体验被唤醒,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亲情比想象的还要美丽温暖,原来自己的生活也并非乏善可陈。这样构筑的写作情境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写作素材,何愁无“米”下“锅”?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而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来自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交际语境,无疑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言说欲望和写作兴趣,改变写作动机不足的状态。荣维东教授提出的交际语境写作,将写作“置于真实或拟真的情景任务或具体语境中,强调写作是一种情景化、交流性、功能性的思维过程,是高度接近甚至还原生活真实的写作”。创设真实或拟真的交际语境,把抽象的作文题目转化为具体语境下的写作任务,既是写作动机的激发,也是写作内容的源泉。
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抒情”要求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作。我们设计了如下任务:
(1)今天作业很多,在朋友圈晒晒你的心情,比一比谁的“吐槽”更高级。
(2)学校心理咨询室开通了“知心姐姐”热线,请你给“知心姐姐”写封信,倾吐你的烦恼。
(3)和你的好朋友交流写给“知心姐姐”的信,替“知心姐姐”写封回信开导他(她)。
在这样的情境中,写作活动变成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唤醒其表达倾诉的愿望。
写作学习任务情境的创设必须依托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在与情境的持续互动中激活写作状态。在教学“演讲稿写作”时,学校正开展学生仪容仪表大检查,班里不少学生因发型不合规范而被批评,部分同学想不通。针对学生关于“仪表美”的认识,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
(1)开展班级辩论赛
辩题:我的发型我做主,学校该不该管?
(2)撰写国旗下的演讲稿
下周升旗仪式由我们班主持,学校要求班长针对此次仪容仪表大检查做国旗下的演讲,主题为“中学生应该追求怎样的美”。请你为他写一份演讲稿。
这个情境任务,既关注了现实生活,又有明确具体的交际要素——话题、角色、对象、目的、任务,有助于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前期的活动铺垫,无论是写作欲望的激发、写作内容的生成还是表达方式的选择,都水到渠成。
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创设写作情境。例如,深秋的校园色彩斑斓,那满地黄叶最能触动情思,如果只是单纯地布置一次观察日记,效果平平。我们先发动学生捡树叶,开始美的寻踪;再小组合作,共同构思琢磨如何成画;然后大家一起动手制作树叶画,展示自己眼中的秋天;最后再为自己的树叶画配上文字,记录自己对秋天的感悟。于是,秋天在孩子们的笔下活了起来:
1.看这一树金黄,春天里,它们抽出柔嫩的绿芽,小心翼翼地丈量着这个世界;蝉鸣时,它们撑开巴掌大的叶子,撑起一地阴凉;秋风起,它们穿上斑斓的新装,装扮这动人的秋。此刻,它们即将扑向大地的怀抱,完成生命的轮回。
2.走在田野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红彤彤的灯笼似的柿子。那落光了叶子的柿树,枝干深黑粗糙,果子却红火鲜艳,就像高明的插花艺术家……
還有学生用诗歌抒发情思:风起,云飞/秋日的欢笑/散落一地/金黄的精灵/铺满小径/四溢的书香/沉醉了大地。
再如,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家乡,作为学长为即将升入本校的小学毕业生介绍我们的学校,等等。有了这样入境生情的体验,在任务驱动之下,学生的表达欲望自然会被点燃,不至于无话可说了。
写作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探查学生实际需要的写作经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支架支持。写作支架是整合、嵌入写作知识和技巧的显性学习支持系统,是在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的“脚手架”。它能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和待有经验之间建立关联,从而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获得写作能力的增长。
基于学情的写作支架,建立在对学生习作整体扫描和切片研究的基础上,聚焦典型问题,发现普遍存在的写作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发教学内容,提供写作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讲解,更多的是程序性和策略性的支架建构。例如,在以“身边……事”为主题的写作训练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记叙只是简单陈述事情大概,手法单一,描写空泛,缺少具体生动的细节,读起来枯燥乏味。而这也是记叙文写作中的普遍问题,针对这种问题笔者选择“哈哈大笑”的片段作为样本,给学生量身定制了以下指导方案:
一是以经典范例,搭建策略性支架。选择《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关于“笑”的场面描写,提取描写策略:引导学生将范文内容分解成“点、面”两个部分,然后拆分,分别找出细致刻画“点”的方法——“选择关键人物,细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突出性格特征”,以及描写“面”的方法——“发现大家的共同反应,抓住场面氛围特点,总起一句”“选择多个代表,依次写开,每个只写一句”,运用“先总后分”结构。在此基础上,学生总结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体的动作神态、点面结合的场面氛围等描写策略,然后合作修改样本例文。
原文:我随手拿起一个杯子当话筒,对着他们即兴采访:“请问你们怎么这么开心?能分享一下吗?”他们更笑得合不拢嘴了。——《班级里的开心事》
修改稿:……他们更笑得合不拢嘴了。詹小丽趴在桌上,伴随着“嗤嗤”的笑声,肩头急速地耸动;程娟笑弯了腰,捂着肚子直叫“哎呀,妈呀”;陈晓乐“扑哧”一声,刚入口的饼干差点喷到赵旭阳的身上;何明一边拍桌子一边跺脚;亚婷笑翻在红红身上,红红则只顾抹眼泪……
经典示范,让学生看见方法策略,体悟写作知识,提升表达能力。
二是逐步拓展,搭建程序性支架。第一步,跟着《红楼梦》学“写一群人的笑”。第二步,聚焦定格,写好“一个人的笑”——同样从修改一个写作样本入手,提炼出“细化、定格、延长”等描写方法。学生笔下,诞生了这样令人忍俊不禁的形象:眼前是一张阳光灿烂的笑脸,长长的眉毛高挑着,本来就不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儿,胖乎乎肉嘟嘟的脸上似乎开了花,肌肉上挑着,好像永远下不来了。小塌鼻皱到了一起,薄薄的嘴唇几乎要咧到耳朵边,露出洁白宽大的门牙。第三步,由表及里,“写出喜悦的心理”。在这个阶段提供给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体验,让其学习运用五官感受法、修辞法等手段丰富描写层次。
是我,真的是我!我的心狂跳起来,只觉得浑身的血都冲到了脸上,火辣辣地发烫,连耳朵都是烫的。我再也听不见老师接下来的话了,只觉得那是一串美丽的音符,在空中盘旋着、飞舞着,银铃般清脆地响着,还闪闪烁烁地发着光。周围投来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和惊讶的赞叹声,就像一个个小火球,把我的身体烤得暖烘烘、热腾腾的。连空气中似乎都充满了刚出炉的面包的香味。一等奖,作文大赛一等奖!真的是我吗?
在支架的引领下,学生逐步攀升,逐步提高,获得写作能力的层级化发展,体会到了“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快乐。
2022版新课标指出:“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養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基于学情的情境式写作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解决表达与交流的真实问题,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支架建构有效破解学生写作中的关键困难,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 渭南市华州区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