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秘密
2023-06-25非田
非田
德国耶拿,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实验室,一绺贝多芬的头发
1827年3月,一代音乐巨匠贝多芬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永远地合上了双眼。他离世以后,历史学者始终试图通过他的日记、信件或是医疗记录留下的蛛丝马迹,探寻揭开贝多芬的死因,和他逐渐丧失听力的秘密。
如今,在科学力量的帮助下,这些谜团有了新的答案。今年3月下旬,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对保留至今的多组贝多芬头发进行基因组测序,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这不仅颠覆了不少此前对贝多芬死因的猜测,还挖掘出了贝多芬祖上疑似有婚外情的证据。
这篇发表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期刊的论文称,贝多芬有患肝脏疾病的强烈基因倾向—他在离世前几个月时患上了乙型肝炎,这或许才是导致他死亡的重要原因。
此外,团队结合贝多芬家族现存成员基因对比发现,贝多芬祖上7代内,存在着男性继承人并非本族血脉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贝多芬可能根本不该姓“贝多芬”。
剑桥大学人类生物学家罗伯特·阿滕伯勒表示,期待贝多芬的研究者和崇拜者将从这些发现中,找到很多值得思考和讨论的地方,希望这些证据能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位非凡人物。
音乐巨匠贝多芬的画像
音乐巨人的痛苦人生
提起贝多芬,浮现在人们脑海时,一位与命运奋斗的勇士形象,或许先于他音乐家的身份。留存在世的画像中,贝多芬的表情总是愤怒而严肃。
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与祖父都是宫廷音乐人,贝多芬也从他们那里遗传了极高的音乐天赋。但天才的童年往往并不快乐,贝多芬也没能逃过这一定律。
在去世前不久,贝多芬还感染了乙肝病毒,这在当时,几乎就是绝症的代名词。
4岁时,贝多芬就被父亲强行拽到钢琴前。除了吃饭、睡觉外的时间,他基本都在练习,稍有出错,等待他的轻则是语言羞辱,重则是体罚。
万幸的是,父亲的责罚与打骂,并未让贝多芬丧失对音乐的兴趣。他很快就展现出了远超同龄人的音乐才能。贝多芬虽然没能如父亲愿,成为另一个和莫扎特相提并论的音乐神童,但他日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却丝毫不亚于后者。
1790年代,独自闯荡维也纳的贝多芬,在这座音乐殿堂站稳了脚跟,《月光奏鸣曲》等流传至今的名作让他声名鹊起。可就在1797年,贝多芬愈发意识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听觉出现了问题,这让他大为苦恼。
痛苦或许是推动天才创作的重要动力。听力日渐衰退的贝多芬,反倒进入了创作的旺盛期,用一首首英雄主义风格的音乐鼓舞着人心,向命运发出怒吼。
当然,英雄也有脆弱的一面,只是通常不愿意为外人道。1802年,贝多芬在给兄弟的信,即《海利根施塔特遗嘱》中写道:“六年来,我处在何等绝望……我怎能承认,我身上的一种感官出了毛病……这感官在我身上曾经是高度完美的。”
贝多芬在《遗嘱》中表示,自己死后,如果他的私人医生施密特若尚健在,希望由对方公布自己的病情,以便后人更好地开展医学研究。
1819年,贝多芬彻底失去了听力。但病魔的侵袭没能压倒他不屈的傲骨,与不公的命运抗争,成为了他此后人生的主旋律。《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生前完稿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即使他从未能亲耳听见自己的这次创作,但这丝毫不影响《第九交响曲》的伟大,面对命运和病魔,他那不屈奋斗的精神,深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8年以后,贝多芬在病痛折磨下離世,施密特医生未能如愿公布音乐巨人的病情—这位医生早在18年前就已先他而去。贝多芬的死因,自此成为悬案。
1827年3月,维也纳,贝多芬房间的绘画图
贝多芬的头发
2014年,一颗用科研手段推断贝多芬死因的种子,在特里斯坦·贝格心中种下。贝格是一位就读于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生物人类学专业的学生,而欣赏贝多芬创作的音乐,则是他漫长求学生涯中,舒缓压力的最佳途径。这一次,他想用自己的专业力量,为“偶像”做些什么。
在老师阿滕伯勒教授等人的帮助下,贝格先后联系上了剑桥大学考古学博士Toomas Kivisild、圣何塞州立大学贝多芬研究中心主任Will Meredith等专家,一支横跨多国和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就此组建完成。
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从骨头处提取DNA,是最常规和简便的方法。但贝多芬没有留下遗骸和牙齿,因此团队将目光转向了其他可提供贝多芬DNA的人体组织,也在不经意间,戳破了一个谣传多年的谎言。
时间回溯到1810年代,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世人为之赞叹。收藏贝多芬的一切相关物件,哪怕只是一缕头发,是狂热粉丝们表达对其崇拜或是彰显自身地位的独特方式。
这些粉丝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完成贝多芬遗愿,最终解开贝多芬病因谜团的关键,就藏在这一撮撮头发里。
几经波折,贝格团队从私人或馆藏品中,取得了8份曾被认为是贝多芬的头发。检测后发现,这8份头发中,有5份高度一致;其余3份中,有2份分属两个没有关系的人,1份可提取的DNA含量不足。
让贝多芬家族最引以为傲的音乐巨人,从血缘上来说,也许不该姓贝多芬。
一方面,从DNA损伤情况来看,这5份一致的头发均来自19世纪,血统可追溯至中西欧;另一方面,这5份头发的保存者互不相识,且地理差异极大,共同伪造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团队在对比和综合包括历史文献与其他基因证据等的情况后,最终认定了这5绺头发属于贝多芬。
剩余的3份头发中,有1份被命名为“Hiller”的样本相当出名。这一绺头发被安放在一个挂坠盒内,盒中纸片上署名为“保罗·希勒”的人称,头发是他的父亲、知名作曲家费迪南·希勒从贝多芬遗体上剪下,并在后来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
多年以前,在这绺头发中曾检测出超标的铅与其他重金属,“铅中毒”也一直被认为是杀死贝多芬的原因,作家罗素·马丁甚至将这一说法,写进了《贝多芬的头发》一书。
这一猜测看似合情合理:毕竟贝多芬有酗酒的习惯,每天都要喝下一大瓶约一升的葡萄酒,而在当时,不仅无良的葡萄酒商会用铅糖(乙酸铅)调节葡萄酒的甜度,装葡萄酒的酒杯也是含铅玻璃。
但这次的研究彻底推翻了“铅中毒”说。因为这绺头发并不属于贝多芬,而是一名生活在德国的犹太女性—这名女性的头发之所以会铅含量超标,或许与当时欧洲化妆品中铅含量过高有关。
贝多芬要改姓?
在19世纪,对于贝多芬的病情与死因,人们只能用“天妒英才”含糊解释,而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一问题却可以从基因方面,给出更为准确的答案。
贝格团队的文章,重点指出了肝病对贝多芬的影响。研究团队认为,贝多芬的PNPLA3与HFE两个基因存在突变,该基因与肝硬化易感高度相关。因此,贝多芬患上肝病的风险数倍于常人,而他对酒精的过量摄入更是加剧了他的肝损伤。
在酒精和遗传的共同作用下,贝多芬的肝脏日趋恶化。在去世前不久,贝多芬还感染了乙肝病毒,这在当时,几乎就是绝症的代名词。
该团队表示,肝病是导致贝多芬晚年健康问题严重的最关键原因,但现有研究尚不能确认,究竟具体是哪种疾病或原因,最终杀死了贝多芬。
一份贝多芬的音乐手稿,摩拉维亚博物馆藏
这次的研究并未给出明确的解答,只能排除乳糜泻或乳糖不耐受致死的可能。至于貝多芬最为关心的听力丧失问题,基因序列并未能提供新的答案。
疾病以外,贝格团队还有新的发现。他们收集了5位贝多芬家族同一父系男性后裔的DNA,与贝多芬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双方存在极大分歧—5人的Y染色体有明显亲缘关系,共同先祖为出生于1535年的阿尔特·凡·贝多芬,但贝多芬的染色体,却与5人并不匹配。
Y染色体随父系遗传,因此在孩子随父姓的欧洲,同一家族、姓氏相同的男性,Y染色体应该不会有显著差异。这样的结果意味着,让贝多芬家族最引以为傲的音乐巨人,从血缘上来说,也许不该姓贝多芬。
研究团队结合遗传和档案证据推断,在1572年至1770年间里,贝多芬家族曾出现妻子与第三者生下一名儿子的情况。但现有技术水平并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一代人,这段数百年前不为人知的婚外惊情,最终在DNA技术下被发掘了出来。
团队研究表示,“揭露”贝多芬家族的秘辛并非其本意,更不是为了满足世人的窥私欲,只是希望通过向各地研究人员公开贝多芬基因组的形式,期待有朝一日,研究方法更进一步时,能解决有关贝多芬健康和家族史的遗留问题。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