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渗透研究

2023-06-25王朦朦宋扬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育渗透古诗文教学初中

王朦朦 宋扬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古诗文蕴含着导人向上的良好精神因素,会对初中生的情感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开展初中古诗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掘古诗文中的人格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习与体会到古诗文所构建的唯美意境,并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古诗文的影响,逐渐形成自身的健康人格。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语文学习水平,从中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学生人格塑造;教育渗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引言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教育是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塑造学生人格的最佳素材之一,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通过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渗透,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格塑造的教育,充分体现出古诗文教学的知识性与教育性。

一、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课教学较为注重对学生开展人文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自身的文化认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健全人格。而要真正做到此点,就应充分发挥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人格塑造教育”特性,教师可通过开展古诗文教学,展现出古代诗文唯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描写,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熏陶,使心灵能够更加纯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文教学,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1]。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可从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愽大精深、渊源流长,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应在古诗文当中,充分发掘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人文教育”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人格塑造教育”,教师可从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爱国主义等方面进行“人格塑造教育”。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渗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基于古诗文的文化价值,对学生进行“认知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们处于此一时期,更加渴望认知与了解外界的人事物。而语文教学内容,则是学生了解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语文知识中的古诗文知识内容,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诗文,集中反映出时代背景、社会生活、民间民俗,从某种意义而言,文学作品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体现。教师可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可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读诵古诗文、深入理解古诗文的思想与内涵,使其能够从古诗文中认知到不同历史年代的社会生活,从宏观的层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趋势。教师通过让学生从古诗文中认识生活,体会人生,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深切体会生活对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并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应用古诗文中所展现的正确生活方式与生活意趣,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2]。

(二)基于古诗文的教育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的古诗文作品,都是遴选思想意识正确、具有丰富情感的文学作品,这些古诗文作品或为歌咏山川大泽之美,或为记述诗人自身人生经历,或为体现人生哲理,或为抒发诗人自身的志向,或为展现家国情怀。这些古诗文集中体现了古人们的人生追求、社会责任。对于初中生而言,通过深入学习理解古诗文,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古人是如何孜孜以求地去追寻真善美。如何去通过文字展现大千世界中的人事物。学生们通过学习古诗文,能够受良好的熏陶与影响。古诗文中蕴含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具备历史发展的视角,客观全面地去看待古诗文教学,科学合理地应用古诗文,结合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充分展现出古诗文中所蕴含的知识内容,提炼与升华古诗文的思想内涵,在陶冶学生的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有效地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3]。

(三)基于古诗文所具有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

初中语文教育,也即是一种美育的形式,文学教育,可带给人们良好的审美体验,借助于文学的陶冶,能够让人们更加真切地获得美的感受。并逐渐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古诗文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为我国历代的读者们所推崇,这些古诗文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古诗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古诗文中体会到其中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使其能够从描写山川的古诗文中感受到自然之美;能够从描写各种生活场景的古诗文中感受到生活之美;能够从描写亲情、爱情的古诗文中感受到情感之美;能够从精炼隽永古诗文中感受到语言之美,并在历代优秀古诗文作品的熏陶与影响下,接受到美的教育,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4]。

二、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开展有针对性的古诗文教学,渗透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在我国历代古诗文当中,具有较多描写人生状态,体现人生观的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讲解与诠释这些古诗文,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文中所描写的诗人的人生境遇,以及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教师可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到这些古诗文中,进行深入地思考学习。教师可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古诗文教学,渗透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让学生能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健康的人格。

例如,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将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渗透,开展有针对性的古诗文教学,逐渐渗透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概况这篇古诗文的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作者用较多的文字描写了高雅圣洁的莲花形象;第二部分,作者展现了比喻莲花的语义,并通过以莲作为自喻,充分体现出作者心中对于莲花的挚爱与感悟。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于这篇古诗文进行内容剖析。在《爱莲说》当中,作者引用“晋陶渊明独爱菊”,教师可讲解这样的引经据典,是通过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体现出这篇古诗文的题意:先贤陶渊明能够以“独爱菊”直抒自身的胸懷,我为何不能做到“独爱莲”呢?接下来作者描写了“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描写唐代时期的人,对于牡丹的挚爱,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引写“莲花的高雅圣洁”。并展现出作者周敦颐之所以“独爱菊”。是想要在世间做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也即是要做一个谦谦君子。这样的欲为莲花、欲作君子之愿,固然是作者内心中的心灵独白。而要真正地做到成为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在当时作者所视之的“污浊世间”中固守一种清白为人与避世独居的心态,与其他人内心中羡慕牡丹花之富贵者的媚俗心态,两者之间具有本质的区别。这样的洁身自爱,是一种自我对于有若莲花的“清净自然”的期许,在这样的期许当中,有着内心中对于一个人养成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教师可通过这样的古诗文教学,再巧妙地融入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并通过对这篇古诗文的铨释与提炼升华,让学生能够从中懂得“如莲清净、自然天成”的高洁品质,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可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古诗文,逐渐养成自身健康的人格[5]。

(二)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古诗文,展现人性的纯真与美好

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会从大自然中美丽的山水形态,感悟到天地自然之美,并寻找到与哲理、道德观、对人事物认知等方面息息相关的特点,并借助于赞美自然风光,展现诗人的情感意识与道德情怀。而通过这样的描写大自然的古诗文,可较好地展现人性的纯真与美好。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古诗文学习,并懂得如何去展现人性的纯真与美好。再让学生从中学习到如何通过剖析人性,如何逐渐养成自身健康的人格[6]。

例如,在教《观沧海》这一古诗文时,教师可在讲解这首古诗文时,讲述这首古诗文的作者曹操通过“观沧海”借景抒情,诗人将眼前所见的壮阔海景与自身豪情壮志相融一体。从这首诗的写作体裁来看,是一首典型的古体诗;而从表达方式来看,则是四言写景诗。诗人首句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论述了“观沧海”之处。一个“观”字,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展现出诗文中开阔豪迈的意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体现出诗人以其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身的豪情壮志。前面的诗文描写,彰显出大海的雄伟气势,而诗人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则体现出自身博大胸怀、远大的志向。隐喻着好似大海容纳百川之慱大,欲一统天下的宏大胸襟。这首古詩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大海的壮阔形象,同时,也用文字彰显出大海的包容万物的性格。在诗文中看似每一句都在描写景物,从其本质来看,每一句也在进行抒情。诗人在诗中,通过描写海景,也将自己融入到大海之中,诗人并不仅仅是描写大海的形象,还用文字展现出大海的博大深远、激荡动态的个性。大海,原本仅仅是一种大自然的形态,并不是一个生命体,但是在诗中的大海却展现出自身的性格。通过这样的描写,能够更加真切地体现出大海的形态。从这篇古诗文中描写大海这一自然意象,彰显出诗人为国为民的胸襟,以大海的博大与包容,彰显出诗人豪迈远大的人格意境。而这样的人格意境,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这样的有针对性的人格塑造的教育,能够让学生们在感悟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进行古诗文学习,并能够从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启发与教育[7]。

(三)通过描写爱国主义的古诗文,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众所周知,古代诗歌是历代诗人的心声所系,只要读者用心用情地进行感知,就能够充分激发读者内心的真挚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历代古诗中,描写爱国主义的诗词较多,这些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爱国情感能够深切地影响到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例如,在教《使至塞上》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们介绍唐代边塞诗流派的成因,以及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并重点介绍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这首《使至塞上》,在这首古诗中,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出使塞上旅途中所见到的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出诗人在朝廷中遭受到政治排挤,内心当中感到孤寂与悲伤,但是在大漠深处雄奇的景色中,诗人的内心受到大自然的熏陶与升华,由此而展现出的忘却自身的遭遇,而具有的豁达情怀。在这首古诗中不仅体现出边塞将士的生活,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于戍边在边塞将士的崇敬之情,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地爱国情怀。在这首古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流传千古的名句,既展现出大漠的宽广阔,长河的悠远且长,让人能够从诗人的景物描写中,充分体会到诗人所具有的开阔胸襟,“孤烟直”与“落日圆”这两种意象,使整个的大漠画面充满了立体美感。“孤烟直”不仅描写出大漠深处的人迹罕至,同时,也隐喻着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而这些意象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壮阔的大漠意境。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首古诗进行概况总结与拓展学习,这首古诗是诗人王维在出塞旅途中所作。其不仅体现出诗人出使边塞所具有的责任感,还从大漠中的壮观的景物,颂扬了大唐的辽阔国土、军力强盛,以及诗人内心当中对于戍边将士崇敬之情,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这首古诗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8]。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立足于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渗透的策略,通过古诗文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古诗文的良好的启发与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许爱玉.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渗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

[2]马秀平.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96).

[3]裴顺格.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39).

[4]蔡培悦.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5]胡海鹰.以人格教育为旨归的初中古诗文教学研究[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2020.

[6]郭山山.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教育策略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20.

[7]吕艳萍.基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实践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0.

[8]南珺.古诗文教学与中职学生人格美培养策略[J].家长,2019(22).

★通讯作者:宋扬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青少年语文能力训练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X2211)。

猜你喜欢

教育渗透古诗文教学初中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浅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