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泉一瀑万壑语,非叶非花千文香

2023-06-25吴小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2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多元化

吴小清

摘要: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包含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大方面,其中“丰富”俨然成为衡量作文成败的重要尺度。就议论而言,要求论据充足,有足够的材料来支撑贴合观点。高三作文备考,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无疑占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作文教学,线上和线下资源联动,促进作文评改方式升级,变“静态素材积累”为“动态展示运用”,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强烈兴趣,提升了写作能力,增进了师生情感。

关键词:线上线下 双向多样化 多元化 动态展示运用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高考作文发展等级包含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大方面,这些是攻克高考作文的制高点。而在历年的高考作文评卷中,“丰富”俨然成为衡量作文成败的重要尺度。它比“内容充实”的要求更高一层,它对文章内容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议论而言,要求论据充足,有足够的材料来支撑贴合观点。高三作文备考,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无疑占据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如果素材使用得当,那么可以更好地凸显主题,使论证更加有理有据;反之如果素材使用不当的话,会遮蔽作文主题,让作文减分。可见,素材的收集、裁剪、运用已经成为考场作文分数高下的分水岭。

心中有丘壑,笔下方可绘山河。笔者今年带两个高三平行班,很多学生作文素材寥寥,论证苍白干瘪,导致作文分数不高。当学生不去积累素材,语言思想也很难好起来。以往我是苦口婆心,每周布置作业周末回家去搜集,或者直接“投喂”,但历经这几年的每周一节“阅读课”到去年的“课前五分钟”演讲,到今年引入信息技术辅助运用,又有了新的收获,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信息技术打破作文教学时空限制,线上线下资源联动,激发写作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当前微博微信谈天说地,网络博览纵横捭阖,翻转白板信息教学方兴未艾,把信息技术请进作文的传统课堂,是新时代智能发展与双新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今年我汲取新教材大单元教学的整合思想,以任务为驱动,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举行一次读书活动,主题口号为“有话好好说”,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展示小组对素材积累整合评论分享。当下每天发生的事情很多,信息源繁杂,评论良莠不齐,加上高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不经思考,在没有辨别取舍的素材里,成为乌合之众,思考也会肤浅莽撞。我希望通过这个小组读书积累展示活动,引导学生有独立的思考,有更多的想法,写作文会有新鲜的素材,对素材的积累会有横向、纵向、逆向的角度思维,议论时有话可说,让学生考场写作增强思辨,规范作文的整体思路,锤炼文笔。

借助信息技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周末回去选取这一周以来发生的最新时事,然后对该时事进行思考,搜集相关资料,对其思路做整理成PPT,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形成正确的、独立的思考评论。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我最后做补充总结。

比如有个小组《有话好好说》分享的素材主题是我们的地球,学生通过PPT多媒体课件展示,借助音、图、文、视频多种形式讲解,吸引了全班高度的关注,让大家都沉浸在环境问题里悲天悯人,似乎都身临其境,感受着濒临灭绝的动物的哀鸣、直面重庆高温、洪涝灾难的触目惊心。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主讲人顺势分享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郭万刚的事迹,绿色是他用一生相守的承诺。从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到治沙造林的带头人,这位基层共产党员,近四十年如一日,战风沙,斗严寒,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让沙漠披绿生金的时代壮歌。看着视频里讲述他的故事,看着他饱经风霜又露出灿烂笑容的苍老的脸庞,有同学情不自禁流下眼泪。接着主讲人又分享了对人物解读引申出来的关于“奉献”“诚实守信”的名言名句,并且让同学们当场摘抄。最后主讲人做了个群素材连读,又介绍了海洋污染,引出了“吉林小伙李波坚持在海南三亚清理海洋垃圾22年,保护环境的中国好人。”感人至深。

于是我抓住契机,做了素材的延伸阅读《2023高考作文备考导向:生态环境》,在作文备课方向上归纳主题,分享时评文《让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更好造福世界人民》,学习时评文规范的写法,复习上次月考时评文作文材料的写作结构。最后出了一篇多则材料作文,设置倡议书的应用文格式任务要求,不仅对刚月考过的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做了有效的温习,而且练习了倡议书的写法,与月考二演讲稿的格式做了比较。这样从多方面多角度让学生在情境中、在具体的素材和作文事例中掌握高考作文写法,一改传统的老师向学生讲授写作知识,赏析经典文段,以灌输为主的作文方式,真正让学生有了兴趣要提升作文水平、在亲自实践与思考中,在练笔与复习中融会贯通,看到作文的进步,体验到努力过后的成就感。

高三作文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可以改变传统作文教学局限于课堂之上比较狭窄的教学空间,在教学方法效果延展于线上线下,在素材的搜集积累资源共享下及时跟进,打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时空限制,构建了多维度的交互学习空间,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信息技术促进作文评改方式升级,双向多样化评阅,提高批改效率

语文老师或许都深有感触,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耗时又煞费苦心,面对学生的意兴阑珊,还很受挫,一腔热血却收效甚微。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压力大,课外活动时间少,连面谈的时间都非常有限。笔者今年通过小组“有話好好说”的素材分享读书活动,对评改方式也做了很大的调整。

比如在传统的笔改、面改基础上,我借助周末一天半或节假日,组织线上活动,在腾讯会议和钉钉群上开设作文夜谈会,针对学生写的作文存在的问题,分类归纳,找出共性,落实到个人辅导的性质上,进行有效的讲解,事实证明效果很好。思忖其中原因,一是我们师生之间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交流非常快而有效;二是关注到个体差异,发现问题,老师通过线上的精心准备,给出方法和修改意见,学生立马做出反应,和老师互动交流,找到作文升格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完善作文;三是有时我也在语文微信群里找出写得好的范文,让大家共同欣赏,写出读后感,从高考作文四个维度,即立意、内容、结构、语言进行点评,围炉学习,被点评到的作文备受鼓舞,发表作文意见的同学既可以无拘无束,又同时借鉴了其他同学的看法,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的方式。这种综合网络式的评改方式是开放的,在开放标准,百花齐放的前提下,可以看到批判性、求异性、创造性,在我最后做出总评规范点评之后,统归于准确性。既解决了学生存在的作文问题,又增进了师生的情感。

再比如每周积累的素材分享,从中提炼主题,然后出作文题,让大家写,一周尽量有一篇的作文练习量。学生可以发电子版也可以直接拍照发给我,开学之初的几篇作文我都是全班全批全改,为的是了解每个学生作文的水平和特点,并且给出方向性的建议。等到学生上了路,平时的作文我就搜集大家在网上发给我的作文文稿,然后我会选择不同层次的作文,师生一起打分、自评、家人好友“助评”等多种形式灵活“批阅”作文,从不同角度对一篇作文做出多元化的评价,就易让学生个人有较深刻的总结,也给学生鼓励,唤醒学生的主体人格意识。当学生真正主动去探究作文,作文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

高三作文是不少学生的心病,当我课上课外,线上线下走近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示范性,促进作文评改方式的升级,这种双向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评阅方式,亲和有力量,不仅提高了作文批改效率,而且提高了不少学生作文的质量,无形之中,对他们也是很大的激励。

三、信息技术融入作文教学多元化,变“静态素材积累”为“动态展示运用”,提升写作能力

高三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为了帮助他们合理构建素材库,起初我是规定了一定的量,叮嘱学生回去做搜集,但每当收素材本时,看到一周写二三行单调的内容,真是悲从中来。还有的学生提出来,直接发素材不用记,这让人感到哭笑不得。如果没有入笔入心的摘抄,语感和思考从何而来?如果没有从源头上有认知,如何做到精准分析、运用自如,到头来都成了偷懒和功利学生的借口。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也为了追溯源头收集时“完备翔实”,我在苦思出路。

只有让学生在辛苦中体验到写作的快乐,才是减少学生惰性、诱导学生乐于动笔而不是负担的根本所在。于是我大胆将常规的硬塞式、灌输式、填鸭式的“静态作文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作文教学”,而我的每周《有话好好说》时事评论分享就是最好的“动态作文教学”的案例。

横向角度积累素材,内容上化详为略、形式上化少为多。小组分享,学生真的很认真,一口气讲了三四个,而且PPT做的精美漂亮,可想而知,他们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最后呈现出来的集体智慧和和谐度多好。无论言行,还是事迹,无论善恶美丑都分类记下来。但我发现,面对这种横向角度的素材,不仅是停留在量的积累多层面上,关键是记了之后要常用,日久必有奇效。于是我给出方法,我用两个例子给学生示范。

如源于教材的示例:书本虽小,就像一个时空容器,“黄鸟于飞,集于灌木”的美丽意象、“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宏大场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深沉思考……古今中外都可尽收其中。人们翻开书籍,就如同打开了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李拯《读书,看见更开阔的世界》,来自《人民日报》)

这些源于教材的素材,由于我们比较熟悉,只需选取能论证观点的部分内容就可以了,素材的恰当运用,尽管篇幅很短,但照样能让人觉得作文有文采。

如源于社会现实的示例:一粒碱米,让江苏沐阳邱谷村的村民“尝”到了致富新滋味;一部电视剧,让“养在深闺”的湖南张家界牧笛溪村成了“网红打卡地”;坚信“苦点累点,日子不会差”的云南昆明张顺东夫妇,用拼搏书写下奋发向上的脱贫故事……这段时间以来,各大媒体纷纷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栏目开设“同心奔小康”子栏目,广大记者满怀激情走进基层,满腔热情贴近群众,倾情书写行进中国,为读者讲述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李伟红《脚下沾有泥土,心中沉淀真情》,来自“人民网”)

这些横向角度的积累运用素材,尽管典型性上显得一般,但是从不同地狱列举了三个事例,统筹于“中国故事”主题下,从而让广大记者走进基层书写精彩中国故事这种现象在当今中国显得比较普遍,自然就增强了文章观点提出的可信度。

因为我在学生分享后,创设作文教学情境,以两个例子,归纳出对横向角度素材运用时“内容上化详为略,形式上化少为多”的做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观点也因素材丰富而取胜的大巧若拙。

纵向角度积累素材,运用精准分析,学会提炼概括。有个小组分享了《隐入烟尘》这部具有争议的电影,从电影的剧照介绍内容,到视频展示各方面的評价,然后截取网上有代表的各种评价,让在座的我们深为震撼。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小组宕开一笔,又分享了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张顺东、李国秀夫妇的奋斗故事,同是农村题材,学生竟然运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串联同主题却命运截然不同的两个素材,然后得出:“苦难不值得歌颂,但我们需要关注底层人民,不要忘记他们;幸福是自己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更不是比出来。”感动了每一个人,也教化洗涤了每一个讲台下的学生。

逆向角度积累素材,以一当十、新颖不落俗套。同时我也引导学生积累议论文反面素材,这样比正面素材更新颖,素材的使用有正反面,那种反差对面达到的说服力很有冲击力。学生积累了“记者曾颖”“江淹”“马诺”等等,我说,反面的毕竟比较少,当你学会正话反说,每一个立体多元的典型素材,都可以是“反面”的素材,只不过是换个角度说而已,一样可以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每次讲评完作文,辅导学生修改,给他们作文配上点评,帮他们投稿发表,从初稿到指导修改到定稿,师生之间在线上线下都有很好的交流。总有刊物会欣赏,努力带给学生写作的自信。有个女生在她的签名写,“让写作伴随一生”对我是很大的鼓舞。

有个待优生微信给我留言道:“我觉得《有话好好说》挺好的,可以让我们锻炼自己说的能力,在大众面前的心理状态,把素材动态性地讲出来,而不是积累了素材不运用”,然后给我一个大大赞的表情。今年把信息技术请进高三的作文素材积累中,让学生把阅读摘抄积累当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这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写作能力,还拉近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文字与心灵的碰撞中,增进了情感。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高三作文素材积累,成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催生的启蒙、醒觉的力量最功德无量,让高考可期,真可谓是“一泉一瀑万壑语,非叶非花千文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基于AHP方法对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网络平台效应对传统大型零售企业线上商业模式选择的作用机理探讨
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研究
对我国零售行业O2O模式的分析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