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调研报告

2023-06-25李正元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

【摘 要】徽县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陇南的加油站、陇南地下党诞生的摇篮、八路军南下支队北返延安的途径地。红色文物、遗址较多,红色文化资源厚重。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文章就就“1936—1949年徽县留存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展开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徽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建议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3

十八大以来,党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一、徽县红色文化遗址的基本构成情况

(一)徽县红色文化遗址的源起

(1)1936年9月至10月,贺龙、任弼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发动“成徽两康战役”,在徽县境内活动、休整长达21天,组织开展以“打土豪,分浮财”“扩红建政”为主要内容的苏维埃运动。红军在徽县播下希望的火种,唤醒广大工农群众,全县有700多名优秀青年报名参加红军,走上革命道路。

(2)1938年11月,徽县北街小学校长吴治国在学校建立陇南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次年3月成立中共徽县工委,党组织逐步发展到邻近的两当、成县、康县、武都、西和、礼县和陕西省略阳县。徽县成为陇南地下党诞生的摇篮、最主要的活动中心。到徽县解放的时候,党员达到2193人,占全省的七分之一。

(3)1946年8月,八路军南下支队717团中原突围北返延安,绕道宝鸡市以西的凤县、两当县进入徽县嘉陵镇严坪、尹家坪、聂家湾,过两当县显龙镇,延永宁河而上,经柳林镇、江口、庙坪、太白垭、榆树乡、高桥镇入天水。

(4)1949年10月17日,紅川镇贴出迎接解放的标语,成县部门一时惶恐,扣捕张友直,地下党员茹素、李仁等身份暴露,被迫转移到徽县栗川镇龙王洞一带,后行踪泄密。11月20日遭敌围剿,茹素等被困洞中,经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致党员和群众52人被抓,造成了震惊陇南的“龙王洞事件”。

我们沿着上述历史事件线路展开调研。调研组认为:徽县红色文化渊源清晰,资源丰富,是伟大建党精神和长征精神的地方坐标;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建立地方政权,实施民族自治制度等的源头之一;保护和传承好徽县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有尊严地复活,有价值地存在,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二)徽县红色文化遗址类别

1.纪念设施

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吴山革命烈士纪念塔、柳林镇庙坪红色记忆馆。

2.红二方面军长征线路遗址

(1)城关镇:徽县文庙大成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贺龙—任弼时办公室、政治部(北街福音堂)、供给部(“林盛长”药房)、被服厂(吴家巷)、吴山战斗(吴山公园)、四师部队驻地(西寺村、东关村、山神庙)、四师部队起灶做饭(西寺村)旧址;东关回民区:回民自治委员会(文庙周边民居)、工农抗日游击大队、东关口抗日反蒋委员会(何家猷家)等旧址。

(2)水阳镇:四师部队驻地(沙咀子、杨坝村)、四师部队起灶做饭(新柳村)。

(3)银杏树镇:石柱乡工农抗日游击队(罗河村)、余秋里将军截肢手术室(上街社)、红军驻地(李家河、罗河、罗庄、马庄、峡街、庆寿村)、红军卫生员帮群众接生(庆寿村王家烧锅)旧址,峡街村无名烈士墓。

(4)永宁镇:红十八师驻地旧址(岳王,苏沟、楸木林、永街、罗河村)、工农抗日游击队、岳会英革命烈士墓。

(5)伏家镇:“隆盛丰”商号、工农抗日游击大队、红军驻地(老街道、索罗村、刘家庄、李家庄、张家庄、刘家塄)。

(6)泥阳镇:红军驻地(老街道、寇家庄、文家庄、阎家沟门)。

(7)嘉陵镇:红军驻地(周咀村)。

(8)江洛镇:红军雷神堡战斗、马湾村和老街道驻地。

(9)栗川镇:红军驻地、马拜过烈士墓(栗亭村)。

(10)高桥镇:渭儿村无名烈纪念墓。

3.中共徽县地下党发展历程旧址

陇南地下党徽县伏家镇山庄村联络点和城关镇向沟联络点、栗川镇龙王洞“反围剿”战斗、银杏树镇峡街村“峡门会议”和海龙山地下党游击队会师等旧址。地下党员伏家镇架山村翟生茂、栗川镇郇庄村郇耀林、城关镇东关村丁义安、城关镇西寺村杨映才、泥阳镇成庄村王玉山、高桥镇兴湾村王有才、伏家镇贺店村剡生俭等26位革命烈士墓。

4.其他革命遗址

八路军南下支队驻地、庙坪村无名烈士墓纪念碑,高桥镇渭儿村向义月烈士墓。

(三)徽县对红色文化遗址、文物的保护

(1)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清真寺姆拉楼、文庙大成殿。

(2)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红十八师驻地、银杏树镇余秋里截肢手术室、银杏树镇王家烧锅大院红军驻地、栗川镇龙王洞“反围剿”战斗遗址,小峡口无名红军烈士墓地、地下党伏家镇山庄村联络点和城关镇向沟联络点、高桥镇太白村向义月革命烈士墓等。

(3)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馆藏165件套红色文物,其中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31件,新征集待鉴定红色文物12件套。

二、徽县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现状和利用情况

(一)保护现状

1.保护较好的

(1)文庙大成殿、清真寺姆拉楼、红十八师驻地旧址、柳林镇庙坪村红色记忆馆。

(2)革命烈士陵墓:永宁镇岳王村岳会英、伏家镇架山村翟生茂、栗川镇郇庄村郇耀林、城关镇东关村丁义安、城关镇西寺村杨映才、泥阳镇成庄村王玉山、高桥镇兴湾村王有才、伏家镇贺店村剡生俭革命烈士墓等14处。

2.损毁严重的

银杏树镇余秋里截肢手术室、银杏树镇红军驻地、栗川镇龙王洞“反围剿”战斗遗址、地下党徽县伏家镇山庄村联络点和城关镇向沟联络点等旧址。

3.消失的

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贺龙—任弼时办公室、政治部、供给部、被服厂旧址,回民自治委员会、回民抗日反蒋委员会旧址,各乡镇村街道红军驻地、地下党伏家镇蔡家坡会议、八路军南下支队驻地遗址等。

(二)开发利用

为贯彻甘肃省第十四次和陇南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徽县县委非常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打造文旅康养胜地”,推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

(1)2012年落成并开放徽成两康战役纪念馆,向全县人民群众展示宏阔的“成徽两康战役”,现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陇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2014年初建成永宁镇岳王村岳会英革命烈士墓,陵墓为白色大理石碑座、台阶、围护栏、烈士生平简介墙碑,周边植苍松翠柏,修建会英广场。

(3)2021年在甘肃省委支持下,修建柳林镇庙坪村红色记忆馆,配套红军长征雕塑、浮雕墙、村史馆舍、广场绿化带,修缮革命烈士墓纪念碑。

(4)2021年,徽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作,完成8处设施修缮改造。2022年向社会公布15处革命烈士祭扫设施。

(5)2022年,徽县公布9处红色文化遗址为县级保护单位,并树立文物保护标志。

这些红色场馆与革命遗址被确定为县级文保单位,彰显了徽县1936—1949期间轰轰烈烈的红色历史,诠释着浓厚的红色文化,保留了红色记忆,延续着革命历史文脉。在乡村旅游、重大庆祝纪念日成为县内外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瞻仰、祭扫、缅怀与寄托哀思的圣地,深化了红色文化主题教育。

三、徽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徽县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在陇南的加油站、陇南地下党诞生的摇篮、八路军南下支队北返延安的途径地,红色文化资源極为厚重。但是,有关职能部门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厘清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密切关系,忽略了红色文化资源对赋能乡村旅游、提升徽县知名度的长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经费缺乏,保护不力

由于县级财政资金保障有限,相关部门向上争取资金困难,造成一些革命遗址保护不力。导致部分有影响力的红色文化遗址已经消失或濒临消失。如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回民抗日反蒋委员会旧址等已全部消失。甚至连标志着徽县地下党向陇南各县发展壮大的峡街村“峡门会议”旧址也仅剩下残垣断壁。

(三)规划欠缺,责任不清

城乡建设规划中忽视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在城区改造、乡村“拆危治乱”中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没有厘清责任,能拆就拆,不敢拆的也不维护,漠然视之。如陇南地下党徽县伏家镇山庄村联络点、城关镇向沟联络点旧址年久失修、破败不堪。

(四)机制不畅,执法乏力

在保护机制上,部门与乡镇村社属地管理职责互有交叉重叠、合力不强、缺乏主管牵头部门,对《文物保护法》《英雄烈士保护法》贯彻不力,遇到损毁红色文化遗址的非法现象相互观望、执法乏力,导致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贺龙—任弼时办公室、政治部、被服厂遗址等均已消失。

(五)宣传不够,利用不足

没有在全社会形成研究学习当地红色文化的氛围,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挖掘少,文艺作品创作少,宣传展示方法单一。比如对红二方面军雷神堡战斗、银杏树镇海龙山游击队会师、地下党龙王洞“反围剿”战斗等,好多人不清楚,甚至是道听途说,还有错误的言论。

四、加强对徽县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要树立保护红色文化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增强对红色文物、遗址的敬畏之心,统筹好红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内涵、表现方式和现实意义的研究力度,确保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宣传推介等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要把红二方面军长征在徽县、徽县地下党发展历程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题材,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文化旅游、教育、民政、公安、住房建设、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协同执法,强化执法保护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毁坏红色文化遗址的违法行为。对县域内的红色文化遗址展开普查登记、建档立卡、修缮抢救,存史启智,以文化人。

(三)加大投入,强化保障

加大财政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资金投入,还可以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红色旅游产业,提高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红色文化品牌,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四)科学规划,夯实责任

贯彻党中央《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突出保护、维修、抢救、重建红色文化遗址的内容,夯实主体责任,属于产权私人所有的要协议确定补偿保护责任。

(五)强化宣传,挖掘创新

加强《文物保护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保护红色文化遗址法治意识。鼓励文艺工作者,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创作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红色文化遗址。

五、结语

徽县红色文化遗址是革命历史的见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全县人民的精神食粮。我们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来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全社会更好的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徽县办成陇南红色文化的高地、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的基地、陇南红色旅游的圣地。

参考文献:

[1]刘利君.红军长征在徽县[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

[2]刘利君.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徽县历史:第一卷(1936—1949)[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0.

[3]杨继奎.徽县地下党[M].天水:天水新华印刷厂,1989.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徽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GS[2022] GHBZX091)。

作者简介:李正元,本科,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思政课教育教学、政治理论和地方史志。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
六安市红色遗址传承保护与利用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探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关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基于突出普遍价值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谈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