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2023-06-25康闽
康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用词准确、表达规范、要求明确、难度适宜。”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急需改变传统机械性、重复性、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的作业设计。本文以小学低年级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作用的作业设计为例,结合近几年省内各地区的作业设计,立足语文素养,梳理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一、联结表象,优化作业形式
(一)借助图像表征,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感官是记忆最可信托的仆役,所以,如果这种感官知觉的方法能被广泛采用,它就得以使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得以记取。”人们依照事物的样子,创造了具有表征意义的图画文字,尽管历史久远,但是这些符号、图像所呈现的意思,人们依旧可以通过推理猜测出来,这就是图像表征的直观性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低年级汉字作业设计时,可以借助图像表征,增强作业的直观性。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发现汉字的规律,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早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就通过识字课文初步了解形声字的造字方法,能根据偏旁理解字义,懂得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语文素养目标层层递进,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充分了解不同学段关于“形声字”学习的要求,为了加强本单元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在单元作业设计中,设计以下习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如图1所示。
学生通过图像表征的形式更容易掌握辨析字形、认识汉字的方法,理解汉字图形与汉字内在的逻辑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记忆,让词语的意思牢牢地通过图像剖析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达到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训练同步。
(二)融合多元素材,改编课后习题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基本每一篇课文都有课后习题。作业设计若能用好课后习题,或者对课后习题进行改编,也是一种不错的作业优化,更能落实本课的语文素养。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诗歌为例,课后选做习题提出这样的作业要求: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可以选用下面词语,仿照课文说一说。在面对这种创造性仿说题时,学生存在两点困难,一是对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不太了解;二是不能较好地按照本课的语言范例去仿说。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课后习题进行改编,首先,提供视频素材,设置连一连的题目,视频资源内容的丰富性和灵动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并掌握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其次,引导学生用课后习题中提供的“乘着风”“纷纷出发”“绷着跳着”“炸开”等词语,依托教师学评单上设计的句式“松树妈妈准备了 ,把它送给 。只要有 ,孩子们就 ”进行仿说。这样的改编设计既能让学生掌握仿照课文创编的要点,又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挑战题既能满足学习力强的学生的学习乐趣,又能减轻后进生的作业负担,从而激发学生仿说创编的兴趣。
二、联结方法,重视作业迁移与分层
(一)注重学法迁移,提升作业质量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是高境界的学习。语文要素是指“语文学习要素”,包括语文这一学科“学什么”和“怎么学”两大方面。可以理解为某一年级时期,学生应该学习的语文知识、应该培养的语文能力、应该掌握的语文学习方法、应该培养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及应该形成的语文素养。语文要素从习得到迁移运用就是学生学习的自我内化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有一条指出:“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旨在通过图片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内容,从而为讲述故事搭好框架。在《小蝌蚪找妈妈》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课后习题中五张小蝌蚪成长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变化,从而将图片间的逻辑顺序理清楚,再借助厘清顺序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借助图片了解课文”这一语文要素。
(二)注重因材施教,设计分层作业
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水平与课堂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需要教师凭借已有的教学经验因材施教、分层设计作业。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素养中有一条内容:“积累词语,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进行仿写。”笔者所在的年段在小组集中备课时,深入探讨如何让更多学生参与课堂,积极主动思考,发散思维,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最终讨论出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案,将同样教学目标的作业分为基础版和挑战版。例如《黄山奇石》课后习题第二题,教师依托学习单给学生提供“天狗望月”和“仙人采药”两幅图片和相关的动作词,基于此设计基础版习题: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天狗,它 , , 。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挑战版习题1: ,有 ,它 ,
, 。这就是有趣的“ ”。挑战版习题2:
就更有趣了! ,那巨石真像 , 。
基础版习题直观呈现了要仿写句式的特点,而挑战版习题更注重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综合能力,是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做出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选择適合自己版本的作业。通过分层作业设计,因材施教,每个学生有属于自己的作业,从而在仿写中逐步提高书写的积极性与仿写的质量,落实语文素养。
三、联结实践,增强情境化命题
(一)巧用生活情境,积累作业素材
写话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启蒙阶段。生活情境与生活实践是低年级学生写话重要的素材来源。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关注低年级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创设贴近低年级学生个人生活情境和生活实践的试题,引导低年级学生走进身边场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作业素材,充实作业,滋养学生语文素养。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课《找春天》教学中,课后习题的设置如下:“你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者第8段说一说。”课后作业的指向性非常明显,旨在让学生回归生活,寻找春天并记录春天,仿照课文的句式进行创编,学生的难点在于如何搜集素材,获取创编资源。教师设计这项作业时,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的小花园去观察与感受,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体会到的讲给小伙伴听,再回班级进行创编,那么学生所呈现的作业会更多元化、更富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更能落实此类作业设计的目的。从生活实践中获取写话素材,学生完成的写话将不再是空洞的套话,而是真真切切有意义的真情表达,从而提高写话质量,真正落实低年级语文写话素养。
(二)勾连生活实践,激发作业热情
“生活·实践”教育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视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自然的多种方式融合。大自然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遐想的灵感。勾连生活实践的作业设计是一种较为有趣的作业设计方式,只有勾连生活实践,学生才能品尝个中滋味,只有勾连体验,学生才能书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作业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家校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走进生活。
在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教师设计了一项观察写话,主题为“绿豆”。首先,要求每个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绿豆,形成初步认识;其次,要求每个学生亲自去“种绿豆”,为让学生更好地观察绿豆成长,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致,教师设计了观察记录表单,引导学生定期观察、拍图记录和用关键词记录。通过多元方式记录,学生明白持续性的观察更能丰富自己的体验,充实自己的发现,从而为进一步写好真情实感的作文做好铺垫。
四、结语
综上所述,改变传统作业内容的安排和形式的局限性,精心设计作业,不断优化作业设计,亟需一线教师多花时间共同探究。好的作业设计不仅是对知识的检测和语文素养的落实,更是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学习与迁移运用。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