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实践研究
2023-06-25李建红
李建红
传统文化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又能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华。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认识启蒙阶段,教师把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先辈在继承中汲取精华,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可以使其逐步领悟,增强他们对汉字的感知。
(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随着多元文化的渗透,一些人开始对外国文化呈现向往之情,而忽略了对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视。所以,教师应该从小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中,让其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强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很多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不够,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某些经济欠发达的地方,语文教学质量较低,有些语文教师并非专业出身,同时存在一位教师担任多个科目教学的情况。
(二)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融合方式不完善
当前,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不完善,存在着教学内容流于形式、片面性、教学模式相对固定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而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这也是现阶段的重要课题。
(三)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入
目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沿用原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只局限于书本知识,并未进行拓展。由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渠道有限,从而对传统文化缺乏深入的认识,久而久之,也就会缺乏了兴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结合的策略
(一)运用互联网,增加传统文化资源
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些知识,并进行适当指导,这将极大地促进小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例如:通过互联网品读唐诗宋词,体会语言文字之美;读“四书五经”,学习仁义礼智信等优秀品质。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掌握文章结构、了解时代背景,而且要注重文化宣传、提升精神境界、培养审美情趣、树立高尚人格。
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短剧、传统文化信息等网络相关的内容,与教材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由于小学生天性爱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有趣的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可通过游戏、课本剧、歌谣等,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进行有机结合。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每个传统的节庆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展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收集有关传统节庆的诗词故事,助力学生能读懂、能领悟,培养正确的“三观”。
(三)结合课外有效资源,把传统文化精华融入实际教学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把学科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优化,在文本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使传统的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更具主动性。比如,在实施诗意教育时,可以挑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典籍,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地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背诵和赏析。一年级学生学习《三字经》、三年级学生学习《千字文》、五年级学生学习《论语》等,由此让学生逐步得到提高。此外,学生在家里时,家长需要配合做好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可以让其学习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父母认识到:不要对孩子的学习过于苛求,要根据他们的兴趣适当引导。
(四)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小学生往往好奇心强,但他们的注意力较弱。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春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把古诗文中的名句制作成图画,让学生去朗诵,再逐字逐句地理解其中的意思,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又如:在《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景色,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庐山的瀑布,然后教师用《高山流水》这首古筝名曲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欣赏庐山的壮观和神奇,从而体会到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与此同时,可让学生融入感情地进行古诗朗读,并展开想象,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古诗的情景中,以此体会到古诗的韵味,了解中华文化之美。
(五)组织诵读经典活动
文化经典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中最有权威的作品,它对历史传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活动,是目前行之有效的途径。诵读经典,传承经典。教师要有计划、有层次地组织与指导,掌握学生的知识层次、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安排各年级、班级的诵读。此外,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使语文学习更具活力,进而形成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由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注:本文系2021年度甘肅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深度整合的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1]GHB0799)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