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探究

2023-06-25林丽霜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摘 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音乐教学游戏化。教师应在《课程標准》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发挥教学智慧,编创不同类型的音乐游戏,并应用于不同教学环节,生成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玩中学,有助于掌握所学内容,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课堂学习效果。鉴于此,文章以音乐游戏类型及其应用为重点,详细阐述小学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游戏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4-0070-03

引  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阐明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界定了教学实践性的价值,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创设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兴趣,驱动学生体验,促使学生建构认知、发展能力。游戏化教学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实践表现。所谓游戏化教学是指以学生为本,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发展音乐能力为目的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具体表现为歌唱、舞蹈、欣赏等。有效实施游戏化教学,一方面可以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建构认知、发展能力[1]。

此外,小学生受自身发展的影响,对各类游戏有浓厚的兴趣,乐于体验游戏活动。鉴于此,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创不同类型的音乐游戏,并依据教学需要将其应用于不同的教学环节,使课堂有趣味性,切实调动学生兴趣,推动学生发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如下。

一、编创音乐游戏,夯实教学游戏化基础

音乐教学游戏化是以音乐游戏为基础的活动。各种类型的音乐游戏是实现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关键。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编创不同类型的音乐游戏。

(一)编创形体游戏

有效的形体游戏不但可以使学生进行身体律动,获取学习乐趣,还可以使学生逐渐领悟力度及时间变化,加强身体与大脑的协调能力[2]。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体验形体游戏的过程中,依据教师发出的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增强注意力、反应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时,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编创形体游戏。

以《拍皮球》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参与过拍皮球活动,积累了经验。于是,教师便可以拍皮球的动作为入手点,编创形体游戏。具体而言,教师可依据歌曲的节奏进行拍手,让学生随着拍手声做出拍皮球的动作,同时用嘴巴模仿皮球落地的声音。如此游戏,可以使学生在形体律动的支撑下,直观地认知乐曲节奏,顺其自然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二)编创歌唱游戏

歌唱游戏是以学唱为主的游戏,是学生掌握歌唱技巧的重要途径,由角色演唱、多声部演唱、对唱等多种形式构成。有效的歌唱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歌曲内容,还可以使学生锻炼自控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乐曲内容,编创歌唱游戏。

以《十二生肖歌》为例,教师编创了分角色演唱游戏。具体而言,教师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全体学生分为十二个小组,并让每个小组代表一个生肖。接着,教师引导各小组扮演各自代表的生肖,边做动作边歌唱。在一组歌唱后,另外一组接唱。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体验此游戏,锻炼了歌唱能力、合作能力等,有利于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三)编创听辨游戏

听辨游戏是以辨别声音的音色、发声位置等为主的游戏。有效的听辨游戏可以使学生在感知音乐节奏、音符时值、力度的同时,顺其自然地发展听的能力、判断分析能力等,增强音乐水平。因此,在实施音乐教学游戏化时,教师可编创听辨游戏。

以《嘀哩嘀哩》为例,教师以乐曲旋律和节奏为重点,编创了听辨游戏。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乐曲,或敲击身边的物品,发出声音,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认真倾听,辨析乐曲的旋律、节奏,并在乐曲播放结束后,积极抢答。答对的小组获得一朵小红花,答错的小组不获得奖励。在竞争意识的驱动下,大部分小组成员会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倾听,自主辨析乐曲的旋律、节奏,初步了解乐曲内容,锻炼听辨能力。

(四)编创打击乐游戏

《课程标准》提倡乐器进课堂。学生通过演奏乐器,可以发展音准、节奏等专业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乐器,编创打击乐游戏,引导学生体验。打击乐游戏是以奥尔夫打击乐器为基础的游戏[3]。众所周知,奥尔夫乐器与传统乐器相比,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以《在钟表店里》为例,教师将塑料瓶作为本节课的乐器,引导学生体验游戏活动。具体而言,教师先动手操作塑料瓶,使其发出声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感受速度和情绪的变化。与此同时,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相关图形,引导学生选择能表示乐曲情绪的图形。教师鼓励他们拿出课前收集的塑料瓶,发挥自主性,积极操作,展现相应的速度和情绪。在操作塑料瓶的过程中,学生迁移已有认知,动态展现乐曲的速度、情绪。在建立整体认知后,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自主操作塑料瓶,继续展示乐曲的速度、情绪。如此做法不但使学生体验了打击乐游戏,

增强了学习乐趣,还使学生感受了乐曲速度、情绪,锻炼了乐器演奏能力。

二、应用音乐游戏,推动教学游戏化落地

应用音乐游戏是音乐教学游戏化的重头戏。音乐课堂由课堂导入、课堂讲解、课堂练习、课后服务四个环节构成。四个环节是音乐游戏的承载。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紧扣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依据教学内容,应用音乐游戏,生成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兴趣,驱动学生体验。

(一)游戏导入,调动兴趣

兴趣是学生有效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保障,同时,调动学生興趣是音乐教学的首要活动。音乐游戏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兴趣的“法宝”。课堂导入环节是学生进入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将音乐游戏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生成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兴趣。

以《夏日的雷雨》为例,依据乐曲内容,教师编创了形体游戏。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念唱童谣,一边进行律动。童谣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在念唱的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出动作,如“左右摇晃脑袋”“双手举过头顶,从上往下滑动”“双手放到头顶,指尖相对”“左右摇晃脑袋”。第二部分是“大头大,大头大。阴天下雨我不怕”。教师带领学生做出动作:手指指向脑袋,双手放于脑袋两侧,做出托举动作;双手举过头顶,从上往下滑动;左右摇晃脑袋。实践证明,朗朗上口的童谣,直观形象的动作,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熟悉童谣和动作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主吟诵、律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愈加浓厚。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吟诵的两首童谣有哪些相同之处呢?”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联想童谣内容和具体动作,给出相应回答,如都是下雨天。教师及时赞赏学生,并引出本节课内容:“一年四季,夏天的雷雨天气较多。那么,大家观察过夏天的雷雨吗?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观察夏天的雷雨吧!”在教师的如此引导下,学生兴趣更加浓厚,自主走进课堂。

(二)游戏体验,建构认知

认知乐曲内容是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重点。乐曲内容丰富多样,如旋律、节奏特点,乐曲场景、内容,乐曲情感等。课堂讲解环节是学生认知乐曲内容的关键环节。在此环节,教师可以不同的乐曲内容为依据,应用不同的音乐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建构良好认知,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以《木瓜恰恰恰》为例,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以乐曲旋律、节奏特点为立足点,编创了听辨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木瓜恰恰恰》的伴奏音乐,引导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认真倾听,感受最有吸引力的节奏。在学生建立初步感受后,教师给予赞赏并进行引导:“这个‘恰恰恰的声音出现在每一句的结尾,有规律可循。”接着,教师继续播放伴奏音乐,并引导学生合作倾听,与小组成员交流可以在有规律的地方加入怎样的动作。在此次辨听的过程中,学生边听边想,在脑海中浮现具体场景。然后,教师鼓励小组毛遂自荐,伴随着音乐做动作。然后,教师播放伴奏音乐,引导学生合作倾听,加入其他动作。大部分小组成员积极联想其他动作,如拍手。在音乐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综合所有动作,跟着音乐一起为“恰恰恰”伴奏。教师要及时赞赏全体学生的良好表现,并播放音乐。在此次播放的音乐中,教师加入了一个词,引导学生思考所加入的词是轻巧的还是笨重的,以及要如何念出这个词。学生边倾听边思考,主动用轻巧的声音念出加入的词。最后,教师吟唱一首歌,做出手势,鼓励学生边听边念,同时用“恰恰恰”为教师伴奏。如此做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发挥自主性,不断探究,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

(三)游戏表现,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学生增强课堂认知的重要途径。综观上文,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多样游戏,产生学习兴趣,建构学习认知,为进行自主表现做好了准备。《课程标准》强调音乐学科的实践性,要求教师组织音乐表现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认知,锻炼创造能力。课堂练习环节是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立足练习环节,依据学生学习所得,编创音乐游戏,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实现学以致用。

以《阿细跳月》为例,学生在课堂上体验系列游戏活动,逐步感知这首乐曲的五拍韵律、音色变化以及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学习基本舞步。在学生学习所得的基础上,教师编创形体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展现《阿细跳月》的舞蹈场景,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了解舞蹈中脚上的两个基本动作。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演示舞蹈动作,并就此进行交流,总结出规范的动作。然后,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小组成员发挥想象力,“改造”脚上的两个基本动作,编创其他适宜的舞蹈动作。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积极动脑,联想各种动作,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碰撞思维,达成统一认知。最后,教师要求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在小组表演过程中,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发现他们的良好表现,并给予赞扬。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体验游戏活动,将舞蹈动作与乐曲建立联系,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同时顺其自然地锻炼了想象力、创造力等。

(四)游戏创造,张扬个性

个性发展是音乐教学目的之一,创造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具体体现。游戏是学生进行创造的依托,课后服务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进行创造的重要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把握课后服务时机,尊重学生学习情况,编创游戏,引导学生体验,自主创造,自然而然地张扬个性。

以《游子吟》为例,学生体验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仅了解了古诗内容,还建构了乐曲认知。立足学生的学习所得,教师可拓展课堂教学,以课后服务为立足点,编创歌唱游戏。在编创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将主动权还给学生,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分析乐曲内容,描述乐曲场景,增强对乐曲的认知。同时,

学生依据乐曲认真想象,编创动作,展现场景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将古诗转化为情景剧。教师则搭建舞台,引导小组轮流上台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大部分小组分工合作,一部分成员吟唱乐曲,

一部分学生扮演角色,展现场景;甚至有的小组成员敲击身边的各种物品,创造出美妙的乐曲。表演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发现不同小组的良好表现。精彩的演绎,不但使学生对乐曲内容增强了认知,还使学生锻炼了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尤其张扬了个性。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编创、应用音乐游戏可以实现音乐教学游戏化,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积极体验,使学生建构认知,发展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实施《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编创不同类型的音乐游戏,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创设多样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促使学生认知,助力学生创造,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效建构乐曲认知,发展多种能力,增强音乐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郭艺.以游戏化教学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新智慧,2021(32):105-107.

何喜芳.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小学生,2021(9):74.

张丽.探讨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5):109-110.

作者简介:林丽霜(1980.1-),女,四川成都人,

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