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稻米产业发展研究

2023-06-25杨帅

粮食问题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稻米对策研究

摘要:水稻是贵州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贵州粮食播种面积的23%,产量占贵州粮食总产量的38%。大米是贵州人民的首要口粮品种,稻米产业关系人民切身利益,在构建和完善贵州省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关注和重视稻米产业发展,对保障贵州省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贵州省稻米供应形势、消费趋势特点和市场形势等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查找稻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贵州 稻米 产业发展 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杨帅(1986—),女,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粮食市场行情分析。

一、贵州省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一)稻米生产形势

贵州水稻种植品种主要为中晚籼稻。近年来,贵州稻谷产量基本保持在400万吨以上,分阶段有所增减。2008-2016年,国家连续6年上调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提振下,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提高,贵州水稻播种面积增加,除2011年和2013年遭遇干旱天气稻谷减产外,期间稻谷产量总体提高,2016年贵州稻谷产量达到10年高点456万吨。2017年至2019年,随着连年丰产,国内稻谷市场持续供大于求,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家连续两年下调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贵州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扩种蔬菜等经济作物,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减少。2020年以后,虽然稻谷最低收购价再次上调,但由于玉米、大豆等谷物价格大幅上涨,种稻比较收益偏低,农民种植意愿仍然不高,加上省内旱涝、低温等极端天气频发,稻谷产量仍然稳中略降。2022年,贵州省稻谷产量为395万吨,再次减至400万吨以下。

(二)稻米消费形势

作为贵州省首要口粮品种的稻谷消费总量基本保持稳定,常年在580万吨左右,但三年疫情背景下,人口流动性较差,餐饮旅游行业不景气,经济下行,加工企业开机率处于低位,稻米消费总量较疫情前略有下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稻米消费结构发生转变。

1. 口粮消费下滑。稻谷口粮消费约占贵州省稻谷总消费量的90%以上,约占口粮消费总量的85%。受食物多元化趋势影响,更加多样的主食选择挤占了稻米的口粮消费市场。2021年贵州省稻谷口粮消费量为532万吨,较2017年减少2.2%,占稻谷总消费量的比重较2017年减少1.9%。此外,农村人均口粮消费大于城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也是以大米为首的口粮消费减少的原因。2021年贵州农村人均口粮为226.8公斤;城镇人均口粮为108公斤。

2. 优质米需求增加。《中国消费者大米消费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环保意识和自身健康意识较高,对绿色、有机大米的偏好与可支配收入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从贵州省入统粮油企业销售情况来看,优质米销售比重不斷上升。因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营养、健康、安全”类产品的需求正逐步增加。

3. 主食多样化趋势明显。当前生活节奏加快、消费习惯也在不断发生转变,“宅经济”逐步成为主流趋势。方便食品、预制食品、速冻食品、糕点产品等对烹饪技术依赖度低的速食品消费量近年来不断增长,尽管会出现加工过程中营养流失、使用添加剂等问题,但因其便捷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其纳入主食选择。

4. 饲用消费占比上升。由于籼稻在价格和品质上与玉米等其他饲料作物相比缺乏优势,稻谷在贵州省饲料消费中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近年来,受饲料粮需求持续增长和产能提升乏力影响,国内玉米等饲料粮产需缺口不断加大,玉米价格保持上涨态势,玉米与小麦、稻谷的比价持续下降,部分饲料企业采购稻谷和糙米等饲用,特别是2022年国家启动陈稻谷定向拍卖,贵州省稻谷饲用量大幅增加。

5. 网络消费快速增长。近年来,网络消费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伴随各类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平台、网络直播带货平台以及快递、外卖行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居民消费方式持续转变,稻米产品线上消费不断增加。根据贵州省入统粮油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大米互联网销售收入较2017年增长了近5倍。

(三)稻米市场形势

1. 市场供应总体充裕。贵州省稻谷产消缺口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21年稻谷产消缺口为163.65万吨,较2017年增加了30.48万吨。为此,贵州省大力实施“引粮入黔”,2021年全省从省外购进238万吨稻谷,全省稻米市场总体库存充足,供应充裕。

2. 稻米价格整体平稳。稻谷消费相对单一,主要是口粮需求,消费总量较为稳定。由于稻米市场总体供应充足,再加上低价进口大米冲击,贵州省稻米价格上涨动力不足,同时有最低收购价托底,以及国家政策性粮食库存高企,稻米市场调控措施有力。因此,稻米相比玉米等粮油价格的大幅变动,价格相对稳定。2022年底贵州省三等中晚籼稻收购价为1.47元/斤,较2017年底上涨了0.96%,而玉米同期上涨了53.69%。

3. 优质优价特征明显。相比普通稻,优质稻市场供应较为紧缺,贵州省内优质稻产量不足稻谷消费需求的50%,需要从省外购进满足消费需求,同时近年来,干旱、低温等极端天气频发,部分产区优质稻品质受到影响,造成国内市场优质稻供应不足,加上优质稻市场需求旺盛,又缺少政策性稻谷库存压力,因此贵州省优质稻呈现量少价高的行情。据了解,优质稻价格普遍高于3元/斤,价格为普通稻谷的两倍以上。

二、贵州省稻米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稳面增产难度加大,稻谷储备资源利用不足

受山地丘陵地形特征以及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加上化肥等农资价格大幅上涨,贵州省种稻收益低,稻谷增产空间有限,产需缺口不断扩大,常年需要购进大量省外粮源满足省内加工和消费需求。同时,由于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用粮也在增加,还存在“人畜争粮”的隐忧。另外,贵州随着稻谷储备规模不断扩大,每年储备稻谷轮出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稻米产业化发展较滞后,政府储备与加工衔接不够,轮出稻谷难以就地加工,没有充分发挥储备资源对产业经济的推动作用。

(二)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偏弱

贵州省稻米加工产业化发展较为滞后,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加工企业以成品粮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以稻米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主食加工起步晚,基础研究薄弱。小型家庭作坊式企业较多,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同时,多数加工企业不具备深加工能力,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不足。企业打造和推广品牌的能力不强,优质大米产品多数只能参与中低端市场竞争,食品加工和深加工产品较少,也缺少能叫响全国的品牌。

(三)营销模式相对单一,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贵州省工业污染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优质稻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多种特色优质稻米品种品牌,但是由于企业缺乏足够的营销能力而不被大众所熟知。近年来网络营销发展较快,但网络销售在贵州省稻米总销售收入中的占比仍然较少,加工企业大多通过商超、批发市场等传统实体店进行销售,没有将电商网络优势充分发挥有限。厂商、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导致产品供应与不断变化消费需求之间出现脱节,优质稻米制品的销售与推广也受到制约。

三、贵州省稻米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一)提高农民收益,推进种稻增产增效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健全“价格+补贴+保险”农民种稻收益保障,稳定农民收入预期;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旱涝保收面积和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强化多元投入,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大力推广优质食用稻、加工专用稻种植,提高稻谷品质,促进稻谷生产提质增效;鼓励在荒山、荒滩和荒地开发饲草资源,缓解饲料粮短缺矛盾;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红利。

(二)充分整合资源,拓宽粮源保障渠道

充分利用省内外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省内稻米供给。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把贵州稻米产业发展需要的优质粮源引进来,特别是加工所需的专用稻以及各类功能性稻谷品种,在保障省内稻米供需总量平衡的同时,实现供给结构优化。创新储备粮轮换机制,选择盈利能力强的骨干企业作为试点,探索“动态储备”“定向销售”等多元储加结合模式,促进储备粮就地轮换加工和转化增值,有效補充市场所需粮源。

(三)促进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动能

抓好生产源头管理,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基地建设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实现加工原料优质化、专用化、多元化;支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构建从生产、储备、加工、销售到消费端的紧密联系,调动产业链各方积极性,形成上游服务下游,服务终端消费的协同效应,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培育龙头企业积累规模优势的同时,更好引导中小企业瞄准细分市场通过精耕细作锻造一技之长,形成“以大带小,以小托大”的发展格局,稳妥推进落后产能的退出和淘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四)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行业技术支撑

推动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丰产、优质、高抗、低损”新品种,关注水稻品种的食用加工特性和广适性,推进育种与消费、生产加工需要相结合;加强山地丘陵地区适用性较强的微型、多功能农机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提升机械化水平;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全谷物加工、适度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研发,促进主食加工以及深加工技术创新和装备产业化;鼓励方便速食类企业改进生产工艺,使食品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新鲜程度、色泽风味和营养成分,提高产品口感和营养健康水平。

(五)推动产品创新,满足多元市场需求

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引导企业向新的生产领域发展。提高绿色优质和营养健康食品比例,抓住预制食品新发展机遇,开发方便速食速冻类食品,推进差异化和个性化创新,丰富产品口味和品类;注重产品形式和包装的多样性,针对不同地域饮食习惯,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消费群体,研发地域风味食品、功能性食品和适用于不同消费场景的新产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全面利用稻米主、副产品,开发稻米医药、保健、化工等多种功能,促进稻米深加工发展,实现产业增值。

(六)加强品牌培育,完善营销网络建设

鼓励企业创建自身品牌,引导各地结合特色优势,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在财税、金融、科技等方面出台品牌发展支持政策,加大品牌保护力度,搭建营销和宣传平台,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稻米制品加工和储运标准水平,制修订满足营养健康等新消费需求的加工产品标准,完善名特优品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高标准认证体系,减少加工损耗和营养流失;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网络直播、社区团购等多元销售渠道,实现厂商直连消费者的B2C模式,提高周转效率,同时建立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良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建立品牌竞争优势,推动贵州优质稻米制品走向全国、销往各地。

(作者单位:贵州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稻米对策研究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香喷喷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