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实践路径探究
2023-06-25杨玲玲
杨玲玲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发生了改革与创新,功利化的应试思想已然落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了教育教学所关注的重点内容。以音乐学科为例,音乐教学的目的从来都不是培养出音乐家,而是要帮助学生健全品格、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在生活与成长的道路上追求美,用美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或许不是人人都能够创造美,但是人人都可以欣赏美。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应当在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走进音乐、传承音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本质。
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内涵及特征
音乐审美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欣赏、鉴赏音乐艺术的能力,是听众在评价音乐时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音乐审美能力直觉决定了听众的音乐选择、情绪感受,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审美能力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两大特征。音乐审美能力的时代性体现于身处于不同时空的听众在欣赏、评价音乐时的角度与标准有所不同。音乐审美能力的民族性体现于,不同民族基于不同文化所创造、欣赏的音乐风格各不相同。只有当听众充分了解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及其创作背景时,才能对音乐作品作出理性全面的分析讨论。
音乐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培养内容。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够推进核心素养与音乐思维的切实形成。
二、高中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重视。高中阶段,学生课业繁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同时这一时期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较为敏感,如果心中的压力找不到释放的出口,便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则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放松的路径,帮助学生缓解身心的压力与疲惫。音乐审美能力也具备着个性化特征,学生能够在审美能力的指引下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发现自己所喜爱的音乐类型,并将其作为舒缓心灵的重要方式。当学生完成一天的课业任务后,在休息时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可以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放松与平静。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既能够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又可以学会基本的音乐鉴赏方式。
(二)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中阶段,不少学生都迎来了成长过程中的青春叛逆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显著发展,个性特征逐渐清晰强烈,他们渴望特立独行,希望能够与大众不同。而音乐,就成为了学生自我宣泄的常见路径之一。然而,当前的音乐市场鱼龙混杂,既有高雅的音乐艺术,又有低俗的音乐作品,一些音乐作品艺术性较差、歌词内容不适宜青年学子的成长。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就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高雅情操,自觉摒弃低俗音乐的诱惑,提高个人的艺术欣赏水平,让音乐真正点缀生活,成为成长道路上的“一束光”。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在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过度重视音乐教学中识谱、节奏等基础性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那么他们无法表演出具有灵魂的音乐,也无法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正确把握音乐的内涵与情感,致使教学活动沦为表面。基于此,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审美水平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悟到其背后的任务与艺术属性,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音乐,并将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三、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运用多媒体设备,丰富可视化音乐体验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时期,比起抽象的音乐作品,他们更容易对视觉感受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推动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设备,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让学生结合生动具体、形象直观的影音资料,感受音乐的魅力,辅助学生理解音乐背后蕴藏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更为迅速准确地捕捉到音乐欣赏的要点。长此以往,即使脱离了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学生也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根据音乐的特点在脑海中呈现出画面。
以高中音乐“高亢的西北腔”的教学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欣赏了《脚夫调》这首陕北信天游,为帮助学生感受西北民间音乐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音视频,让学生听着这首信天游,看到茫茫的大西北以及戴着头巾穿着传统民族服饰的西北歌者,帮助学生快速沉浸在歌曲的情境中,领略西北民歌的高亢,感受西北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对这一风格的形成原因有基本的认识与了解。如果教师不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现西北民歌的情与景,学生初听可能会觉得诧异奇怪,难以很快地融入到音乐氛围中,进行欣赏与品鉴。
将音乐可视化的方式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路径,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音乐之美。
(二)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增强音乐欣赏感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在高中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想要增强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就必须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感受、勇敢发言,大胆说出自己对音乐的体悟与见解,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高中音乐《欧洲民间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欣赏了保加利亚民歌《鸟儿在歌唱》。在学生欣赏完后,教师不要急于对音乐进行介绍与点评,而是将发言的机会与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觉得这首歌传递了怎样的情绪?”有的学生说是起伏变化而复杂的,还有的学生说这首音乐一会儿让我感到幸福甜蜜,一会儿却又让我感到悲伤压抑。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因为只要学生能够发言,就说明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有所感悟与体会。而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与纠正。有了大胆发言的机会,学生便能够对自己的音乐感受树立自信,对音乐审美形成自己的见解与体悟,增强音乐感受能力的切实发展,推动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创设多样化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音乐鉴赏教学多以欣赏与评价作为主要内容,这种教学形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无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难以帮助学生对音乐背后的内涵与情感形成深入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多样化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激发起学生内心对美的感受与对音乐的追求。
例如: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随着音乐进行身体的摇摆与律动,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参与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教师还可以让音乐水平较高的學生进行示范演唱、班级领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指挥知识进行音乐指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与节拍所蕴含的无尽美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律动、进行班级领唱以及进行音乐指挥。只有当教师以身作则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投入感情,学生的音乐感受才会愈发强烈,审美表现力才会更强。
优秀的音乐教学不应该是程式化的,教师应当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让学生真正“参与”音乐、享受音乐,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当受到音乐教师的重点关注与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基于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应当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通过运用多媒体设备、保障学生主体地位以及丰富音乐教学活动等方式,推动音乐教学新发展,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中欣赏音乐、感悟音乐之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发展。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