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艺术在农业观光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2023-06-25侯新怡王梦林

艺术科技 2023年7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应用

侯新怡 王梦林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观光农业作为第三产业正悄然兴起,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提供生态景观、满足城市居民对农耕生活的情感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等作用。但是目前中国观光农业尚处在发展阶段,随着区域性的借鉴发展,观光农业呈现出基于相似自然背景的视觉设计同质化、设计表现模式化和运营维护设计缺乏灵活性等问题,从而引发后期场地观赏性改造建设投入成本大、时间久、风险高等问题。近年来,大地艺术节在中国各个地方陆续开展,与乡村和农业观光设计相结合的趋势明显,实践成果突出。在此背景下,文章将大地艺术与观光农业结合,提出大地艺术促进我国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文章梳理大地艺术概念及相关案例,肯定大地艺术在农业观光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大地艺术具有空间边界的灵活性、表现形式的艺术性与功能性并存、材料运用的可消解性等特点。并以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寒溪村“艺术在浮梁”大地艺术节和云南丽江HYLLA草甸剧场为切入点,提出将大地艺术运用于农业观光设计中需要注重自然资源与概念艺术多元组合以打破视觉同质化、空间尺度创意规划与景观引导结合以增强设计空间表现的层次性,同时注重艺术品周期与设计管理的考量以增强后期运营维护的灵活性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地艺术;农业观光设计;观光农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3

近年来,观光农业逐渐发展,对国内旅游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田野乡间放松身心,感受当地的特色文化。然而,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观光农业产业出现盲目模仿热门景点及项目的问题,忽略了自身的独特性与创意性,导致农业旅游同质化严重,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

1 观光农业发展困境

1.1 基于相似自然背景的同质化设计

观光农业发展依赖于当地的资源条件,基于类似的自然环境,如果园、农田、稻田、丘陵等进行设计,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自然景观、无特色采摘体验模式和食物品尝环节,以及雷同的建筑风格和民俗旅馆。这些缺乏创意的资源运营模式容易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

1.2 设计表现模式化

农业观光设计从外部直观感受是形式、色彩与材料的表现。设计表现的模式化多与设计前期的参考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在相同或相似的传统农业地域文化背景下,设计出来的产品难免千篇一律。若忽略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就容易盲目堆砌各种不相关的文化符号,创造出简单化、重复性的“文化景观”,导致设计表现形式存在局限,缺乏艺术创造性。

1.3 运营维护设计缺乏灵活性

观光农业存在运营模式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即运作、营销和管理大多直接模仿其他地方较为成功的运营模式,缺少与自身特有资源相匹配的做法,因此运营模式往往类似[1]。这种运营模式存在投入成本大、风险高、回收性差的问题,并且后期的改动灵活性不强。当一个地方的运营模式被淘汰时,会波及相似的地区运营,正是这种千篇一律的旅游要素及其带来的同质化体验导致了游客的厌倦心理,最终导致乡村旅游的重游率低。可见,要想解决观光农业同质化问题,探讨增强观光地活力的新设计思路十分必要。

2 大地艺术概述

大地艺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引起了工业发达国家民众与艺术家的关注。大地艺术受多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其中极简艺术和概念艺术的设计理念对其影响尤为深远。大地艺术以环境、人群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在探索自然、保护自然、发掘自然之美。大地艺术的理念与观光农业存在共性,基于大地艺术理念的设计策略有助于提升观光农业发展活力。

3 大地艺术的特点

3.1 空间边界的灵活性

大地艺术的空间边界在尺度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有限的边界在于大地艺术有其本身的物质边界,也存在艺术品本身所占据的空间边界,即艺术品本身的场地占用。无限的边界在于,一方面,大地艺术可以利用知觉的特性创作,引起人们思维的无限边界;另一方面,狭义的无限性体现为场地的尺度可以跨越,如克里斯托夫妇的《奔跑的栅栏》和迈克尔·海泽的《双重否定》等大空间尺度作品,在视觉“无限边界”的基础上赋予思考的无限性。

3.2 表现形式的艺术性与功能性并存

大地艺术具有艺术性。大地艺术是艺术家面向公众的公开作品,作品本身体现了艺术家的欲望、技术与价值观,背后也折射出艺术家自身的文化思考与审美表达,其文化思考是概念艺术的来源,审美表达是符合时代大众审美的社会美育表现。艺术性是大地艺术的魅力所在。

大地艺术具有功能性。功能性是伴随价值产生的[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表明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使物具有使用价值。大地艺术是艺术家劳动成果的体现,大地艺术的使用价值首先在于可以通过引人注目的方式使人们关注平时忽略的环境,将其转化为流量价值,而且市场可以实现从流量价值向用户价值转变[3]。其次,大地艺术的使用价值在于体现环境的价值,人们经常将作品与自然环境背景当作一体进行思考,离开大地背景,艺术品会变得平平無奇,离开艺术品,环境会变得千篇一律。最后,大地艺术的使用价值在于可以提升环境的质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实用需要。

因此,大地艺术是有价值的,具备艺术性与功能性。

3.3 材料运用的可消解性

大地艺术选择的材料往往具有自然可消解性。在观光农业中,农作物本身具有季节性,农作物也可以作为材料营造视觉景观。所以大地艺术与观光农业在实践方面具有共通性,即材料的生产及消亡都可以被自然所接纳。大地艺术家会考虑材料本身及季节变化中的作品形式,材料也可以在消解的过程中呈现出动态的美感。

4 大地艺术在农业观光设计中的应用案例

4.1 江西景德镇浮梁县寒溪村“艺术在浮梁”大地艺术节

“艺术在浮梁”大地艺术节共有34位艺术家参与,设计27件作品。从空间尺度上看,艺术家聚焦于特定的空间基底,如植物周围、农田间隙、房屋周围等,在原始框架的基础上设计加工。艺术品表现的空间形式呈现出点状、线状、面状。例如David GERSTEIN的作品Tea for Two,译为《对饮》,作品以两个杯子的白色框架为底座,杯中放置彩色跳跃的线条,线条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美感,又似人物的侧脸轮廓勾勒,空间分布呈点状,屹立在茶田上。刘建华的作品《渠道——之行》在原本的输水渠道上,设置蓝色下降的雨滴,顺着输水渠道呈线状排列。TANGO的作品《泉有米酒酒馆》对屋主原本的房子进行改造,呈现面状的艺术效果,设计内容与周围环境和乡村文化相融合。大地艺术节成功打造了一座没有屋顶的美术馆,也给予了村庄不同往日的活力。

从艺术表现上看,艺术是概念的表达,概念艺术是大地艺术的来源,也是艺术家对自身作品的解释。概念往往可以聚焦于一点,艺术家在概念上的创意是区分作品的关键。在浮梁村举办的大地艺术节中,艺术家们基于不同的概念形成设计理念,并且用肌理、意境、色彩等设计手法赋予了寒溪村大片农作物景观生命力,使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更深刻地观察和思考环境,真正发掘出自然之美。例如,马岩松的作品《大地之灯》概念意为指引,整体效果和使用的材料色彩完全与后方的天空背景相协调,白色的罩子与山间的雾气体现出中国古典山水画的意韵,也彰显了“大道至简”的中式审美。

从功能上看,芬兰艺术家玛丽亚·维尔卡拉的作品《上善若水》是在功能上寻找艺术表现,将农民家中的蓄水桶变成特定的色彩,在保证用水的同时,家家户户的蓄水桶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农民对此十分满意。

在材料使用上,艺术家积极运用当地的自然材料。沈烈毅的《天梯》是在竹林中诞生的作品,艺术家将两根绿竹作为梯子的轮廓,用截好的竹子作为梯阶连接两根绿竹,站在竹下,目光随梯子台阶爬升,从而凝视头顶成簇的竹叶与天空,赋予农田丛林的活力。

寒溪村的大地艺术作品不仅迎合大众的审美,给予游客审美享受,还能体现出艺术家对村庄文化的深刻理解。基于现实基础加以浪漫的概念表达,真正做到以大地为画卷,为所在地写诗。

4.2 云南丽江HYLLA草甸剧场

大地艺术作品《荒野花园和草甸剧场:许拍以东的一岁与枯荣》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白沙镇岩脚村99号,设计师完成了独特的景观设计,其中草甸剧场是从大地艺术景观的角度解读空间尺度、美学与场地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以开展多种类型活动的功能载体。剧场地形呈类似莫比乌斯环的形状,设计师意在设计与大地相融合的自然舞台,保留原场地原生树木,顺势利用6米的高差建设成为草甸剧场。在概念的提取中,将云南梯田的印象融入其中。台地上错落的弧形长凳方便游客休憩与观赏体验,台阶长凳上也可放置雕塑作品。每年在此举办传统纳西火把节,人们在这里祭奠雪山,向古老民俗传统致敬,趋吉避凶、祈祷丰收,具有文化宣传功能。在后期,草甸剧场设计变化是可以预测及控制的,因此,在设计管理方面不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

5 大地艺术在生态农业观光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5.1 自然资源运用与概念艺术的多元组合

自然资源的运用是大地艺术的显著特点,其提取的材料源于本地,同时不拘泥于一种,因此成就了设计外在表现上肌理、色彩与形式的不同。就形式表现的内涵而言,主要受概念艺术的影响,概念艺术是对文化特点的提取与诗意的表达,即在一样的自然资源环境下,文化特点也会呈现不同的形式,而概念提取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其中一点放大,有利于设计思路的开放与创新。在二者的结合下,大地艺术往往呈现出与环境的创意可融入性,容易产生文化差异,实现艺术家的个性表达。

5.2 空间尺度创意规划与景观引导

农业观光设计可以借鉴大地艺术选择空间尺度,从点、线、面三方面出发,结合观光景物,其作品的尺度大小应该以突出环境为宜,起到对环境的点景与吸引作用,不能使作品脱离环境,或者在视线上做过多的遮挡。在空间规划上,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高度维度设计创作。在景观指引方面,主要以触动感官为主,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5.3 艺术品周期与设计管理的考量

观光农业本质是带有经济性质的产业,而大地艺术也具有一定商业价值,二者的结合就需要考虑两大群体的利益,一是农民利益,二是游客利益。从农业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大地艺术的应用应该注重成本投入与使用周期,即关注艺术品的性价比。成本低、建设快、效果好、不容易被复刻的作品往往是快速消费市场中产品的优点,在设计之初,设计师应该考虑艺术品的周期性。

就设计管理而言,应兼顾农民与游客的利益。将大地艺术应用于农业景观设计中,应该注重不影响农民的利益,例如艺术品不能妨碍正常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对游客而言,应该注重提升参观舒适度,例如要考虑艺术品的线路规划及接纳人数的空间尺度。良好的设计一定是可持续的、灵活的设计,对艺术品周期和设计管理的思考是十分有必要的。

6 结语

大地艺术在观光农业中的应用可以赋予观光景观多样性和创新性,有利于解决当下存在的观光农业同质化问题。对自然资源进行故事性的思维挖掘,使农民自身成为作品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从而催生概念艺术,实现多元组合。以空间尺度创意规划与景观作为大地艺术作品的依托,从而实现一步一景的感官体验。设计时应将作品的动态变化性考虑在设计方案前,同时尊重农民对土地的话语权,从而深化对设计管理的影响。

大地艺术的生命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有限在于其艺术作品具有周期性,其是短暂的存在;无限在于艺术作品是基于当地特有的人群和生活而产生的,很多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和当地人一起完成的,这时作品本身成为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是脱离有限的存在,并且参与和体验将成为记忆留在人们心中。大地艺术在农业观光设计中的应用,从无到有无不诉说着对自然和生活的尊重与赞美。大地艺术与观光农业的结合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一方面能够赋予农田活力,另一方面引发了大众审美的共鸣。从当地村庄到城市人群,大地艺术与观光农业相互成就,成为连接加强生态保护和提升人群美育質量的纽带,同时也迎合消费市场,是观光农业产业繁荣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许业辉,韩磊,谢双玉,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同质化问题解构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6):108-114,122.

[2] 何中华,杨鹏.重新检视马克思的“使用价值”之思:基于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视角[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2):5-13.

[3] 李美霖.从流量价值向用户价值转变[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1-10(007).

作者简介:侯新怡(1996—),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王梦林(1963—),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环境与建筑共生性。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应用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高职院校《观光农业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