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乡村初级中学自主管理实践探究

2023-06-25田丽云

天津教育·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班集体班级管理

田丽云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核心倾向发生了向独立性、创新性转向的变化,这促使着教育理念及体系亟须发生根本性的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将学生主体性发展作为育人的本心,将过往放在教师群体一端的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群体一端,突出学生的个体性与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来讲,当今国内外的研究者大多将探究的目光分别放在新课改和班级治理的话题,对这两者的结合性研究较少。聚焦经济与教育水平都稍欠发达的乡村地区,核心素养培育和复合型人才培育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则更具典型性。

一、乡村中学自主管理实践的现状及问题

从目前农村学校的班级管理整体生态来看,班级管理大多还停留在家长式监督训导的阶段,依赖班主任的指挥调度,而非发挥学生的自治意识。这一方面抹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与责任感,另一方面则导致着班集体管理随意化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班主任的管理压力过大,难以抽身对班集体进行更详细深入的学情分析研究,也无暇关注学生在考试成绩以外的更多个性表现与素质培养,便容易陷入经验主义与分数至上的泥潭。其结果就是乡村地区教育与社会整体教育要求、人才需求的脱轨,而难以真正培育出有终身学习观念、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外,农村地区教育改革的滞后还容易造成班集体管理标准异化、教育合力缺失、班主任管理能力良莠不齐、工作方式僵化等问题。而新课改的背景下,改变班集体管理方式,建立自主管理模式,才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锻炼合格师资队伍的正确出路。

二、乡村中学自主管理实践方法探究

(一)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学生主导

1.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为目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国家和人民根据新时代背景对教育及教育成果所作的新诉求。学校的管理方式往往在无形中更多维地渗透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班级作为学校的“分子”,在学校与学生的联系之间起到了基础而关键的作用。

在进行集中的班级管理时,教师不应把所要引导的对象视为一个整体,而应视作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有机结合体。在管理创新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方式来制定班集体管理方案,针对学生每阶段的特殊思想意识及行为模式进行管理,考虑兼顾班集体的共性与个性。首先,必须敢于“放权”,给予学生适当的施展管理能力的空间;其次,将班级治理效果的目标从结果转移到过程中,只有确保过程的滿意,对结果的达成才能有所期待。再次,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对于自主管理的执行效果来说不可或缺,在集体内部可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如共同设计班徽、班级公约,并完善细节如奖惩标识、黑板报展示等。

如今的教育观念是以人为本的,学生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中心。在新型的自主管理实践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与学生共同制定更具普适性的集体规则。班级自主管理只是阶段性的目标,核心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才是最终目的。

2.班集体管理主体转变。在班级自治的理念下,班集体管理的参与者、决策者、执行者角色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要促进该模式下管理效果的提升,则需要更新师生双方关于教学能动性的观念。

班主任可以把决策的任务分散给课堂组织内外的个人,赋予学生做出真正会对班级治理产生影响的决定的权力,例如可以组织“三个一”活动,即在学期初每人为自己的课堂表现制定一个目标;每人为课外小组活动设计一个计划;每人给课堂发言者提出一个建议。也可以把纪律、卫生、社团活动等权力大部分转移给学生,为学生群体参与课堂生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注意调动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也需要联动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从前“一言独大”的管理者需要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实践和表达的机会,帮助其建立参与管理的信心,如班级管理职位的换岗制度、值周班干部制度和小组管理制度的重新制定与完善等。

教师和班主任群体也可以通过“柔性”管理改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管理责任角色的转变。教师在其中主要担任“辅导”与“监督”的工作,这种软管理也意味着“人格第一”,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独立人格和个体自由,创设更加良好而高效的课堂氛围,为教学育人效果的提升奠基。

(二)构建新型体系,健全多元机制

1.健全班集体自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班级自主管理模式首先就要强调“依法治班”,引导学生自主拟定班级管理的文件,且文件必须详细而有针对性,每天、周、月、学期,方便学生记录与查看。在班级自主管理队伍的建设上,组建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心细的常务班委是必不可少的,但班干部组织也需要流动性,这样才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可以增设“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小组,形成有层次的管理网络,并下设多样化的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

要真正让一整套自主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深入生活,在充分借助班干部力量的同时,还要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管理,把班务工作的每一方面都开发为学生实际锻炼的场所,如桌椅摆放、清洁维护、公文张贴、书籍管理等等。学生参与性越强,管理效果就会越好,学生也越能够在参与管理中找到乐趣,并实现自身价值。

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如何将学生培养成能担重任、挑大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教育工作者永恒不变的话题,在素质教育中,正确、客观、全面地对学生展开各方面评价也是集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具体说来,将分组学习、小组合作的管理方式应用于班集体管理中,能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相互监督的自觉性,而在分工、竞争、互助、评价等环节中加以引导,便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小组为其基本形式,兼有“多元”与“捆绑”的特点,而小组多元捆绑式评价的特点也在于此。“多元”意味着在进行不同优势、不同劣势、不同性格、不同的小组成员匹配组合时,每小组和其中成员所对应的评价指标也是多元性、综合性的,而“捆绑”又意味着最终奖励与评价仍然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依据的,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多元化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中,同样也必须遵循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鼓励和表扬,并公平公正地对待不同性格、智力水平和家庭背景的学生,不厚此薄彼,给予每个学生平等的学习和表现机会,由此才能树立起班级民主管理的信心,建立民主平等的评价机制。

三、乡村中学班集体自主管理实情分析

班集体管理是学校内部基础性最强的管理单位,然而现今班级的管理者却非专业人员,而是由学科教师兼任,受时间、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的限制,班主任往往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都采取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忽视了集体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从而造成教育管理缺陷。在农村地区,尽管很多家庭已经相对地富起来了,家长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在家庭教育方法和儿童成长的思维认知方面仍然有较为严重的缺失。囿于农村就业和社会影响,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问题学生的类型也趋于多元化。在此情况下,过往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再完全适用,自主管理的灵活性尤显重要。基于年龄、心理层次差异较大的集体的宏观管理而言,可以采用渐进性的原则,构建“三段式”的管理方法。例如,分别将初一、初二、初三学年划分为三个阶段,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辅以不同的教学与管理方法。对第一阶段的学生而言,重点应放在衔接小学与中学的入学教育,妥善处理好学生在不同环境之间过渡的迷茫与困惑。第二阶段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调整与学生的距离,时间上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同时又不过度放松。到了第三阶段,学生升学压力增大,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使学生能以正确平衡的心态完成初中学业。

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从人本主义的理念出发,“人的教育”就是以人的核心需求和个性潜力为中心和起点,培育出真正能够独立生活、独立思考、正确认识自身责任、正确评价自身价值的“新人”。班级的大小事务需要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学生主动发挥能动性,打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班级,赋能学生成长成才。

(焦  佳)

猜你喜欢

班集体班级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爱我的班集体
不称心的新班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立足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