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势理论在结字中的应用研究

2023-06-25亓汉友

艺术科技 2023年7期

摘要:书法势是指怎样构建某种书势,内容包括利用的书法因素、构建方法、书势的形态等,所以被称为书法势,如果用这种思路来构建字的结构那就是字法势。文章基于书势和书法势内涵的不同,提出构建字法势的过程,即字法布势、字法攻势、书法守势,并总结两种字法势分析方法,即松紧字法势因素分析方法和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分析方法。首先,在松紧字法势因素分析法中,总结出了紧势因素和松势因素,提出了字法势的布势法则,总结了松紧字法势的几种常见的形式,并选取隶书《张迁碑》中的例字进行松紧势字法势因素分析。其次,在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分析中,总结了常见的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分析了不同几何线条字法势可能包含的意义,进一步总结了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分析法的概念,并对隶书《张迁碑》中的例字进行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分析。最后,指出利用松紧字法势因素和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构建的字法势的不同特点,以及两种不同字法势因素在字法势中的不同作用,为当代书法创作特别是字法势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书法势;字法势;松紧势因素;几何线条势因素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7-0-03

书法势理论是笔者在《书法势》一书中提出的不同于古人书势概念的一种理论[1]。古人书论中的书势一般是讲某书法作品、某字呈现什么样的势;而书法势是指怎样构建某种书势,内容包括利用的书法因素、构建方法、书势的形态等,所以称之为书法势,如果用这种思路来构建字的结构那就是字法势。

对于字的结构来讲,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古人论书中讲的“字势”,即该字具备什么样的势,也可以通俗理解成这个字像什么。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蔡邕《笔论》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都是字势的内容,字势主要体现在“纵横有可象者”。字势理论在识帖、读帖中起作用,是識势的过程。二是怎样创作出某种字势。如何书写出某种字势的方法是字势之法,即字法势,主要在“法”。字法势理论主要在临帖、创作中起作用,是用势的过程。由此可见字势和字法势二者内涵不同,作用也不一样[2]。

字法势由字法布势、字法攻势、字法收势三个过程组成。字法势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下:在这三个过程中应用哪些因素(即字法势因素)、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构成某种类型的字法势。

本文提供以下两种方法:松紧字法势因素分析法和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分析法。

1 松紧字法势因素分析

1.1 字法势因素

在古人的书论中关于字法的论述非常多,涵盖了大部分字法势因素。南宋姜夔《续书谱》曰:“书以疏欲风神,密欲老气。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鱼’之四点,‘画’之九画,必须下笔劲净,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凋疏。”清刘熙载《艺概·书概》曰:“结字疏密,须彼此互相乘除,故疏不嫌疏,密不嫌密也。”其是讲笔画疏密关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疏密是字法势因素。清笪重光《评书帖》曰:“矾纸书小字墨宜浓,浓则彩生;生纸书大字墨稍淡,淡则笔利。”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曰:“笔墨之交亦有道,笔之著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干研墨则湿点笔,湿研墨则干点笔,太浓则肉滞,太淡则肉薄,然与其淡也宁浓,有力运之不能滞也。”笪重光、康有为是说墨的浓淡干湿是字法势因素。南宋姜夔《续书谱》曰:“真书以平正为善,此世俗之论,唐人之失也。古今真书之神妙,无出钟元常,其次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良由唐人以书判取士,而士大夫字书,类有科举习气。颜鲁公作《干禄字书》,是其证也。况欧、虞、颜、柳,前后相望,故唐人下笔应规入矩,无复魏、晋飘逸之气。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在这里不论姜夔此论的对错,其指出了长短、大小、斜正、疏密是字法势因素。

清徐用锡《字学札记》曰:“结字要得势,断不能笔笔正直,所谓‘如算子便不是书’……体方者方,长者长,各字结构亦不是板定死法。”徐用锡的意思是要懂得权变,笔画长短要有变化,结体纵横也要形随其字进行变化,说明长短、纵横是字法势因素。

以上古人的论书中,包含书法中的10个关于书法结字方面的阴阳关系:细粗、密疏、淡浓、湿干(润燥)、短长、圆方、横纵(宽窄)、连断、直曲、紧松。

其中,“紧松”字法势因素统领其他字法势因素。在紧松势因素中,密疏关系又是主要矛盾关系,直接体现了松紧关系,“密”的结果是“紧”,“疏”的结果是“松”。“松”和“紧”是一种感觉,主要是看哪一种势因素占的比重大,松势因素作用居多就显得松,紧势因素作用居多就显得紧,二者相等就会显得不松不紧。这里的松紧势因素作用是指松紧的效果,而不是种类和数量。

1.2 字法势布势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云:“欲明书势,须识九宫。九宫尤莫重于中宫,中宫者,字之主笔是也。主笔或在字心,亦或在四维四正,书着眼在此,是谓识得活中宫。”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云:“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为字之中宫。然中宫有在实画,有在虚白,必审其字之精神所注,而安置于格内之中宫,然后以其字之头目手足分布于旁之八宫,则随其长短虚实而上下左右皆相得矣。”包世臣的中宫论需要和刘熙载《艺概·书概》中的中宫之论结合起来考虑。刘熙载讲的是中宫的位置是可变的,即要“识得活中宫”,而包世臣的意思是中宫贵在“精神挽结之处”。

笔者根据紧松关系总结了十几种字法势形式[3]。

上松下紧和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和左松右紧、上下松中间紧和上下紧中间松、上下左右中松紧适度及右上、右下、左下、左上等的紧松对比关系。

2 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分析

几何线条势是指不同的几何线条及它们形成的几何图形所形成的势。不同的几何线条势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正方形往往以稳固、严肃的态势出现,给人以安全、安宁、规矩的感觉,意味着诚实和可信,其角度又代表着秩序性、数学及理性、正式等。圆形往往以自由、活泼的态势出现,给人以完整、圆满、和谐的感觉,意味着温暖和舒适,圆形代表着非秩序性、非正式等。当然,直线、曲线、斜线、垂直线、平行线、椭圆、内方外圆等几何线条所形成的势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这些几何线条及其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几何线条势因素,运用到结字上面就会成为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给人以整饬之美、稳固之感[4]。

下面,利用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对《张迁碑》进行分析。

2.1 左齐字法势

左齐字法势是指结字左侧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关键点的连线垂直于水平线的字法势,所谓关键点是指如起笔处、收笔处、折笔处、粗细改变点、行笔方向改变点等在结体或者线条中有明显特征的节点(见图1)。

2.2 右齐字法势

右齐字法势是指结字右侧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关键点的连线垂直于水平线的字法势(见图2)。

2.3 左右齐字法势

左右齐字法势是指左齐和右齐同时存在于一个结字中的字法势(见图3)。

2.4 三角形字法势

三角形字法势是指把字的外围关键点相连接构成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结体的字法势(见图4)。

2.5 倒梯形字法势

倒梯形字法勢是指字的外围关键点的连线形成倒立梯形结体的字法势,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平行于水平面的边在上边,一个角向下的三角形,切去倒立三角,形成的倒立梯形(见图5)。

3 以《张迁碑》为例同时运用两种字法势

以上是利用松紧字法势因素和几何线条字法势因素对《张迁碑》字法的分析,这也是《张迁碑》字势的构建方法,是临习或者创作《张迁碑》风格的规律,掌握了这种规律就可以创作出符合《张迁碑》风格的作品来,而不需要“死记硬背”某个字的写法[5]。另外,在学习该帖的过程中,同时应用两种方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这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左齐和右齐的几何线条势因素所形成的字法势体现的是整饬之美,给人以严肃、庄重之感,松紧势因素所形成的字法势体现的是自然之美,给人富于变化、活泼之感,而这两种美同时存在于该帖中。

如“高”字,按上、中、下结构来划分:“蚕头燕尾”横画主笔是松势因素,而该画上面的“点”是紧势因素,总体感觉是松势;下部的“同”是松势因素,“同”里面的“口”是紧势因素,总体感觉为松势。该字可以认为是上下松中间紧字法势。

用几何图形字法势因素来分析(见图6),f线是右齐线(该字为右齐字法势),d线是中分线,a线和j线对称,但b线和f线、c线和e线均不对称,所以该字虽然上下结构错落穿插,但结构仍然是稳定的。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灵活变化中产生诸多生趣,既富于变化又沉着方劲,展现出了作者极强的结体处理能力。所以,该字的字法势处理既庄重又不失灵活。

4 结语

用笔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从古至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字的结构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除了与书体变化有关外,还与人们的审美习惯、判断标准的变化相关。用书法势的语言来说,就是笔法势因素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墨迹效果,由此形成一个时代的主旋律,从而打上时代的烙印,体现着“结体因时而变”。因此,字法势及字法势因素的应用非常重要,其往往是一个时代书风和书家个人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亓汉友.书法势[M].北京:书法出版社,2014:12-14.

[2] 亓汉友.浅谈字法势和笔法势的关系[J].江苏教育,2021(22):22-26.

[3] 亓汉友.书法之“势”浅议[J].江苏教育,2020(13):12-16.

[4] 陈振濂.《线条的世界——中国书法文化史》再版前言[J].青少年书法,2022(22):15-17.

[5] 李刚田.读于右任书法之所思[J].书法,2023(2):84-87.

作者简介:亓汉友(1967—),男,山东济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书法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