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介入下的城市社区营造策略研究

2023-06-25张甲艺

艺术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艺术

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逐步摆脱了规模扩张的模式,变为更新改造模式。而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对城市社区营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单位,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由集体成员共同创造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需要居民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好的社区治理。在城市社区营造中,公共艺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促进社区社会文化的发展,塑造特色公共空间,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社区营造的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社区环境和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文章首先阐释公共艺术和社区营造的含义,接着讨论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营造的意义,最后从调动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挖掘城市和社区文化艺术特色、建立先进合理的介入政策、发挥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加强社区自组织的培育建设这五个方面探讨公共艺术介入下的城市社区营造策略,以此来丰富城市社区营造的方法和路径,希望能够使公共艺术的介入成为解决城市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公共艺术;城市社区;社区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8-0-03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人口密度日益增大,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同时,经济发展和城乡环境的持续改善,促使城市建设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也不再只注重物质形式方面,而越来越关注如何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丰富居住社区的文化活动,这也成为当今城市社区建设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社区营造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公共艺术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为居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还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社区环境的改善。因此,人们逐渐通过介入公共艺术来实现社区构建的目标。公共艺术作为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具有广阔的公共性、互动性和参与性[1],具体可通过对空间的艺术化、设施的艺术化以及对公共美术作品的植入或展示等方式,实现对社区生活的营造及对社区空间的活化。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作为当今城市中一种日趋重要的文化形式,发挥着愈加明显的文化载体作用,并成为城市的符号与象征。不同于其他艺术家的独立艺术和馆内艺术品,公共艺术是面向大众和社会的艺术,其存在更多地依托于环境,是对景观环境的视觉补充[2]。公共艺术可以是永久的或临时的,外部的或内部的,大规模的或小型化的,创意设计的或装饰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也在与时俱进,新媒体艺术、数字交互等形式的介入為公共艺术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大门。这个艺术形式的定义似乎变得更加模糊,但也体现出了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相融性和多样性。

1.2 社区营造

“社区营造”一词来源于台湾,而台湾地区则借鉴了日本模式。日本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由日本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发展的活动。这种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强、非营利组织的团结可以让社区居民更好地参与到自己身边的城市规划中,这样就能使社区规划方案更加合理,更能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更有利于推动方案的实施。

因此,“社区营造”就是在相同地域里的人们,通过不断发生的集体行为,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社区营造”的关键在于要有内容,在规划时要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居民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使每个社区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实现社区组织的形式多样化,最后,让居民自己组织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让社区面貌得到更好的改善。

2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意义

公共艺术构筑了一条连接艺术与生活、城市与社区的新路径,它不但可以利用公共空间和建筑物,让民众对周边的环境生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还可以传递城市文化价值、强化环境景观、改变城市的环境氛围、增强地方认同感。公共艺术通过城市雕塑、环境景观,甚至是舞蹈来记载历史,传播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城市精神。而源于社区并“反哺”于社区的新型公共艺术[3],既能激活城市社区的公共空间,又能提高城市社区的生活质量,还是城市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艺术能够对地方的文化环境给予充分的尊重,并在社区原有艺术条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重建与更新,从而实现社区文化的传承。在公共艺术的介入下,社区营造对居住于此的社区居民来说会有更强的交互性和更浓的人情味,能够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认同感。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媒介,介入城市社区营造,这既是一种具有趣味的社会生活方式,又是一种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重视。公共艺术的核心不是建立一个可以长期存在的空间结构,也不是一种花里胡哨的艺术宣传方式,它注重的是社区参与,旨在塑造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公共场所,这对居民和社区以及整个城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共艺术通过丰富多元的艺术表达方式让社区公共空间“活”起来,给社区生活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公共艺术强调社区居民与设计者、公共艺术作品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居民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居民共建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创作的潜能。

3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营造的策略

3.1 调动社区居民的认知度和参与意识

社区居民是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主体力量[4]。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营造,体现的是社区居民的文化艺术需求,社区居民的参与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来源,而且可以成为衡量艺术作品与社会精神契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过程中,要充分吸纳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各种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创新和实践,以激励他们更新、改造和维护他们的社区生活环境。在城市社区营造的初期,收集好社区居民的意愿后,艺术工作者开始进行设计工作,而在设计好初步的方案后,还需要收集社区居民对设计的反馈,并据此优化调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同样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毕竟他们才是真正的用户和受益人。另外,社区居民可能对公共艺术的认识不够,因此需要各方努力,通过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加公共文化产品的种类、提供免费便利的公共文化设施、建立社区公共空间等方式,激发社区居民对公共艺术的参与意识。

3.2 挖掘城市和社区文化艺术特色

当地文化艺术特色是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方向指引。一是要基于本地艺术特色,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活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艺术基础,没有文化艺术认同很难有社区认同,每个社区在打造公共艺术品牌文化时应因地制宜,基于本社区独特的文化血脉,挖掘能唤起本社区居民普遍认同的艺术文化。可以通过社区工作服务中心模式,针对社区居民及外来居住人群开展区域传统艺术文化讲座、文化艺术主题实践,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艺术讲堂等活动,充分开发、利用社区各类文化艺术资源,为邻里搭建学习交流、有效互动的平台。二是要以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为切入点。在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能吸引其关注,从而打好群众基础,获取长远发展的动力。应坚持“居民文化共建共治共享”,以社区自组织为主体,以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居民共同喜欢的艺术作为方向,以社会工作小组模式为基础,介入社区营造艺术文化项目,在多方参与中树立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艺术的共识,提升生活品质,在多方共建中发挥社区文化艺术价值引领、文化倡导的作用,打造共享艺术空间。

3.3 建立先进合理的介入政策

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是助力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关键力量。政府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5],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必须遵循基本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政府要把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纳入城市工作的总体规划中,制定社区营造相关标准,出台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规范性文件,确保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顺利推进,为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操作平台。

同时,应建立健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体制机制,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居民参与的运行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总体负责,加强对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工作的具体指导。政府资金支持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进程,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该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应建立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专项资金,继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的社区营造基础平台,完善对艺术创作者的奖励机制。另外,政府要鼓励公共艺术与科学技术在社区营造过程中有机融合,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打造先进的网络社区的公共艺术。

3.4 发挥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艺术工作者是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强大辅助。艺术创作离不开各类主体的参与和创造,而艺术工作者在社区营造中能够发挥其专业特长,使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更具专业艺术性。

艺术工作者在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营造过程中可扮演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参与型的公共艺术指导,既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能够激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让艺术照进居民日常生活。

艺术工作者还可扮演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从而在社区营造中提升公共艺术活动的项目延续性,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升公共艺术层次,加强本区域的公共艺术引导、孵化,不断提升公共艺术的效益。

藝术工作者还可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传达现代艺术管理思想、经济理念,在为地方艺术创作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做好公共艺术项目的管理,推进区域艺术劳动志愿者的流通和合理配置,实现公共艺术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升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营造的整体水平。

3.5 加强社区自组织的培育建设

社区自组织是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平台载体。社区自组织对于推进社区营造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社区自组织存在一系列问题,而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将起到关键作用。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自身角色,助推公共艺术更好地介入社区营造。

首先,要扮演好链接者的角色,建立起社区自组织与居委会、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社区和社会外部力量的资源、资金支持。建立三方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双方交流。在召开社区自组织例会时,邀请社区居委会代表共同参加,使其能够清楚了解公共艺术介入项目的进度。同时,居委会代表应为社区自组织说明社区目前公共艺术介入情况及存在问题[6],为社区自组织在公共艺术介入过程中参与社区营造提供意见指导。此外,应引导社区自组织以共同需求为导向,与社区居委会进行功能互补,在公共艺术介入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合作力量。

其次,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政策影响人的角色。社会工作者应结合所在地区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向政府部门提出改进意见,使政府政策能够真正落地且有效推进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发展。

最后,社会工作者要扮演好组织者、倡导者的角色,通过艺术介入的方法对社区居民开展小组和社区工作,为公共艺术介入社区营造提供方向,帮助居民唤醒社区记忆,加强社区居民的身份认同感。

4 结语

随着城市社区营造的不断深入,公共艺术也日益成为一种传达城市社区时代精神的工具。在社区营造中引入公共艺术,不仅可以美化社区环境,而且可以搭建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对话的桥梁,将社区与社区居民、社区与城市联系起来。特殊的社区文化、人群结构,以及不同的公共艺术形式,都能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公共艺术的介入对城市社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为社区营造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区的文化建设、公共空间的塑造以及居民参与意识的增强。在城市社区营造中,公共艺术介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专业人士、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并且在城市社区营造中要依靠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深入挖掘社区文化,塑造特色公共空间,培养居民参与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公共艺术有效介入城市社区营造。

参考文献:

[1] 葛新.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更新的路径与策略[J].中外建筑,2019(12):29-31.

[2] 江晓岚.从公共艺术设计角度分析城市雕塑现状:以黄山市城市雕塑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2(16):102-104.

[3] 尚青艳,杨培峰.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下的城市社区更新启示[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等. 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9:1548-1553.

[4] 曹宏,曹仁军.公共艺术融入城市社区治理:经验、路径与提升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21(8):175-180.

[5] 刘雨菡,张珊珊,鲍梓婷.艺术介入的社区营造与规划思考[J].规划师,2016,32(8):29-34.

[6] 谭梓彦.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自组织培育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作者简介:张甲艺(1998—),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区社会、公共社区艺术。

猜你喜欢

城市社区公共艺术
民办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研究
校园公共艺术作品形态影响因素
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城市社区常态化机制实证研究
关于宁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环艺设计中材料性质在公共艺术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