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祭孔活动对古代社会的建构功能

2023-06-25吕韬频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4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信仰

【摘 要】孔子是儒家文化的文化符号,祭孔活动则是对孔子和儒家文化表达崇敬之心的方式。祭孔活动对于现代社会具有教化民众、文化复兴以及培植信仰三个方面的作用。它能够培养现代人对孔子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并且让人们认识到祭孔活动和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有不可替代性复兴祭孔活动让现代中国人重新了解和认识儒家文化;体会儒家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严;让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受到现代中国人理解和认可;并作为民族信仰根植在现代中国人心中。

【关键词】曲阜孔庙;祭孔活动;儒家文化;信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4

引言

祭祀活动中国古代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礼仪。《春秋》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1],认为治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祭祀和军事。而“祀”排在“戎”之前,可见祭祀的重要性又大于军事,因此《春秋》实认为“祀”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礼记》也中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2]之说,认为在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这五种礼中,属于吉礼的祭祀是最重要的,列于五者之首。

而儒家重视祭祀活动是因为祭礼最能表达个人内心的崇敬之情。《礼记》:“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2]祭礼不是外界迫使一个人做出的某种表演式行为,而是真切的发自于人的内心的,一种完全出于个人主观意愿的行为。

自汉高祖自至阙里祭祀孔子,祭孔活动的重要地位开始在历史上确立。孔子作为中国之“万世师表”,祭孔活动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和代言人。孔庙是祭祀孔子不可替代的场所,在祭孔活动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而祭祀孔子不仅是表达对儒家文化的缅怀与崇敬之情的直接方式,更是具有教化民众、文化复兴以及培植信仰三个方面的社会活动。复兴祭孔活动让现代中国人重新了解和认识儒家文化,体会儒家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严,让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受到现代中国人理解和认可,并作为民族信仰根植在现代中国人心中。

一、教化民众

祭孔活动在古代和现代都发挥着与“教”相关的作用。在古代社会中,祭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士人进学,传承儒家“道统”。宋末元初的熊鉌就说“尊道有祀,为道统社也”[3]。这种“道统”的传承往往与“庙学合一”和“从祀”制度相配合,使祭孔与读书、科举、入仕密不可分。整个社会都在儒家文化的浸润之中,儒家伦理是公认的社会行为准则。[4]

而现代祭孔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更多的是为了解孔子与儒家文化而参与祭孔活动。孔庙、文庙等儒学文化承载地通过祭孔活动普及儒家文化,使现代中国人对儒家文化中提倡的德目有所了解和认可。

第一,孔庙工作人员、导游和当地儒学机构等可以通过“两分钟一个《论语》经典”“三分钟一个孔子故事”来对祭孔活动和儒家文化进行宣传和普及,让“孔夫子”走下神坛,以达到普及儒家文化的作用。

第二,孔子宣传办、当地儒学机构、当地官方媒体和可以利用现代的网络传播媒介来扩大祭孔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力。现代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学校、书本文字等方式传播,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也是主要传播媒介。从2009年开始,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首次借助直播的方式,营造了全球共同参与的祭孔盛况。2021年“全球云祭孔”使全球各地的人民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观看和参与祭孔大典。

第三,孔子宣傳办、孔庙保护协会以及当地文化发展部门可以适当的提高祭孔活动举行的频率,以促进民众更加快速的了解和认可儒家文化。当地孔庙等文化场所可以考虑将每年春秋时节“丁祭”孔子的传统习俗发扬光大。《礼记集说》中认为“丁日”是“舞吹与乐皆习之以丁者,取其文明之盛也”[5]取文明繁盛之象,正符合我国目前的发展道路和愿景。

第四,举办更多面向青少年的祭孔活动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面向青少年更好的传播和普及。孔子宣传办及当地教育局、高中和儒家文化机构可以通过在当地孔庙、文庙、书院等具有地区特色又有祭孔传统的文化场所举行高中“成人礼”,来增强当地人民对祭孔活动和儒家文化的认同。

祭孔活动对于民众的教化侧重于传播儒家德目、增进与民众的互动。正如孔贞丛在《阙里志》中所讨论维系社会稳定时所提到的“政不能善俗,必危其国”[6],所谓的善俗,就是通过道德教化改变社会的风貌。祭孔活动就是适合现代社会的“善俗”方式,通过祭孔活动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使中国现代社会在德风沐浴下欣欣向荣。

二、文化复兴

现代祭孔活动对复兴儒家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格尔茨在《解释人类学》中说:“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它表示的是从历史上留下来的存在于符号中的意义模式。”[7]在现代社会,孔子就是儒家文化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

孔庙是儒家文化非文本意义上的文化符号。祭孔活动则是可活化的、非文本形态的儒家文化的传播方式,是儒家文化在社会现实中的具体实践。祭孔活动使孔子这种儒家文化的文化符号可以在社会中保留、可以与大众进行交流、对话,并随社会的发展而更新,是复兴儒家文化不可或缺的方式。

在古代,孔庙和祭孔活动一直都在皇权的笼罩下,孔庙是庄严的“圣域”,禁止普通民众的参观和祭拜。而如今,孔庙已经除去了皇权带来的威严,现代祭孔活动的“复兴”便是孔庙重归大众视野、令其“得尊又得亲”的重要手段。

复兴儒家文化的重点在于对儒家文化的传承。现代祭孔活动在民众对孔子和儒家文化有一定了解和认可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人们对孔子、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之心,以达到传承优秀儒家文化的目的。正如赵世林所说的“民族文化离不开一定的传承方式和传承场,正如磁力的运动要借助一定的磁场一样。”[8]儒家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借助“文化传承场”的力量,孔庙和就是儒家文化特定的文化传承场,祭孔活动就是儒家文化特定的文化传承方式。

因此,现代祭孔活动的关键就在于打造现代儒家文化传承场、重塑现代祭孔活动中的祭祀礼仪。首先,以尼山圣境及孔庙作为儒家文化传承场,让现代人在庄严的文化传承场中升起对儒家文化的敬仰之情。尼山圣境中巨大的孔子像、恢弘华美的殿堂使祭孔活动具有了物质和美学上的“朝圣”之感。而在尼山圣境举行的尼山博士开学典礼、全球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系列高学历、广范围的文化活动,更丰富了其文化底蕴。

其次,“礼”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因此,祭祀礼仪是传承儒家文化的重要环节。是否具有合适与庄严的礼仪关乎着能否顺利传承儒家文化。本文认为现代祭孔礼仪的设计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现代祭孔的仪式设计应在古代祭孔仪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和创造,过于复杂的礼仪应该进行适当的删减。如:在古代祭孔前主祭者需要斋戒七天,在现代可以选择进行只有一日的“清斋”,以示敬重即可。

在设计现代祭孔仪式时,要把握古代儒家理性祭祀的精神。《礼记》中明确的表示:“祭祀不祈”[2]儒家祭祀的只是单纯的感念恩情,并不祈求超自然力量的帮助。这种理性祭祀的观点符合现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有利于祭孔活动与现代社会的紧密结合。

第三,现代祭孔活动需要着力营造祭祀过程中的神圣感,通过这种神圣感培养现代人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崇敬之心。因此,祭祀礼仪、着装、配乐都必须标准和规范,这种外界的庄重自然而然地就会引起个体内心的重视与注目,从而唤起献祭者与观礼者内心中的神圣感。

现代祭孔活动是对孔子以及其背后的中华儒家文化的传承,它活化和复兴了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民众通过观看和参与现代祭孔活动,体会祭祀过程中的神圣感,孔子对儒家文化产生崇敬之情,构建民众对儒家文化的文化认同。

三、培植信仰

祭孔是在特定的场所(孔庙),举行特殊的仪式,目的是为了缅怀儒家传统文怀、向孔子致敬。

同时,祭孔活动的不朽证明了儒家文化的不朽。在中国,没有一种文化能够代替儒家文化,承载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的社会记忆和文化认同。儒家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和共同的文化认同决定了它可以作为一种信仰,成为现代中国人内心的精神支柱。

因此,通过祭孔活动让儒家文化重新成为中国人的精神信仰,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如祭孔活动相关的民间团体:海内外的孔庙、文庙、书院、孔子学院等;对祭孔活动、儒家文化有影响的民众:儒学研究者、儒学爱好者等。社会各界都可以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参与到祭孔活动中,参与到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复兴中来。

儒家文化的活力在于社会不断对儒家文化进行时代的新诠释。正如汤一介先生在《中国儒学史》的序言中所讲:“不断给儒学新的诠释,不断发掘儒学的真精神中所具有的普遍性意义和特有的价值理论,遵循我们老祖宗的古训‘日日新,又日新,自觉地适时发展和更新其自身,才是儒学得以复兴的生命线。”[9]这需要儒学研究者密切地关注社会现实,及时发现社会问题,从儒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2013年,党在山东曲阜发表的讲话明确表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0]而复兴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就要复兴儒家文化。

自此以来,研究祭孔活动的优秀文化论坛频繁开展。每年都有《孔庙文化的守望与拓展》《新时代中国孔庙发展之路》等优秀文集面世,又有董喜宁、房伟、朱鸿林等优秀学者,在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号召下相继出版了研究孔庙和祭孔活动的优秀专著。

在部门主导下,在社会各界积极努力的配合下,祭孔活動将中华儿女对儒家文化的认同,转化为一种共同的文化信仰,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结语

“祭祀则是凝聚族群、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祭祀孔子是凝聚中华民族、维系中国社会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祭孔活动对于现代社会可能达到的教化民众、文化复兴以及培植信仰三个方面的作用,了解到了祭孔活动对于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之法。现代中国人通过祭孔活动体会到儒家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严,进而对儒家优秀传统文化重新理解、接受和认可。

在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达逐步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祭孔活动对儒家文化的重塑可以为中华儿女提供稳定和持久的保障,带来群体的归属感、社会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祭孔活动将儒家文化作为一种理性的信仰培植进现代社会人心中。这种儒家的理性精神信仰可以缓解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普遍的精神空虚,以及缓解近年来社会的普遍精神压力等矛盾。儒家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信仰,将是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卷十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郑玄.礼记注疏(卷四十六)[M].孔颖达,疏.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

[3]熊鉌.熊勿轩文集(卷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4]黄进兴.优入圣域:权利、信仰与正当性[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卫湜.礼记集说(卷三九)[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

[6]孔贞丛.阙里志(卷十)刻本[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609.

[7]克里福德·格尔茨,著.解释人类学[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8]胡务,著.元代庙学:无法割舍的儒学教育链[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

[9]汤一介,李中华.中国儒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11.

[10]习近平.青年要自觉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儒家祭孔文化的社会建构功能——以山东曲阜为例(项目编号:CX20210440)。

作者简介:吕韬频(199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信仰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一)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不灭的信仰
信仰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