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

2023-06-23应丽萍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张俊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

应丽萍

在南京市鹤琴幼儿园一直流传着南京师范大学张俊老师的“灵魂三问”,即儿童在哪里?學习在哪里?课程在哪里?这“灵魂三问”印刻在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每一位教师的头脑中,引领教师不断地去反思实施的课程。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好的课程故事?怎样讲好课程故事?教师怎样从实践者变成反思者,进而成为研究者?《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一书向我们作了生动的阐释。

该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园长张俊主编,由发生在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的12个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课程故事组成。12个课程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课程的起点在儿童那里,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那里,源于儿童关注的话题和发现的问题。例如,《草坪保卫记》源于儿童对自然、草地的亲近,《西瓜的故事》源于“西瓜摔坏了”的意外事件,《阳光、玻璃和影子》源于生活中的一个偶然发现,《自制晾衣架》源于班级没地方放外套的真实问题……这些都是生活中真实而又熟悉的场景,缺乏课程意识的教师往往会熟视无睹,但是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的教师们善于观察儿童的生活,能时刻留意儿童的讨论,敏锐捕捉儿童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课程。

每一个课程故事都融合了五大领域的内容,关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们能做到信任儿童、尊重儿童、包容儿童,当一名合格的观察者、参与者和支持者,遵循“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践行“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的“活教育”原则。例如,在课程故事《彩色饺子》中,从一开始初探饺子的混乱,到有序探究,再到后面各个问题的击破,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急于干涉儿童,只是在一旁静静观察、记录,并拍摄下他们的活动过程,运用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发他们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材料的准备到制作流程,再到人员分工等,都是他们在游戏中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尝试而逐渐掌握的。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的各种课程资源。在本书12个课程故事中,教师将课程资源做到了最大化的利用,生活资源和环境资源成为儿童探究的对象或者操作的材料,而人力资源的利用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在多个课程故事中,教师都提到了南京市鹤琴幼儿园的聂师傅,聂师傅是儿童心目中的种植专家,也是一位具有较强课程意识的师傅,聂师傅会跟随儿童一起关注植物的生长,并提供相关的信息推进儿童的探究,协助他们一起解决面临的难题,是儿童心目中无所不能的“聂伯伯”。

该书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亮点是,每一个课程故事结束后均有教师自己的感悟、反思以及专家的点评。张俊老师在序言中提到,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把课程叙事当作促进教师的反思途径之一,通过“灵魂三问”去思考故事背后的意义,同时通过叙事线索和叙事重点的呈现,向读者展现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实过程,展现教师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有效支持。课程故事中教师的感悟与反思既有对做得好的一面的肯定,也有对不足之处与需要改进的地方的思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12个课程故事旁的专家点评,由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专家撰写,言简意赅地指出了课程故事中所蕴含的学理,以及读者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可以借鉴的教育行为和方法,颇具启发意义。

怎样才能写好、讲好、研好、用好课程故事,透过课程故事帮助教师看懂儿童,发展教师的课程意识与实践能力,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难题。该书中真实生动的课程故事想必会让更多读者产生共鸣,能为教师们提供课程反思的方向,帮助大家真正将“活教育”理论落实到幼儿园课程中。

猜你喜欢

张俊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市
玩转课本题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校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唐《张俊墓志》考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Voltage-controlled Kosterlitz–Thouless transitions and various kinds of Kondo behaviors in a triple dot device∗
对一个数学模型的思考
Faceàma propre culture
Échange humain sou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
A la recherche de ma vo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