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团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2023-06-23陈淑蓉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分园建构特色

陈淑蓉

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一场时不我待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我们集团作为宁波市首批课程改革样本园,率先开启了课程改革实践。毋庸置疑,课程改革是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其复杂程度与可能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有不少难题陆续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课程方案如何设置

1.课程方案是集团统一还是各分园自行建构

2018年初,集团管理者多次参加了上级各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关于课程改革的培训,上级要求各幼儿园迅速行动起来,拟定园本化课程实施方案。这时,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是,作为集团化幼儿园是集团统一建构一个课程方案,还是一个分园建构一个课程方案?我们组织各分园管理者及教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持续广泛的讨论。比较多的教师认为,我们是一个紧密型的幼儿园教育集团,在人事、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工作的管理上一直采用“一套制度分园落实”的模式,园本课程是开展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它直接关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理所当然也应该采用“一套方案四园共享”的模式,集团化办园就是要共享课程资源。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集团的4个分园各自开展了园本特色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并且都做得不错。如果集团统一建构课程方案,那么分园的这些特色课程怎么处理,所以还是各分园分别建构课程方案更具有操作性。看起来这两种想法都不无道理,需要课程管理者深入思考,慎重选择。后来,我们在不同范围、不同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大家普遍认为集團化办园的优势之一就是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集团层面需要对课程理念、总体目标等进行把关,如果让各分园自行建构课程方案,要花时间、精力不说,有的分园教师可能还没有达到相应的专业水平,可能会在课程理念、目标等方面出现偏差。因此,集团统一建构课程方案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我们决定由集团统一建构课程方案。

2.各分园的特色课程是保留还是舍弃

决定了集团统一建构课程方案后,我们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各分园的特色课程如何取舍。如果在统一的课程方案中全部保留各分园的特色课程,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无法实施。如果只保留其中一两个分园的特色课程,第一很难选,第二即使选出来了,对其他园的教师而言,实施起来也很困难。如果各分园的特色课程一个都不留,说实话,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4个分园均已积累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经验,它就如同教师多年来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谁也不想舍弃,所以多数教师希望能保留。建构一个集团统一的课程方案,对我们来说也是第一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最后我们决定暂且让各分园保留本园的特色课程。

3.课程方案谁来建构、怎么建构

课程方案由谁来做呢?在我们当时的认知里,不可能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建构课程方案,但也不能只由集团管理者来建构,应该组建一个由各个层面人员参与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于是,我们迅速成立了由集团总园长为组长、业务副园长为副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下设由24位教师组成的课程研发中心,这24位教师包括各分园负责人、教研组组长、年段组组长、骨干教师等,便于后期协同完成管理上的有序推进、实践上的示范引领工作。

我们认为,建构课程方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循序渐进。我们虽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缺乏,所以决定先从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开始。我们认真学习了上级管理部门的相关文件、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书籍,以及走在比较前面的姐妹园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自认为摸到了一点门道,便踌躇满志地开始工作,前期对课程名称怎么定、课程理念是什么、课程总目标怎么定等问题做了一番讨论,但再往下做就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这时,我们想到需要请课程专家给予指导。在鄞州区教育局课程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几经努力,我们集团与浙江师范大学签订了3年《院地合作园本课程指导协议》,专家的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

2019年初,我们与浙江师范大学的院地合作正式启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各分园的课程实施情况,专家们分4组分别到各分园实地观摩,并听取分园的情况汇报。他们肯定了集团多年来在课程园本化实施及分园特色课程实践中取得的成绩。接下来的集团课程方案怎么建构?专家们与我们展开了开放式的讨论。

听取了前期工作的汇报后,有专家对我们的“四叶草”课程名称提出了看法:“课程实施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我们不能只关注课程名称字面上的意思,单纯地求新求异,而是要关注课程的内涵,最理想的是课程名称能表达幼儿园要达成的课程愿景。”接着,专家们对课程的理念、目标、类型等提出了建议:“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是课程建构的四要素,形成了一个逻辑系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理清这几个要素的逻辑关系,这是比较难的,我们可以一起研究、讨论。”“在课程内容上除了集团统一的课程外,各分园还保留了特色课程,这里要明确:两类课程目标是一致的,必须指向儿童的全面发展。”“课程是有很多类型的,现在的关键是要确定集团园的课程是以学科逻辑而定的学科课程,还是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活动课程。我个人主张集团园课程应该更有张力、更包容,这样才能体现集团园的课程特点。”“我觉得还是可以沿用之前的‘1+X的课程组合结构,‘1是4个园共享的课程,‘X是分园的特色课程。”

听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课程方案的思路更加清晰了。在之后的大半年时间里,我们先后与专家团队就课程方案的核心问题开展了十余次研讨。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2019年底,我们的“慧生活”课程方案基本形成。

二、统一的课程方案与分园的实践相矛盾怎么办

新学期开始,我们将集团统一的课程方案放到分园进行实践尝试。专家每月至少入园一次,通过教学观摩研讨、实践过程指导、疑问解答等形式,对各分园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实践尝试过程中,“慧生活”课程方案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

1.两类课程内容重复怎么解决

日月分园的教师反馈:在实施“慧生活”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发现集团统一的课程与分园的特色课程有些内容重复。例如,在集团统一的课程中,中班有主题活动“小蜗牛爬呀爬”,在分园的特色课程中,中班有科学项目活动“你好,小蜗牛”,内容相似,目标与实施模式不尽相同。这个矛盾怎么解决?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经过分析、研讨,明确了三点:第一,当时因为课程改革任务重、时间紧,对课程方案没有经过反复的论证就进入实践尝试阶段,有点操之过急;第二,同样的问题后续在其他几个分园也会出现,但重复的课程内容不同,因为各分园特色课程不同,日月分园的特色课程是科学课程,所以科学方面的内容与集团统一课程可能有重复,其他分园则可能是别的内容有重复;第三,这个问题也暴露了我们没有处理好集团统一课程与分园特色课程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两张皮”的问题,必须马上進行调整,接下来要紧紧依靠专家团队,研究如何把分园特色课程与集团统一课程有机整合。如何整合呢?这是当时很多幼儿园都遇到过的问题,并且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决定先让金茂分园进行尝试。在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大家进一步研读了“慧生活”课程方案,重点完善分园特色课程的相关内容,关注分园特色课程在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上与集团统一课程保持一致,尽可能实现两类课程的自然整合。金茂分园课程实施方案经过不断打磨,逐渐成型。于是,课程研发中心召集了其他3个分园的教师专门组织了一次分园课程方案解析会,对比集团与金茂分园的两个方案,对专家指导意见、具体修改内容逐条进行解读,使其他3个分园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方案实施路径。

2.课程安排不合理怎么办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听了分园教师对课程安排的想法:“这个学期,课程内容排得满满当当的,每月几个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持续开展多少时间,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我们根本没有课程自主权。”“有些课程有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活动、灵活确定活动时长等需要,有的时候活动需要进行几周甚至一两个月,但现在课程内容已经安排得很满了,我们根本无法按需开展课程活动,有时候即使开展了相关的活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我们再次对课程方案进行了审议,意识到课程内容确实安排过多,没有给教师自主安排的空间,这样既给教师增加了课程实施的难度,也不利于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该怎么调整呢?我们再次请教了课程专家,专家指出:“并不是课程内容安排得越多对幼儿发展越有利,而是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引发幼儿深度学习。从目前的课程内容安排来看,容量确实过大,要适当删减,必须给教师一定的课程自主权。”

课程研发中心又一次对集团统一课程的内容与进度安排进行了调整。首先,对集团统一课程的内容再次进行系统的梳理,明确同一主题内容哪些是并列关系、哪些是递进关系,对同一层次的主题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其次,将原来固定的每月三周时间开展主题活动,一周时间开展项目活动的安排,调整为每月两周时间开展主题活动,剩下的两周时间由教师自主安排。这样一来,相当于每学期减少了三分之一的规定课程量。再次,明确各分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做适当的调整。

三、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磨,“慧生活”课程体系基本形成,我们自认为课程方案已经比较成熟,既明确了课程理念、目标等,又有具体的课程实施路径及策略建议,即使是经验不够丰富的教师也能顺利实施课程方案。但事实与我们预想的不一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我们没想到的问题。下面是我们碰到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1.关于课程审议

我们认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课程的适宜性、发展性以及课程实施的有效性,教师对课程进行审议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我们建立了课程审议制度,要求教师扎实开展“三研三审”的审议工作。一段时间后,教师们对课程审议工作有不少意见,主要集中在负担太重、时间不够用。于是,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员与课程专家分别下园进行蹲点调研,还观摩了分园的现场教研活动。例如,我们观摩了日月分园的小班组教师进行的主题活动“乌龟爬爬”的前审议,年段组组长组织教师按要求从“研儿童、研内容、研资源、审目标、审内容、审资源”六个方面按部就班地开展审议,可谓准备充分,讨论热烈。在观摩过程中,我们基本明白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教师习惯了以往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所以现在也按审议制度的建议,一步不漏甚至一个细节不漏地开展审议,这样教师花费在课程审议上的时间肯定多,负担肯定重。专家们当时就指出:“不能把课程审议制度中的要求作为标准化的模式,不是每个内容、每个环节都要进行审议。大家要明确,课程审议的目的不是为了审议而审议,而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课程。只有当教师在开展课程活动中遇到困惑、一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时,才需要进行审议。另外,也不是每次审议教研组或年段组的所有教师都要参加,有些问题可以是班里三位教师进行商议,班级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到年段组或教研组进行审议,以此类推。要让教师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价值的事情上。”后来,我们对“三研三审”制度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为审议形式可以是正式审议与非正式审议相结合,审议时间也可以是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这件事让我们意识到,课程改革并不是设置一个所谓课程方案就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课程理念、教育观念,以及程式化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而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制度、指令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在实践中去领悟,很多时候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是在试错中实现的。

2.分园如何有效地实施课程

自2007年起的近15年间,滨江分园一直进行“快乐动手玩数学”的课程实践,对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研究得比较深入,教师有比较丰富的组织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的经验。在实施课程时,我们要求各分园把自己的特色课程与集团统一课程有机融合。但在集团统一课程方案中,数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主题活动和项目活动。这样教师就有疑惑了,之前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与现在的数学项目活动是怎样的关系?今后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是否都不需要了?在滨江园前期的课程论证会上,课程专家针对大家的疑惑做了解析:项目活动是以问题解决为逻辑线索开展的课程活动组织形式,它主要在于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常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目前比较受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集体教学及区域活动了。所谓“教无定法,但求得法”,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形式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形式是一无是处的,教师要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滨江分园多年来对数学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研究,无疑为今后持续开展相关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通过专家点拨,滨江分园的教师认为,以解决幼儿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为主线开展数学活动是可行的。

对于如何将数学特色课程与集团课程有机融合,如何灵活运用各种形式组织数学活动,滨江分园的教师感到有困难。幼儿园的课程管理团队决定带着教师一起研究、探索。刚获评宁波市教坛新秀一等奖的教研组组长王老师是一位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她主动请缨做研究领头人。

王老师的班上正在开展“春天里”的主题活动。一天中午,王老师带幼儿去幼儿园操场散步,不少幼儿对“操场上有多少棵树”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这不就是一个在真实生活中幼儿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吗?于是,王老师就顺应幼儿的兴趣,支持他们开展数学探究活动。经过近半个月的持续探究,幼儿对序数、单双数、数的比较与组成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与理解,同伴间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这个活动的成功开展,使教师们有了继续研究的信心。但也有部分教师提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较敏感,也有一定的数学探究能力,如果小、中班幼儿也用同样的方式开展数学活动不一定能行。于是,幼儿园课程管理团队组织大家就这一问题进行研讨。大家认为,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获得数学经验是可行的,只要教师把握好内容难度和探究方法,小、中班幼儿同样能在生活活动中探究数学问题。

有一次,一位小班教师发现游戏结束后活动室里一片狼藉,幼儿没有把游戏材料放回原处。教师就和幼儿讨论:“你喜欢这样乱糟糟的活动室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提出可以用贴标记的方法把材料进行归类,便于清点和取放。接着,幼儿商量怎样做标记、标记的数量要多少、怎么贴标记,然后分工合作制作与张贴标记。就这样,既解决了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还获得了点数、分类等数学经验,以及与同伴商量、合作的经验。

通过不断实践,教师们认识到以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为契机,连接幼儿的数学经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才能满足幼儿主动获得有益经验的发展需要。

在课程改革之路上,我们所遇到的困境,大多数基层幼儿园可能也或多或少遇到过。这一路走来,我们有迷茫、困惑和焦虑,但我们从不放弃,执着地追求,不懈地努力,终于迈开了步伐,在改革的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当然,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虽然道阻且长,但我们必将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分园建构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第一名的秘诀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在城乡集团化办园模式下总园与分园的管理协调探究
乡镇中心园带分园“四统一”管理模式的探究
中医的特色
萌宝新年送祝福
完美的特色党建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