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技工院校微写作专题教学模式探究
2023-06-23李涛
李涛
随着语文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语文微写作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时刻谨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情展开语文微写作教学改革,以此改变学生对写作的刻板印象,释放个人的个性与特色,确保他们可以写出贴近生活和社会、具有深层次情感表达的短篇文章。本文立足新课标,重点围绕“技工院校微写作专题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论述与介绍。
在教学中,技工院校语文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引导学生展开微写作的基础上,助力学生落实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一、新课标背景下技工院校微写作专题教学模式探究的意义
从时代大环境看,立足“微写作”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是社会进入“微时代”,交往进入“微交流”的实际需要;从教学角度看,教师采用微写作的教学方法,可以更灵活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微写作”模式也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2014年的北京高考题目中出现了微写作,新版语文教学大纲中也对微写作做了具体的论述,明确了它的深刻内涵。但目前,在技工院校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尚未形成微写作相关的教学体系,所以结合新课标背景,研究技工院校语文微写作专题教学模式有其正向价值和意义,这项研究是有价值的。
二、新课标背景下技工院校语文微写作专题教学模式现存问题
1.学校重专业课、轻文化课
与普通中学不同,技工院校的课程被简单地分为专业课和文化课,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培养一流型技术人才”上,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与技能培养相关的课程被称为专业课,而语文则被当作文化课,相当于初中阶段的“副科”,不受重视。具体来说,大多数国内技工院校在语文课程的安排上一周只有1到2节,每节80分钟的教学时间,课程总时长远远低于专业课,所以长此以往,部分学生会认为语文课作为公共基础课不应该受到重视,久而久之,“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日趋明显。
2.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在中学,语文是主要科目之一,而在技工院校,它的重要性则让给了专业技术课,很多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语文是一门无足轻重的文化基础课,跟未来的就业没有太大关系,因此部分语文教师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教学,不注重语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一直在课堂上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微写作课程教学中,许多技工院校的教师一直延续“让学生背课文”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微写作特点、深度挖掘他们的潜能,在教学上存在嚴重的不足。
3.学生写作基础弱
事实上,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初中时就是班上的“差生”,所以大部分人可能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同时他们的语文水平偏弱,所以在微写作的学习上并不具备突出的优势,即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创意性的高效授课,学生也未必可以将课程涉及的内容掌握好。
4.微写作考试形式单一
由于技工院校对学生的考试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方法上,再加上技工院校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上远远达不到普通中学生的标准,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他们更愿意往后退缩,比如一旦考试不及格,就会对微写作等语文课程产生强烈的抗拒情绪,这非常不利于微写作能力的培养。技工院校采用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写作能力,同时学生的水平又较弱,考试不合格属于常态,所以长此以往就会陷入严重的恶性循环,让技工院校学生更加不喜欢微写作。
三、新课标背景下技工院校微写作专题教学模式
1.强化技工院校语文课程的重要性
具体来说,各技工院校需要从“增加语文课程每周总课时”的方式开始,逐步改变学生和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态度,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包括微写作在内的技工院校语文课程也相当重要,切实让大家以端正的态度对待语文课程的教与学。
2.提升个人的素质与水平
经过反复论证,技工院校语文教师的实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乃至决定学生在微写作课程上的整体学习成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先要尽力提升个人的实力和水平。举个例子,现在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网络渠道上可以以非常便捷的方式获取大量学习素材,只要教师积极搜索、学习、提升个人实力,往往就可以展开更高效的课堂教学。
3.改革考试方法
在技工院校微写作的考核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考核模式,避免给学生带去过大压力,另外,语文教师还需要采用全新的多元评价法、落实好学生的考核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放大学生在微写作中的少许优势,让学生因为获得了表扬而感受到微写作的乐趣,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微写作的学习热情。
4.释放积极态度,激励学生微写作
事实上,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有效的语言组织进行传递,所以为了最大化激发学生对微写作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积极与学生维持互动和沟通,在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以此激发他们投入更深层次的学习。事实上,经过论证,如果教师可以通过正向鼓励,让所有学生维持在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状态下,的确学好微写作课程有积极的帮助,进而以强烈的学习动机投入课程中。
5.结合成语,展开基本句型训练
写作离不开基本成语、固定用语的学习,为了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词汇量、真实表达情感和想法。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监督,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素材。具体来说,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需要在平时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词汇、成语训练,让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当下的想法,以丰富的文字表达情绪,特别是在成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成语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基本原则落实各项工作,如此才可以通过成语、词汇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成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为学生的微写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6.采用多样方式,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事实上,语文涉及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说的能力依赖于听的能力,同时强化说的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微写作的能力。具体来说,在展开技工院校语文微写作课程教学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写作”技能的培养,而需要将语文听说读写4个环节有效地融合。听和读属于输入,只有足够量的输入,才可以保证学生具备良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学生只有获得足够量的信息输入,才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输出。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听和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听懂、读懂语文教材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说和写。
另外,因为写作是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输出、表达出来的方式,因此如果想要更好地培養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正是因为如此,在听说练习中,技工院校的教师除了应该让学生多听录音、在现场进行对话式演练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听到的对话改成短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获得信息以及提炼、分析、二次总结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7.展开泛读教学,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只有足够多的阅读量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题材范例,通过“分析不同泛读文章结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在篇幅、结构设定上有怎样的特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写作要领、方法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泛读教学中,技工院校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精准地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如此不但可以通过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了解不同文章想要传递的内涵,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用不同词汇、成语写作的能力,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此外,经过反复论证,高质量的泛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方面的专业资讯,以好奇心作为驱动力,强化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提醒的是,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展开大量中文课文阅读的同时,还需要督促学生背诵其中的名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如此在真正微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展开有效的模仿和引用,事实上,大量泛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名言名句积累量,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感,对学生学好微写作具有极大的帮助。
8.分析文章,强化学生对不同文体写作特点的认知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体是载体的组织形式,是对信息的呈现,利用精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名家作品,明确名家所写的文章结构,帮助学生了解常见文体的写作特色,进一步归纳不同文体结构的特征和类型,逐步掌握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文体的结构特点,如此一来,学生在面对不同题目、写作的要求时,就可以快速敲定写作文体,避免偏题。
9.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写作任务
想要切实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语文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布置写作任务,监督学生认真写。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每周布置1到2篇与课文单元相关的写作任务,通过设定作文练习题、督促学生完成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停训练的过程中,将理论进一步应用到真实的写作场景中,切实提升微写作能力。
10.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是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事实上,技工院校的学生往往在学习成绩上较为一般,在表达上也普遍没有那么优秀,所以语文教师更应该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情境,深度挖掘自己的想法和特色。这样在真实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才可以真正地做到有感而发,最后写出的作文也会更加多样化,避免陷入千篇一律的模式中。
二是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写作效率,当下我国已经全面普及了互联网设备,如果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设备,落实微写作教学的创新探索工作,往往可以获得大量的素材资源作为支撑,比如说在布置作文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学生所写的、优秀作文展示给所有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缺点。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的平台把自己所写的优秀文章展示出来,让他们通过详细比对,了解自己在写作上的不足。如果想要将教师的文章跟学生的微文章放在一起做展示,首先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题目展开微写作,如此两篇作文被放在一起才有比较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