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称为“情”服务

2023-06-23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6期
关键词:关东第二人称毽子

胡善恩

导语

人称,是指文学创作和文学作品中作者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抒发感情时所采用的角度、口吻和称谓,分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第二人称如同面对面交流、亲切自然,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写作中人称的选择和变化,能更好地表情达意。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一文运用人称就很有特色。今天我们就以此文为例,来学习写作中人称的选择和变化。

课文品读

叙事是多维的、灵活的。选用恰当的人称表述,可以让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叙述者的情感表达,请看以下课文片段: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技法分析

作者开始用第三人称,将关东原野称为“她”,关东大地就有了生命与情感,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们。为什么称关东原野用“她”而不用“它”?作者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表现出作者对关东原野像对母亲般的眷恋和热爱。那么,为什么开始作者要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直接用第二人称“你”?这是因为作者的情感开始是平稳的,但随着情绪一步步酝酿,作者就已经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便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和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直接倾诉对故土的眷恋、热爱、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解放家乡的坚定决心,情感便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分析作者人称的变化,从第三人称“她”转向第二人称“你”并不突兀,而是情感变化的自然结果。作者开始极力铺排关东原野的美丽和丰饶,如此美丽和丰饶的故乡沦丧了、被侵占,是每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不能接受的,正是在这种情景的铺垫下,作者才会有“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的呐喊,这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作者的铮铮誓言。

通过人称的变化,作者的情感波澜便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也便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技法讲解

人称从语法角度来讲,表示行为、动作属于谁,写作时运用人称为情感服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会选择人称

开始写作文前,必须选择作文的人称。一般说来,自己熟悉的、亲身经历的事,就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样,读者读起来,会产生现场感,能够引发共鸣。第二人称“你”用在作文中,必须是一种情感的倾诉和交流,否则难以写通畅。它是难度最大的作文。相比之下,第三人称“他(她,它)”在作文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第一人称视野更广阔,写起来更自由。写作时,根据三个人称的不同写作对象,再看看你手中要写的那个题材,是你对别人说自己呢,还是对别人说他人的情况,然后便确定人称,这样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例如,要叙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我们就选择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我”现身说法,这样更有感染力。如果要写信,那就需要选用第二人称“你”,面对着信笺,实际上面对的是“你”这个人,运用第二人称便有了面对面的感觉。作为旁观者,我们可以运用第三人称来写,如臧克家写自己的老师闻一多,用“他”交代闻先生的说和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视野广阔,更能打动读者。

二、学会变换人称

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要灵活变化人称,这样抒情效果才会得到显著提高。例如上文,作者把關东原野比拟为“母亲”,运用第三人称“她”来叙述,“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没有人能够忘记她”,表现出作者对关东原野母亲般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正是因为上文对美丽富饶的故乡的描绘,一旦这样的土地沦丧,作者情感便不可遏止,“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陡然转为第二人称“你”,直接与对象面对面地倾诉交流,情感抒发更激烈。再如《黄河颂》一文,作者开始以第三人称叙述“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然后向着黄河唱出赞歌,以气势雄浑的笔触展现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最后转入“颂”,人称也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万丈”“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情感进一步抒发。

人称转换的方法还有很多,无论是先将对象拟人化,还是极尽铺排形象,都是为后面人称转换抒情做铺垫的。有了人称的变化,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就会有波澜。

当然,三种人称的选择和变化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某个题材适合用第一人称写,觉得有话可说,你就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写,没有必要再转换人称;同样,如果你写作时觉得用第三人称更利于表达,那你就用第三人称写,选择以表达中心的需要来进行。

佳作工坊

总有—种记忆值得珍藏

一考生

“多想要停在昨天,停在单纯的从前,那个我触手可见清晰的脸……”耳畔又想起那熟悉的声音,那熟悉的旋律。是的,我的外婆,离我远去许多年了。

记忆被一层层剥开。

那是一个下午,难得阳光很暖,我眯起双眼,任凭那温暖的阳光触摸着自己。而它们却偷偷跑进了屋里,爬到了外婆的身上,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外婆的眼睛里仿佛也有了阳光的碎片,她望着窗外出神。

“外婆,我们去外面玩吧!外面的阳光多暖和。”我拽着外婆就往外面走。

“哎哟,慢点儿,你这小妮子!”外婆笑着,慢慢地走着。

“满院的阳光,今天的院子好亮!”我不禁叫道。外婆笑了,没说什么。

“去拿你的毽子吧,好久没有玩了。”我正对着院子出神呢,外婆的一句话把我拉了回来。

我蹦蹦跳跳跑到屋里,好一通翻找。

也许是好久没玩的缘故,脚和毽子早就没有了往日的默契。又踢飞了!我有些生气,外婆却把毽子拿了过去,自己玩起来了。毽子好像会听外婆的话,连着踢了好一阵,一个都没掉。后来,我看出了神,竟忘了数数。我还记得以前妈妈对我说过,外婆小时候可是个踢毽子能手呢!现在看来,宝刀未老啊!

我把这些话说给外婆听,外婆笑了,笑得同阳光一样灿烂。

多年之后,我还记得外婆那天的笑容,像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记忆里。

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而逝呢?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在那一刻定格。后来,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发现外婆的腰弯了,外婆的头发更白了,外婆的笑容竟也少了……最后,外婆倒下了。我不忍再回忆下去,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外婆,我再也吃不到你做的甜甜的糖饼了,再也看不到毽子在你的脚下翻飞了。外婆,我是多么想再听到你叫我一声“小妮子”,多么想再和你一起坐在墙根的小凳子上晒太阳……

外婆啊,天堂里你能不能听到我的呼唤?外婆啊,你还好吗?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人称变化灵活的佳作。作者先回忆了自己与外婆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在文末以“悄悄话”的形式,从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表达出对外婆的深切思念,一声声的“外婆”,一声声的“你”,仿佛外婆就在眼前,让读者内心的琴弦也跟着不由自主地颤动。

责编:胡蕊

猜你喜欢

关东第二人称毽子
毽子
关东春早
类型学视角下的韩汉第二人称对应情况研究
中国年轻用户在网络聊天环境下第二人称的使用探析——以线上“你”和“您”的使用为例
张桐 作品
小小毽子,深深友谊
日占旅大时期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等人的判决书
关东农家
自动计数毽子
蝴蝶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