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程序在CCU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3-06-22周晓静
周晓静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郑州 450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疾病发作时常引起心力衰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对冠心病导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由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收治,对患者开展及时、有效的救治,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挽救患者生命[1]。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一系列救治措施时,开展临床护理意义深刻,在控制病情、稳定情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以往临床上对CCU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主要集中在用药、生命体征监测、治疗护理方面,护理内容少、护理规范及步骤杂乱,往往无法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对患者病情好转的帮助十分有限[3]。为了提高CCU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效率与质量,给予患者标准化护理是关键,应结合疾病特点、常见护理问题、患者自身状况等对护理计划、目标进行设定,形成标准的护理步骤,有序开展护理,提高护理效果[4]。本研究将标准化护理程序应用于CCU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旨在评价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动态掌握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为患者用药。为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病因、症状、危害、诊疗计划、护理要点、注意事项等。为患者定时翻身、叩背排痰,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氧疗等,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控制病情发展。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具体内容及实施情况:①组建标准化护理小组:由1名主治医生、1名护士长、6名护士组成标准化护理小组。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商讨、拟定护理方案、护理流程,并形成书面的护理表。主治医生对患者病史进行询问,结合病情做出准确判断,明确护理要点及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形式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性干预。②护理诊断:对患者个人资料、病史资料、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患者症状表现及护理问题,得出护理诊断。针对护理问题对护理方法进行调整与完善。③护理目标:将改善心力衰竭、增强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护理目标,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落实各项护理措施。④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知识的讲解,介绍冠心病病因、症状、危害等,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的原因、诱发因素、症状表现,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对患者及家属介绍治疗药物的品类、作用机制、用药注意事项等,并结合临床案例对药物的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进行讲解。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变化,遵医嘱合理用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输液时间,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期间有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给予妥善处理。主动与患者交流,对其进行言语鼓励、情感支持,安抚患者情绪,如实告知病情,并实时分享病情好转情况。患者病情稳定,恢复正常饮食后,对患者饮食进行严格控制,每天使用食盐的量不高于1 g,清淡饮食,少吃高胆固醇、高油脂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足够维生素、微量元素。嘱咐患者少吃多餐,忌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调节病房内温度22~25 ℃,湿度55%,每天按时打扫、消毒病房。及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被罩、枕套、病服。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协助患者排尿、排便。⑤护理评价:对护理过程、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统计护理问题,分析护理要点,不断优化护理措施,丰富护理内容。对护理人员工作严格监督,实施岗位责任制,奖惩明确,定期培训,提高工作责任心与护理技术水平。
1.2.3 观察指标 ①生命体征:分别在干预前后测量患者心率(HR)、血压(舒张压、收缩压)。②心功能:干预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1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心排血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心排血指数(CI)=心排血量/体表面积。③生活质量: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生活质量自评量表(SF-36)[5]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维度包括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每个维度分值0~100分,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④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护理满意调查表(信度0.845,效度0.891),客观评价护理时效、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效果等。满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HR、血压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HR、舒张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HR、舒张压、收缩压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HR、血压比较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CI、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CI、LVEF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40,n(%)]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大,危害性高。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冠心病症状加重,可引起心力衰竭,威胁生命安全。及时、有效治疗是挽救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生命的关键[6]。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救治时通常由CCU收治,对患者进行综合性、规范性治疗,控制病情、维持生命体征[7]。CCU护理干预相比于普通病房内容更加丰富、重视程度高,护理强化。临床上对冠心病CCU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普遍采取常规模式,通过健康宣教、用药、生活干预等方式,对患者症状、各项身体机能进行改善,有一定护理效果[8]。但是,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大,病情危重,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且护理内容及方法不妥当,难以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9]。因此,探索一种高效、科学的护理方案在冠心病CCU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化护理程序通过分析护理问题、要点,规范护理流程、完善护理计划,以此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命体征、心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冠心病CCU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应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可促进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改善心功能。分析原因:标准化护理程序组件专门的护理小组,对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汇总,分析问题成因,结合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特点,以及心功能损伤情况,对护理内容进行丰富,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对护士进行培训、经验分享,可提高护理技术水平[10]。明确护理目标、流程,可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标准化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各项护理内容有序衔接,护理工作紧密,医护人员配合良好,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生命体征异常变化,做出及时反馈,给予应急处理,以此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11]。护理内容丰富、护理方式灵活,整体护理效果好,可减轻疾病症状,改善心功能。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好,分析原因:标准化护理程序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好,患者病情有效控制、延缓发展,症状显著减轻,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少[1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标准化护理程序开展顺利、护理效果好,护理期间患者疾病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内容及方式认可。总之,标准化护理程序可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