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文化语境下洗衣机设计的媒介语义研究

2023-06-22谢慧王嘉奇廖丹

艺术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消费文化洗衣机设计

谢慧 王嘉奇 廖丹

摘要:在传播学的建制导向下,媒介的物质性被长久隐蔽,但随着技术逻辑的颠覆,人们对媒介物质性的讨论热情逐渐高涨。洗衣机这一媒介物质性载体,亦是价值交换规律的人类活动产物。从实体性的角度与人和物的主客体间性来看,洗衣机作为具有媒介属性的媒介物,不仅实现了生产端到家庭端的延续,而且已然成为链接场景化的生态节点。消费作为一种建立关系的主动模式,其对洗衣机的信息编码以及对洗衣机设计的动态捕捉,是系统性活动的模态。洗衣机作为文化符号的制造者、传播消费的见证者、设计延伸的创建者,已成为媒介的集合体,既是对物品的抽象归纳,又能够对消费者进行文化心理重构。在媒体融合趋势下,不能仅仅将洗衣机这一媒介视为功能性的实体,还要在隐喻意义层面,聚焦洗衣机与人乃至多重物质间的客体间性,阐释洗衣机在消费语境中的媒介语义,实现实体到空间的媒介认识的转变。文章从洗衣机的主体性消费角度、媒介惯习的设计向度及链接场景的维度等方面入手,分析洗衣机设计在消费场域中日趋凸显的媒介逻辑性,从而构建以技术平台、时空组合及意义汇集的空间。在理解洗衣机设计的媒介语义的同时,扩展以物为基础的设计延伸与媒介连接,能为洗护媒介生态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洗衣机;设计;媒介语义;消费文化

中图分类号:TM9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5-0-03

洗衣机作为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构成元素,最早产生于西方,1874年美国人比尔·布莱克斯发明了木制手摇洗衣机,结束了“手洗时代”。1910年,A.J.费希尔设计的第一台电动洗衣机问世,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洗衣机在技术、形式、功能层面不断创新。我国引进日本、意大利、美国的波轮、滚筒、搅拌式洗衣技术和生产线后,企业又依据国人的习惯进行改良,形成了本土化的设计和品牌。20世纪80年代后期,洗衣机成为流行商品,并且和电视、冰箱一起成为“新三件”,如今更是家庭场域中不可或缺的电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

1 消费模因导向下的“她”媒介

“模因(meme)”一词由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作为文化的基本单位进行人际传播,消费社会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其消费地点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1]。从社会历程的早期文化来看,女性被视为房子的一部分,无论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还是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又或是罗斯金的《王后的花园》,都将女性置于“家”这一媒介空间,女性被附着了性格身份的映射。对于洗衣这一活动,在先前文化模式和人文建构起来的符号中,无论是西方的“Blue Monday”,还是张萱的《捣练图》,都体现出女性的重要性。如今虽以“生产”(制造)为中心的社会已转变到以“消费”(以及消费服务)为中心的社会,但在传统中被固化的部分女性符号依然得到了延续,入驻家庭空间的洗衣机,也被视作将女性从洗衣劳动中解脱出来的工具。在消费模因下的集体文化标准中,洗衣机成了带有身份映射的“她”媒介。

1.1 对于“她”经济的阐释

目前,在白电市场中,洗衣机一般按洗涤方式、结构形式、自动化程度进行分类。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10月,我国洗衣机产量达7318万台,整体的行业趋势朝着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功能上则更多导向了“她”需求。以女性消费者为主要目标的产品,整体呈现出小型化、便携化、装饰化、时尚化和趣味化的特点。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大众传播手段迭代更新,大众传媒常把产品与幻想中的愉悦相联系,其中尤以广告传播媒介为甚。产品宣传时会突出展示女性符号,或者制造相关情感元素促進消费,以此达到公众性、通俗性和趋众性的目的,瞄准消费群体,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当前,产品弱化了对洗衣机的功能性论述,而主要聚焦于“她”引导性消费。在商品化漩涡中,女性自身也成了消费的对象,形成且强化了自身的性别身份,而消费模因则加重了这类媒介逻辑。但就洗衣机自身的器质性而言,其由电机及机械零部件组成,不具备人类所赋予的性别身份。

1.2 “她”设计的消费市场开拓

每个历史时期都不乏由用户性别决定具体设计的物品,洗衣机诞生之后,日本夏普公司曾以“女性眼光发展组”的消费角度,去衡量产品该怎样适应女性消费者需求,并开拓了系列消费市场:尝试以数字化设计倡导高端市场消费潮流,或凭借前瞻的创新科技和人性化操控提出专业洗护设计解决方案,又或以全屋智能设计解决方案来满足女性消费者的需求。在不同功能导向下,如除菌、除螨、净痕、护色、烘干等设计,更注重对女性衣物的除菌和护理;还有针对婴幼儿衣物的柔和洗涤方式;以及界面配置儿童锁的人性化设计,其中以海尔、松下、三洋等品牌为主。从洗衣机媒介自身所附带的设计功能、共享模式,以及与媒体融合的连通来看,洗衣机从始至终仅作为一个无性别的载体运转,而其中产生的身份杂斑也赋予了洗衣机超越本身的物质属性。

2 媒介向度的设计消费

2.1 媒介惯习下的界面触达

界面设计具有双重含义:其一,作为一个平面化的物自体,静置独立于人的感知经验;其二,作为内容的物,尤其是当人进入界面时,便被卷入洗涤模式内容所传达的像素化的计时状态的媒介时空。为了有效满足当下的界面交互需求,设计将抽象艺术与机械的美学原则在界面的传达实效中更新,媒介惯习的影响便于界面交互。这里的界面更多来自列夫·马诺维奇定义的“展示自身组织信息的同时,向用户展示信息,把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构建人类经验的独特方式”。洗衣机的呈现面与内部组织的技术物结合呈现了物质界面,被设计嵌入人造物,具有一定的在地化特征,其信息承载量与内在的时空性更易于人的交互触达。以洗衣机界面作为节点进行场景拓展和产品结构升级,从而推出从外观、款式到功能、体验全面迭代的系列新品,以及推动套系化的搭配,增强了新产品的结构性,同时编码了家庭空间中的阳台化场景设计置放秩序。

从媒介的向度来看洗衣机的设计消费。对于消费语境下的洗衣机而言,消费者与物的关系已不再从特定的用途或功用上去理解,而是从它的全部意义上去看全套的物。作为媒介的洗衣机本身所承载的可视化信息,在洗衣过程中的界面信息交互,作为中介者的手势动作,按键式、触控式等的设计,都只要求最低限度的能量参与。洗衣机充当中介者的角色,作为人机界面交互的媒介,链接的感知方式对惯习的图式开发也是智能化时代习以为常的消费设计。

2.2 消费趋势下的设计延伸

技术媒介观层面,转换为依靠人的“外端”积极参与功能化的环境,此时人得以延伸。洗衣机虽是工业产品,却具有设计的品质,其形式乃是人的手势和身体的延伸,这跟麦克卢汉的“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的观点不谋而合。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功能、场景化设计赋予消费新趋势,或以技术为导向的装置语法,常态化的超声波技术、AI语音、语音智慧洗等的研究及应用,或者免污染、冷水洗、空气洗、超微净泡等革新方向,通过射频识别等无线网络技术将嵌入智能芯片与互联网连接,达到万物互联的效果。近年来,物联网滚筒洗衣机的核心是将物与物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监控和管理,在传统洗衣机功能的基础上,借助智能技术优化洗衣功能。通过自动添加洗涤剂、检测水质、扫描衣物的标签、识别衣物的布质从而选择洗涤模式、远程操控、智能信息提醒等智能化服务,以此延伸人的媒介功能性。

洗衣机媒介化的消费偏向,这一命题在当今媒介化社会语境下是消费分析的基础特征。常见的宣传广告与现代传播手段促使其形象、直观、有效地将信息传达给消费者,成了可以消费的文化物品。技术加持下的“图像”在播出时,改变了“形象”表现的意义,这意味着被无意识深深解码,并“消费”了真正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偏向性。技术程式将信息作为商品进行赋值,针对物品的论述,实现洗衣机与现实感知模式及新关系的传达,也可称作信息消费之信息。电影、电视节目、大众传播、广告等伪造了一种消费总体性,通过洗衣机自身及其编码规则共谋关系,自主化媒介的逻辑本身,参照对象并非某一具象的洗衣机,而是所有消费者、品类,以及整个洗护行业。

从洗衣机的媒介性来看,它不仅被人拥有和使用,而且还被人生产和购买,在一定程度上不以社会运转的理性规律为归依,而是循着功能与意义生产社会体制,因此,这种社会投注力在惰性屈服和命定性的向度中得不到过滤,消费者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赫伯特·马尔库塞曾道,制造虚假需求是压制性的,这种思维使人们难以意识到自己被操纵,在设计传播过程中,媒介会加强而不是改变人们原有的消费主张。第二台洗衣机的入驻日渐成为家庭消费趋势,母婴家庭、中产家庭、养萌宠家庭、特殊群体等激活了家庭第二台洗衣机的需求。企业倡导分类洗涤衣物的健康洗衣方式,准确把握市场消费动态,进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设计,将迭代更新的洗衣观念体现在推陈出新的产品中。

3 场景维度的媒介生态

3.1 媒介技术驱动并入场景赛道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迅速改变世界,也给传统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源于设计与生活方式之间互动共生的关系,对物的造型开始转变为对物的连接,在“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场景五力的支撑下,消费升级驱动洗护行业跨入场景、生态賽道,告别传统普通洗涤,进入了数字精洗时代。洗衣机则以节点化、信息化的角色链接全方位的场景生态。

尼葛洛庞帝认为,电子技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不再受制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梅罗维茨也曾以“消失的地域”突破以物质场所为基础的地理限制。洗衣机在家庭空间与家庭的关系上,可理解为西尔弗斯通的技术物品与意义的双重勾连,洗衣机在厨房或卫生间等空间场域具有可移动性、灵活性及方便性的置放秩序,是对家庭空间的流动性与私密性的扩张,同时也是对空间短缺的非自愿适应的结果。而场景时代的实体和形式又被赋予了不同空间的意义,冲破了空间的束缚,构建起了阳台场景、家庭场景、社会场景的消费文化。设计也从原来的提供产品转向提供服务模式,以场景体验服务用户体验,实现家庭空间内部的互联、互通、互控,围绕场景维度进行的设计正在展开。

3.2 媒介基础设施已搭建

洗衣机作为功能物,正迈向一个全新的实用考虑组织体制,意味着象征价值、实用价值、连接价值的融入。用户从单体洗衣机的需求转向家的设计解决方案需求。“衣联网研究院”是海尔衣联网在新型国际形势下创立的科技创新平台,致力于打造衣物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链接媒介生态品牌平台实现迭代引领。在互联网、AI、5G通信、区块链等现代技术的赋能下,其连接企业、生产端、销售端及家庭用户端,实现洗衣机、服装、家纺、洗涤剂及物联网技术企业等的跨界融合,从“家电设备单品”向“融合家居一体”跨越,从而带动用户场景美学进阶。

与其紧密联系的服装业也开始探索精准、直接、高效的用户交互设计方案,以“衣”为基础打造RFID数字标准,以“人”为核心建立多维数据模型,并结合广域知识图谱的融合计算能力、智慧穿搭方案与虚拟试穿效果等升级用户体验,协助服装业打破行业壁垒。洗衣先生则依托海尔衣联网平台,聚焦以洗护业务为核心的OTO平台,构建物联网社区洗护网络,链接洗染、服装、家纺、家电等行业生态资源方,实现服装从生产制造、渠道销售到日常穿搭、洗涤养护的全流程用户体验闭环。从技术哲学的视角来看,技术并不是简单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一个裹挟着新时间秩序并邀约新社会关系的意义空间[2]。

媒介的物体系以技术载体的形式重构了社会业态,如社会基础设施般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当下的基本构成要素,设计也正同媒介性一道不断革新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与劳动关系。从衣联网链接的媒介平台方可见,由洗衣机这一物质载体所链接的“衣生态”场景,在优化消费者体验的同时,拓展的衣物全生命周期的线程网络,或许正如彭特兰所想象的人机结合的互联网,正在重塑社会生活。在复杂和动态的联结过程中,机器、身体、主体、代码等各种媒介塑造着不同尺度的场景集合,这种复合结构式的媒介交集,指向了对媒介平台交错性拓扑学分析,马修·福勒将其称为媒介生态学[3],但同时面临的是洗衣机的主体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嬗变。

4 结语

洗衣机的设计研究被置于消费文化语境中,已不再囿于视觉及单功能的维度,对其作为媒介载体的物质性,人们围绕主体性角度、媒介的向度及场景的维度进行分析。本文阐释了洗衣机作为媒介的隐喻性、中介性与物质性语义,从而为“物”的设计在媒介化社会进程中的相关研究提供支点。

参考文献:

[1] 吉宁宇.“她经济”视阈下的女性消费异化[J].中国商论,2022(6):67-71.

[2] 杨彦杰.鲍德里亚的符号学理论及其在传播学上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1.

[3] 胡翼青,张婧妍.重新发现“媒介”:学科视角的建构与知识型转变:2018年中国传播研究综述[J].编辑之友,2019(2):39-45.

作者简介:谢慧(1992—),女,四川广元人,硕士,科研助理,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设计与媒介。

王嘉奇(1992—),女,四川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

向:产品设计、广告与媒介经济。

廖丹(1997—),女,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艺术与科技。

猜你喜欢

消费文化洗衣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糊涂的洗衣机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使用洗衣机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