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沈岸登的《黑蝶斋词》及其词学思想

2023-06-22吴舒扬薛竹

艺术科技 2023年5期

吴舒扬 薛竹

摘要:沈岸登是浙西词派六家之一,他一生未曾入仕,周游多地,寄情于山水,好交友唱和,于浙西六家中最具隐逸风,不同于众多深受科举思想熏陶的传统文士。其家学深厚、性情淡泊,虽一生贫苦,但依旧处之晏如。受家学、个性和经历的影响,他的词作呈现出清隽的风格,词风清新淡雅,也不乏清冷幽静的一面。此外,沈岸登的词讲究用典,抒情含蓄,寄兴寓情,具有不流俗的艺术风貌。其词作大部分收入《黑蝶斋词》,并刻入《浙西六家词》。沈岸登虽然没有专门的词学思想阐述,但他标举“清空”“醇雅”,推崇姜夔、张炎,重视韵律、崇尚雅正等,这在其词作中皆有所体现。沈岸登所推崇的词学观既践行与强化了浙西词派的词学思想,也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其词可谓学姜氏而得其神明者矣。沈岸登并未停留在模仿层面,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从清词史来看,沈岸登既是浙西词派功不可没的奠基者之一,对浙西词派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初词坛的风气。在清初词坛香弱和豪宕两种传统词风盛行的背景下,沈岸登依旧保持着自身在词学观及创作上的独特性,彰显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关键词:沈岸登;《黑蝶斋词》;淡雅清幽;词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5-00-03

清初词风盛行,流派纷呈,康熙十八年(1679),浙西词人沈岸登与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皞日、龚翔麟相聚于瞻园,晨夕唱和,人称“浙西六家”。后来龚翔麟在金陵刻《浙西六家词》,浙西词派由此形成。作为浙西六家之一的沈岸登(1639—1702),字覃九,号南淳,又号惰耕村叟,浙江平湖人。其一生布衣,不慕功名,崇尚恬淡,有《黑蝶斋诗钞》《黑蝶斋词》行世,另有《韵钞》《黑蝶斋小牍》《春秋纪异》若干卷,未刊。又因其于诗、词、书画上皆有高妙之处,世人称之为“三绝”。严迪昌先生在《清词史》中评价沈岸登在六家中最具隐逸风,其《黑蝶斋词》更是“笔致细腻,精于造语”[1]。然而,现阶段对沈岸登的专门研究较为匮乏,大部分只是在其他大家或清词史的相关研究中简要论述沈岸登的生平和作品。因此,本文研究《黑蝶斋词》与相关文献资料,试图总结沈岸登的创作特色与词学思想,进而揭示沈岸登在清词史上的影响。

1 从《黑蝶斋词》看沈岸登的创作特色

沈岸登的词作大部分收录于《黑蝶斋词》。《黑蝶斋词》以笔触细腻、工于造语、富有画意为特色而行世。朱彝尊为之作序,其有康熙中龚翔麟玉玲珑阁辑刊的《浙西六家词》本、光绪四年(1878)孙福清望云仙馆辑刊的《槜李遗书》本、民国二十六年(1937)开明书店排印陈乃乾辑的《清名家词》本。龚本屡经翻印,流传较广,《全清词·顺康卷》据之收录,后《全清词·顺康卷补编》又辑得佚词十一阕。除此之外,沈岸登晚年曾与沈皞日编刻《浙西二沈词》,其中沈岸登《黑蝶斋诗余》一卷存于国家图书馆,为康熙原刻本,据此又再辑佚词十三阕,共得沈岸登今存词一百四十六阕。因沈岸登词作还有很多没有留存,现只对其《黑蝶斋词》进行分析论述。

1.1 词风淡雅清幽

沈岸登的词作风格清新淡雅,较为突出的特点是善于营造闲情画意,其描写的村居生活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笔墨中透露出秀澹之致。如《风入松·村居》:“东湖东畔有鲈乡。绿遍旧垂杨。故人问我移家处,隔秋云、一线溪长。恼乱比邻鹅鸭,传呼日夕牛羊。”上阕刻画了家乡的优美景色和淳朴的风物特色。主要描写了家乡秋天的景色,溪边垂柳环绕,牛羊鸡鸭成群,如诗如画。下阕则刻画风土人情:“玉缸分碧过苔墙。薄醉引新凉。茅堂不为斜阳闭,怕年时、燕子思量。荷叶青裁衫袖,竹根淡约钗梁。”酿好的美酒的香气飘过苔墙,夕阳下燕子飞过,爱美的少女穿着与景色相衬的绿色衣裳,头发上插着竹枝做成的钗,十分细腻地描写出了农家姑娘淳朴爱美的天性。

姜夔善用清空之笔写柔情,用冷笔来处理词中的景与物,而沈岸登的诗中也能找到相似的笔法。其词有清冷幽静的一面,如《月华清·退谷》:“卧佛山坳,退翁亭角,春风已扫嶶蹬。指点斜阳,引我马蹄幽兴。”词人通过写景,展现出退谷清幽的意境,融情于景,使读者不自觉地代入情境,产生美好的想象。上阕描绘春日景象,斜阳下幽兴不已;下阕由景入情,写游历途中饮酒赋诗,闲情逸致,读来自然流畅,给人娓娓道来之感。结尾“照皇州一气,冷波千顷”再次把读者的视角拉回景色,“冷”之一字回味悠长,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

1.2 讲究用典

沈岸登的词讲究用典,但绝不是简单罗列、堆砌典故。用典能够增强词的表现力,用有限的语言能展現出更丰富的内涵,亦是反映作者的文学造诣和审美情趣的方式。巧妙、贴切地用典,能够使词凝练生动、婉约含蓄,从而增强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送别词《渡江云·送叶元礼之睢州》,该词上阕借“长门买赋”“荆高酒伴”表达了对友人的夸赞与匆匆别离的不舍,下阕则用“红袖谁招”等典故,写出了别离之愁的难以言尽,只能“相思折取梅梢”,词人内心的不舍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如悼亡词《霜叶飞·兔痕斜了》中的“甚翠羽、衔来信杳。竟床长颦伤离抱”,该词用“翠羽”代指“传信的神鸟”,“竟床长颦伤离抱”则出自潘岳《悼亡诗》中的“展转晒枕席,长簟竟床空”,以此表现忆人伤逝之情。全词不直抒胸臆,通过用典和对景物的描述使情感更加厚重,也使词更加庄重典雅。

1.3 寄兴寓情

沈岸登的词作在雅正之余,也不乏情感寄托。他的部分词作关注主体抒情意识,深婉含蓄,不轻易表露情感,但读来依旧能体会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如词《十拍子·来青轩》:“飞白乍看宸翰,来青旧识轩名。不见隔云缇骑合,但听流泉坏道鸣。凄然物外情。”上阕以清冷之笔写来青轩萧瑟之景,营造清幽的氛围,下阕则以“凄然物外情”表达词人凭吊亡明的哀愁之情,词境开阔。类似写法的词还有《渔家傲·北归忆清溪遥赋》中的“满眼江湖传羽檄,故园乱后归难得”,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词集中的咏物词大部分是《乐府补题》的应和之作,很多只是单纯写所咏之物,如词《尾犯·荀》《留客住·鹧鸪》等,但仍然清隽秀澹,毫无俗艳之气,词中既没有咏女子饰物或身体之类的内容,也没有类似李符咏物词中咏浴等的庸俗气息。此外,不少咏物词传达了词人的情感。如《催雪·珍珠兰》中的“谁载楚江轻桨,但故国、情多长悽惋”,还有《齐天乐·蝉》中的“秋檐过雨。便送尽残声,寂寥情绪。鬓也萧疏,凭阑愁更语”,皆是借咏物寄托情感。

2 沈岸登的词学思想

沈岸登虽然没有系统的词学思想表述,也没有专门的词话,但从其创作及经历可知,其词学思想基本不出姜张的范畴,主张填词要“清空”“醇雅”。词之“清空”说始于张炎《词源》中的“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2]259。张炎以“清空”“质实”对举﹐标举其审美境界。后又以“骚雅”赞颂姜夔词风,认为其“不惟清空,又且骚雅”[2]259。

沈岸登推崇姜张,标举“清空”“醇雅”,这首先体现在词作典雅高洁的意象上。沈岸登的咏物词所咏对象多为龙涎香、白莲、莼、蟹、珍珠兰等,这类物象大部分给人清冷的印象,又在前人的铺垫下被赋予了高洁的意志。除咏物词外,其大部分词作中所选意象也极具清空高雅的特点,如寒炉、梅花、篆烟、落花、冷波、珊瑚等,且使用频率不低。其次是擅用虚笔处理情感与物象,使词作呈现清空之感。例如,《卜算子·长簟点疏萤》中的“一片乱山秋,不管离魂破。望断天边少个人,雁字空排过”。游子愁绪本是人的情感,但词人将此情付诸重叠的乱山和成群的飞雁,从侧面虚写情绪,笔法清空而不质实。

浙西词派推崇南宋的姜夔、张炎。词最开始以婉丽为本色而盛行,后由苏东坡开一代豪放词风,此后,词人作词或尊婉约,或尊豪放,而浙西词派在婉约、豪放之外选择了以姜、张为代表的清空骚雅。朱彝尊在《黑蝶斋词序》中言“词莫善于姜夔”[3]453,并将宗姜的有名词人列举出来,从整体上勾勒了属于该风格流派的词人轮廓,又反复从理论上强调“倚新声、玉田差近”[4]。针对当时的词坛状况,朱彝尊将姜夔、张炎作为浙西词派的榜样,受其影响,后来浙西词派的词人皆以此作为学习典范,沈岸登就是其中之一。朱彝尊曾评沈岸登“《黑蝶斋词》一卷,可谓学姜氏而得其神明者矣”[3]453。这是在建构浙西词派相关理论的同时,对词学上宗法姜张的沈岸登的极大认可。沈岸登以姜张为学习典范,其明显的表现是作词雅正。在创作思想和遣词造句上,沈岸登的词作大部分呈现出清隽之风,其咏物词力避俗艳,毫无亵俗之风。即使是如《江城梅花引·夕阳都在小楼西》这类倾诉男女恋情的词,也更加注重抒发情致,而不是着重于描摹情事。

沈岸登还在词中体现出了对词律的重视。张炎《词源》曾强调音调的重要性,“雅词协音,虽一字亦不放过”[2]256。朱彝尊以姜夔、张炎为圭臬,故将重视音律作为浙西词派作词的重要准则之一。朱彝尊在标举浙西词风时曾谓,“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5],意在强调词律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朱彝尊的弟子,沈岸登对词律的重视并付诸实践也有迹可循。如题画词《百字令·主人归也题》,该词为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春应朱彝尊嘱,为其《竹垞图》所作。朱彝尊客居潞河龚佳育幕府时,为了表达思乡之情,请友人曹岳作《竹垞图》,并自填一首《百字令·索曹次岳画竹垞图》。后朱彝尊在《竹垞图》中将这首《百字令》录于卷后。随后,李良年、高士奇、徐釚等十人相继题和词于图,俱不次韵。只有沈岸登一人次韵而和,但未题于图上,其对词律的严谨与重视可见一斑。

3 沈岸登在清词史上的影响

清初词坛词人辈出,这也是由明词“中衰”走向清词“中兴”的关键时期。作为浙西大家之一,沈岸登在清初以词名世,是引领清初词坛走向“中兴”的重要人物,因此不能忽略沈岸登在清词史上的影响。

首先,作为浙西词派的主要成员,沈岸登对浙西词派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接触的词人上,沈岸登从朱彝尊学词,宗法南宋,在词学思想上与浙西词人志同道合。在创作风格上,沈岸登推崇姜张清空骚雅的词学主张是浙西词派理论建构的一部分,他在词作上的优秀表现也为浙派在清初词坛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引起了大量词人的关注。在词学理论上,沈岸登在朱彝尊、汪森编订《词综》的过程中也参加了讨论商订,《词综》明确提出浙派宗奉南宋雅词的词学主张,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反映了整体的词学追求及尊体意识,打破了明以来的淫艳绮靡之风,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浙西词派之所以能够在清代前中期占据主流地位,且产生深远影响,沈岸登是功不可没。

其次,作为清初词坛的重要词人,沈岸登推动了当时词坛风气的改变。清初词坛受明代俚俗之风的影响,虽词学主张在一定程度有所转变,但仍有弊端。沈岸登的词作清雅又有秀澹之风,题材力避俗艳,不落俗套,为当时的学词者提供了新的范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词坛风气的改变。除此之外,作为清初浙派词人,沈岸登的词体观念上承宋人,因此他与其他词人在革除词坛积弊和推尊词体上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

最后,沈岸登在词学上既上承南宋,又开拓创新,彰显了鲜明的个人特色。南宋词坛风气和明代末年类似,都盛行香弱和豪宕两种词风。受统治者和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朱彝尊等浙西词人针对清初词坛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词学理想和审美风格,即以姜夔词为代表的清雅词风。在相似的词坛文化背景下,基于南宋姜夔詞,沈岸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词学思想,他崇尚雅正的创作思想,提倡雅词,明辨音律,工于造语,因而得其词名。此外,沈岸登在词学创作上并非一味模仿姜氏词。各家词人的作词风格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流派,出于对世界的感受、人生际遇及理想情怀的不同,其思想和创作也必然存在差异。沈岸登词之清隽有其独特性,于传承中蕴含创新,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4 结语

浙西词派是清代词坛第一流派,沈岸登作为浙西六家之一,凭借自觉的创作意识,积极践行浙西词派的词学思想,对浙西词派成派起到了推动作用。沈岸登的词学思想与其创作相互照应,他既学姜氏而得其神明,又以隐逸清隽的词风别于诸家,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和思考,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词坛风气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270.

[2] 张炎.词源[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2012:256-259.

[3] 朱彝尊.曝书亭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453.

[4] 朱彝尊.朱彝尊词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00.

[5] 朱彝尊,汪森.词综[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

作者简介:吴舒扬(1998—),女,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词学。

薛竹(1999—),女,江苏扬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