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2.0背景下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实践研究
2023-06-21陶永成
陶永成
【摘要】信息化2.0时代,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本文作者研究如何在信息化2.0背景下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提升的策略。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针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做出探讨,其次本文作者从科研活动的角度进行策略探析,最后本文作者认为应当从学科整合角度践行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力求成为信息技术知识的终身研究者、积极践行者。
【关键词】信息化2.0;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学
当前处于信息化2.0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无时无刻不存在并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才能够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专业性和高效性,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为此笔者首先探讨信息素养的内涵,接着从教学实践中的科研活动和学科整合两个方面论述研究与践行策略。
一、砥志研思,探析2.0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内涵包含多个方面,笔者在此总结和归纳为敏锐性、加工性和安全性基本的三个要点。
1.敏锐性,判断信息价值
敏锐性是指对于信息价值的敏锐判断和嗅觉,是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教师应当在实践中针对教学知识进行仔细甄别和判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讲解,从而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信息嗅觉敏锐性。
如在“认识计算机系统”这一节中,要授予学生的知识主要为开机关机、鼠标的基本操作,教师就可以判断课本中内容的信息价值,锻炼自己对于信息的敏锐嗅觉。对于刚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学生会对计算机的相关内容展现出充分的好奇,在课堂中不停地询问教师计算机的相关问题并进行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等操作,此时教师就应该敏锐注意到学生的行为,因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鼠标进行单机、双击、滑动,如何正确开机关机。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敏锐判断进行抉择,哪些信息是需要向学生传递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哪些信息只需要教师简单提及,而哪些信息是需要教师忽略的,这就是对于信息价值的判断。
针对信息价值的敏锐判断不仅仅是教师信息素养的体现,通过教师的教学会将这种敏锐的嗅觉传导到学生的潜意识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敏锐的知识嗅觉,从而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判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信息是次要的,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提高。
2.加工性,进行筛选处理
加工性是指在信息化2.0的时代,对于信息筛选、处理和加工是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要求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知识、信息的加工处理方式更上一层楼,采用较为生动形象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来,在兴趣的促使下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如在“认识键盘”这一节中,学生要掌握键盘相关的知识,教师在筛选后进行加工处理,力求以形象具体的知识形式向学生呈现,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首先要对该节课进行键盘的主要功能分区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键盘的主要构成与功能作用。教师可以进行筛选,在加工处理后展开教学,针对计算机键盘的基本功能分区,将课本中的文字转化为微课视频的形式,利用声音和图像,一边为学生讲解,一边用视频呈现键盘的不同分区特写镜头,让学生通过视频高效习得与计算机键盘相关的知识。
具有良好信息加工能力与素养的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知识的特点筛选呈现的方式,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将枯燥的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呈现,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促进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效果提升。
3.安全性,强化保护意识
安全性是指在信息化2.0时代,针对网络中存在着许多危险因素的海量信息(如电信诈骗、计算机病毒、身份信息的泄露等),教师不但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还要将这些安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如在“下载和安装软件”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如何从网上下载软件的相关知识,此时教师的安全意识就应当体现出来。学生在这一阶段因为信息技术能力有限,对于从网上的下载资源并不能够明确分辨出正版盗版、真实虚假,因此教师此时就应当利用自己的安全意识引导学生的下载活动,在通过讲解网络软件的正确下载方法,提升教学安全性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保护意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这样讲解:“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是从网络中下载软件,但是网络世界往往有着许多不安全因素,首先网络中的下载资源有正版和盗版、真实和虚假之分,有些网络资源不仅无法实现软件的下载,还会给计算机带来病毒的威胁,因此我们在下載的时候一定要明辨相关信息。”接着教师采用实机延时的方式保护学生的学习和下载过程,教师首先在网络中输入本节课要下载的软件,点击搜索此时就会出现相应的搜索结果,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大家看到我们的搜索结果,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出的结果,会在软件的官方网站后面标注‘官网的字样,这是我们可以下载的软件地址,而有一些网站虽然在标题中自称自己是‘官方网站,但其实并不是,有些不仅仅是虚假网站,更会提供有病毒的链接让用户下载,传播计算机病毒。”这样的做法,不仅凸显了教师自身的安全意识,还强化了对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保护。
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了解到网络中各类危险因素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手段,同时将这些知识潜移默化地贯穿在信息技术知识讲解中,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保驾护航,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安全意识。
二、参加科研活动,做“终身研究者”
1.承担相关课题,实现深度互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保持“终身研究者”的姿态,针对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并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等问题进行不懈研究,广泛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实现方法论的积累与形成。教师要积极参与相关的课题教研活动,在教研后将调查结论和方法在教学中实践,通过深度的互动验证课题的结论与研究成果。
如在“遨游因特网”这一节中,教师要教授学生如何浏览网上信息的相关知识,此时可以成立课题组承担相关课题,对“如何在这节课中提升信息技术知识的生动程度”进行研究,通过探讨呈现知识的方法,有效锻炼和培养自己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调研后发觉可采取故事课堂的动画呈现形式,将如何浏览因特网获取信息制作成了以小老虎为主角的动画,通过一集集的动画故事为学生呈现如何正确从网络中获取知识。经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种信息呈现的形式能够加快知识的传递效率。
教师通过积极参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课题研究,力求在课题中明确相关知识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以提升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
2.开发媒体工具,优化教学手段
开发媒体工具同样是促进教师信息素养进步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在开发媒体工具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自身的信息技术工具运用能力,如编程能力,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当前最前沿的媒体技术知识,在促进自身信息素养提升的同时有效优化了教学手段。
如在“画多边形”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如何绘制多边形等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开发较为前沿的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手段的优化。学生在这一节中要进行多边形的绘制,而学生之间的绘制往往仅在自己的电脑上呈现,学生本身无法观察到其他同学绘制作品的过程,这阻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如何让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绘制过程以弥补自身的弊端和不足?此时教师可以开发实时同步的共享屏幕工具,让每位同学都接入到共享网络中,当某位同学开始绘制时可以切换到这位同学的屏幕让其他学生实时观看,这样就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优化。
通过开发媒体工具,可以有效锻炼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水平,检验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知识教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方式的革新与优化。
3.参与网络研究,汲取前沿知识
为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还应当广泛参与网络研究,在研究中汲取前沿的信息知识。学术界拥有最为严谨且前沿的成果,教师应当努力参与到学术研究和实践研究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能力。
如在“云盘存储”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如何使用云盘存储的相关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教研开展与云盘存储知识相关的网络研究,积极汲取前沿知识后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联络云盘存储领域方面的专家,通过线上合作的形式参与学者们的网络研究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者的合作了解到云盘存储的最前沿知识,教师还可以联络相关的云盘存储企业,联合其一同参与云盘存储的相关研究,接触最前沿的技术知识,在充分汲取当前学界、业界的前沿理论与知识后再为学生讲解云盘存储的相关原理。
参与网络研究要求教师及时关注网络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了解学术前沿知识及基本方法,积极与学者、业界精英联络,从而能够有效参与到网络研究中,实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
三、加强学科整合,做“积极践行者”
1.推送海量资料,丰富课堂素材
教师应当在实践中加强学科整合,积极践行信息素养的理念内涵。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前沿信息技术为学生推送信息技术资料,利用这种丰富课堂素材的形式践行信息素养的理念与内涵。
如在“认识计算机”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推送短信息和图片,让学生了解课本中计算机系统知识之外的丰富知识。教师首先利用前沿信息技术平台在课前为学生推送本节课内容的导入,如计算机组成部分,鼠标、键盘、主机等计算机设备的实物图片等。课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与计算机历史形态变化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形态的发展过程,通过这样的课前课后素材推送,信息技术课堂的素材被有效组织起来。
利用当前网络平台如微信群组、钉钉群组等,可以随时向学生传递海量的资料,从而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开阔自身的视野,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这一过程即是改善教学环节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过程。
2.提供技术支持,显化抽象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技术支持,如果没有简便易懂的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软件,就没有高效的信息技术教学,也无法清晰将信息技术知识传递,为此教师应当利用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抽象的技术操作显化。
如在“手绘图形”这一节中,学生要进行动手绘制图形的相关操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手绘图形的技术支持。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之一是软件的支持,例如学生在使用课本中绘图软件的过程中,绘制图片过程不是十分顺利,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挑选具有更加简洁窗口、更多功能的软件,实现更加便利的操作,在提供软件的过程中教师伴随着操作进行讲解,将抽象的绘图知识显化为直观的操作,再通过录制视频反复播放。
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更加方便快捷,教师同样在搜集技术支持工具的过程中,了解最前沿的教学工具,有效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3.助力数据分析,指导科学评价
数据化是信息2.0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数据的支持,能够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帮助学生實现严谨科学的评价,有效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
如在“整理文件”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与文件整理相关的知识,教师对学生通过完成文件整理任务的信息技术学习状况进行数据分析,指导学生科学评价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成果。教师首先为学生布置文件整理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复制、移动、删除文件等操作,并对学生的整理操作进行计时。在计时结束后,教师将学生的操作正确率、时间按照顺序进行数据统计,并以数据表格的方式进行分析,将学生的正确率一一呈现,学生通过对比其他同学的相关数据,科学合理地评价自己的信息技术学习成果,从而对自己今后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数据分析不仅可以用于学生任务的完成统计,还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分析,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有效促进教学方式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改善,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2.0时代已然到来,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顺势而变,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学术界针对信息化2.0相关概念的不断研究,并清楚描绘在这一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提升的方向和策略,为信息技术教学做好坚定的铺垫与指导。
【参考文献】
[1]樊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之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3).
[2]李永能,叶文宾.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