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地方语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23-06-21周延凤
周延凤
【摘要】有专家指出,方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语教育是幼儿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探索幼儿学说地方语内容选择的原则以及幼儿学说地方语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大胆尝试、不断探索,激发幼儿喜爱地方语的兴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学习地方语;爱家乡教育;途径方法
上海地方话里的不少典型语词都有很有趣的来历,有些俚语已经成为普通话的一部分。学习地方语,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独特文化,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与孩子、家长、老师的交流以及实践,发现在爱家乡教育中开展学说地方语的教育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学习地方语内容选择的原则
在引导幼儿学习地方语的过程中,笔者对浦东民间文化内容进行了挖掘、筛选,将符合幼儿特点、优秀健康的内容整理出来。
1.趣味可读性
富有趣味性的内容更能得到幼儿的关注和兴趣。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就是押韵的儿歌、童谣,短小精炼的民间故事,这些内容都是教师搜集的重点对象。如“打电话”这首儿歌,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简短且押韵,琅琅上口,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深受孩子的欢迎。
2.经典健康性
经典的儿歌、故事、童谣、游戏成为首选。同时,教师也关注所选内容的健康性和有益性,摒弃那些不太健康或者对幼儿而言难以理解的内容。如童谣“卖糖粥”,脍炙人口的旋律以及歌词,配上简单的动作,就能排演出一幕精彩的舞蹈,深受孩子的喜爱。
3.改编原创性
教师并不是单纯引导幼儿学习地方语,而是希望孩子们通过地方语的学习,更深入了解家乡,培养孩子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除了注重趣味性、健康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家乡特有的人情风貌。然而,在现有的内容中,很难找到反映家乡面貌的教材内容。于是,可以在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或歌曲基础上进行创编,添入具有本地乡土风情介绍的内容。比如“夸夸周浦万达广场”就是在《逛逛城隍庙》一文的基础上加以歌词改编,引导幼儿用地方语唱唱、说说家乡风貌的歌曲。
二、指导幼儿学说地方语的方法
1.内容主题化
地方语的教学内容主题活动化,使内容的呈现与主题活动设计融为一体,更有助于幼儿学习地方语。如在大班“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带领幼儿参观周浦的老房子、新建筑,在参观活动时适时用地方语介绍老房子的特有结构以及新老房子的变迁;联系街道居委,请社区热心的老一辈说着地道的地方语,手把手教孩子们在街道里玩游戏。滚铁圈、顶橄榄核、打菱角、掼结子、套砖头、造房子、踢毽子、跳橡皮筋、唱童谣“小皮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说得像模像样。
2.学习游戏化
游戏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基本活动。在地方语的学习过程中,游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如游戏“炒黄豆”,简单易懂的儿歌内容加上别有韵味的方言,再配上有趣的游戏形式和动作表现,孩子们在两人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方言的韵味和独特魅力,为童年增添了无穷乐趣。
3.教育情境化
情境教学,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如,以“小八腊子开会喽”教学为例,活动开始时教师以大篇幅的雨景图和雷声为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教师用地方语吆喝:“落雨喽—,打烊喽—,小八腊子开—会—喽!开啥会,故事会,侬讲伊讲大家讲。”紧接着在音乐歌声中,教师开始操纵桌面上早已准备好的背景与纸偶,孩子们好奇地听着、看着。“老师,‘打烊喽是什么意思?”“老师,‘小八腊子是不是说小孩子?”虽然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但是在情境中,孩子们对“打烊”“小八腊子”“侬”“伊”等地方语有了初步理解。再配上音乐,调动幼儿学说、学唱的积极性,有效地促使幼儿去思考、去感受地方语的含义。
4.小品展示化
筆者尝试组织幼儿将学到的地方语以小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小品“医院里”,孩子们就用地方语演绎生病就诊的过程。“侬啥地方勿适意”“先量只寒热”“侬热度蛮高个”“迭个小囡老乖个!打针一点也勿吵”等,现实生活中的片段被孩子们用富有地方色彩的方言展现出来,更增添了一份真实性。孩子们在说说、演演中逐步会说地方语,理解每一句地方语所代表的意思,渐渐地喜欢上地方语。
三、幼儿学说地方语的有效途径
1.创设地方语的学习环境,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1)创设反映地域特色的物质环境。儿童语言是在个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挥起来的,培养儿童语言的决定因素是言语环境。在幼儿园营造一个富有生活气息和童趣的地方语学习环境,在成人和幼儿进入这个环境中,就能感受到浓烈的“乡土”情趣。如“乡土食品乓乓街”活动,主要展示浦东地区有名的小吃、佳肴,孩子们在“乡土食品街”用家乡话叫卖好吃的食品,用地方语呼朋引伴,既扩大了幼儿的眼界,又增进了幼儿对家乡地域文化、乡土人情的了解。
(2)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愉悦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学习有潜在的影响。如“方言岛”上,由教师扮演的“方言老人”,带着许多小道具,向幼儿招手、发问等。这时教师褪去了“教”的色彩,成为了幼儿的“朋友”“支持者”,鼓励幼儿用方言说话。在这种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孩子们也更愿意用方言与教师交流。因为身份平等,就算说错了也不要紧。正是在这种互动、愉悦的环境中,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2.整合多方教育资源,组织趣味性的地方语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是幼儿爱家乡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课程指南中也指出,“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上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以及相邻阶段的教育衔接”。所以教师在实施运用地方语爱家乡情感教育时,也应整合多方的教育资源,有一个启发萌生阶段到逐渐升华深化的过程。
(1)利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指导幼儿学说地方语。首先,教师可以在生活活动中适时渗透地方语,幼儿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和周围环境发生着各种联系,接受着各种影响。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地方语的趣味,适时渗透地方语的学习,更能萌发幼儿了解家乡语言的意识。还可以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学说地方语,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能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表现。因此,笔者除了坚持将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语言之外,专门在教室里划出一块区域让幼儿用地方语自主交流。在“方言岛”为幼儿自主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包括有关介绍浦东以及家乡周浦的图片、地图、特产模型等等,孩子们在这里用方言自由地与同伴游戏,用方言和老师交流。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地方语。地方语可以通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进行有效地渗透,同時,集体教学活动也是实施地方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催化剂。如大班音乐活动“夸夸周浦万达广场”,让幼儿用地方语念出自己在家乡曾经玩过的地方、吃过的小吃。对大班的孩子而言既有挑战性,又能加强对本土乡情的认识。
(2)利用家长资源,指导幼儿学说地方语。家庭是幼儿学习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幼儿的首任教师。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海派情景剧;在家中提供更多的机会,用地方语与幼儿交谈。既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又能促进幼儿用地方语的表达提高和加强亲子沟通。同时可以积极运用家长座谈会、案例辨析会、经验交流沙龙会、亲子游戏、小组式家庭聚会、家长助教等等家教形式开展幼儿学说地方语活动,形成教育的一致性。
(3)优化社区教育资源,感受地方语韵味。教师重视社区潜力的挖掘,利用社区、居委的人力资源,邀请社区里的老年活动队为孩子们表演浦东锣鼓书、吹奏江南丝竹、舞空竹。孩子们通过近距离的感受,获得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生活经验,进一步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满足了幼儿了解家乡风土人情的愿望。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社区中具有浓烈乡土气息的建筑和人文地貌。如,笔者组织幼儿参观了周浦烈士陵园、傅雷故居等,重温辛酸、壮烈的过去,了解家乡的发展历史。
总而言之,通过文中所述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积极展开了运用地方语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教育,为幼儿园的德育教学添砖加瓦。在此过程中,属于浦东特有的地方语发音与韵味,使老师和孩子更加关注家乡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激发了内心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些方言活动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