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溪村:好日子激励人人向前跑

2023-06-21崔靖芳李杨诗宇

民生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院坝黄精总书记

崔靖芳 李杨诗宇

初心小院。图/崔靖芳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曾是武陵山片区典型的贫困村。

山高、林密、坡陡、土地贫瘠。过去,这里人均耕地严重不足,到处都是巴掌田、鸡爪地。村民一年到头只能种红薯、玉米、洋芋,几乎是靠天吃饭。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大早从北京出发,乘飞机抵达重庆,再转火车、换汽车,一路奔波来到大山深处的华溪村,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同村民代表、基层干部、扶贫干部、乡村医生等围坐在一起,共话脱贫攻坚。

转眼4年过去,曾经的小山村换了新模样。从重庆市区到华溪村,现在一脚油门便可直接抵达。群山拥沃野,道路直又宽。春来赏花、夏来消暑、秋来尝蜜、冬来研学,四时之景皆美,仿若那武陵山间的“桃花源”。

2022年,华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1万元,较2019年增加23%;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达19415元,较2019年增加34%。不久前的华溪村第五届村集体分红大会上,1246名村民共分红近15万元。

“太阳那个出来喜洋洋,生活一天一个样,人人心里有方向……只要我们多勤快嘿哟,不愁吃来不愁穿。”

在重庆武陵山深处,经常听到的土家啰儿调,将华溪村如今甜蜜的生活与未来期许,尽情地唱响了。

华溪村,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曾是武陵山片区典型的贫困村。过去,山高林密、土地贫瘠,村里近60%的土地撂荒,村民一年到头都是靠天吃饭。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溪村,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鼓励大家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4年过去了,昔日的小山村早已换了新颜,路更宽阔了,院落更亮丽了,产业更兴旺了。奔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华溪村,无论党员干部,还是普通村民,“人人心里有方向”。

“我要努力向前跑”

说起习近平总书记4年前走访华溪村的场景,华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祥生记忆犹新。

“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考察,在去往老党员马培清家的路上,我顺手从田坎边挖了一株黄精。”王祥生向总书记介绍,黄精是药食同源的草本中药材,非常适合在华溪村种植。

习近平总书记拿着这株黄精,详细了解起华溪村种植黄精带动村民脱贫的情况,并关心地询问:“产业选准了没有?”

“选准了!”王祥生坚定地回答。

如今,群山环抱村落,河流奔腾向前。当年的那一句“选准了”,听来更有底气。

初夏的华溪村,天气不像重庆那么热辣。上午的阳光依旧和煦,柔柔地洒在初心小院里。

年近90岁的马培清老人,正坐在院坝里晒太阳,乐呵呵地招呼着往来的游客。有热情的游客想找老人合影,她慈祥地笑着,点头,起身。拍照前,老人总先要整理好衣服,细心擦拭胸前的党徽。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华溪村时,就坐在马培清老人家的院坝里,和村民们一起话家常、谈愿景。

如今,熙熙攘攘的游客将小院填得满满当当。老人家的院坝,不但成了游客“打卡”地,柴棚改成了主题邮局,房子的阁楼上还开办了“初心书屋”。儿媳在家里卖起土家族特色“幸福米米茶”,这是一种用猪油炒煮,混上甜滋滋的醪糟、蜂蜜、红糖做成的土家美食。一碗热腾腾的茶汤下肚,一直甜到心里。

环绕着院坝,一株株黄精在木瓜树下拔节生长,长势喜人。

今年底,华溪村第一批种植的黄精就要收获。最近,老人常常拄着拐杖到田间地头转转,看看黄精的长势:“真是选得准!你看这叶子,底下肯定长得好啊。”

“你家的黄精为啥能长得这么好?”每当村里有人问起时,马培清老人说是自己的小儿子在管护上用心。

小儿子陈朋,在递交3次入党申请成为正式党员后,今年又成了村里的管水员。前一天晚上,村里落了大雨,一大早他就急着去检查水井。这不,刚检查完水井回来,还没歇一会儿,就心心念念地里的黄精,打算趁着好天气给黄精锄草。

谁能想到这个皮肤黝黑、在田地里细心耕作的男人,几年前还是村干部口中“扶不上墙的烂泥巴”,是村民口中宁愿抱着酒瓶子也不肯挑担挥锄的“酒鬼”。

“以前喝酒差点把家都搞丢了,身体也搞垮了,村里分的‘脱贫猪转头我就卖了换酒,全家都跟着我操心。”提起从前的自己,陈朋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忙对《民生周刊》记者摆摆手,现在早就不喝了,不喝了。

2018年,华溪村开始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陈朋将自家的闲置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引资搞黄精种植。他再从村集体反包6亩地,按时令为黄精锄草、施肥。村里则根据不同的管护阶段给予不同的管护费。

阳光和煦,年近90岁的马培清老人正坐在院坝里晒太阳,乐呵呵地招呼着往来的游客。图/崔靖芳

在村干部的帮扶下,陈朋渐渐尝到产业甜头,渐渐发生了改变。

在管護黄精的同时,他还主动参加技能培训班学习木工手艺,在附近工地找活干,家庭收入渐渐提高,“加上出门做工、卖米米茶等,去年大概有10万元收入”。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马培清老人院坝,看到谷仓里装满稻谷,厨房梁上挂满腊肉;听说他们家以土地入股种植中药材黄精,参与管护药材基地等,有了稳定收入,脱贫之后又迈进致富之门,总书记十分欣慰。

今天,中益乡的黄精种植面积已从最初200多亩发展到1200多亩,上下游产业链初步形成。去年9月,“中益黄精面”首发出口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黄精变黄金,不仅让村民脱了贫,还成了振兴乡村的重要支柱产业。

“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陈朋暗下决心,一定把产业管好,把黄精管护好。“一个党员就要好好地干,把我该做的事情做好。还要带动乡亲们一起干,把黄精产业管护好,做大做强。”

田地里,陈朋弯着腰,地里一棵棵黄精看得仔细。不远处,马培清望着小儿子的背影,笑意爬上眼角。

“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沿着马婆婆家院坝前的村道,向山坡蜿蜒而上,走过石阶,几间蜜黄色的土家民居隐在茂密的树木后,那是谭登周老人家。

午后,谭登周刚送走一批前来“打卡”的游客,坐在门口长凳上休息。明媚的阳光下,他身后的红色对联格外醒目。

“九死一生靠政策,三病两苦有医保”,横批是“共产党好”。这是小学都没读完的谭登周5年多前受伤住院在病床上一个字一个字想出来的。那年,谭登周外出务工时受了重伤,家里因病返贫。

“要不是党的好政策托底,我坟上的草早就一人高啦!”谭登周轻轻抚平对联上的褶皱,低声道,“现在真是好啊。”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踏着湿滑的石阶,来到谭登周家。当时,谭登周的老伴焦婆婆正在锅里焖洋芋饭、团子粑粑和酸鲊肉。

在谭登周家院坝,总书记从屋外走进屋内,边看边问,从身体健康到日常吃食,从被褥厚薄到一年的收入,从看病吃药到老年生活保障等,件件问得仔仔细细、明明白白。

4年来,每逢春节前,谭登周都会买来乡里最好的红纸,托人重写这副对联,再郑重地贴回原來的位置。对联是“老对联”,背后的故事每年都有新变化。

这4年,谭登周家屋后的陡坡装上了护栏,村里设立的“两不愁三保障”基金,他家是受益者之一。家里的收入年年上涨。去年,谭登周还当起了村护林员,主动认养了5箱中蜂。家里的柴棚也被村里改造成农特产品销售店,谭家用柴棚入了股。酸鲊肉、黄精桃片、黄精面条……小店里摆满了华溪村生产的土特山货和各种产品。

前不久,谭登周因身体不适住院,住了大半个月,医保报销了90%,老人反复地说“真是省不少”。

彼时,恰逢华溪村雨季,雨润大地,催着山间植物肆意生长。担心草木长得过茂,老人回来不方便行走,王祥生时常自己扛着镰刀锄草、修整树木。

雨过天晴,谭登周家前的路干净整洁,树木错落有致,阳光透过枝丫洒进院坝。谭登周笑着说:“我现在不愁吃穿、看病也方便,我自己也想出力,这日子越过越有滋味了。”

路宽,人旺,产业兴

走出谭登周家院坝,王祥生回忆起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当面叮嘱他,能够做到让山里村民出行方便,是一件很难得的事。

经过4年努力,今天,行走在华溪村,条条青石板路从村民家的院坝出发,如人体的毛细血管,与村里的主干道紧紧相连,这条用沥青铺成的全村主脉,被命名为初心路。

初心路蜿蜒山间,从小溪两侧一直向山林深处延伸,把星散居住的华溪村民联结为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把游客带向家家户户,把村里的产业串联起来,更把山里山外的人和物联通了起来。外界进入华溪村的公路,也拓宽了,比过去更宽阔、更顺畅。

“过去,我家靠卖肉挣钱。卖肉是个苦活儿,凌晨两点半就要出门去县屠宰场,早上6点从县城拉肉回来,8点前切割好,再交给家属去卖。现在路宽了、平了,一年四季游客不断。所以我不卖肉了,改行做旅游、开民宿。”王祥生扒掉老房子,在原址上盖起新房办民宿,二三层接待游客,一层开了个不小的超市,收入比卖肉多多了。

“总书记来过之后,大家精气神可高了,村里的人气也旺了。”华溪村偏岩坝“有一家”农家乐里,老板花仁叔刚从山上挖笋子回来。这些个头不小笔直饱满的笋,整整齐齐码放在院子里,花仁叔准备把它们晒成笋干,加入今年夏天的农家乐新菜单。

午后,谭登周正在打理农特产品销售店。图/崔靖芳

如今,路通了,也更宽了,一脚油门就能从重庆市区直接开到“有一家”门口,门口还设置了不少停车位。

“今年‘五一开张了两天,毛收入就达一万多块钱。腊肉、黄精炖鸡、洋芋饭、红苕……这些东西,食客吃得特别香。”过去,村里大多数村民一年的当家食物,如今已成为华溪村不可或缺的特色美食。不少食客驱车前来,就是为了尝到最新鲜、最地道的土家味道。

盛夏将近,华溪村的人气逐渐旺起来。村里有几家民宿已经订满,重庆来避暑的游客一拨接着一拨。花仁叔期待着今年的生意会更好。

“2020年刚开业时,啥子都不懂,村里专门给我们做了培训,指导我们。刚开那年就赚了10万块。现在上手了,就是享受、喜欢!女儿、女婿也都回来帮我,越做越有味儿嘛。”

道路、环境提档升级后,办民宿、开农家乐的,不仅仅是华溪村。在县乡政策支持下,经过专门培训,中益乡50多户农民利用自家空余房屋,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

现在的中益乡,山清水秀,四时之景各有其妙,来中益乡“乡村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搞特色种植、养蜂、卖土特产、办农家乐,乡亲们发挥所长,各有满意的产业,忙得不亦乐乎,“旅游饭碗”越端越稳。

“你能明显感觉,大家整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劲头空前高涨。从党员干部到群众,都在想方设法搞发展。我们中益乡的乡亲去其他乡镇赶场(集)时,可是很有排面的。”中益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郎滔说。

自从开起农家乐,周围的朋友都说花仁叔变得更年轻、更爱笑了,花仁叔自己也感觉到了变化:“生活真的好,收入也好,在屋里就能挣钱,啥都有。以前地里的活都干不完,啥子都不想。现在吃完饭还出去走走路,今年春节我还出去旅游呢。都说现在这日子跟蜂蜜一样甜,我觉得比蜂蜜还甜嘛。”

“有一家”小院对面,研学基地依河而建。

见证了脱贫攻坚无数故事的河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成为天然的研学课堂。

绿水青山间,沿着华溪村的脉络,研学团队一个接着一个来到这里,从四季变化到民俗文化,从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到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小山村成了研学大课堂。

“春赏花来夏看果,秋尝蜜来冬研学”,初心广场、初心学院、初心书屋、蜜乐园、蜜蜂科普馆……串联起华溪村的一个个变化、产业,华溪村农文旅融合,已成为中益乡一道亮丽风景。

夕阳带着余晖恋恋不舍退场,花仁叔的小院,灯亮了。蜜黄色的墙上,村里请来大学生为院坝墙壁绘制壁画,机灵可爱的蜜蜂卡通造型,在灯光下更显暖意。

去年,华溪村养殖中蜂8000余群,中蜂养殖成为华溪村村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每逢9月,华溪村漫山遍野的五倍子花盛开,这不仅是让人大饱眼福的秀美风景,更是中蜂采花酿蜜的良好选择。

村民们会在五倍子花期过后收割一次,此时收割的五倍子蜂蜜供不应求。

近年来,华溪村以蜂蜜色为主基调,对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进行整体提升,将蜂蜜的清甜融入生活的每一处。行走在华溪村,与“蜂蜜”有关的元素随处可见。路旁蜜蜂造型的路灯,照亮脚下的路。

种下新的希望

“华溪人民啰喂,喜洋洋哦啷啰,經济收入啷啷扯哐扯,年年增哦啷啰……”

伴随着土家啰儿调,今年村里又分红了。

每年4月15日,是华溪村村民的节日。4年前的这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溪村看望村民,每年这一天,已被村民定为村庆日,也是村集体经济分红的盛会。

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的分红大会,华溪村已连续举行5届。今年的分红大会,华溪村村集体共为1246人分红149520元。村民们聚在分红桌前,排队、登记、签字、摁手印、领分红……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一张张笑脸背后,是一个个奋斗故事。

2022年,华溪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1万元,脱贫人口人均收入19415元。从2014年脱贫人口人均收入5340元,到2022年的19415元,今天的华溪村,脱贫人口户户有了稳定增收渠道,没有一户返贫。

4年时间里,华溪村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也形成规模:黄精长势茂盛、莼菜叶肥色绿,加上吴茱萸、木瓜、荷花、中蜂,村民们的生活也在各色产业间越来越缤纷多彩。

村里设立的“两不愁三保障”基金积累总额约37万元,用于符合条件的各项奖励和帮扶超过16万元,惠及村民500余人次,“两不愁三保障”基金也让村民的生活更有底气了。

“19415,正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华溪村来的时间,太巧了!”王祥生回忆起统计结算时的情形。当最终结算按钮按下,数字出现的那一刻,现场欢声如雷。

来自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学生们正在集合准备前往研学基地。图/崔靖芳

“我们现在过得开开心心,各方面都过得很好,很满意。”马培清老人说,“我们是先吃黄连苦,再吃辣椒辣,今天是吃蜂蜜甜!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分红大会之后,新的目标在村民心中播种。

花仁叔家新买了小轿车,计划今年和家人一起开车自驾游。她想看更多的风景,也想看看其他民宿、农家乐都是怎么干的,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好:“现在政策那么好,更要越做越好嘛。”

作为党员、村民小组长,今年陈朋不仅打算在自家黄精上多下功夫,还想带动乡亲们一起管护好黄精;作为管水员,他希望村民们每天用水不愁;作为儿子,他希望今年能多抽一点时间,好好照顾母亲;作为初心小院的一分子,他想和母亲一起继续把小院守好,将村里的变化、村里的故事讲给每一个走进小院的客人听。

他也在心里默默期许着,“村子基本上每天都在变,真希望总书记能再来村里看看”。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仍是王祥生今年的目标:“今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我们还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走出去。打造品牌、提升质量、扩大影响力,希望一年四季都有人走进华溪村。争取让大家的分红一年比一年多,共同富裕的路越走越宽。”

走进华溪村,“中国·华溪”几个大字首先映入眼帘,字里行间藏着村民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若有一天,大家提起中国最美乡村,首先能想到华溪,那该多好啊!”

田间地头,“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醒目的红色标语,满载华溪村的奋斗故事,也激荡着新的奋斗动力。

猜你喜欢

院坝黄精总书记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物候期差异化研究
川北院坝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卜算子·院坝会
黄精新鲜药材的化学成分
黄精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