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梵高《夜晚的露天咖啡座》赏析

2023-06-21赵倩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阿尔勒风格梵高

赵倩

【摘 要】文森特·梵高作为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对艺术的贡献是巨大的,300年后对于后人来说像梵高的作品随处可见,众多美术爱好者会将其作品作为临摹范本。笔者透过梵高在阿尔勒期间创作的《夜晚的露天咖啡座》作品为例来赏析,本文从三方面进行阐述:梵高及个人的风格特点;《夜晚的露天咖啡座》解析;临摹该作品的感受。目的:分析油画造型、色彩、结构,通过对作品临摹,感受梵高画油画时画面色彩调和、效果,分析原因。

【关键词】梵高;油画;《夜晚的露天咖啡座》;风格;阿尔勒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2

梵高(1853—1890),有着短暂且曲折的人生,对于梵高来说每一时期都是重要的成长阶段,经历各个时期创作出不同的绘画风格,画家的作品风格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1888年2月20日搬到普罗旺斯的阿尔勒镇,如画般的风景和形形色色的人造就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现了天才的绘画能力,后因心理或身体问题割掉自己的耳朵,他的一生都过的很艰难,癫痫等病痛问题的出现,仅37岁的他在作品不被认可的阶段,也正是不顺的人生造就了梵高传奇的人生和经典作品,生活的艰难让其选择持枪结束自己的人生。著名作品《夜晚的露天咖啡座》(La Terrasse du café)是由梵高創作的一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库勒·慕勒博物馆(荷兰,奥特洛市)。

一、梵高及他的风格特点

(一)梵高—充实的37年

梵高的一生是充实的。梵高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的牧师家庭,到1890年7月29日去世,梵高37年中的每一个时期都是迅速提升绘画的重要阶段。

早年岁月:1853—1880年[1],工作经历较多,从事过很多的职业,老师、神职、艺术品买卖等,直到二十五六岁时才找到他真正的热爱—绘画,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他善于思考的性格,雄辩的表达能力,在他的书信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这样的人:[1880年10月15日,布鲁塞尔],我并不完全反对去法国美术学院的想法,对于我而言,去外地读个夜校也行,如果免费不太贵的话。但迄今为止,我的目标还是努力地学习,以便买的出去画,那样我就可以维持生计。但首先我要掌握技术[2],信中可以看出梵高对于学习绘画的向往;荷兰岁月:1880年—1886年[1],1880年处于绘画成长的前期,绘画风格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和法国写实主义绘画的启发,偏向素描写实,作品素描的建筑速写居多;法国岁月:1886年—1890年[1],1886年后受到印象派绘画、日本浮世绘①的影响,色彩和绘画方式开始转变,书信表达了对于钴蓝、胭脂红(类似红酒色)、祖母绿、铬黄颜色的喜爱,绘画方式转变为油画,画面色彩更加明亮丰富。梵高的经典作品大部分在1888年,如《向日葵》《星夜》《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等作品,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瓦兹河畔开枪自杀,两日后因伤口感染去世。一生留下近九百幅油画、一千一百幅素描、十幅版画和九百多封书信[3]。

(二)风格特点

梵高的创作受卢梭自然观的影响,诠释他眼中的自然风景,作品色彩的高纯度与高明度是梵高在阿尔勒时期绘画的最大特点,对自然色主观夸张的结果[4]。梵高笔触特点,是梵高油画重要风格之一,画面由短线组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油画作品:《夜晚的露天咖啡座》《星夜》等,画面中用笔自由而奔放,颜色浓厚表现出夜晚沉静的质感。运动感的笔触,主要体现笔触的方向与形态上,后期的创作上,笔触呈现短线条排列,重视线条的方向性和韵律性[4]。这种视觉感受是梵高风格的价值所在,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特点,因此是被后世临摹最多的作品。

二、《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的解析

1888年9月,梵高对阿尔勒集会广场的一家露天咖啡座创作一系列素描和油画,因此接触到了夜晚的题材,创作出了《夜晚的露天咖啡座》,题材与生活联系密切,借景表现对绘画和阿尔勒的热爱。作品中,夜晚带着紫色、蓝色和绿色比白天还要丰富,星星是柠檬黄的,画一片蓝黑色背景的星空还需要有粉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芒[3]。 夜景油画对梵高来说是新的挑战:主色为蓝、绿、紫。广场在夜色中,灯已经亮了起来,浅柠檬绿色和浅硫磺色。在黑夜中创作可能会分不清蓝色和绿色。常规的绘画会用白色画星星,黑画天空,梵高打破这一传统方式,不落俗套。

(一)油画造型

该作品别名《阿尔夜间的露天咖啡》,创作于1888年9月,油画的规格是长81厘米,宽65.5厘米,整体造型给人沉稳的感受。画面描绘了位于阿尔勒的一家室外咖啡馆景色,黄色灯光洒在咖啡馆外鹅卵石铺成的的街道上,照亮整个露台、墙面、雨蓬。在朝向道路尽头的房子,呈现深蓝色,靠近画面的位置出现半个树,在静宁的夜空中,大大小小的星星,与夜晚的灯形成呼应。笔触极具个人特色,有序且短小的“点涂式”笔触展现户外夜晚的色彩,不同形式的笔触表达不同的情感,在《夜晚的露天咖啡座》中用短弧度的线条表现街道的鹅卵石,描绘充满诗意与祥和的夜间生活景象。

梵高的油画创作笔触具有韵律感,厚重、自由、豪放,作品造型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特点,笔触是个性化特点的体现。梵高在创作中,用厚重的绿色线条表现树纹理的生长方向,以主观情感表达为依据,提升了作品的表现效果和艺术美感,生活中病痛的折磨、时代的影响等原因为绘画作品带来了极大影响,使油画创作中充满创造性,独特的造型风格。

(二)油画色彩

街道上,深蓝或紫罗兰色的楼房在星夜下向远处延伸,在它们前面是一棵绿色的树,在深蓝色的夜空中,群星闪烁 [5],白色和黄色的晕染,画出大小不一的群星。这是一幅没有用到黑色的夜景,深色的天空只有蓝色、紫色、绿色,纯粹不失去明亮。露天座位上,一盏黄色的灯照到彩色鹅卵石路面上,呈现粉紫色调,深蓝色天空布满了黄白颜色晕染的星星,近处深绿色的树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呈现明亮的黄绿色。画面颜色夸张了色彩的明度,并利用红绿、蓝橙的对比、互补关系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4]。梵高用黄与蓝的互补色来表现一种夜间宁静的视觉感受,色彩对比的运用表达了梵高绘画时宁静的心情,运用黄橙色咖啡座和蓝色星空互补形成强烈对比。造成这种改变色彩的原因是,学院派绘画一味追求平稳色调,梵高试图打破这种色彩的定式。

黄、蓝、绿明快的色调的运用,巧妙的结合营造明亮轻快的氛围,表现了梵高对强烈色彩的热爱。梵高在与妹妹②的书信中提到:红、黄、橙、绿、蓝、紫,这些色彩在画布上给人的印象如同自然[2]。印象派画家认为光是色彩的来源,巴黎时期的梵高受到该理论的影响,受日本浮世繪风格影响,用色亮丽,该作品中明亮火热的黄色灯光,表现了对光线的描绘,强化了该理论,表现逆行灯光的作用,墙壁在黄色灯光的映照下,亮的墙面变黄,暗的变绿,呈现焦点的画面效果。画面冷色调的深蓝色天空与暖色调的灯光墙面布景衬托出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梵高在大量作品中运用了黄色,但炙热的红色、生命力的绿色等色彩的运用赋予画面景色表现力,展现夜晚人们的轻松快乐的生活状态。色块明亮且丰富,对比色为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三)油画结构

梵高常用高视角的构图方法是为了延展空间,人物表现上,零散几个人走在街道上和坐在咖啡馆的露台,服饰装扮带有阿尔勒特色风格,展现咖啡馆附近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的气息,一盏黄色的大灯,照亮了整个露台和街道,黄色的灯光甚至洒在了浸没在粉色和紫罗兰色调的鹅卵石上[5]。这是梵高作品中从造型、色彩、结构上都极具个人风格特点的一幅油画作品,作品(如图1):

该画对天空上的星星采用了新的透视手法:围绕星星的光晕刚刚消失,月亮中间运用亮丽的大小不同的黄和白等颜色,表现远近不同的星光,黄色的墙有近高远低来吸引观者的视线,突出主题表达建筑,半棵树为画面增加了结构上错落有致,呈现画面整体的空间感。

梵高用绘画记录阿尔勒的风景、建筑和人,以个人情感部分结合透视、明暗等基本原理,大胆且明快的色彩运用,使作品更加体现传统与创新绘画技法的结合,颠覆传统,因此阿尔勒这一时期的绘画更加具有影响力。

三、临摹作品的感受

临摹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学习,是重要的绘画学习手段,以研究绘画形式的角度分析和临摹,是对个人技法的提高。临摹作品起初是对梵高作品的喜爱,开始是用油画棒临摹《向日葵》,之后对《夜晚的露天咖啡座》产生了兴趣,开始尝试油画,在两年半内临摹三次,阅读梵高书信了解其人生经历,对该作品在绘画上有了一些思考。

(一)色彩顺序分析

笔者通过临摹《夜晚的露天咖啡座》,根据个人经验及文献查阅总结出该作品色彩的顺序,对于梵高在创作过程中色彩顺序进行了猜测。

该作品在临摹过程,笔者的整体顺序是,先黄色的墙面,然后整体的蓝色,从浅蓝色到深蓝色会用很长时间,来不断调整;至于黄色的墙面上出现绿色,原因是刚刚画了蓝色的门框,当笔上面有少量的蓝色再去画黄色的墙面,就会有绿色的偶然效果,笔者猜想这也许是为了让绿色显得画面色彩的协调,其他的地方也都运用少量绿色来中和画面效果;白色的桌面应该是最后的,原因是白色是容易被破坏的颜色;地面颜色也是从画的过程中开始铺颜色,一直延续到整幅画最后的结尾,整个过程不断增加地面颜色,因地面所需要的颜色包含了画面中所有的颜色,从地面的颜色,大致可以推断出颜色先后的顺序,蓝色为底色,也可能梵高在作画时,先画的蓝色,可以确定的是地面最深的颜色一定是最后的,深色是最上面的颜色,也是所有绘画爱好者的绘画习惯—深色需要放在最后来画。

画面色彩丰富,用色大胆,展现出了梵高在阿尔勒时期鲜明的个人风格。关于画面颜色顺序的分析,是根据个人绘画经验推测梵高画油画时的颜色顺序、色彩调和过程,结合最终的画面效果,来进行原因的分析。

(二)造型及构图的成功

梵高这幅作品在构图上的巧妙,在于高视角透视的运用,将更多画面空间预留给咖啡馆和街道,是的画面结构保持平稳状态。造型上的成功,街道两旁的房子将画面从中心点延伸,建筑布局为画面增加层次感,使画面协调丰富,作品画面整体创达出了轻松感。

梵高在与家人的通信中,讲述关于画油画时喜欢在白天画草稿,晚上上色,经过这幅作品,他喜欢晚上写生,这幅作品也是他讲述自己适合直接画画,手稿中也有关于这幅画的草图。造型上的成功在于,画面中主题是咖啡座位,因为用了丰富明亮的颜色,大胆地塑造建筑和街道,体现宁静的夜晚,咖啡馆为街道增添了氛围,同时,大面积的多种颜色进行刻画造型,在观者看来是非常具有吸引力;在构图上,整体的街道由远到近的透视,由高到低充实的画面效果,都为构图增加了美感。

在临摹油画过程中,掌握油画技法,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等特征,进行实践练习,掌握梵高油画的表现手法。经典的油画作品,除了技法和构图等客观表现之外,情感意义和价值观念是更能够传达绘画者的内心,表现其内心的真实情感,通过临摹与学习更深刻地领会梵高经典作品中的审美与创作者的心境表现,体会画家的艺术观念,在构图、色彩、笔触等方面学习结合实践分析其创作,从学习油画作品技法和色彩运用上提升绘画技能。

四、结语

本文通过梵高生平经历,分析绘画风格特点形成的原因,从《夜晚的露天咖啡座》的绘画造型、色彩、构图,临摹梵高作品来猜测并分析梵高的绘画顺序,造型构图的成功原因,作为一名油画学习者,在学习油画过程中,针对性的临摹是很有必要的,在对于技法掌握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笔触、色彩、造型等方面能力,需要投入热情和不断总结失败经验来提升绘画。作为新时期的艺术创作者,要学习前人艺术创作的精神,在学习、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是学习前人绘画的最终目的。该论文是笔者在学习油画实践中完成的,既是对个人阶段学习的一个思考与总结,也希望可以为之后学习研究梵高油画作品带来参考价值。

注释:

①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

②妹妹指梵高的妹妹威廉敏娜(Willemina van Gogh,1862—1941).

参考文献:

[1](美)史蒂文·奈菲,(美)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梵高传[M].沈语冰,等,译.南京:译林出版,2015.

[2](美)H.安娜·苏.梵高手稿[M].57°艺术小组,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989.

[3](法)杨·布朗.梵高:化世间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M].李袆,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4]雷创发.从梵高书信中研究其艺术风格的演变[D].无锡:江南大学,2021.

[5](意)保拉·拉佩利,阿尔弗雷多·帕拉维奇尼.天才艺术家凡高[M].戈丽霞,译.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猜你喜欢

阿尔勒风格梵高
致歉凡·高:一个城市的忏悔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凡·高与一座城市的忏悔
致歉凡·高:一个城市的忏悔
被盗窃的梵高
浅谈云冈石窟造像的中国民族化发展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