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前置式教学实践探索

2023-06-21潘娟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潘娟

摘要:立德树人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理念,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中的知识口头传授,课后的死记硬背,那么情感价值观目标就无法有效达成。活动前置式教学是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减负增效的教育大背景下提出的,文章结合学科教学实践,从具体课例出发,探讨活动前置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前置式教学法;课堂教学

活动前置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先教后学、先学后练”的教学流程,有助于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提升学科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笔者结合实践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有计划地开展相应主题活动并将其前置。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收获与思考等过程性资源作为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起点和资源,从而构建现实生活、实践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根据学科特点,设计课前活动

所有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例外,它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当学生将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通过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所收获时,他们就会立刻对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但由于其他方面的限制,部分教师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对实际生活的关注,形成“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重新明确教学设计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师教知识,学生学知识”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七年级下册课程结束,学生开启暑假生活之时,教师安排“我的暑假生活”游记,为执教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提前设计实践主题活动。有了暑期的课前活动,教师在执教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时,就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设计分享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暑假生活。在分享过程中,一个学生用演示文稿的方式展示了他的精彩假期游記:第一张图片是游颐和园,感受北京优美的风景;第二张图片是观看升旗仪式,感受身为中国人的自豪;第三张图片是观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第四张图片是参观农场,体会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劳作;第五张图片是关注时事新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分享、呈现社会不同领域的画面,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生活。在学生展示完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暑假里印象深刻的事情发表感想,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为后面的“在社会中成长”一课做好情感价值铺垫。

如在讲授“关心国家发展”一课时,教师把实践主题活动安排在课前,组织学生参与暑期研学活动“走进壮美广西,记录家乡发展”,引导学生用自己所看、所听、所触去体验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真实变化,从“知家乡”到“知国家”,确切地体会国强才能民富,国安才能民享,激发学生的幸福感、自豪感。

在课堂第一环节“感觉成就——研学分享、见证发展”中,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分享研学收获,研学小分队根据假期选定的研学打卡点完成研学任务,在课堂上采用演示文稿、视频、实物等方式展示,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研学小组的分享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家乡发展和生活的变化。最后,师生达成共识,即通过走进壮美广西,记录家乡发展,感受八桂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感受国家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如在讲授“让家更美好”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安排一项实践性活动——小鬼当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收拾房间(包括打扫卫生、收拾整理衣物等物品);第二,买菜烧饭(准备一家人一天的饭菜);第三,接待客人(同学之间互访,邻居、亲戚等来访)。这一活动让学生明白作为家中的小主人,要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主自立能力,养成劳动习惯,为建设和谐家庭作贡献。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前活动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这样,既可以按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使学生通过活动有所识、有所悟。

如在讲授“爱在家人间”时,教师采用活动式课堂教学,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亲子调查”“我做导演”活动。在活动“亲子调查”中,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前调查数据;在活动“我做导演”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剧目展示。

活动一“亲子调查”的内容如下:呈现课前对学生的调查数据,然后在课堂上及时与学生父母电话连线,完成对父母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父母(孩子)的出生年月日、父母(孩子)穿的鞋码、父母(孩子)最期待的事、父母(孩子)有没有做让你最不能容忍的事……这一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对父母的了解与关爱太少,而父母对孩子的了解很多、关爱很多,这种差异容易产生冲突。

活动二“我做导演”的内容如下:教师播放视频《小别离》中的冲突片段,引导学生分析视频中主人公方朵朵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设置活动包括重新编导剧情(方朵朵和父母之间不会出现剧情中的激烈冲突……)、剧情再续(方朵朵和父母之间化解矛盾……)等。这一活动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明白和父母之间发生冲突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要懂得用合理的方法沟通。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教学的源泉,教师在教学中打破生活与书本之间的界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前调查活动,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活动素材,设计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课堂提问与思考,使课堂焕发生机,展现一系列动态生成的场景。

三、运用学科知识,设计课前活动

学生学好知识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所以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安排和学科知识的掌握需要,适时开展课前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在讲授《服务社会》时,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以下活动:①让学生走进社会,通过为创城献力清除小广告,公园街边、漓江边拾捡垃圾等,感受为人民服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②走进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走进社区除草、打扫卫生等,与老人谈话聊天,感受自己给他人带来的快乐,懂得尊老爰幼等;③在十字路口当文明交通劝导员,学习身边的法律,在劝导中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之后,各学习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呈现自己的调查分析结果,为课程增加不少的亮点,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这样一来,学生受益颇多,不仅能提高合作意识,还能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讲授“情绪的管理”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绪和控制情绪。在课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理解知识,然后以小品的方式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评判总结。学生是这样谈自己收获的:“自编自演的几个小品既让我们明白要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懂得调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让我们想学、爱学这门课程,寓教于乐,深受我们欢迎。”

又如在讲授《走进法治天地》时,教师强调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渗透,着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带领学生了解法治的进程,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初步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引导学生自觉尊崇法律,产生学习法律的责任感,立志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贡献者。

在单元学习前,教师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为后面整个单元教学作好铺垫。在准备阶段,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身边的真实事件编写案例,并确定庭审组成员和分工要求。在模拟庭审阶段,学生进行案例情景表演,接着正式庭审,最后针对模拟法庭審判活动情况,由检察官评议学生的表现。在参与模拟法庭的筹备过程中,学生知晓了司法审判的程序和过程,从内心敬畏法律尊严。同时,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开展法治教育,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法律对生活的保障,进而自觉做法律的践行者。

四、挖掘本土素材,设计课前活动

优质的教学素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除了从网络、报刊和其他教学参考资料中寻找素材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并活用本土素材,设计课前活动,为整个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活力。

如在讲授“促进民族团结”时,教师充分利用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适宜的本土特色资源,设计课前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龙胜经济社会、民族文化发展情况展开调查。

在课堂教学前,学生初步了解龙胜的发展状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享、交流调查结果,学生不仅深刻理解“国家是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的基础知识,还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互动。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民族文化发展过于商业化,民族特产工业化制作泛滥,继承技艺的人很少;本民族人民知晓民族文化的由来和意义不多,民族文化的精神灵魂逐渐淡化。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与精神支撑如何处理?”去探究,既从自身走访的切身感受和调查了解所得阐述观点,又积极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正是基于这样真实的生活体验,学生更加主动地发现、解决问题,并且有话说、愿意说、肯参与,从而实现有思辨、有思想、有灵魂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如在讲授“正视发展挑战”时,教师充分利用桂林的发展变化设计教学活动:第一环节是家乡变化我看行,第二环节是前进问题我辩明,第三环节是促进发展我助力。在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我眼中的桂林”的时政述评任务,让学生围绕桂林市的市容市貌、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视频,并在课堂上展示。在课中展示成果时,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家乡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面临哪些挑战”,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究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这一现象,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这样的课堂活动设计从身边出发,从生活出发,以小见大,辩证地看待国家发展,让学生在“实事求是、教学互动、动态立体”的课堂中提高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有充分的预设,又要有灵活机动的生成,在平时善于积累教材,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主题活动,力争让学生在前置主题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参考文献:

[1]吴贫生.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实践性作业设计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2018(26).

[2]朱志芸.高中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意义与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2019(7).

[3]吴天虎.道法课程的活动前置式教学[J].思想政治教学,2021(9).

(作者单位:广西师大附中宝贤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