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故事+教学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
2023-06-21梁韵
梁韵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涵盖了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故事,这些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是当时人们智慧的结晶,在当下仍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故事,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和发扬光大是很有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的内涵,使中华民族最优质的文化基因深植于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代代相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熠熠生辉。
一、以语文课堂为阵地,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故事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评价和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的魅力及深刻的内涵。对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的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力、特点,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故事,并进行了课堂教学指导。具体的教学指导过程如下。
第一个故事是《司马光》。在阅读《司马光》这个历史故事时,有的学生仅意识到了司马光的机智与聪明,但并未领悟到司马光身上那种临危不惧、勇敢的精神。所以,在讲解这篇文章时,教师深入挖掘了人物身上的精神特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了解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段落内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如在讲解司马光救人的危急时刻,运用修辞方法,分析当时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司马光的心理活动,进而展现出司马光的机敏过人。
第二个故事是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寓言故事是中华传统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依据寓言的体裁特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了《坐井观天》中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和内心想法,让学生在理解语言、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的寓意。另外,寓言故事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将人物的问题和缺点放大,让人读后内心有很大的触动。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尽量将故事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领悟该故事的寓意。比如教师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文中的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如果遇到了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对待他?”然后,教师让学生交流讨论,领悟这个故事所带来的人生启示,学生明白了做人不能目光短浅、固执己见,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全面地看待问题。
第三个故事《守株待兔》趣味盎然,让人忍俊不禁。在课堂上,教师从不同层面入手,引领学生感受了这篇寓言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和大声朗读将简洁的文字生动化。在此过程中,学生用语言演绎出“兔走”之急、“触株”之重、“守株”之久,这使得故事更加吸引人,朗读更绘声绘色。在此基础上,教师补白情节,增强了故事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版本的《守株待兔》篇幅较短、行文简练。在教学时,教师适当引领学生展开联想,补白情节,可以让学生在表达和倾听的过程中体会到编写故事的乐趣,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第四个故事是《囊萤夜读》。在学习《囊萤夜读》这则成语故事时,学生对车胤因家里无油点灯,夏夜捕捉萤火虫照明的做法不太理解。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抓住这一关键点,让学生了解到车胤虽然家贫但志不短,即便条件非常艰苦他也没有放弃读书,而是努力学习,立志识遍天下字,发奋读尽人间书。同时,教师激励学生要励志读书,启示学生在逆境中要善于思考,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
第五个故事是《伯牙鼓琴》。在《伯牙鼓琴》的学习中,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是整篇故事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地“三解知音”,帮助学生理解了“伯牙鼓琴”喻示的真知己境界——知“音”、知“志”、忠贞不渝,而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所以伯牙与子期的知音情谊成为世人的典范,至今仍被传颂。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紧扣子期的赞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反复吟诵、拓展补充,让学生了解了“知音”一词的由来,即“伯牙善于演奏,子期善于欣赏”,这是为一解,即知“音”。但显然,这还不足以成为真知己,“知音”的更深意义还需落在“高山”“流水”这一对富含特殊意义的意象之上。于是,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讨论“伯牙琴技高超,万物皆可入琴,为何文中独独写了伯牙演奏‘高山与‘流水”这个问题,破开了“知音”的二重境,是为二解,即知“志”。在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后,教师借助问题“是什么让一个爱琴如命的人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他断绝的仅仅是琴与弦吗”,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解读了“破琴绝弦”,即对友情的忠贞不渝,是为三解“知音”。
第六个故事是《自相矛盾》,这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在学生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比如,教师抓住文中的“誉”字,先让学生模仿楚人夸耀“矛”和“盾”,再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等理解文言文句意,并试着串联起来讲一讲。其次,教师抓住关键句“弗能应也”,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楚人的表情,帮助学生理解了“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等词语。教师还借助问题“你有什么想对楚人说的”引导学生理解寓意,并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开展了讲故事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练习,练习时可以加入一些动作、表情等,然后在集体面前表演,这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上述教学过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故事只是浩瀚文学海洋中的点滴。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故事进行分类,并有目的地给学生进行重点讲解,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二、以课外阅读为平台,帮助学生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故事
要想让学生汲取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帮助学生积累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仅依靠课本上的故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积极引入课外的传统故事,让学生在课内学习阅读方法的同时,在课外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中华成语故事》《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中国民间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华神话故事》《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中华民俗故事》等课外书目,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中了解古人的大智慧,深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传统故事的计划,学习阅读传统故事的方法,为学生自主开展课外阅读奠定基础。例如,在阅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结合开展情景剧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重点内容,并播放与故事情境有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又如,在讲解《曹冲称象》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故事背景,再重点解读曹冲称象的原理和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曹冲过人的智慧和善于思考的品质。
在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填写“中华优秀传统故事阅读手册”,撰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设计阅读书签,制作阅读手抄报和传统故事人物卡,并在班级和学校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各个班级的教师可以每月定期开展“读传统故事·品传统魅力”读书会,鼓励学生与同伴分享自己阅读的传统故事,并指导学生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故事学习单”。
例如,笔者所在课题组的教师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故事,鼓励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会在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中积极开发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以实践活动为手段,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的教学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对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的教师决定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形式达到将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相结合的目的。
例如,课题组的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会”,让学生讲解传统故事。在讲解故事前,学生会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准备自己所要讲述的故事,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讲解传统故事的过程也是加深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过程,有利于他们深入剖析与解读传统故事的内涵。
又如,课题组的教师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专栏,会在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中向全校师生播放中华优秀传统故事,让学生在聆听中一起学习、一起感悟、一起积累。
此外,课题组的教师还将“珠海市逗逗剧社”引进了校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故事题材引进话剧,让学生用话剧的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故事表现出来,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例如,课题组的教师会利用学校“快乐周五”兴趣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班”,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故事演讲”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感悟、赏析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理解与阅读能力,并能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故事。
结语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故事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任务,传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個中国人的责任。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的兴趣,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的魅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与熏陶下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