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

2023-06-21陈真真刘文静张聪王艳刘帅帅孙炳佳

幸福家庭 2023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育

陈真真 刘文静 张聪 王艳 刘帅帅 孙炳佳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德,感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的开展宜早不宜迟,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家庭应该通力合作,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并分析语文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个人来说,感恩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品质;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感恩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校开展感恩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感恩的意识,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学校和谐教育、社会和谐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探讨了开展感恩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可以加深课堂教学的程度,让课堂充满人情味,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内容,改变原有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感知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将语文学科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革新,丰富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使得教材中的深层资源得到充分挖掘。

(二)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在班级中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这充分彰显了语文学科的重要育人价值,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性格,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付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从而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教学。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讲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感恩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解读教材的感恩元素

要将感恩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从教材内容出发,挖掘其中的感恩元素,积极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促使学生深刻领悟课文的主旨思想和人文精神。在讲解有关感恩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说、写、演等方法学习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人文内涵和感恩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更深刻地感受感恩的力量。

在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初步领会文章主旨,体悟到感恩的情感价值后,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言语表达机会,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增进对感恩价值的理解和认同,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第一种练习方法是大声地朗读。在选取朗读的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直接表达感恩之情的语段,也可以选择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语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用心体会作者所想表达的真正含义,从而感受到角色人物的崇高魅力。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细细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第二种练习方法是表达和寫作,在教学文章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融入课堂练习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教师需要善于运用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体裁记录自己或别人表达感恩的言语和行动,如日记、新闻、简讯等,这有助于落实感恩教育。教师还要对学生感恩的言语和行动给予正面的肯定,从而促进学生感恩品质的形成。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练笔记录自己的感悟和认知的变化,以书信的形式及时地表达感恩之意。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母亲节、国庆节等,教师还可以布置实践类作业,引导学生表达感恩之情。

在平时的课堂写作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练习,或者在学生阅读与感恩相关的文章后,让学生写读后感。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要注意找出其中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并邀请部分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文章,让学生在聆听中深刻理解感恩的内涵。

学校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捐赠旧物品,在敬老院做义工、义演等。在学生参加了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自主交流实践心得。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为社区设计公益广告,让他们与更多的人展开交流,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引导学生践行感恩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三)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指教师依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领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绪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发展。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篇文章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增强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用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来指导学生,如“为什么村民要建一座纪念碑来告诫后人‘喝水不忘挖井人”等。排练情景剧、表演小品等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人物的塑造、文章主旨的理解去认识角色形象,教师要适时地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共情心理,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人物所蕴含的感恩、乐观、礼让等优秀的道德品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将感恩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小学语文课程在道德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向,教师要充分利用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感恩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照片、录像等内容,让学生从感性材料出发,体会文中这对父子的深厚情感,由此联想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和关爱,使学生理解父母、懂得感恩。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从而增强感恩教育的成效,让学生努力将感恩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与家庭和睦、尊师重道、敬老爱幼等有关的歌曲和录像,并将其适时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会教师、家长的辛苦和付出,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结语

感恩教育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重视感恩教育,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和家长应当共同努力,从小抓起,及早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重视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

(作者单位:1.东营市晨阳学校;2.东营市春晖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