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3-06-21马作雄
马作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基于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课堂为阵地,以新课标为指导,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供参考。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课程不受重视
笔者发现,部分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这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理论成绩上,未能在满足学生实践需求的基础上创新课堂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对信息技术课堂失去了兴趣。
(二)教学手段单一
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在课堂上与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并且,部分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未能充分发掘可用于教学的资源,过度依赖课件,这些因素影响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成效。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信息技术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任,旨在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并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使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是,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课堂上师生间互动不足,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
(一)准确把握学生发展
需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安排的实操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创建个人网站”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网页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新建站点、规划网站结构层次、构建网站目录结构等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前展示几个具有丰富素材的网站,引起学生好奇,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现代技术等领域有所了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激发其探究兴趣。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一个网站由很多个网页组成,这些网页之间是相互链接的。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运用FrontPage建立各网页之间的层次结构的方法,并动手设计出完整的网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电脑上打开“文件”菜单,单击“新建”选项,在任务窗格中选择“新建网站”,再选择“由一个网页组成的网站”的选项等,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创建网页的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应用所学的技能和积累的素材,设计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网站。有一名学生围绕“家乡特色”主题创建了网站,充分发挥创意,添加了“家乡景色”“家乡美食”“家乡历史”“家乡习俗”等网页,制作了四级层次结构的网站,并向全班同学分享了自己在网站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创新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其他学生对该名学生的作品发表意见和建议。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散思维,不仅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具魅力,还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创新意识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教学“Panda连续翻跟头”的相关内容时,要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程序的循环结构、舞台上的角色定位及利用条件控制语句的方法。由于学生之间的创新思维存在较大差距,有少部分学生无法及时跟随教师节奏,完成编写Panda连续翻跟头程序、编写Panda移动翻跟头程序等任务。基于此,教师应秉承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调整问题难度和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Panda翻跟头的动画,但是Panda只翻了一个跟头就停止了。这个设计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有学生问:“为什么Panda只翻了一个跟头就停止了?它能够翻几个呢?”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可以顺势引出这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要控制它翻跟头的次数,就需要利用重复语句和控制Panda停下的条件语句。接着,教师通过演示的方式,向学生讲解重复执行的程序结构(又称循环结构)的编程方式,并指导学生上机实践,让学生打开名为“Panda翻跟头”的文件,将“控制”积木类型下的积木拖放到代码区……部分学生反应较慢,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指令,对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直到所有学生都熟练掌握操作步骤,并设置好执行按钮,达到单击“绿旗”执行按钮时,Panda开始翻跟头,单击“红点”按钮时,Panda停止翻跟头的效果。然后,教师可以提高难度,让学生思考Panda是否能从别的地方翻跟头,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的学生在操作中尝试应用所学技能,让Panda从舞台的左下角开始翻跟头,一直翻到舞台右侧的中间位置,完美展示了自己制作的“Panda连续翻跟头”的程序。在课程评价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调整评价标准:对学困生予以鼓励,让其树立起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信心;对学优生进行综合评价,让其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在后期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笔者调查发现,在当前部分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会采用“满堂灌”“讲读法”等单一模式,通过屏幕共享的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在这种模式下,师生间缺少有效互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难以利用所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保障课堂教学有序而高效,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完成知识讲解,这不仅能在课堂上实现创新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漫游趣味编程王国”一课时,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图形化编程软件,熟悉mBlock软件的操作界面,通过建立个人专题网站,将自身的学习经验、生活感受展示出来,并与同伴交流。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主题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大家假期都爱玩什么呢?”有学生回答喜欢玩电子游戏,因为游戏的世界太奇幻了,还有学生说喜欢看动画片,最近看的几部动画片太有意思了。接着,教师继续提问:“那大家知道游戏和动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游戏动画制作过程的视频。学生惊讶地发现,原来运用图形化编程软件,可以将程序语言设计成一块块积木,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将积木拼接完成,就可以制作出很多有趣、生动的动画和游戏了。接下来,教师运用屏幕共享,为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示例程序,并向学生讲解相关基础知识。在讲解完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知识竞赛,各小组之间互相提问,如mBlock的窗口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菜单栏、积木区、代码区、舞台区),积木区有哪几种常用类型的积木可供选择(运动、外观、声音、事件、控制、侦测、运算、变量)等。比赛结束后由教师统计分数,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待学生扎实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游戏角色编写程序代码,对游戏角色的造型、声音进行设计,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种充满个性化的小组学习形式,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更感兴趣,从而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快速提高。
(四)建立多样化教学评价机制,激发创新思维
评价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导向作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单一的评价会打击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發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其一,教师应在正确把握课程主题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通过评价发掘学生潜在优势,激发其学习兴趣,激活其创造性思维。其二,教师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小学生年龄小,渴望被关注、被赞许,教师关切的目光、肯定的话语,都会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进步与成长。例如,在教学“Panda闯迷宫”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mBlock技术编写Panda迷宫程序,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相关知识记忆不牢。此时,教师应当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点,顺利掌握操作技能。在课堂评价环节,有的学生数值设置错误,但程序制作更具创新性;有的学生虽然制作的程序缺少创意,但是速度较快,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上机表现,展开激励性评价。教师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完成课堂实践任务,还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技能实践与游戏活动相结合,挖掘创新潜力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更喜欢趣味性强的课堂环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准确把握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将课程主题与游戏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技能训练。有趣的游戏氛围能够让学习效果更佳,游戏中的胜利能让学生树立自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身心发展。例如,在教学“Panda算算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开展算术游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自行体验计算过程,从而展开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按照个人理解编写程序,融入自我创新意识,尝试用更多的操作方法完善程序,从而在游戏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作者单位:康乐县杨家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