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
2023-06-21黄世洁
黄世洁
个性化教学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及需求进行因材施教。对学生而言,个性化教学属于一种自主性学习,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学习节奏上逐步积累知识,锻炼能力,进而实现个性化发展。“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是实现“双减”目标的有效途径,能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每一名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逐步养成个性化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文中,笔者阐述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层
小学数学教师在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尽量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适用于全班学生的基础教学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目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小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體”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能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教学目标。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从而实现基础的教学目标;对于层次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意义,并能进行相关单位的换算;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教学目标应为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任务分层
教学任务分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任务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解和组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任务分层,可以帮助学生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有效指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例如,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基础数学概念,如连续加减、数位进位和借位运算等,以理解更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增加多位数的运算难度,如三位数、四位数的运算,以提高他们的算法理解和探索能力。
(三)教学评价分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不仅是进行教学创新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通过分层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需求,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分层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教师在进行分层评价时,一是要改进评价方式,不再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采用开放式的评价,如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成长纪录等,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二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和测试题。三是要将公开评价和私下的交流相结合。在公开的场所,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在私下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努力方向。
二、落实“双减”政策的要求,优化课堂模式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师生互动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加强师生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师生互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遵循引导性、真实性和接近性原则,这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熟悉的教室场景,导入班级学生上课的照片,然后以某一个学生为坐标,引导其他学生在一列座位中清晰地标明该名学生的方向和位置。这种教学情境的设计能够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能够强化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有效开展小组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指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构建“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除此以外,小组教学的本义不是分解教学任务,而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学习问题,这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有助于教师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小组教学模式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总结、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另外,小组教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课堂,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进度,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计划。在小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适时点拨、启发和指导,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自主探究式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协作、交流和分享想法,达成共同的目标,提高合作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和整理关于家庭和小区用水的数据,并运用数学方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如“水龙头一分钟漏多少水”等,引导学生通过绘制统计表和折线图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提高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还可以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小讲师”,上台展示小组的探究成果。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主探究的成就感。
三、合理设计作业,做到減量增效
(一)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压力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能够有效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压力。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内容包括作业量把控、分层作业、强化作业批改、细化作业评价等方面。具体来讲,教师除了减少作业总量,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创新化地设计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设计、批改和指导的质量。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还能够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从而让学生可以高效地学习、充足地休息、健康地成长。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化作业,将数学概念和游戏元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还可以设计竞赛化作业,通过组织数学竞赛或小组合作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创新的作业形式不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还有助于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设计前置性作业,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业通常被视为巩固和练习课堂所学内容的手段。教师在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中,可以设计适量的前置性作业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过多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而过少的作业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要适量。常见的前置性作业任务类型包括预习、思考、总结和拓展等内容。其中,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新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思考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课堂内容的主要知识点;拓展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堂内容的应用和拓展。在设计前置性任务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任务类型,并注意任务的难度、数量和可行性,以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
(三)分层作业设计,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分层作业设计是一种针对学生不同学习水平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不同,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作业,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角的度量”一课的相关内容时,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习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准确测量角的度数。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将学生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分别设计相应难度的作业。对于低层次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使用三角板先测量角度,然后再用量角器测量,使其掌握使用量角器时选择内外圈的技巧,以此加深他们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对于高层次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自主观察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并分享自己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层作业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让小学数学课堂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作者单位:北海市银海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