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语境下河北博物院文物活化模式研究

2023-06-21赵亚伟张冉董泽超赵江玥侯力丹

炎黄地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叙事性博物院河北

赵亚伟?张冉?董泽超?赵江玥?侯力丹

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积极统筹推进传统文物的活化利用。博物院也肩负着活化历史文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任务,应当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文物活化研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效能传播。现从叙事学视角分析博物院的发展现状,深层次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旨在为河北博物院文物的活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设计策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强调要“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博物馆是展现我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但大部分博物馆都是“以物释史”,文物展示加文字描述的传统展陈方式很难带动观众的内心情感,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展现文物,使博物馆文物“活起来”迫在眉睫。博物馆中的文物由于自身特殊的文化属性,结合叙事理论的研究可以为文物活化模式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帮助文物更好地进行创新性转化与发展,从而吸引更多游客,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为博物馆创造更多效益,形成文化与经济并行的良性循环。

博物馆文物活化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文物单位都对文物活化研究作出了很多尝试,部分博物院例如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院等对推进文物活化与宣传工作具有表率作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对这些博物院所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有利于分析河北博物院文物活化的研究进度与存在的问题。

利用融媒体,传播传统文化

国内各省博物馆紧跟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平台不断输出创新性内容。如2016年故宫博物院推出《穿越故宫来看你》H5,画面中皇帝戴着墨镜唱着Rap与嫔妃大臣们用社交App互动的情景充满“魔性”,刚上线就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迄今为止,故宫博物院已经开发出多款App,故宫“数字化”建设逐渐完整,《故宫展览》《每日故宫》《紫禁城365》利用不同视角向观众展示紫禁城的魅力。目前河北博物院也利用多种平台分享相关馆藏视频,但更多的还是运用传统的文物展示形式,创新内容较少。因此,河北博物院应从“信息展示”向“创新内容”进行转变,创造出多元化的博物馆文化,为观众提供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艺术鉴赏体验。

借用年轻力量,塑造文化品牌

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教育性强,很难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以年轻化的形式突破传统形式的传播局限,一方面可以迎合年轻群体的审美认知,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让“高冷”的文物变得“活泼”起来。文化品牌确立的前提是要整合博物馆现有的文物资源,深入挖掘其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寻找与时代需求相契合的文化衔接点,确定目标受众,结合大众生活,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与大众审美的文化产品。如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充分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和审美趣味,真正做到让故宫文物宝藏“活”在大众身边。反观河北博物院,其文创产品形式较为单一,设计表达较为粗糙,多数只是将文物图案直接印在产品上或简单提取文物的代表性纹样,忽视了对文物背后深刻文化内涵的挖掘,导致大多数游客对文物的印象较为模糊。因此,必须充分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融入符合时代审美的设计元素,以此对河北博物院文化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

讲述情怀故事,深入观众人心

每个文物背后都有打动人心的好故事,讲好故事就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例如河南电视台《唐宫夜宴》节目结合AR虚拟技术,十四个身着华丽唐装的舞者手持乐器文物,以生动有趣的舞蹈演绎了在赴宴路上遇到的趣事,将大唐盛世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文物变得鲜活起来,以超强的感染力让观众感受到盛唐的人文气息。《唐宫夜宴》爆火后,提升了河南博物院周边文创产品的销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样《国家宝藏》节目采用真人演绎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景的形式,實现了历史与当下的对话。这种叙事性演绎更好地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以历史文物为切入口,创新演绎文物背后的家国情怀,使观众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河北博物院的文物活化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叙事性设计在文物活化研究中的价值

叙事性设计是以叙事性理论为指导的一种设计方法,主要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受众传递文物的意义和内涵,用叙事作为主题探讨设计的可能性,将内容用不同的叙事语言符号表达出来,结合作品自身特色达到独特的传播效果。将叙事性设计融入博物馆文物活化研究中,可以重新整合设计对象,通过不同叙事情节的设置,以叙事方式向受众传达文物信息与文物精神,用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引发作品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挖掘文化内涵,产生情感共鸣

文物活化仅靠造型上的变化很难调动观众的情绪,难以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所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显得尤为重要。在文物活化研究中融入叙事性设计有助于文物精神内涵的传达,叙事性设计可以将用户年龄、文化背景等不同因素与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相结合,故事情节的融入可以使枯燥的文字变得有趣起来,让观众与文物之间产生多层次的情感交流,从而更有效地传递文物的历史及文化信息,提升传播效率。

创新展现形式,增强用户体验

传统的博物馆文物展览采用的是“文物本位”的方式,以文物为载体,利用时间轴的线性策展模式,用静态的文字加以介绍,注重文物的历史性与准确性。然而这种传统策展方式难免缺乏活力与趣味性,设计师可以结合叙事语境,转变策展思维,运用数字媒体等技术,改变文物展览的形式与叙事空间,充分展现文物故事与文化内涵,让文物鲜活立体起来,从而增加博物院的流量。此外,博物馆文创产品结合叙事性设计有助于激发用户的探索欲,在使用的过程中提升用户体验感,使用户印象深刻,提升文化的传播效率。

打造文化品牌,产生品牌效应

将叙事学理论融入博物馆文创的设计研究中有利于深入挖掘文物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故事。例如,针对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青铜器的文创产品设计,除了从造型上下手,还要对文物故事进行深刻挖掘,提取符合时代发展的文化因素,利用文物的自身特色打造专属品牌,形成稳定的文化基因,提升品牌辨识度,进而获得良好的品牌效益。

利用叙事性设计方法研究文物活化,在作品中注入叙事思维,将文物以故事的形式向观众进行生动演绎,实现文物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互动,输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好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观众对于文物艺术衍生品的兴趣,带动博物馆文化品牌的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

河北博物院文物活化的叙事性设计策略

让河北博物院文物活起来,就要让馆藏文物融入人们的生活。河北博物院文物的阐释与传播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求变,创新方式和方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大众的文化获得感。叙事性的设计表达将河北博物院零散的文物信息聚合在一起,梳理出更加完整清晰的历史文化脉络,还原文物历史记忆,满足人们的互动性体验和情感性需求,构建出完整、有效的河北博物院文物叙事体系。

提取叙事主题,明晰文物内涵

只有让文物“开口讲话”,才能让更多人享受到文物活化的成果。开发河北博物院优秀传统文化产品,首先需要对馆藏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提炼出合适的文化要素及叙事主题,再通过设计语言及情境的转化完成文化内涵到设计的转移。以常设陈列《慷慨悲歌——燕国故事》为例,可以提取“胡服骑射”“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等历史故事主题,结合现代审美与科学技术,使燕赵历史文化概念通过新媒体进行传播,在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上实现古今融合;以北朝壁画为例,选择《坐帐图》《侍奉图》等壁画场景,提取侍卫、茹茹公主等形象做像素化造型设计,形成以壁画或浮雕为主的数字艺术主题,动态的叙事性场景画面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与联想能力。总而言之,河北博物院馆藏文化资源叙事主题的提取是一个有章可循的创造过程。在进行河北博物院文物活化的叙事性设计实践时,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元素提取主题及表现形式,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

转换设计语言,增强文物表现力

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而河北博物院采用的文字叙述文物故事的模式是缺乏表现力和吸引力的,难以完全展现文物的历史、文化、审美和时代价值,需要进行设计语言的转换。设计语言的转换主要从形态造型和情节实现方式的设置着手,因此在阐释时需要将文物的文化内涵转化为“符号化”的设计语言。在面对较为具象的主题内容时,如“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为主的数字艺术主题,可以提取乐伎的人物造型、动态、服饰纹样等元素,将复杂的元素用简洁、精炼且富有秩序感的现代设计语言进行表现,以呈现大唐时期合乐演奏的余韵。面对较为抽象的叙事主题时,如对《慷慨悲歌——燕国故事》等历史故事主题进行文物活化设计时,就需要先梳理其历史脉络,再选取主题中具有代表性的完璧归赵等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进行串联,形成清晰的逻辑表达、设计意图及情节还原,依靠情节变化引导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引发思考并进行主观的判断,从而感知文物中的文化内涵。总之,在进行设计语言转换时无论主题具象或是抽象,都需要对主题的表现形式进行整体分析,孤立地对局部分析只会造成设计语言的不协调。

转化叙事情境,创新文物的体验形式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对文物进行分类指导保护、精准保护和科学利用。对原有功能已经完全丧失的,主要以原貌展示为主;对原有功能依然存在的,在保护的同时需延续其原有功能。某些文物在社会情境的转变中,逐渐丢失了文物的特有功能,但文物活化的叙事性设计可以使设计过程显像化,以帮助人们理解文物的功能和文化内涵。因此,在对河北博物院馆藏文物进行叙事情境转化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第一,结合现代技术,强化互动体验。互动体验分为接触性体验和非接触性体验,在非接触性的设计中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融入新技术,将设计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进行创新。例如在“大展宏‘兔癸卯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中河北博物院的线上“文物超链接”项目,通过讲故事、聊知识、说经典的方式分享文物背后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再现了生肖兔文物的艺术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博物馆里浓浓的“年味儿”。第二,释放内涵隐喻,优化传播路径。为使人们对文物内涵获得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更加长久的记忆,可以根据逻辑思维联想出与之相关的表现方式,继而产生设计思考,体现文物的文化内涵。例如,河北博物院开设的《镜·相——中国古代铜镜展》展覽,通过制作文物原创视频、引用古诗词与典故的方式,对铜镜文化内涵进行解构,讲述铜镜里的世俗人情以及宗教观念等故事,展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通过场景构建、空间设置,让公众对铜镜的认知从表象深入到内涵,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充分体现出蕴含在铜镜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设计方法的作用是双向的,既可以展示文物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三,注重行为引导,营造体验氛围。河北博物院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针对《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主题进行设计时,可以对抗战场景进行还原,使人们在场景体验中明晰历史,在观看中获得思考,在情节营造的体验情境中回望历史,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把革命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实现文物价值的传播利用,让文物走进生活。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其中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生动地诉说着过去,也包含着深刻的人文思想、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对河北博物院文物叙事语境的分析,合理利用文物,创造出多样化的展示途径,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创造大众喜欢看、看得懂的文物互动方式,通过对河北博物院文物的主题提取、设计语言的转换和叙事情境的创新,将叙事学方法和现代科技进行有机结合,阐释出文物更加完整的历史脉络,构建出文物系统和符合时代特性的现代叙事体系,为河北博物院文物打造可复制的活化模式,推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杜臻.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宣传教育中的应用——基于《“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06):17-20.

[2]刘稚亚.让收藏的文物活起来——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J].经济,2016(11):18-20.

[3]马蕴章.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叙事性设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8.

[4]沈冠东.数字图像叙事设计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4):41-45.

[5]唐倩云.基于情感表达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叙事性博物院河北
博物院寻兔记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叙事性景观中植物的特点及配置形式研究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图像志的延伸:互文语境中的叙事性
高校初任英语教师身份构建的叙事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