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阅读链接”,让小学语文课堂更高效

2023-06-21朱春莲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阅读链接萧红教师应

朱春莲

“阅读链接”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分散在不同篇章之后的“阅读链接”主要涉及了人文主题、写作及表达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教学中发挥重要育人作用。但是,從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对于“阅读链接”缺乏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也是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阅读,所以,“阅读链接”的育人价值难以展现出来。针对此,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提高对“阅读链接”的重视,并充分利用链接内容打造高效课堂。

一、在课前引入“阅读链接”,唤醒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链接”作为语文学习材料的组成部分,藏于课文后面,它与课文内容有密切关系。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阅读材料,更是在提示教师——课文与学生之间需要一座阅读之桥来连接。基于此,教师在课前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阅读链接”内容,唤醒学生阅读兴趣,为其架好阅读桥梁,实现阅读的过渡。

(一)利用“阅读链接”突破阅读障碍

高效的课堂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而在阅读课堂上,“扫清阅读障碍”就是课前预习的重要任务。在课前教学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单,明确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课堂阅读做好准备。例如,《丁香结》这一课的阅读重难点是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理解“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中蕴含的深意。为帮助学生突破阅读障碍,教师在课前指导中,利用“阅读链接”中李商隐等人的诗句,引导学生鉴赏品味,在优美的诗句中感受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中的情感。通过这样的课前链接,学生可以在情感上做好铺垫,理解作者借物抒情的意图,感悟课文中丁香结的含义。

(二)利用“阅读链接”调动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始终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利用“阅读链接”为学生做好铺垫,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设下悬念,进而吸引学生主动走进文本,展开阅读。例如,在《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课前指导中,教师利用“阅读链接”中关于《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等内容,向学生介绍了萧红童年的不幸,进而提出“萧红的童年真的那样欢乐、无忧无虑吗?”“为什么萧红要回忆祖父的园子?”“这座园子对萧红有着怎样的意义?”等问题。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走进萧红童年的唯一乐园,与作者一同进入她童年的美好回忆。

二、在课中引入“阅读链接”,深化学生阅读理解

“阅读链接”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材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阅读的时机,恰当引入“阅读链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题,拓宽阅读视角,深度理解文本,提高阅读效果。

(一)在认知冲突处引入“阅读链接”,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难免会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学生深度阅读、自我发展的开始。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恰当引入“阅读链接”,帮助学生突破疑难困惑,缓解认知冲突,提高文本理解效果。例如,在《为人民服务》一文的阅读指导中,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于文本主题的理解不够透彻,甚至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指导第二自然段阅读的过程中,利用“阅读链接”中《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中阐述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一核心观点,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难点、疏通认知、理解文本。

(二)在情感体验处引入“阅读链接”,深化文本主旨

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和思想主旨是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部编版教材中所选择的课文文质兼美,情感充沛,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在文字中形成感性认知。基于此,教师应抓住时机引入“阅读链接”,让学生的情感升华,并形成理性思考,进而深刻体会文本的主旨和内涵。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共产党员的坚定意志和对革命事业忠诚的品质,教师引入“阅读链接”《囚歌》,让学生在朗读中升华人物的品质;在学习《梅兰芳蓄须》一课时,教师链接阅读《难忘的一课》,使学生深入体会那个时代里人们的拳拳爱国心。这样学生才能将感性与理性相融合,真正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并实现自我的情感升华。

(三)在能力发展处引入“阅读链接”,拓展学生想象

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依托文本解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依靠一篇文本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利用“阅读链接”中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例如,《北京的春节》课后链接了斯妤的《除夕》片段,在教学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课后第4题的问题进行“阅读链接”。学生通过理解、分析、比较,发现斯妤用的是抓局部,即从一个家庭来反映整体热闹繁忙的写作方法,同时在对比阅读中了解了春节的众多风俗习惯,拓宽了写作视野,获得了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启示。此外,学生还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练笔,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描写了自己所经历的节日场景,从而有效锻炼了其读写结合的能力。

三、在课后引入“阅读链接”,拓展课堂阅读内容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基于此,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课内文本,还应重视课外拓展文本,通过课内外的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阅读链接”就为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引到课外做了一定的导向。所以,教师要用好“阅读链接”,做好课内外教学衔接,促进学生拓展学习。

(一)利用“阅读链接”,丰富学生阅读积累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的“阅读链接”是关于作家生平、作品背景、人物小传、写作技巧方法和相关信息资料等,这些都是教学时可引入的优质材料,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或作者的“文心”,也可以丰富学生文学常识,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支持。例如,《牛和鹅》这篇文章用记叙的文字讲述了童趣十足的故事,而“阅读链接”的是散文《牛的写意》,语言生动中富含深情。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截然不同,但是主题相似。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其对比表达方法,并获得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和表达生活的启示。这样的教学设计促进了学生的阅读积累,让其在自主阅读中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

(二)利用“阅读链接”,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阅读积累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指导中,教师利用“阅读链接”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方向,让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查找相关文章,实现自主阅读。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利用“阅读链接”中的《囚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鼓励学生搜集李大钊先生的相关事迹,关注“同题材、言相异”的特点,体会不同文体的“味道”。这样的阅读链接,利用一篇课内文带动多篇文章的阅读,拓展了同类题材的阅读边界,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探索“阅读链接”的多元化实施路径和运用策略,构建了高效课堂模式,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进一步创新探索,充分发挥“阅读链接”板块的育人价值,推动阅读进程,促进阅读深化,让语文课堂更加和谐、高效。

猜你喜欢

阅读链接萧红教师应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恰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阅读走向更深处
一粒沙里看世界
巧用“阅读链接”的策略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与萧红分手后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