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勘探对于地下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2023-06-21王岩
王岩
传统文化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文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考古工作如火如荼,大众对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考古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不仅需要端正的态度,对中国文化怀有敬畏之心,还要符合一定的技术规范,以便更好地保护文物,避免由于技术欠缺导致文物损坏。如今,我国在该方面依舊有所欠缺,基于这种情况,现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正方案,尽可能地为中国的文物发掘工作提供一定的建议。
考古文物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历史重要性和其在科学上的意义
中国对于文物方面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是大众所熟知的鉴赏方面的内容,而对文物的发掘方面关注程度不够。其现实原因在于文物的发掘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易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所以发掘的难度系数较大。另外,大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有可能会对文物造成破坏,这些都是我国文物发掘工作中的阻碍。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接触文物时要注意不能出现任何纰漏,方可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从而维护历史文物的完整性。
考古工作不仅需要保护文物,也需要关注现场遗迹的完整性。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对现场的维护,还要时刻跟进文物在现场的变化。但是这项工作的成果至今为止没有完整地呈现出来。由于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容易出现破坏现场、影响文物质感的现象。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提升相关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水平。
考古发掘现场保护的主要方法
出土文物埋藏环境调查
对于出土文物的发掘与保护工作,要先对地点进行勘察,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文物开采计划。这个过程需要依靠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才能得以进行,因此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专业的考古设备对环境进行持续的数据记录,整个考古过程的动态数据都可以被记录下来,不管是现场考证还是后续信息发掘,现场的环境数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现场环境的维护非常重要,对现场环境的分析非常关键,并且根据得到的数据也可以分析出文物长时间处在一个怎样的环境当中,对于分析文物的时代背景等信息有着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文物的出土现场都会有围观人员,可能会对现场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维护好现场秩序,让围观人员与现场保持好距离,留出足够的安全范围。
调查出土文物的状况
文物出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文物长时间埋藏在地下,不见天日,其表面可能存在大量微生物或者其他元素,骤然接触空气,很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出现损坏的情况。只有让文物逐渐适应目前的环境,才能尽可能避免受到侵蚀。除此之外。将文物放置在新的环境中,也要考虑环境水平对文物质量的影响。比如,木制品脱皮和金属物质被腐蚀变质,都属于常见的现象。因此,在开采之前,应该确保文物所处环境的封闭性与安全性,才能保证文物的完整性。
对文物发掘现场进行抢救
在文物出土的时候,要率先对其进行信息的记录与收取,除了文物本身以外,对其所处的环境信息也要及时记录,作为日后的参考凭证,对文物的艺术分析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另外,还要及时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抢救,这项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要保证文物的完整性,也为日后的文物修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要想做好文物的抢救工作,就要确保文物信息的完善性与准确性,在检测时不仅要检测到文物完整的部分,还要检测到出现损坏的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修复工作。
考古发掘中文物现场保护的作用
现场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关系到发掘出来的文物的完整性,并且关乎其历史价值以及对研究方面的贡献。文物出现一点损坏都有可能影响工作人员对历史信息的提取,从而进一步影响其历史意义。因此,现场保护工作从文物出土的那一刻就必须要谨慎再谨慎,保护文物的完整性,等于保护它所蕴含的历史信息的完整性。而且还要考虑到现场的多种因素,比如环境、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进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为避免现场出现突发状况对文物产生损伤,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应急保护机制来降低伤害。文物本身是非常脆弱的,在出土之前不接触阳光和空气,如果突然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之中则有可能被腐蚀,但是会不会发生腐蚀,腐蚀程度如何,这是一个未知的答案,谁也无法预料。因此,只有建立健全保护机制,才有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考古发掘文物现场保护存在的问题
自然因素对文物的损害
文物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当文物出土以后,室内的温度与湿度变化会对文物造成损坏。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相对湿度变化以后会改变文物本身的热结构,当热结构发生变化后就会出现收缩或膨胀等效果。除此之外,假若环境温度发生明显的提高,不仅木材会比较干燥,而且水分流失情况也会相对严重,与其他材料相比水分流失的速度较快,氧化速度也比较快,会造成文物的污染。当文物出现破裂、萎缩以及污染等情况时,文物的漆器涂层会剥离外表面。
现行文物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很多重点省市都设立了文物保护的专门部门,引进了很多用于文物保护的专业设施,以此完成考古文物挖掘与科研等工作。在景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分配机制,勘察、设计、施工等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从而导致景区考古文物发掘现场和文物保护服务工作管理不力,严重影响了景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考古发掘范围太广、文物保护资金不足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在我国很多地区都能够发现历史遗迹,而且很多历史遗迹都处于偏远位置,这为我国考古挖掘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因为在偏僻地区进行大范围的考古挖掘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无法购买先进的挖掘设备,目前的挖掘工具都比较落后,在挖掘过程中容易对文物造成损坏。无法为文物的保存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导致文物挖掘出来以后出现氧化、变质等情况。所以,我国文物保护部门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文物保护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源。
从事文物保护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文物保护不重视
国家相关部门针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度有所提升。由于考古工作开展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所以在招聘工作人员的过程中通常采取就近原则,文物保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于文物保护工作并不重视,其掌握的关于文物的知识也有所欠缺。在文物识别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自身能力水平不足,在文物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会使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缺失间接损害了文物本身的价值。从事文物保护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培训,让更多的人关注、重视和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
考古发掘中文物现场保护的建议
控制现场温度与湿度
遗址类型的文物在挖掘和加固过程中需要对遗迹周围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排除,从而为文物的加固提供保障。由于现场文物的原始主体无法进行更改,所以挖掘时使用的材料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抗老化性与抗渗透性。结合文物保护工作的特征进行分析,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区域是临时搭建的,且需要长期在同一位置进行挖掘,所以需要对文物使用材料的安全性与可逆性予以高度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使用材料的便捷性,以此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类型的文物保护工作。文物本身的材料比较特殊,所以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相关仪器检测挖掘位置的含水量。当文物挖掘出来以后,会与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充分接触,另外,空气中还包含其他有害物质,比如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等。相关工作人员在文物发掘现场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对现场的温度与湿度进行检测,为考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加强考古发掘现场管控,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
在考古发掘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必须制订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在文物发掘阶段,不能破坏文物与遗址,另外,在对文物进行保护时,可以应用现代化工艺技术,并且针对发掘现場工作制订保护机制与管控机制,让工作人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内容有一定了解。此外,需要强化对发掘现场的管理,在文物发掘阶段如果出现不科学和违规的操作,可以依照管理制度及时制止员工并对其进行处罚,以此避免由于工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而对文物造成的破坏。最后,针对相关工作制订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将文物保护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强化工作人员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与职业素养,还需要对文物保护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以便在后续保护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文物的属性给予不同的保护措施,以此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质量。
加强考古环境的考察,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
考古发掘工作开展前应该对周围的环境展开详细的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建筑结构和损毁情况等,根据周边环境考察的结果选择相对科学的发掘方式,将考古工作中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文物长时间处于封闭的环境中,一旦与外界的空气、阳光和水分接触,可能会造成文物的损坏,一旦发生损坏,文物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会大打折扣。所以,做好出土文物的保护工作,有助于降低其周围因素对文物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加强考古挖掘现场的遮光处理,比如使用黑色塑料袋遮光;第二,借助硅胶类干燥剂,完全包裹住文物,从而将文物与空气阻隔,发掘出来后将文物放置在通风较好的位置,保证文物温度与湿度的平衡;第三,纸制文物与纺织文物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产生腐坏,所以需要开展消毒与防病虫害等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使用熏香来杀虫,将药物附着在文物的外表面,以此实现杀虫的效果,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加强文物现场记录与抢救修复工作
结合考古发掘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尽管在文物出土之后会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保存,但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小规模的破损。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记录出土文物的相关信息,为后续考古现场的挖掘工作提供数据参考,以此充分体现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除此之外,相关人员会根据记载的资料对一些遗址和墓葬进行了解,明确其中包含文物的数量与类型,让遗址与墓葬中蕴含的时代文明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当前,通过文物能够映射当时的文化历史,让更多年轻人对古代中国的文化与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所以我国文物保护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制定健全的文物保护制度,明确不同类型的文物采用何种挖掘方式,以此将文物的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考古工作的开展需要很多研究专家和学者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研究,同时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将研究理论付诸实践,为文物保护工作开辟最佳的渠道和路径,从各个角度入手加强对文物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瑞亮.浅谈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J].文化产业,2020(15):97-98.
[2]窦彩彩.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9):164-165.
[3]王玉林.保护考古发掘现场的重要性与科学性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7):223-224.
[4]梁丽敏.考古发掘过程中文物保护的应急措施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4):160-161.
[5]张宏伟.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2):162-163.
[6]高雄雄.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及应急保护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0):92-93.
[7]王海阑.考古发掘与博物馆保管中文物保护措施分析[J].收藏界,2019(05):52-53.
[8]王芳.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的整体提取技术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7):162-163.
[9]张秀丽.浅谈考古发掘过程中文物保护的应急措施[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0):142-143.
[10]王普军.浅谈基本建设考古中的一些问题[J].文物世界,2019(03):57-59.
[11]薛云勇.考古发掘与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东方收藏,2019(09):112.
[12]高建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19(02):234-235.
[13]关舜甫.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损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3):162-163.
[14]孟宪微.探讨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及措施[J].中国民族博览,2017(11):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