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3-06-21兰金福林智喜

炎黄地理 2023年5期
关键词:乡土美丽建设

兰金福?林智喜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可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中有所体现,通过乡土文化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维护地区的民族特色。现如今,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重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只有立足乡土,才可以使乡村文化更加长久,提高美丽乡村的建设效果。鉴于此,首先分析乡土文化发展现状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价值,然后进一步探索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的意义,最后提出完善文化生存环境、重视顶层规划设计和构建传播机制的策略。

新时代下,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成为越来越多人讨论的社会热点话题,在实际建设中,国家不仅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大量支持,每个国民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的意识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在社会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科技文明,科技文明推动着社会的有效发展,但同时人们也需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积极运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促进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提高尊重和保护乡土文化的力度,进一步实现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展。

乡土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在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与发展,其中的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除了古建筑群、书法等与物质类型有关的乡土文化以外,还包含一些非物质类型的乡土文化,比如传统民俗、体育竞技等。因为乡土文化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差别,所以乡土文化所展现出的传统形态也是不同的,属于精神和物质文明充分结合的重要产物,乡土文化的形成与乡村村民的物质条件有关,而且是在物质生产中被创造出来的,更是地方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效结合的表现形式,地域特点存在多樣性。现如今,乡土文化逐渐成为重要的内在动力,不仅可以使乡村生活文化价值更为丰富,也可以令文化传播价值更加多元。乡土文化是乡村建设中的关键部分,更是其中的核心内涵。在城市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也在乡村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与城市发展相比,乡村建设的速度和水平还有待提升。一些乡村在建设和发展中十分关注经济状况,未能有效重视乡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呈现出同质化现象,导致本身存在的乡土文化特征消失,无法将特殊的乡村魅力展现出来。而且在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下,不同种类的文化之间互相渗透、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土文化。所以,乡土文化如何在这一环境下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更是最关键的探索与研究方向。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足够了解乡土文化价值,促进乡土文化的有效传承,最大程度防止文化被掩盖、被边缘化。

美丽乡村建设价值分析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持续增加。因此,不少上班族十分向往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远离城市中的各种喧嚣和焦虑。在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将这方面的工作提上日程,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还需要有效传播乡村传统文化,除了可以将良好的乡村环境提供给人们以外,还可以进一步传承乡土文化,实现对乡村自然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促进国家综合发展水平与实力的不断提升,更好地带动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价值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需要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传承乡土文化,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而言,城市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主力,且逐渐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的发展呈现出落后的现状,同时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且认为乡土文化是落后的标签。但是,为促进社会的有效发展,需要加强城市和乡村的和谐统一。目前,人们在美丽乡村建设观念的不断指引下,认识到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价值的人群不断增加,而且都在主动地寻找不同地区的乡土文化,实现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承。进而通过乡土文化的传承,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其在社会中的传播效果。除此之外,在乡土文化中,包含相应的礼仪文化,这方面的文化主要指的是乡村群众对于价值观等方面的一些认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承,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乡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并且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不断提高社会发展成效。因此,对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来说,乡土文化除了可以为企业提供内在动力以外,更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

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乡土文化具备双重属性,一种是物质性,另一种是非物质性,并且双重属性内部的组成部分彼此关联,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乡土文化的双重属性不仅体现在乡村地区群众的农业生产层面,更能在乡村群众的日常生活行为中进行体现,而且还包含乡土建筑类的地域性标志,这些乡土建筑是当地乡土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可以更好地结合乡土文化的双重属性,把乡土文化当作美丽乡村建设的设计核心,体现乡土文化的价值,促进乡村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在美丽乡村建设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中,还可以以当地乡村群众作为基础,结合和参考政府部门的一些要求,以乡村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乡土文化传承的核心,将地域文化特色进一步展现出来。

优化生产生活环境

目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可以优化生产生活环境。由于乡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有关因素的影响,所以一直以来都存在发展比较缓慢的情况,和城市的发展相比较慢。与此同时,由于乡村建设中不少地区未能实现乡村功能的全面开发,所以导致一些乡村的基础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群众对生产生活的需求。并且在城市和乡村统一化的发展过程中,也给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许多威胁,这就导致很多乡村群众选择外出打工。部分地方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相关建设人员未能有效结合国家的要求展开乡土文化保护,存在盲目拆除具有文化特色建筑的现象,并且有破坏乡村原有景观文明的情况,最终导致乡土文化不断流失。优化和完善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乡村的有效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目的和初衷,然而不少地方使用了一些错误做法,使得乡土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地方民族文化造成冲击。因此,为有效解决这方面问题,需要将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而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使乡村建设获得良好发展,使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美丽乡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对乡土文化传承工作的梳理,完善文化生存环境、重视顶层规划设计、构建传承体制、提升政府引导力度等手段,促进文化传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从多维角度入手,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也可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进一步传承与保护乡土文化,体现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与民俗特征。此外,传承乡土文化时,多元主体也需进一步借助文化传承工作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进而增强乡土文化影响力。

完善文化生存环境

为有效增强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承与发展效果,完善传承与发展路径,需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进一步优化文化生存环境。一方面,在建设当中,需要强化人们文化保护的意识,主动加入文化保护工作中,同时,也需要加大对乡土文化生存环境的完善与创新力度。另一方面,在建设中相关建设人员和部门需要结合国家的总体方针和发展政策,不断带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同时需要相应的方针和政策来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从而提高乡村建设水平。而且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部门需要在国家规划的总体方针下,加强宣传和保护文化内容的建设,进而使更多人意识到乡土文化的传承,不断提高传承与发展效果。除此之外,有关部门也需要注重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体系,为乡土文化在建设中的传承制定良好规划,为乡土文化的传承提供法律保障,从而促进乡村建设与文化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重视顶层规划设计

目前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需要意识到乡土文化传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这方面的工作提上日程,主动做好顶层规划设计工作。因此,在规划人员有效划分乡村土地布局的过程中,需要将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等相关工作做好,在进行顶层规划设计的同时保留乡土文化发展的空间。有关设计人员也需要加强乡土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融合,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二者融合的因素。还需要全盘考虑乡村建设中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围绕建设地区的相关产业特点,系统地设计与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方案,进而更好地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高乡土文化在其中的传播和发展效果。

在顶层规划设计中,需要结合国家提出的关于乡村的惠民政策,积极探索适合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家园,确保其交通便利、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此外,在设计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最大化地还原乡村地区原有的生活风貌,重视对乡土文化的有效保留。并且在公共区域的规划设计中,也需要结合地区的乡土文化特色,在更合理的规划设计下,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效果。

构建传承体制机制

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传播与发展乡土文化,需要构建传承机制,通过这种方式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构建传承机制,为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传播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文化传播制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乡村文化氛圍,实现相关文化的有效传播。进而通过传播将不同地区的、具有差异的民族特色更好地展现出来,以达到充分传播和发展乡土文化的目标。现如今,不少历史文化、遗迹较多的村庄,在发展中存在过度发展经济,忽略乡土文化发展,以及随意拆除古建筑、排放工业废水等情况,这些不仅使乡土文化发展受到影响,还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因此,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在实际建设中有效解决当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小村合并问题,也需要引导相关建设者以及乡村群众合力保护古建筑和生态环境,不能以牺牲这些为代价,盲目发展乡村经济。并且在乡土文化的传播中,建设人员需要秉持传承和保护的态度,积极结合有效修复的原则,合理保留乡村文化特色,进而进一步推动乡土文化传播,提高乡村地区的良好文化形象。除此之外,在传承体制机制建设中,可以尝试运用主流媒体、自媒体等方式,推动乡土文化传播。例如,可以在线下探访美丽乡村建设中相关乡土文化的同时,运用图文、小视频等形式记录美丽乡村的变化,并且将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更好地体现出来。同时,可以选择抖音、微博等平台,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播,吸引更多网友参与到话题讨论中,从而帮助相关网友更好地了解乡土文化,并且找到自己心目中的乡土文化。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中,需要有关政府明确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应该提升乡土文化传承的引导力度,同时在乡村建设方面,也需要重视资金、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如在建设中缺少足够的资金,则很难为乡村建设提供后备支持,也就无法保证乡土文化保护工作的全面实施。因此,在实际的建设和文化发展中,要强化政府部门的引导,通过多方面筹集资金来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设置专项基金用作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可以通过相关专项基金来建设和修饰乡村。在建设中,除了可以提高政府引导力度,增加资金支持以外,也应该适当吸引社会其他方面的资金,积极构建多路径的乡土文化投资方法,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建设与传承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总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虽然已经取得较大成效,但是仍然存在未能传播和发展乡土文化的现象。而且乡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乡土文化属于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动力,还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因此,相关人员在实际建设中,需要充分保留这方面的文化,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传承与发展这一文化,进而在良好的发展方式与正确思想的带领下,提高发展水平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田芬芬.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策略探索[J].大众标准化,2022(16):49-51.

[2]乔梦瑶,冯林叶.论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4):126-128.

[3]周燕双,王玉珏,吴秀君.基于纪录片和短视频技术的乡土文化传播研究[J].采写编,2021(11):105-106.

[4]夷友勇.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9):177-179.

[5]韩琳琳,李倩,吴明君.乡土文化在当代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与传承[J].农业经济,2020(11):41-43.

[6]彭建华,冯琳,何希德,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与启示:基于京冀14个美丽乡村的考察[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06):29-33.

猜你喜欢

乡土美丽建设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