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宋代绘画看文人士大夫的风雅之气

2023-06-21丛瑞

艺术评鉴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人画

丛瑞

摘要:宋代盛行以儒释道为主的时代思想,其与文人画的审美精神有着内在联系,也对宋代的文人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说儒释道思想就是宋代风雅之气的体现。受儒学影响的宋代文人画推崇平淡天真的风格,尤其以米芾和苏轼为代表,注重追求绘画的象征含义和精神追求。因此,本文以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为切入点,对宋代文人画进行概述,结合仕途经历对宋代文人画家的影响,阐明儒释道思想在宋代文人绘画中的体现,探讨宋代盛行思想与风雅之气的关系。

关键词:文人画   儒学思想  禅宗思想   风雅之气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37-04

一、宋代文人画概述

(一)宋代文人画的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绘画在宋朝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熟阶段,当时开创了中国绘画新的审美特点,也形成了新的绘画风格——“文人画”。“文人画”,即画中含有文人之趣味,文人画不以画技见长,而是更注重绘画中思想的表露,绘画者的情感表达是文人画的精神追求,这一时期绘画中还融入了禅宗对万物的观照和儒学倡导的品行修养,这不难看出时代思想对于文人画的影响。

想要了解宋代文人画的发展,就要了解其时代背景。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宋代在“武”方面的国力不断衰弱,国家连年不断割地赔款,已经使宋朝处于外强中干的尴尬境地。但上层统治者却对如此挫折与屈辱的情感麻木回避,整个社会阶层都沉浸于追求精神满足的享乐之中。因此,在这样无抱负和沉迷享乐的社会环境中,文人士大夫崇尚自然,追求儒家和禅宗的精神境界,并借画作消遣排解内心的忧虑之思。

宋代是文人画的大发展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如米氏山水、苏轼的枯木怪石,以及文同墨竹等方面的创作,绘画逐渐成为文人表现思想观点的重要途径,而这也正是文人画的独有特点。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文人士大夫所求之作不再以奉圣迎上为追求目标,而更在意于自身情感与修养的共鸣,所以宋代文人画的审美特点也普遍带有禅意的哲学思考和儒学的高雅之气。

(二)宋代文人画的儒学思想

儒学思想复兴于宋代,后来逐渐成为宋代文化的核心。这一时期的儒学思想无论是对于院体画家还是文人画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绘画表达方式,一些文人画家把儒家思想运用于自身绘画创作中,使这一时期的画学思想都沾染上了儒家文化气息。

很多宋代文人画家都属意学习儒学,儒学思想强调品德,强调“天理”的作用,认为自然景象中的山水草木是道德的标志,因此在宋代绘画中,代表风雅之气的“四君子”普遍受到人们推崇。文人常喜以梅、竹、菊、兰等象征高雅的自然之物入画,在文人眼里,这些带有高雅之艺的景物是寄情的审美载体,画其即画人,所以文人便钟爱上画此四君子。

宋人追求儒学,其重品的画学观念使宋代绘画展现出德行审美,这也体现了宋代绘畫艺术与儒释道思想的结合。所以在宋代,文人士大夫钟爱抒情寄兴,将自己的德行与品格寓于作品之中,以此来体现自己的审美趣味。但宋代文人画也并不全然任由情感自然超脱流露。宋代儒学强调“天理”,是与“人欲”相对立的一个概念,文人士大夫对于“理”的思考体现在画中就是“严谨”,比如:对于造型的严谨、对于构图的严谨、对于刻画的严谨等,画面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皆符合其自然生长规律,故文人画既符合客观规律,又不失风雅之气。

儒学对于宋代文人画的另一重大影响体现在色彩上。从审美风格而言,以米芾为代表的宋代文人普遍提倡淡雅朴素的审美情趣,反对画面中色彩的斑斓繁华。儒家思想强调温雅,所以色彩也是象征品德的画中元素,而这也正是导致宋代文人画的色彩以水墨关系作为主体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儒学思想贯穿了宋代文人画的绘画过程当中,最终以风雅之气的形式再现出来。

(三)宋代文人画的禅意

禅宗思想在宋代极为盛行,禅意是宋代文人画的突出特征。宋代文人常常以禅宗思想为宗旨进行文人画创作,并以此排遣情愫。

宋代文人画的一大特点在于题材的转变,传统的人物画选题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山水花鸟这类凸显自然风格的题材逐渐苏醒,这正是因为禅宗思想倡导天地哲学,主张于自然中抒情感物,只有自然物象的题材才能传达禅宗之于世间万物的观照,而山水花鸟题材恰恰符合这一审美要求。宋代文人对于山水花鸟的偏爱体现出他们充满禅意的审美特点,将禅宗之于天地万物的哲学观照融入画作中,以平淡天真的画学思想作为禅宗意蕴载体,如文同的墨竹、苏轼的枯木怪石、米氏父子的山水等都是文人画家的思想寄托,也是禅宗思想的表达。

文人士大夫在绘画中传达出来的思想观念是基于他们对天地之间的哲学思考,是对自然万物的哲学观照。在文人眼中,平淡天真的意境不仅仅是绘画者对于自身创作的追求,更是绘画者之于禅境的最高理想。文人墨客们希望摆脱功利的束缚,不愿沦为世俗信徒,因此禅宗成为他们思想引导。文人喜爱山水花鸟,是因为这是对禅宗自然的哲学领悟;文人寄情于画,将自身内在的审美意趣和美学追求融入其中,体现的是禅宗对于自然万物的观照理念;文人追求平淡天真,这是他们对禅宗境界的极致追求。因此禅意不断渗入文人画中,比如花、鸟、水、山中皆可见,这是文人士大夫物我两忘、心神同化的体现。

二、代表人物及其画学思想

(一)米芾

北宋著名的书画家和鉴赏家——米芾,是难得的文人才子,其“有趣”的个性创造出了“有趣”的画作,一直受到后世的争相追捧。米芾的书法堪称一绝,其书体严法度,书意善奔豪。在绘画上方面也独具特色,他独创了让后世争相效仿的山水画法——“米家云山”,将云雾弥漫的笔墨与错落其间的点簇带到江南山水之中。

米芾的画学思想在于“平淡天真”,其中存在着深刻的时代原因,第一,因为其失意的仕宦生活,米芾虽年少就步入仕途,但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加之不善逢迎,这成为他对官场排斥的主要原因。而米芾在书法上取得巨大成就,恰恰得益于其失意的官场。因为厌恶时局,米芾决定主动远离官场,并将其大部分时间专注于提高艺术造诣上,他数十年坚持“集古字”,这让他在技法上有了深厚的积累,而后他又与苏轼等人接触,逐渐褪去了身上浮躁的脾气,将对书法的追求回归到自然本身,潇洒超逸的个性和与世无争的精神,最终使米芾形成“天真自然”的书风。这得益于他看淡功名之后的豁达,也折射出他对于官场文化的厌恶,从“集字”到“终成一家”的转变,不仅代表着米芾艺术造诣的成就,更寓意着满足其落魄的仕宦生活所带来的追求成功的心理需要,所以米芾的成功离不开仕途失意的影响。

第二,时代主流思想的影响。宋代民众的心态发生了重大转变,体现在文化方面,即文化学者开始强调儒学,而米芾“平淡天真”的画学思想恰好反映了这种时代文化精神的变迁,他将“平淡”美学融入思想融入绘画中,清新秀润的江南山水和“平淡天真”的书风气韵,正是儒学自然内敛的审美载体。

“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这是对米芾最好的诠释。米芾将儒释道的思想融会贯通,超越功利禁锢,突破世俗束缚,达到无为境界,修得了合乎自然之道的无法之法。米芾的一生,将仕宦生活作为成就的载体,以时代思想作为造诣的真谛,他将两者结合,最终创作出洒脱自然的“平淡天真”画学思想。

(二)米友仁

谈到米芾,自然也要论及其子——米友仁。米友仁发展了米芾技法,画风学其父,以墨染挥点表现江南烟雨,被世人称为“米点皴”。

与其父不同,米友仁的成就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其仕途。其生活于宋徽宗高宗年间,两位皇帝都非常重视翰墨文化,尤其是高宗,把书法提高到“文物之治”的高度上。米友仁精于鉴别,而这样的才能也正是高宗所需要的,高宗赵构每得书画名迹,均请他鉴定并加以题跋,米友仁从而成为南宋初期的书画界领军人物。

米友仁的画学理论在于“画以悦目”,这是非功利性的作画思想,与其父一样,米友仁的理论也受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儒释道强调内敛自然,所以米友仁追求“师法自然”“画以悦目”“淡忘名利”。

米友仁作为一名南宋初期的书画家,得益于时局,受皇帝厚眷。在南宋初期政局繁乱的环境下,他的仕途能够如此平稳实属不易,他一直在追求自然悦目的文人情趣,始终秉持清雅之气。

(三)苏軾

苏轼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通才”,他胸怀旷达,心念黎民,萍飘蓬转的漂泊行旅更是丰富了他的画学思想,坎坷的仕途生涯也让苏轼潜心精研禅机。与米家父子一样,苏轼的造诣与画学思想同样离不开仕途与时代思想的影响。

禅宗是唐宋时期盛行的思想流派,禅宗主张万法均由心生,内心要保持一种超脱境界。苏轼正是受其时代思想——禅宗的启发,热衷参禅研佛,其画学思想受到佛禅观的熏染,体现到作画上,其绘画作品充满浓郁的佛禅意韵。

苏轼参禅与他坎坷的仕途生涯有很大关系。其仕途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由于流放贬谪的坎坷经历,苏轼的仕宦生活非常艰苦,也给其生活信念以毁灭性打击,为了调节自己抑郁失意的心态,苏轼纵情自然,潜研佛禅,这既给予苏轼一定的创作灵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其精神上的创伤,使他暂时忘却了被贬谪的痛苦。

苏轼在贬谪期间,虽然表现出了超然物外、转念自然的悠闲追求,但他内心一直坚持着经世致用的儒学思想,关注黎民,针砭时事。此外,从苏轼被贬期间所作的诗词中,也能充分感受到其思想深受佛禅感染,正如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尽了苏轼豁达、坚韧的性格。接连的贬谪生活历练了他的意志,经过贬谪的一次次洗礼,苏轼拥有了更为健全的文化人格和丰富的思想感悟,他将这些感悟蕴藏在诗作中,在词中回首仕途中的坎坷和磨难,也在词中表现飘逸豁达的心境。

由于长期受佛禅的熏染,苏轼一直保持着思想自由和个性独立,这是人生彻悟后的超然处之,其蕴涵着浓厚佛禅意韵的画学思想正是受其影响的产物,而漂泊的仕途也成了苏轼参悟佛禅的心路。苏轼的画学思想融合儒释道的思想精髓,他将道与艺相结合,创作出“无心无为”的佳作。

(四)文同

文同也是一位书画双绝的宋代文人,其一生受儒释道思想感染,以绘画畅显情操。文同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州郡任地方官,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文同一直秉持着“勤政为民”的思想。

文同善于画竹,其竹以中锋作画枝叶,竹节曲生却不失刚健,拥有宋代绘画精细入微的特点,也有着宋代文人深明厚慈的胸怀。受儒释道思想的熏陶,文人墨客一般都更偏爱“四君子”,文同也不例外,他钟爱画竹的一大原因正是竹修长挺拔,具有刚正不阿、虚怀若谷的意蕴。文同笔下的墨竹体现了宋代文人抒情于画的创作特点,文同画竹,更强调绘其性,将竹的气韵与神韵尽数体现,在文人墨客看来,这是高于绘形的首要任务,也是绘画者在精神层面上的表达,文同的绘画传达出墨竹刚正谦虚的品格,而这正是文人的一种自我修养与共鸣。

无论是参政之道,还是书画之气,都不难看出文同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启迪,他将儒家思想融入其为政之道,关心百姓疾苦,坚持廉政为民,他也以文人画的寄情特点为创作基石,苦心钻研墨竹,传达了文人士大夫的风雅之气。

三、宋代绘画的风雅之气

宋代绘画无疑是美的,不同于唐代赤红青绿的鲜艳审美,宋代绘画更偏向水墨自然交融的淡雅之姿。宋代绘画的一大特点是文人在追求画技的同时,更追求画中风雅之境的构造,不见矫揉造作的审美,合乎自然平和尽兴才是其探求的目标。

可以说儒释道思想是宋代绘画风雅之气的全部体现,历史上任何一种艺术的出现都必然离不开时代背景因素的影响,而在宋代,儒释道思想就是其最主要的时代因素之一。

宋代政治一直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沉浮的官场和坎坷的仕途让一大批文人士大夫寄情感于自然,他们将对官场的无力和愤懑借绘画排解出来,将自身全然投入到儒释道思想的研习中,以此来抒发抑郁情绪。因此在文人眼中,绘画不再是迎上的手段,文人画也因此摆脱了世俗污染,全然浸入儒释道思想的风雅之中。如此,文人画中所体现的风雅审美意趣,便是达到了禅宗净心自性的超然旷达和儒学重德重品的双重结合,是文人安然自在合乎自然的最好诠释。

“平淡天真”和“自然观照”是宋代文人画家向往的境界,受禅宗美学和儒学格物致知的影响,宋代文人画家更加注重强调主观思维和内在精神的呈现。作品中有意体现出心手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画面之中形成了淡雅自然、以境抒意的绘画理念,因此在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下,宋代文人画以境为尚的追求成为其风雅之气的根本来源。

宋代绘画风雅之气的形成也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变化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因为文人士大夫对宋代官场无能为力,所以很多文人士大夫选择远离政治旋涡,他们观照自然,以获得心灵上的自由与慰藉、实现人格的健全与升华、将文人画作为远离世俗超脱自然的媒介,很多画家更偏爱清静淡雅的审美意趣,将风雅艺术与禅宗儒学相结合。

正如上述四位宋代文人代表,仕宦生活和时代思想都成为他们成就的基石,也是他们画中体现风雅之气的本源。

以苏轼为例,其绘画作品《枯木怪石图》就体现出其独具趣味的审美理念。画面中物体不多,仅怪石一个,枯木一个:奇的是石头上黝黑的墨色和盘卷的纹理,树枯杆却劲的古树;怪的是静态的画面却蕴含着动感。画面虽是画怪石与枯木,绘的却是自然的生命力。整幅画作所要讲述的其实就是苏轼自己数十年的仕宦生活都在萍飘蓬转的贬谪行旅中度过,可以说他的一生饱经忧患,就似这画面中的“枯怪”一样,但这“枯怪”并不是萧杀死寂的代名词,它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而这正是苏轼对于自己的写照:虽然一生饱受贬谪之苦,但心中一直坚持着“经世致用”的儒学思想,胸怀旷达、心念黎民、针砭时事,这幅画所诉说的正是苏轼自己的人生故事。而苏轼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如此“无心无为”的佳作,与他潜心钻研禅佛思想有很大关系。受到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苏轼在历经坎坷后仍能保持思想自由,这是人生彻悟后的超然处之,所以后世能够在苏轼的画作中充分感受到其画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呈现出“道”与“艺”相结合的风雅之气。

米芾的画作现在虽然已经无法窥见,但从其子米友仁所留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米氏山水的独特趣味。米氏父子尤爱江南山水,以水墨交染绘出江南山水特有的云气缭绕,再以独创的“米点皴”擦点江南山水形状,最终创作出寄兴游心的传世佳作。

米氏父子能够以独特的绘法勾勒江南山水,也是受到了儒释道思想的浸染,米芾“平淡天真”的画学思想反映的正是当时思想文化的变迁,他将江南山水的清秀润雅与清静风雅的气韵相融合,形成了儒学自然内敛的审美载体。纵情自然、格物观照,这些儒释道思想被米氏父子融汇贯彻,他们突破了世俗功利所带来的束缚,将时代思想作为修道之法,最終创作出超脱自然的画学思想。

本篇还谈及了一位文人代表——文同,文同一生酷爱画竹,究其原因,与其境遇有很大关系。与米芾一样,文同虽然一生为官,但他不喜权力斗争,因此他将绘画创作作为寄托兴情的手段。其实文同最初绘墨竹时,其中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并不被人们所理解,因苏轼在其绘画理论上对文同墨竹的象征意象给予肯定,这才被人们所接受并追捧。

从以上几位代表人物的画作分析不难看出,宋代文人的风雅之气都是时代思想的变迁同仕途人生经历的交融结果。寄情于自然、格物于自然、观照于自然,儒释道思想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引入天地之间,而风雅之气则是其感物超然的最好呈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宋代文人的画学思想主要在于对“平淡天真”和“自然观照”的探索研究,宋代的画学思想反映的是时代文化精神的变迁,是儒释道思想自然内敛、格物观照的审美载体。坎坷的仕途经历和抱负的抑郁失意,都成为文人士大夫纵情自然、潜研儒禅的原因,他们在精神上追求飘逸豁达、超然物外的心境,将儒释道的思想精髓与“艺”结合,把绘画作为精神表达的载体,传达出文人士大夫的风雅之气。所以要观宋代绘画中所体现的文人士大夫风雅之气,就必须探究时代思想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宋代儒释道思想作为当时的时代思想,首要影响且影响最深的当数文人士大夫,他们将自己的为政之道、书画之气、静心之艺都融入画作之中,使其最终以风雅之气的形式展露出来。

参考文献:

[1]陈虹.儒家思想对宋代绘画的影响[J].美术文献,2021(03):42-43.

[2]尹慧颖.略论宋代文人画的禅意[J].国画家,2021(01):72-74.

[3]李兆儒.米友仁书法探析[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4]祝国红.苏轼书画创作中的禅风意韵[J].国画家,2007(05):71-72.

[5]张娟娟.苏轼的贬谪经历对其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的影响[J].汉字文化,2020(03):25-27.

[6]曾智峰.从宋代的“湖州竹派”探寻文人画的精神意涵和审美特质——以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北宋文同《墨竹图》为例[J].荣宝斋,2019(12):158-167.

猜你喜欢

文人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王学仲新文人画的特点—以人物画为例
当代画家 胡石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廿一世纪的文人画——观白德松画展有感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浅析文人画的传承与改革
陈师曾对传统文人画现代话语的构建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