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锦瑟》为例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

2023-06-21杨依

艺术评鉴 2023年5期
关键词:锦瑟创新性发展

杨依

摘要:古诗词文化经久不衰、绵延流传,其文化底蕴与文学魅力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一系列以此为题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涌现出来。而随着时代发展,以及音乐市场需求的更新与变化,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探究与思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探究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必要性,即对当今艺术发展和社会生活有何重要作用和参考价值;其次,以王龙创作的《锦瑟》为例,从歌曲的旋律、配器、演唱、传播等方面进行创新性与可行性分析;最后,从《锦瑟》的创新点出发,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  发展  创新性  《锦瑟》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5-0073-04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在人类艺术发展中具有独特地位,在历经百年发展后仍历久弥新、焕发新生,它将诗词艺术与声乐艺术相结合,对音乐艺术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并对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新发展有着借鉴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在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下,大家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艺术歌曲的发展至关重要,处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也迫在眉睫。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顾名思义,就是将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与西方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的艺术歌曲。其区别于其他音乐艺术歌曲,比以往的艺术歌曲更现代化、大众化,具有朗朗上口、传唱度高的特点,它是文学性与音乐性的结合,是诗词典雅美与音乐流行美的结合,是对古代艺术的现代化、对现代艺术的古典化。借助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新性发展和传播,在展现古诗词文学美、意境美的同时,以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人们所接受并喜爱,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需求。例如,由王龙作曲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因其更现代化的创作形式和新型的表现形式,在推出之际就在各大网络平台播放,并被许多声乐艺术家翻唱,也被列入艺考曲目,让更多的艺术生学习和演唱。

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和研究,既是对诗词文化的学习和发扬,也是对艺术形式创新的良性发展趋势,满足了人们对艺术个性化的需求。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必要性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文学史与音乐史上都有着独特魅力和特殊地位。因此,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尤为重要,它既可以推进对艺术歌曲的创新,做到不断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同时,也可以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以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音乐市场发展趋势。

(一)具有时代价值

古诗词音乐化、艺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是音乐市场发展的需求。现阶段,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推广度与传唱度来看,呈现向上向前走的良好趋势,并且,经过不断研究、创新与打磨,它的流行化与现代化特征更明显,也因此更能吸引大众聆听和演唱。这也凸显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艺术环境的改善,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要求更严格、对音乐艺术的选择也更加谨慎,他们渴望看到音乐艺术的个性化和时代化发展。因此,对于音乐艺术的形式和体裁创新势在必行。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瑰宝,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一直颇受关注,并占据独特地位。这使得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也就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一,它是对优秀文化的推陈出新和对中国文学博大精深的大力弘扬,是对国家号召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响应,具有时代意义。古诗词艺术歌曲应用于语文的古诗教学中,将诗词歌曲引进课堂,打破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采取轻松、娱乐的方式学习诗词文化,更易被学生接收和消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更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外,随着国家对古诗词文化学习的愈加关注和重视,电视网络平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古诗词系列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反响积极,广受好评,众多歌曲频频登上微博热搜、入驻各大音乐平台新歌榜,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也因此迎来了新纪元。在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的同时,创新性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经典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音乐力量。

其二,它是音乐市场要求前进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在要求蜕变和进步的时代,音乐的发展更应如此。在“传统文化热”的趋势下,如何让大众更乐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不断汲取和学习其民族精神、深厚内涵、人文价值等,这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来说是一大考验和挑战,也是任务和使命,更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二)具有文化价值

从启蒙阶段就已经开始学习和背诵唐诗三百首,并一直伴随着整个教育阶段,古诗文化也早已融入人们的身体血脉里。中国古诗词经千锤百炼流传至今,被一代又一代人吟诵,是因为它不朽的艺术魅力,其地位和意义是不可忽视和取代的。

诗词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其传承发展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身心修养、陶冶艺术情操。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东方古典美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与碰撞,连通着过去与现在,承载着未来。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形式、新面貌展示给大众,在新时代散发其文化价值。

采用原词新曲的方式为古诗词谱曲,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其民族性的同时进行艺术发展和创新,以音乐的形式呈现古诗词的绘画美、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从而获得多层次、多角度的体验与感受,丰富音乐感知,提高审美意识。传唱和推广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使人们更深入了解古诗文化,丰富自我知识体系,提高文学素养,增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热爱。

(三)具有审美价值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诗美与乐美的融合,也正是由于两者间的碰撞与交流,展示了诗词的独特性及音乐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总能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体验和感悟,激发情感,陶冶性情,提高审美素养。

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由马小明首唱。他是回族青年男高音、中国音乐学院声乐博士,2019年荣获第十二届“金钟奖”民族唱法总决赛第一名。他认为民歌不一定要求明亮,更重要的是演唱者要掌握对不同音色的处理方式。在演唱歌曲A部分时,音高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此时要注意对肌肉、气息及咬字的调整和控制,声音跟着呼吸的线条往外延伸,隐约表达出对美好年华的思念,却又是虚无缥缈的。在副歌高潮片段时,虽然整体音高只到小字二组的g,但旋律走向起伏大,演唱者则需采用“高音低唱,低音高唱”的方法,时刻注意调整声音的位置与气息的配合,保持音乐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这样能达到戏剧张力的效果,始终处于歌曲意境中。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

为古诗词谱曲的过程,也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特征的过程。让经典走向大众,让传统焕发新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新时期民族声乐艺术不断挖掘创新、不断总结的结果,它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习惯和文化特质,也展现了新时代音乐文化多元化的品质。将其时代化,是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适应当代观众审美,紧跟时代的脚步。

古诗词艺术歌曲实现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古诗词文化经久不衰,是文人志士遗留下的佳作,至今,也演变成人类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正所谓“书香气”已在不知不觉中传播与渗透,而音乐的注入打破了诗歌固有的安宁、静心氛围,向丰富多变的方向发展,或是缓缓而抒之,抑或是匆匆而传之,在音乐的辅助下,古诗词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观众也就有了多方面的体会与感受、启发与思考。通过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与传播,将经典诗词文化以新的形态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满足观众的个性心理,以此为契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媒体信息时代的发展,传播途径和传播形式也逐渐多样化,这无疑给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更多机会,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多种媒介传播,优秀作品就会被更多观众所认识和聆听,同时,也能从观众的反应中总结与思考,推动艺术歌曲的发展。

自发行就爆火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于视频网站、音乐软件、节目频道等各种平台播放,王龙在“音乐全方位”中讲述了创作背后的故事,马小明也分享了演唱体会,这对学生学习和把握歌曲意境提供了研究资源,多样化的音乐传播形式让人们有迹可循,学生也能反复聆听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的启示

从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的发展来看,在旋律方面具有流行曲朗朗上口、方便吟唱的特点,比以往艺术歌曲要偏大众性、通俗性和时尚性,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在配器选择上有古典、有民族、有现代,呈现出一场视听盛宴;在唱腔上不采用一贯的民歌声音形式,放弃明亮转为柔美。《锦瑟》展现出了多元融合美,它的发展和传播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和借鉴性。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被整理记录,更需要的是能以活态的艺术创造形式传承下去。因此,于创作者而言,应当融入当下时尚元素,多运用现代化方式,注重多元化、多样化、时代化发展趋势。既要创新也要保护,既要传承也要发展,将两者统一起来,这样古诗词艺术歌曲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创作者要积极寻找古诗词文化与音乐艺术之间的切合点,协调好两者间的关系,融合发展,在之后的创作探索和实践中,创造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音乐作品。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时代,要让古诗词艺术歌曲将其自身所承载的文化精髓与艺术魅力延续下去,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于演唱者而言,应当充分解读词曲背景,把握情感,恰当运用歌唱技巧,营造歌曲意境。此外,努力加强自我文化修养,实现演唱效果和价值最大化,积极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華美学精神。

五、结语

在一代代音乐家的努力下,中国艺术歌曲不断地向前迈进和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而新时代的音乐人也需要不辱使命,心怀责任,坚定文化自信,在传唱中展现诗词文化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

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中国特有的声乐艺术题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未来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否能够独树一帜、永葆生机,需要相关人士进行不断研究和创作,注入新鲜血液,使之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德堂.“非遗”视域下的沂蒙老区曲艺研究[J].大众文艺,2020(11):140-141.

[2]李小亚.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3]杨曙光.在创新中保护、传播和发展——浅谈用现代声乐意识重新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J].中国音乐,2016(04).

[4]陈立兴.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7(03):78-80.

[5]范莹莹.浅谈音乐之美[J].黄河之声,2019(10).

[6]李璐伶.古筝演奏中以韵补声技法特征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110-112.

[7]张想,邱斯晗.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学习中的应用价值[J].艺术评鉴,2018(14):110-111.

[8]王爱红,唐璐红.国学文化传承下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及其审美价值[J].美与时代(下),2019(02):104-106.

[9]蒋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复兴与保护传承[J].音乐创作,2017(09):95-96.

猜你喜欢

锦瑟创新性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