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二十四节气开展幼儿教学活动
2023-06-21周曙萍
周曙萍
二十四节气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教师要积极弘扬这一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教师要努力挖掘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幼儿教育资源,尝试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中心,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学会因时而食,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一、亲近自然,丰富经验,学会保护自然
二十四节气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贴近幼儿生活,能引发幼儿的兴趣,其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与尊重自然的情怀。芒种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冬至是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一年四季中蕴含着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值得我们去仔细探究。春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找春天”“做春卷”等活动;冬天,可以开展“测温度”“堆雪人”等活动。这些活动中包含了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等五大领域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引发幼儿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促使他们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教学、游戏活动、实践活动、视频展示等方式,带领幼儿亲近自然,让他们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亲自然活动,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亲近自然,投入自然的怀抱。
教师可以以二十四节气为教学内容,引领幼儿接触自然,促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为幼儿与自然之间建立一条联系的纽带,以物候变化、自然现象为指引,让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在不同的时段观察不同的内容。比如,在雨水节气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收集有关雨的资料,带领幼儿感受阴雨绵绵、万物生长,观察下雨的天空,聆听下雨的声音。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有趣的习俗活动,如“春分竖蛋”“清明踏春”,这能促进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让他们的情感受到熏陶,并形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聆听、抚摸、品尝等多渠道、多途径、多感官的体验去获得美好的感受。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冬至来了”主题活动,先提出问题,让幼儿说说“最近的天气有什么变化”“我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结合绘本《冬至节》和自己的经验,谈谈对冬至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展示图片,让幼儿了解冬至这一节气的特点。在幼儿观察图片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比较不同地区的人们过冬至的情景,让幼儿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幼儿深入了解冬至节气的相关常识,包括冬至的由来、时间、特点和习俗等,并介绍常见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
又如,教师还可以冬至为主题开展“九九消寒图”活动,为幼儿展示《九九消寒梅花图》,让幼儿说说图片上的梅花有什么特别之处,并让他们观察不同形式的《九九消寒图》,引导幼儿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当幼儿初步了解了《九九消寒图》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利用自然材料大胆创作不同形式的《九九消寒图》,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设计出有创意的图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结合已有经验大胆创作,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
二、挖掘资源,确立目标,形成食育理念
“不时不食”中的“时”就是指节气,意思是说要顺应规律,按时令的变化而饮食,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效果。不同的节气对应的食材也不同,诸如清明吃青团、冬至吃饺子。教师要利用节气这个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时,教师要注重传承传统饮食文化,设计丰富多彩的食育活动,挖掘饮食习惯中的文化元素,从而帮助幼儿认识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开展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向幼儿传授正确的生活价值观,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中国素有以五谷养生、医食同源的文化,这些食育理念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黄帝内经》中强调,要平衡膳食、合理调配,进餐饮食要顺应天性,性热与性寒相互调和,要根据时令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食物。受不同地形、不同气候、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影响,在不同的地区,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食用不同的食物,在北方惊蛰要吃梨,在苏州立夏要尝三新(新熟的樱桃、青梅、麦子),在盐城立夏要吃鸡蛋,等等。教师可以深入挖掘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食俗文化,将其融入幼儿园的食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初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深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结合二十四节气设计食育活动时,教师要明确课程目标,并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目标的完整性是指目标涵盖的范围要广,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和操作这三个领域,三者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因此,在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食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各节气的典型饮食文化特征;结合节气了解食物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了解二十四节气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知道人的生活、生命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的道理;知道膳食平衡、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知道与各节气有关的谚语和食俗典故。
能力目标:能了解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农耕文化;能依据各节气进行着装;能做到爱护自然、珍惜粮食;能做到膳食平衡,不过量食用单一的食物;能根据节气食俗初步制作传统美食;能结合各节气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并作出简单的判断。
情感目标:喜欢并积极参与种植、制作美食等活动;遵循生态平衡等自然规律;认识到平衡膳食对人体健康的意义;乐意遵守与体验各节气独有的习俗;认同二十四节气中的养生理念。
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身心发展水平等制定差异性目标。教师还要根据不同节气的饮食文化特征制定有梯度的目标,使幼儿能深入了解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并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融入游戏,引发兴趣,促进活动生成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当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鼓励和支持幼儿根据自身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伙伴,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二十四节气引入游戏活动中,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如做树叶标本、模拟下雪场景等,此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探索兴趣,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捕捉他们有价值的想法,并据此设计活动内容,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游戏兴趣,丰富他们的活动体验。同时,在将二十四节气融入游戏活动中时,教师还要考虑各节气的季节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比如,在霜降节气时与幼儿玩树叶贴画游戏,在小雪节气时陪幼儿玩剪窗花游戏,在冬至时与幼儿玩手指印梅花游戏。
例如,在冬至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包饺子”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冬至节气的传统习俗。首先,教师可以给幼儿播放一段介绍冬至吃饺子这一习俗的来历的视频,在幼儿看完后,让他们说一说冬至这天为什么要吃饺子;其次,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包饺子,并为他们示范包饺子的过程,让他们仔细观察包饺子的手法;最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尝试包饺子,并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包饺子比赛,看他们在规定时间内谁包得又多又好。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了解了冬至吃饺子的寓意,并学会了包饺子,这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变化趋势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教师可以开展“認识小雪”活动,带领幼儿来到户外,让他们观察小雪节气下的幼儿园,让他们用手摸一摸冰,并告诉他们当水的温度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水就会结冰。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冰变成水呢?”有的幼儿指出,给冰加热,就能使冰变成水。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如“请大家数一数,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小雪节气时的气候有怎样的特点”“小雪节气一定会下雪吗”“雪是什么样子的?小雪花有几个瓣儿”等,引导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小雪这一节气设计户外主题活动,引领幼儿走到户外,参观小雪时节的幼儿园,让他们亲身体验小雪时节的天气,并借机给他们介绍冰与水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可以有效延伸和拓展活动内容,还可以让他们接触大自然,积累丰富的自然知识,感受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四、体验生活,丰富经验,感受节气魅力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传统农耕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等有着指导性作用。教师要多带领幼儿体验农耕生活,让他们观察农作物种植、生长、收获的过程,这能拉近他们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了解农作物在不同时节的生长状态。比如,在立春时节,农民伯伯开始备耕,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订种植计划,收集农作物种子,做好前期准备。到了春分时节,气温开始回升,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选择合适的场地,播种农作物。在清明、谷雨等不同时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幼儿能对节气产生深刻的认识,也能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师可以围绕二十四节气创设不同的体验活动,让幼儿观察身边自然景物的变化,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让他们感知生活中的节气特点。在春分时节,天气逐步回暖,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天气预报,让幼儿了解每天气温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温度计测量一周的气温并记录下来,从而使他们发现春分时节气温在逐步回升。在大暑时节,萤火虫卵化而出,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萤火虫的踪迹。在立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感受早、午、晚的气温变化,并通过测量温度的方式区分这三个时间段的差异。在霜降时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植物叶片上的霜花,给幼儿讲解防寒小常识。总体来说,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引领幼儿观察周围生活的变化,不断探索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体验,通过多种方式加深他们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
结语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进行节气教育,能丰富幼儿的体验,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教师要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挖掘节气的内涵,基于幼儿已有的经验生成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课程,让幼儿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钟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