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重构企业价值链及应用逻辑
2023-06-21刘光强干胜道王一帆
刘光强 干胜道 王一帆
【摘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强大引擎, 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当务之急。基于此, 文章首先从技术基础、根本任务和价值链重构等三个方面, 分析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新路径。然后, 从数据中台、数据资产和数据思维角度探讨数据中台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最后, 从数字技术赋能供产销业务、 数字化赋能经营、数字化赋能流程优化、 数字化赋能管理决策和数字化重构商业模式等五个方面, 论证数字化重构价值的应用逻辑, 以期重构企业数字化价值链。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数据中台;价值链;应用逻辑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3)10-0017-8
一、 引言
“十四五”期间,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是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数字技术革命的战略选择。2021年10月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 主题是如何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 大力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 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精准把握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方向, 全面推动制造业、 服务业、 农业等产业数字化, 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 全链条改造,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 叠加和倍增作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当务之急, 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强大引擎。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技术, 以数字化、 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 驱动业务应用场景实现数物融合, 为企业提供数据流, 在“数据—算法—算力”支撑下应对市场变化, 实现流程优化、 管理创新和资源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
二、 文献综述
1. 数字技术的作用机理。数字技术提升了企业处理非标准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能力。张敏和刘云青(2021)介绍了大数据技术, 回顾了财务与会计四个方面应用的非结构化大数据, 即音视频、 文本、 图像和社会网络关系。袁淳和肖土盛等(2021)利用机器学习方法, 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分工的影响机理, 并显著提升了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 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揭示了数字技术对企业边界的影响机理及经济后果。杨金玉等(2022)利用文本挖掘分析技术, 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 考察了客户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发现客户数字化转型具有溢出效应, 显著提高了供应商创新水平。
2. 数字化转型。汤萱等(2022)认为,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革新了生产要素体系、 企业组织架构和生产模式, 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企业劳动生产率。杜勇和娄靖(2022)认为,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升级并且该影响存在行业溢出效应; “底层技术运用”和“技术实践应用”均对企业升级有促进作用; 企业创新增加、 产能利用率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 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升级过程中发挥了中介效应。
3. 数字化转型成效。数字技术与实体企业融合创新了生产要素、 生产模式和组织结构, 数字化转型从改善企业内部治理和缓解融资困境两方面显著地提高了生产率, 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学者们运用实际案例研究了数字化转型绩效。例如, 刘淑春等(2021)利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连续5年追踪调查了195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效率, 探索了数字化管理的内在运行机制, 认为数字化变革的资本产出弹性远高于劳动产出弹性, 投入对数字化的影响随时间而改变, 数字化投资效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赵燕(2022)基于战略一致性理论和战略资源观, 利用2011 ~ 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分别考察了并购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资源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匹配情况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質量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企业升级是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渠道。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产能利用率、 创新意愿、 创新能力以及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企业升级。数字化转型本质上就是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业务模式智能化和管理决策智能化, 其目的是增收、 节支、 提效。学者们对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及绩效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但对数字技术如何重构企业价值链及其应用逻辑较少涉及, 本文尝试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三、 数字化转型是价值链重构新路径
1. 数字化是转型的技术基础。数字化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供产销等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重构, 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采集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和运用的管理方法, 是智能管理的技术基础。数字技术可助力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和处理, 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和管理效率。数字化以“技术—管理—价值”融合的价值生态为创新思路, 以丰富的算法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构建数据智能系统, 实现管理数据化和场景化。数字化基于区块链、 物联网和互联网, 实现数据实时采集、 处理、 传递和共享, 实现决策的前移和智能化。数字化是一个基于顶层设计的持续改进过程, 过程中既要解决技术迭代和业务创新问题, 又要解决二者融合问题。数字化的场景、 流程、 模式和产生的数据都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数字资产。数字化构建了企业内外信息生态共享系统, 强化了产业价值链的业财融合、 价值发现、 价值传输和价值决策等功能。
数字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链接转型。企业在万物链接的基础上实现业务数据化, 在数字空间中实现镜像化展现, 进而形成数字孪生。业务数据、 财务数据和企业大数据在数字平台上融合, 管理层依此进行数据建模分析和数据治理, 用数据赋能管理, 提高管理层的商业洞察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第二, 数字化的主线是数据驱动。利用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基于自然语言、 知识图谱的智能交互分析技术, 为管理决策提供可视化的定量依据。数字化就是运用数字技术将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转换为数据的过程, 也是将企业运营场景在计算机中模拟并将数据反馈指导决策的过程。第三, 数字化转型就是实现管理智能化。数据中台实时采集和处理业财数据, 实现了内部控制、 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在线化和数字化。在深度学习基础上, 系统自适应、 自学习、 自我更迭, 实现了管理和决策的智能化。第四, 数据驱动价值创造。当前, 企业已由业务流程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和价值驱动, 由内部控制转向价值赋能, 由集权的组织模式转向矩阵式的去中心化模式。企业管理要有数字化思维, 找准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 建立数字化财务共享平台, 构建数字技能体系, 赋能管理场景, 站在全局角度促进数字化转型, 利用业财融合方式促进价值创造。
2. 价值重构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数字化转型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技能, 重塑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环境, 促使企业增收、 节支、 提效, 实现企业价值发现、 价值决策和价值增长的一种管理方式。数字化转型, 转型是目的, 数字化是手段。数字化转型就是一场数字技术引发的系统性革命, 本质是战略管理和经营模式升级, 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核心竞争能力。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是价值重构, 不是ERP强调的业务优化。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数字技术研发推动企业生产要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 优化生产模式, 利用数字技术提供更具场景化的个性服务, 以满足客户需求、 提升运营效率。在数字化时代, 数字技术赋能经营业务, 实现业财技融合, 催生了新经济、 新模式和新的价值生态。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管理决策, 主动融入运营管理, 深度挖掘数据, 以便进行智能风险预警和动态决策, 实现管理思维、 经营模式和价值路径的创新。在数字化转型模式下, 基于数字技术的业务管理转向流程设计和系统维护, 使得运营管理重心转向商业洞察和智慧决策, 其根本任务就是重构价值路径。
数字化转型主要涉及业务、 技术和组织等三大领域。业务转型主要是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和运营收入, 重点关注全价值链, 以驱动企业价值增长。技术转型是构建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生态系统和工业互联网架构。技术生态系统是一个包括企业内外数字化能力和智慧的共生共存网络。工业互联网架构是数字化推广和落地的“骨骼”, 数据架构是确保“数据—信息—洞见—行动”实现的“血液”。组织转型是组织的文化、 机构、 机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变革, 是数字化转型的“大脑”。企业变革理念和行为是转型的行动指南。数字化转型包括: 其一, 生产数字化。主要是指生产设备具备数字化能力, 具有自我诊断和修复能力、 柔性生产能力等。其二, 业务数字化。以业务流程化和标准化为基础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和价值最大化。其三, 管理数字化。主要是人与人、 人与组织之间以数据交流为主, 以可视化呈现内容为管理对象。其四, 决策数字化。数字决策以定量化为主, 数据既是资源, 又是资产, 更是资本。数字化决策就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决策框架, 以数据共享化、 实时化为特征的智能决策。
3. 数字化转型是重构企业价值链的全新路径。数字化转型就是运用数字科技对企业的业务和组织架构进行重构的过程。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经济形势的变化, 同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 提高全要素效率, 实现经营数字化; 提高服务满意度, 实现服务敏捷性; 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网络, 实现产业链体系生态化。随着管理会計边界的延伸, 其可在数据中台支撑下构建创造价值的生态网络。基于数字化转型的三种企业包括: 利用平台撬动社会资源的价值放大者、 优化配置资源的价值整合者和充分利用资源的价值创造者。数字化转型是重构企业价值链的新路径:
(1)在线。基于互联网, 通过业务流程数字化实现组织在线和业务在线。组织在线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承载企业文化、 组织赋能、 知识探索的在线协同平台, 实现在线运营, 确保组织间无缝连接和层级扁平化, 促使内部协同更加简单、 高效和流畅。业务在线则是数字化企业的经营基础, 以客户为中心, 利用数字化打通线上线下销售壁垒, 创新商业模式。
(2)连接。通过数字化实现全要素的互联互通及企业内外连接, 包括组织的人员间、 物品间、 纵向价值链企业间和横向价值链企业间的连接。数字技术拓宽了管理边界, 扩大了价值生态圈, 实现了数字技术主动赋能业务和智能财务场景化, 管理层可基于数据中台的信息进行实时决策和价值创造。
(3)共享。共享是数字化企业的目标, 包括业务平台化和服务化以及数据资产化和可视化, 旨在实现全域端到端的数据共享, 聚焦于价值创造。数字中台的数据采集、 可视化呈现、 全域流动以及商业运用, 动态优化了以价值链为核心的敏捷管理、 资源配置和精准决策, 以应对市场复杂变化。
(4)智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智能: 一是业务流程场景智能, 体现在运用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等数字技术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智能替代, 实现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提升了企业的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二是管理决策智能, 主要体现在通过智能分析技术和模型挖掘数据的商业价值, 为决策者提供个性化、 智能推送的决策信息, 推动企业敏捷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人际合作智能, 主要体现在办公系统的一站式, 聚焦于数字化办公和全体协同, 从个体和团队两个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四、 数据中台是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源泉
1.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就是建设数据中台。数据中台是一种“数据优先”思维产物。管理数字化包括财务共享、 构建数据中台和智能运用三个关键点。数据中台是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框架和载体, 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数据中台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应对市场变化、 调整组织结构, 形成敏捷型组织, 提高了企业捕捉商机的能力, 有利于集中资源创造最大价值。数据中台节约了管理成本, 实现了业务精准管理, 改变了传统数据的纵向架构。数据中台是颠覆性的共享平台和数据架构, 是全新的技术建设思路和有机的业财融合平台。数据中台拥有数据采集、 分析和传输能力, 数据挖掘和应用开发能力, 数据治理和共享能力, 赋能技术和业务形成自我学习和成长能力, 自动跟踪和溯源数据质量的能力, 业财融合数据打通的能力, 以及隔离数据风险的能力。
进行数字化转型, 必然要建立数据中台。从技术角度来看, 数据中台是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的必经阶段。从业务来看, 数据中台是驱动业务发展的支撑平台。从管理角度来看, 数据中台实现了业财信息的整合和挖掘, 为企业决策提供量化依据。数据中台融合了财务数据、 业务数据和社会数据, 为企业的预算、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 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等提供重要支持。建设数据中台需要打通业财边界、 重组业财融合流程、 搭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以及构建数据池等。基于数据中台可以实现智能预算、 智能控制、 风险管理、 智能分析与决策, 提升价值管理水平。数据中台的基本功能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集信息, 打通各系统的信息壁垒, 实现业财融合信息的可靠性和共享性。数据中台是一种在数字科技加持下业财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 它是通过流程再造、 组织再造和系统再造, 将分散的业财融合信息集中在平台处理, 以改进服务、 强化内部控制、 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率。
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信息处理能力, 包括收集、 传播、 存储和分析的能力。这种信息处理能力有助于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促进企业互联互通,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业财共享数字化秉承协同、 共生、 链接和平台理念, 运用数字技术对企业内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采集、 挖掘、 模型分析以及可视化呈现, 发现数据价值, 从而推动数据中台建设。数据中台包含四个层次: 其一, 技术层。主要为数据中台提供技术架构, 包括数据采集、 清洗、 挖掘、 存储、 计算等。其二, 数据治理层。数据治理将数据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进行管理、 控制和决策, 主要包括数据标准、 安全、 访问、 质量以及生命周期等管理。其三, 数据分析层。主要是建立分析模型来进一步发现数据价值, 其模型有基础类、 融合类和挖掘类。基于数据中台, 利用深度学习和智能分析模型, 管理会计具备了自动处理数据的功能。其四, 数据应用层。通过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和呈现, 数据赋能管理的应用场景, 解决经营管理问题, 实现数据的商业价值。这也是数字化转型的终极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数据中台具有五个特征: 一是应用场景化。满足数据使用的个性化需求, 按照业务场景赋予相应的运用功能。二是能力服务化。数字化服务接口提供共享的业务能力。三是数据整合化。以业财融合为核心数据, 采集供产销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产业链的信息, 整合成企業的大数据湖。四是技术能力化。集成“大智移云区物”等数字技术, 构建数字化的技能框架。五是资源共享化。数据资源共享复用, 在此背景下企业实现了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
2. 数据资产是创造价值的重要生产要素。数据资产价值体系包括以下要素: 其一, 数据来源。按技术结构可划分为结构化、 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按区域空间可划分为企业内部数据和企业外部数据。数据源要经过数据清洗和整理才能成为基础数据, 其质量决定了数据资产的价值。其二, 数据融合。利用数字技术采集、 加工、 治理数据, 运用智能计算、 文本挖掘、 语义分析、 图像解析等技术, 将原始的数据加工成数据资产, 辅以数据的标准管理、 架构管理、 质量管理、 应用管理、 安全管理等系列数据治理, 使数据资产成为可以流通的商品。其三, 数据赋能。数据通过以下环节赋能企业运营: 对数据资产进行分类管理; 对数据资产进行建模分析、 价值评估、 知识图谱和算法库管理; 对数据资产进行目录和检索管理; 对数据进行开发、 授权和流通管理等。其四, 数据运营。数据运营是实现数据资产价值的渠道。通过企业画像, 可以掌控企业运营各环节情况; 通过监管, 可以实现智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通过数据穿透, 可以精准溯源业财信息, 为市场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数据中台提升了管理会计分析能力, 可以直接将数据输出到业财活动的应用端。管理层依据中台数据快速响应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开发部门贴近市场, 形成持续的应用开发能力。数据中台基于数字技术向管理会计提供数据资源, 可以实时监控运营, 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数据中台以真实可靠的业财数据向管理层提供商业洞察和价值发现的机会, 实现管理会计职能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数据来自于业务, 服务于业务。管理为数据中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数据中台为管理提供高质量数据和管理架构, 促进了管理会计创新与升级。基于数据中台, 实现了管理会计的实时化和场景化运用, 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动数据赋能。基于数据中台, 管理会计构建以下管理中心: 其一, 内部控制中心。业财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 可及时预警和纠偏。其二, 预算管理中心。将董事会批准的预算下发到各部门和各利润中心, 管理层通过数据中台的实时信息可以在线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和调配资源, 落实相应的责权利, 指挥全员全过程围绕预算展开工作。其三, 管理决策中心。数据赋能管理, 提高了管理层的商业洞察力, 助力其及时捕捉运营价值, 根据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情况及时做出管理决策。数据是一种可创造高质量、 高价值的资产, 是新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化管理本质就是精确的量化管理, 是一种用数据管控和决策的新型管理模式。管理会计将通过智能手段采集的结构化、 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汇集于数据中台。数据中台利用元数据管理的方法定义企业的数据资源, 实现平台数据标准化。管理会计报告利用智能技术构建模型, 以业财融合为创新出发点, 根据企业内外价值链寻找绩效动因。运营管理中的知识图谱为报告的分析提供基础知识, 数字化确保了管理会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智能技术提供了报告生成和可视化呈现的技术通道和载体, 提高了企业事前事中的控制能力。在数字技术加持下, 管理会计报告可以发现更多的主题, 以高质量的诊断方式和数据提高其决策价值。
3. 数字化思维是企业价值创造新思维。数字化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和认知的革命, 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能力升级。数字化转型=数字基建+数字技术+数字化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以客户为中心, 因为这三者的投入由客户买单。数字经济以客户为中心, 只有在客户获得最大价值时, 企业才能最大化自身利益。只有适应数字化发展以及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 做到思维敏捷、 团队敏捷、 业务流程敏捷, 最终实现组织整体敏捷, 才能建立起一套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运营机制。数字化赋予企业新的价值, 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型, 是对传统认知的颠覆。数字化转型的精髓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倒逼企业内部改革, 战略导向转变为以数据驱动, 决策者从经验判断转化为以数据说话和智慧决策; 打破组织间的壁垒, 形成柔性的数字化组织, 实现融合创新, 重构业务组合、 协同方式和管理架构; 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 打通横向、 纵向和端到端的数据流, 实现供产销数据互联互通功能。数字化转型中管理层应由“组织管理者”向“价值赋能者”转变。价值赋能者应具有全新的数字化运营思维:
(1)战略思维。企业战略要从线性战略思维转向生态战略思维。未来的市场是一个深度关联、 跨界融合、 互利共生、 开放协同的生态价值圈, 企业应在生态体系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思维。从战略角度看, 更应坚持长期价值主义, 从过去的零和博弈转变为竞争合作共赢, 从封闭的产业链转变为跨界融合的生态价值链。在生态战略思维下, 采用对称性资源配置原则, 发挥内在的核心能力优势和外部生态优势。
(2)价值思维。适应核心价值链数字化转型, CIO(首席信息官)从技术专家向产业跨界专家转变, 助力融合发展。数字技术促进业财融合, 为战略目标落地奠定基础, 同时业财融合加强了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控, 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数字化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数字化促进了业财融合, 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发现价值和传递价值。
(3)平台思维。适应企业市场营销模式向平台化转型需要, 数字技术应从面向内部向面向外部转变。适应数字化企业的发展, 企业组织结构应从金字塔的科层式转变为平台化的分布式。未来的组织应与战略生态化适应, 向扁平化、 去中心化、 去权威化、 网络化方向发展。平台化组织既是一种全新的组织, 又是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数字技术赋能平台, 可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4)去中心管理思维。生态战略下, 在平台化组织与人才合伙机制中, 组织是去中心化的。组织的运行以客户为中心, 不以权威机构为中心。去中心管理思维有利于洞察客户需求, 引导组织前进, 激活组织创造价值。这种思维以服务和产品战略为立足点, 深刻洞察内外部环境和商业模式,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并以战略业绩评价为导向,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质量。
(5)数据优先思维。数字化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数据、 算法和算力。数字化精准配置资源, 重构企业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产业链。数字化企业可以不分时间和地点不间断运作, 从而大幅提高管理效率, 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数字化要求业财信息数据化, 以数据优先的思维整合多维度信息和数据, 数字技术实时挖掘和处理数据, 以可视化报告全方位实时支持生产经营活动。数据共享实现了业务集中处理, 降低了运营成本, 提高了资源整合效率。
(6)要素社会化思维。数据共享对产业链贡献最大价值, 由独占思维向要素社会化思维转变。在数字化时代, 一切生产要素可链接、 可交付、 可社会化和全球化。企业要聚集社会要素为内部使用, 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价值生态圈。
五、 数字化重构价值链的应用逻辑
数字技术促进了数字化转型和经济效率提升。数字技术赋能内部分布式组织提高了业务分工与协作效率, 赋能消费全域和生产全链提升了业务贯通和协同能力, 全景融合了数字空间与现实空间, 创造了新的数实孪生叠加效应, 实现了数据和商业的双重价值(江小涓和靳景,2022)。
1. 数字技术赋能供产销业务, 拓展了价值空间。
(1)供应链管理。数字技术融入供应链, 优化了供应流程。企业依据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决策, 实现供应决策的智能化。传统的供应链主要是纵向一体化的垂直价值链。现代企业既是消费者, 又是生产者, 还是销售者。数字技术支持企业向网状发展供应链, 形成一张动态化、 网络化的虚拟供应网和销售网, 不仅拓展了供应渠道, 还拓展了销售渠道。这种网状价值链拓宽了管理边界和价值管理渠道, 推动企业由个体竞争转向生态圈竞争。数字技术链接供应商系统后, 在平台上充分比较价格、 质量、 供货期等信息, 节约了采购时间和成本, 同时稳固地建立了多渠道供应途径, 降低了信用风险。基于充分的采购信息, 企业实现了经济批量采购, 最大限度地避免库存积压; 同时企业进行集团化采购, 提升了议价能力, 降低了采购成本。在供应商、 采购部门、 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之间, 数字技术可实现供应信息的无缝链接和整合。
(2)产品和服务设计。针对消费者日益复杂的个性化需求, 数字技术能够高效满足消费者需求, 运用可视化工具与客户互动, 向市场展现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 最大限度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数据支撑, 企业由销售产品转向提供“产品+数据+延伸服务”。比如: 汽车厂商根据消费者数据可以延伸服务, 提供道路交通服务和客户俱乐部服务; 计算机厂商可以提供周边产品、 音乐、 游戏及其他服务。这样不仅提高了原有产品的附加价值, 还为企业开辟了新的价值通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实现客户体验数字化和运营管理数字化。客户体验数字化以客户为中心, 更加接近和持续性地赢得客户; 运营管理数字化能够实现定制产出、 缩短流程、 柔性供应、 敏捷服务和集成布局。
(3)市场需求预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消费者的需求呈个性化、 动态化特征。运用数字技术可从海量的消费信息中尋找商机, 从而更加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企业通过智能化、 自动化的大数据分析, 可以深层次地了解市场发展趋势, 精准地捕捉市场潜在的需求, 由此创造出新产品、 新服务, 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数字技术驱动新需求, 网络和新技术赋能新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以及新的消费模式等。数字技术驱动新供给,催生新型竞争力, 实现产品与服务的颠覆式创新, 最终实现高弹性自动化生产。数字技术推动市场加速重塑,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 市场出现多样化、 个性化、 实时化的需求, 迫使企业创新供给模式和提高效率。数字技术可提升获客能力, 实现降本增效, 发展和创新新产品, 获得市场优势, 进而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销售管理。通过数字技术从数据中挖掘市场信息, 制定动态的价格策略。运用数据模型, 可以在不同地区、 不同时间、 不同渠道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定价, 还可以根据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制定差异化价格, 极大地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最大化企业收益。数字技术促进了企业与企业、 企业与客户、 客户与客户的沟通, 促使企业由以前企业与客户的单向价值创造模式转变为企业与客户的多维度双向价值创造模式。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嵌入纵向供产销价值链和横向产业链各环节, 以技术信用代替了传统的商业信用, 大幅降低了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 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 形成了价值共创的生态模式。
2. 数字技术赋能运营, 提高了经营效率。数字化转型就是实现全面数字化业务, 通过数据和技术驱动价值链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优化, 构建数字化能力, 探索业务创新机会, 以价值创造为指引, 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 从而提升企业价值。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包括主体、 要素资源、 过程、 对象、 合作伙伴、 载体、 技术工具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包括五个方面的价值创造能力: 其一, 数字生态。主要是与价值创造的过程、 对象、 载体以及合作伙伴相关的能力。其二, 数字资产。主要是与驱动要素相关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三, 数字技术。主要是与技术工具相关的价值创造能力。其四, 数字基建。主要是与基础设施相关的价值创造能力。其五, 数字基因。主要是与主体相关的价值创造能力。
数字化转型使企业形成“差异化+服务化”的用户价值导向竞争战略, 最终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市场布局, 进而形成数字化、 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大幅提升经营效率。价值创造能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赋能经营管理产生价值: 第一, 赋能市场运营。利用数字技术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以客户需求推动销售, 通过数据分析提高合作效能。数据中台为销售提供实时数据, 以便掌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深刻理解和预测营销前景, 助力营销方案创新, 最终提升销售速度和客户满意度。根据采集的市场信息, 数字技术可以精准定位市场和客户群, 为产品研发、 材料采购、 生产制造、 物流管理、 售后服务等提供支撑, 最大限度地获得客户和增加销售量。第二, 赋能生产运营。数据中台可以提供多维度的业务场景, 打通价值链数据壁垒, 持续优化运营能力, 改善产品和服务的营销策略。数字技术向运营的各个环节和周期提供智能服务, 满足全域运营要求, 助力企业品牌建设。第三, 赋能服务运营。客户服务部门运用数字思维设计产品和服务, 确保精准适应市场需求。数字技术助力企业生产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 并形成体系。数字化下企业产品设计和生产周期越短, 其成功率越高。第四, 赋能财务运营。数字技术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和能力, 财务管理的数字化能力助力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数字技术通过采集业财活动数据, 可以实时出具管理会计报告, 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第五, 赋能价值生态圈。数字技术赋能企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 数据中台向链上企业提供共享数据, 从而增加了链上企业的价值黏性, 构建了一个共生共存价值生态圈。
3. 数字化赋能流程, 打通了价值渠道。
(1)内部流程增值。数字技术推动生产集成制造转型, 通过物联网系统链接到企业制造系统中, 实现动态、 实时的智能化控制和生产。数字化能够实时监控质量, 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 提高生产设备性能。基于数据分析可以改进产品, 提高研发效率, 减少生产要素消耗,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 数字化强化了生产合作网络, 拓宽了生产空间, 实现了供产销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提高了市场敏捷性, 扩大了生产能力。
(2)外部客户增值。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客户的信息收集、 交换、 分析和管理, 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 制造系统和销售链, 并将业财信息整合到数据中台。客户通过自我服务的方式融入企业价值创造过程, 积极影响价值传播, 提高客户服务的准确率和效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迫使企业不断缩短研发周期, 提高定制化水平。数字技术的仿真和分析功能使产品的迭代研发成为可能。数字化实现了制造系统和销售系统的融合, 实现了客户需求信息与内部生产和供应的精准匹配。
(3)组织流程增值。在市场经济中, 组织柔性是企业深层次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是实施战略和推进变革的前提。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转型成本高、 管理难度大。而组织的灵活性可以平衡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利益冲突, 同时也是确保敏捷制造系统运转和市场个性化需求实现的基础, 能够大幅缩短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周期。数据驱动生产流程, 产生价值洞见, 指导管理层运筹帷幄, 实现组织流程增值。
(4)流程自动化增值。自动化的工业互联网能捕捉运营数据, 链接资产和作业流程。工业互联网包括平臺层和应用层: 平台层拥有预处理产生的数据, 平台层运用可视化分析构建开放式的云操作系统; 应用层可以满足不同的企业场景, 形成平台的价值。工业互联网可以完美地采集和分析业财融合数据。企业的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 税务、 营销、 客户服务、 审计、 供应链管理、 项目管理等包含了众多不直接创造价值的流程, 数字技术赋能这些流程提高了处理效率, 将有限的资源投向价值创造活动中, 从而在优化管理流程的同时增加了企业价值。
4. 数字化赋能管理, 提高了决策价值。在数字技术和管理科学结合的基础上, 运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 经济学、 工程学、 数学以及计算机等, 对异质结构数据进行人机交互分析、 预测、 控制和决策的智能支持系统就是智能商业操作系统, 其核心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专家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处理, 实现了组织层级化管理向人机交互智能决策的转变。数据挖掘技术则是从大数据中发现、 传递和可视化呈现有价值的信息。基于这两种数字技术的智能商业操作系统, 将业务流程和数据融合, 为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刘光强和干胜道,2022)。数字化转型的实质就是构建智能商业操作系统。系统在采集和链接数据后, 运用智能模型来模拟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在供产销和人财物等各环节创建多角度的业财融合运用场景, 利于管理层发挥对业务的决策作用。
智能商业操作系统是一个动态拟合的基础能力系统, 运用数字孪生能力整合企业内外数据及上下游数据, 利用模型来分析运营状态, 利于企业高质量决策以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各种挑战。在智能商业操作系统下, 新经济模式广泛整合了联盟、 平台、 外包等形式的生产商、 供应商和代理商, 大智移云区物等数字技术拓展了企业的管理边界, 贯穿了横向产业链和纵向价值链, 使它们形成利益共同体。新技术的实时化、 共享化、 数字化以及智能化是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基于数据中台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了业财信息高度融合和无缝对接, 可以实时根据需要出具个性化的管理报告, 以便优化作业流程和经营决策。智能管理报告具有实时性、 共享性、 真实性、 完整性等优势, 并能够持续改进和创新。根据业财活动分析路径, 采用智能管理分析工具, 可以将业绩动因向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产业链逐层穿透, 自动寻找业财问题。借助区块链等数字技术, 轻松实现一图展现的关键业务动因, 自动生成多维一体的可视化分析报告(刘光强和干胜道,2022)。数字化的智能决策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综合管理作用, 在事前、 事中和事后全过程融入经营管理活动。这一系统从多视角、 模型化和大数据三方面提高了企业管理技能, 从而提高了决策价值。
5. 数字化重构商业模式, 捕捉新的商业价值。商业模式的数字化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数字技术从产品、 生产制造、 研发、 销售、 运营管理等多方面重塑企业的竞争优势, 有助于培育“专精特新”的深耕式发展模式, 推动企业发展高端价值链。数字化催生了以下三种商业模式:一是平台型。数字技术构建生态服务系统, 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而不是平台本身。具有扩展功能的云服务是数字化的推动力。二是定制型。数据贯穿供应、 制造和销售流程, 使得数字技术可以精准对客户画像, 构建数据模型, 实现多维交叉分析, 设计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为大规模定制奠定基础。三是体验型。数字技术为产品和服务解决整体方案, 快速地进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数字化构建的商业模式特征如下: 一是智能化。智能管理决策, 可精准、 实时地把握客户需求, 合理配置资源。二是一体化。企业横纵部门端到端协同运作, 高效解决运营问题, 形成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三是生态化。纵横价值链企业和部门共享数据, 以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形成互利合作的生态价值链。四是敏捷化。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构建敏捷的生产供应体系, 动态引领市场发展。数字化为制造行业带来颠覆性改变, 使商品权力从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将价值从传统企业转移到消费品企业。
可见, 数字化重构了商业模式, 捕捉到新的商业价值, 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的生产、 消费和服务方式: 一是捕捉消费者的数据和价值。数字化水平的提高给企业带来机遇, 数字技术利用数据推动产品创新, 并完善客户体验。数据的有效流动推动了数据资产化模式的实现。二是体验经济。数据支撑产品演变为服务, 服务演变为体验。未来收入将与产量脱钩, 与个人和社会的成果挂钩, 数字化将构建新的收入方式。三是新零售。在线购物日益普及, 但传统的体验销售与线上销售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全渠道的销售将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和消费方式, 使得产品价值的转移更加顺畅, 确保消费者的高质量体验。四是数字化运营。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 助力个性化定制和全渠道体验实现, 这是市场日益竞争激烈的必然需求, 也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六、 结束语
数字化转型是新的企业价值创造途径, 数据中台是价值创造源泉, 数字技能是价值创造核心能力。数字技术通过赋能供产销业务、 赋能运营、 賦能流程优化、 赋能管理决策和重构商业模式等五个方面, 重构了企业价值链。数字化赋能经营管理效率提升, 主要体现在: 更加准确的需求预测、 符合需求的产品设计、 优化库存和定价决策、 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赋能经营管理从而促进价值创新, 主要表现为创造需求、 提供数据—产品—服务包、 多源价值创造模式、 重构网状供应链、 构建竞争生态圈(陈剑等,2020)。
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有利于传统产业的质量、 动力和效率变革, 企业因此需要适应性调整各项职能, 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变革; 营销模式向精细化精准化转变; 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模块化转变; 设计服务与产品向迭代化版本化转变; 研发向互动化、 开源化转变; 工作方式向弹性化和多元化转变(戚聿东和肖旭,2020)。这些变革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提高生产效率。数字化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打破了管理的时空界限, 实现了生产服务流程高速智能, 降低了制造和物流成本, 更加高效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二是提高管理效率。数字技术使得决策更加实时、 智能和科学, 降低了认知偏差和价值偏差带来的代理成本。数字技术赋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实现企业事前、 事中和事后全方位全流程动态管理。三是提升创新效率。跨企业的生态价值圈使得企业之间信息互通、 数据共享, 有助于新产品研发和服务改进, 进而实现协同创新。四是生产要素融合升级。数据资产是继资金、 土地、 劳动、 信息之后的重要生产要素, 赋能上述四种要素, 可实现价值融合, 增强生产力。五是增强产业链协同。数字技术拓展了企业的管理边界, 催生了新模式和新业态, 价值网络的溢出效应和共生共存的生态模式大幅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陈剑,黄朔,刘运辉.从赋能到使能 —— 数字化环境下的企业运营管理[ J].管理世界,2020(2):117 ~ 128+222.
杜勇,娄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及溢出效应[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2(5):104 ~ 112.
江小涓,靳景.数字技术提升经济效率:服务分工、产业协同和数实孪生[ J].管理世界,2022(12):9 ~ 26.
刘光强,干胜道.新经济背景下的智能管理会计报告 —— 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技能[ J].财会月刊,2022(14):79 ~ 85.
刘淑春,闫津臣,张思雪等.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能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吗?[ J].管理世界,2021(5):170 ~ 190.
戚聿东,肖旭.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 J].管理世界,2020(6):135 ~ 152+250.
汤萱,高星,赖晓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J].财经纵横,2022(9):104 ~ 112.
杨金玉,彭秋萍,葛震霆.数字化转型的客户传染效应 —— 供应商创新视角[ J].中国工业经济,2022(8):156 ~ 174.
袁淳,肖土盛,耿春晓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分工:专业化还是纵向一体化[ J].中国工业经济,2021(9):137 ~ 155.
赵燕.数字化转型、战略资源匹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J].财会月刊,2022(20):62 ~ 69.
(责任编辑·校对: 李小艳 黄艳晶)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数字化与智能管理会计决策研究”[项目编号:HNSK(YB)22-16];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基于区块链的海南自贸港企业智能财务研究”(项目编号:721RC60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数字化重构企业价值创造路径研究”(项目编号:623RC517);三亚学院重点学科专项课题“基于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的产业数字化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USY22XK-04);三亚学院“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数字化的智能财务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YJGSX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