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政领导在“大思政课”建设中的着力点
2023-06-20杨爱民
[摘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高校思政课建设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党政领导是高校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执行人,要发挥思政课建设“指挥部”的作用,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大思政课”工作机制。同时,高校党政领导还要发挥思政课建设“作战部”作用,发挥特长优势,提高思修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实效;协同育人机制;可持续性
[作者简介]杨爱民,衡水学院组织部部长,河北衡水 053000。
[中图分类号] D6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1-0064-03
高校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窗口,肩负着高校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根本任务。思政课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党的执政基础和学生个人成长。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①随着党中央对思政课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宣部、教育部等部委围绕思政课建设接连出台多份文件,明确指出高校是思政课建设的主阵地,高校党政领导是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执行人,要求高校党政一把手和主要负责人要讲好思政课。
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党根据工作目标任务、工作对象,要求党政领导扎根群众之中,以授课等各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等党的骨干纷纷走上工人学校的讲台,为工人补习文化知识、宣传马克思学说。百年来,党政领导讲思政课的教育对象由工人、农民、战士到青年学生;教育阵地由原来的运动战、游击战转向课堂;教育内容也逐渐体系化、科学化。始终如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发展,始终如一不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非常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建设,在2019年3月召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全国上下形成了“人才培养、德育为先”的共识。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成效,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地方各级党政领导要进高校,进学生课堂,带头上好思政课。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晰了党政领导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目标和要求。随后,2020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进课堂讲授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党政领导在思政课建设中责任重大,倍感压力。如何把高校思政课建设工作走稳走实,考验着高校领导的智慧。毕竟高校思政工作只是党政领导职责中的一部分,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思政课建设方面。因此,高校领导一定要找准思政工作的发力点,善于抓住要害。从实施情况来看,高校的思政课不再是思政课教师唱“独角戏”,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都会承担不少于4课时的思政课教学,在校领导带动下,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党政干部也纷纷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之中,授课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二、高校党政领导发挥“指挥部”作用,构建“大思政课”机制
加强思政课建设,不能只盯着思政课教学,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校党委要牵头各部门开展工作调研,深入分析研判,把思政课建设与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有机融合,凝聚社会与学校力量,持续放大思政课建设的圈层效应。另一方面,要找准当下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短板,把工作重心放在补短板、抓实效上,力争短期内思政课建设取得更大的突破。
(一)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自2017年12月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来,各高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纷纷出台各种方案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在宏观层面,高校党政领导作为思政课建设中的“指挥部”,牵头做“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明确、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课程思政”工作机制。例如,上海很多高校都成立了“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記担任组长,并设立专门办公室,保证了“课程思政”改革推进落实。武汉大学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校、院两级部门紧密配合,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在微观层面,各高校设立并鼓励教师申报“课程思政”专项课题,邀请思政课教学名师为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培训指导,学校和各院系组织“课程思政”观摩课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打通了原有的学科壁垒和体制藩篱,最大限度地把专业课知识和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堂育人合力,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协同育人机制。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的建筑雕塑、校风、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各种要素构成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文素养,对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校园文化和思政课在协同育人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是高校开展隐性德育的重要渠道。高校党政领导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辅助作用,积极构建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
当前,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的互补优势有待于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党政领导应以战略眼光,探索构建校园文化和思政课教育协同育人的内在机制,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政元素,不断尝试高校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的新举措,推动高校文化育人的成效,与思政课教学一道共同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在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师生感情最深,也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他们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便利条件。目前来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由于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工作中互相交集、互动交流的机会很少,存在着“各自为战”的情况。如何让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协同育人的良性机制,是摆在高校党政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党政领导应当好“红娘”,出台政策,鼓励高校辅导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参与高校的思政课教学,与思政课专职教师一起共同打造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温度的思政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投入到学习当中,把自己打造成社会栋梁之材。
(四)完善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可持续性和常态化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学思悟行、知行合一的过程,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大思政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在这一观念指导下,大学的思政课必须走出课堂,走进基层、走向社会,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感悟融为一体,让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行,促使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境界切实得到提高。
当然,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相比,思政课实践教学更为复杂,实施难度更大。它涉及到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多方的沟通协作,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是无法实现的。高校的党政领导应主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校内思政课教学与校外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对接工作。征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对接好相关部门,开辟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设立思政课实践基地,形成思政课社会实践的可持续和常态化机制,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创造便捷、高效的条件。从实施情况来看,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走入乡村、社区、企业、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等,通过参观学习、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了解国情、感知社情民意,接受精神洗礼,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增强社会担当意识,为学习蓄能,为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高校党政领导当好“作战部”,发挥特长,提高实效
高校党政领导牢牢把握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要带头走进思政课堂,下沉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线,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
(一)结合日常理论学习,增强讲好思政课的底气。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做的是塑造灵魂的工作。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校思政课讲授的内容,不是普通的知识之学、记诵之学,更重要的是信仰之学。”③因此,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历一百八十余年成长演进所形成的时代新内涵、理论新成果与实践新活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讲好思政课的功底和底气。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厘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逻辑,深刻领会“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讲出信念的“党味”。唯有如此,才能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底气、有深度,才能让广大青年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自觉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充分利用本职岗位,发挥特长优势。高校党政领导带头讲思政课是国家相关部门下达文件作出的硬性要求,为了严格落实,还提出了具体的量化任务。高校党政领导在讲授思政课时一定要做到少而精,多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突出自身特长优势。
1.突出高校党政领导的政治优势。高校主要党政领导位处社会的管理层,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识强,这一优势正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任务高度契合。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而当前大学生受互联网良莠复杂信息的影响,在思想上容易受误导。党政领导进入课堂讲思政课,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凭借平时练就的政治慧眼,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作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帮助学生掌握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事物本质的本领,提高学生的政治定力,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
2.发挥高校党政领导的“顶层”管理优势。高校领导处于学校的管理层,具有较高研析、解读党的方针政策的优势。授课中可以把高校各部门在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成效和典型案例融入思政课教学当中,利于青年学生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世情、国情、党情与民情,从而坚定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把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心,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融入堅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三)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实效。现实中,思政课上大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再是懂不懂、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信不信的问题。如果对思政课理论产生怀疑,必然会排斥思政课,使思政课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因此,高校党政领导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授课嵌入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与讨论,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趋向。要善于用心用情、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全面、辩证、长远看待国内外发展形势。要注重培养学生抓住问题本质、理性辨别分析的能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认同。
思政课本质就是讲道理。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向学生传递深刻的道理,从情感上去打动学生。高校领导可以利用长期工作在学校所形成的丰富阅历,讲述学校建设发展的光辉历史,讲好校园故事,激发情感共鸣。寄语学生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努力做有理想抱负、本领过硬、奉献祖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注释]
①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73-374.
②张振芝.党政领导干部讲好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9):66-69.
③霍庆生.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的“五味”育人[N].光明日报,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