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化图形与几何教学?助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

2023-06-20许明坚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空间观念图形与几何数学思维

许明坚

【摘 要】深入探究小学数学中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途径,以及教学创新、教学策略,是构建理想小学数学的重要着力点,是发展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路径。为此,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就需要构建探究情境,以促进学生空间感知积累;用活信息技术,以助力学生空间想象培育;开展实践学习,以加速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同时,还应在教学中整合数学史话,以深化学生空间意识发展,丰厚学生数学学习内涵,使得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最好发展,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 空间观念 数学思维

图形与几何是新课标所明确的小学数学四大板块内容之一,它是小学生最不容易学习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细化图形与几何教学活动,努力为学生深入探究图形与几何知识提供便利,为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基于此,教学中教师就要更精准地解读教材内容,把握教学内容所对应的知识结构,并结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特别是抽象思维水平等,构建更利于学生实验、促进学生深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研究之中,深入地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让学生的空间意识得到培育和发展。

一、构建探究情境,促进空间感知积累

创设探究学习情境,助力学生图形与几何知识学习,是数学教学最基本的策略。为此,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积累,构建一系列图形与几何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观察几何图形,在动手实践学习中积淀几何知识学习体验,为抽象几何与图形知识概念、建立表象提供有力支持,助推学生空间感知积累。

比如,在“确定位置”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座位、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座位,从中感知每一个座位的空间关系,然后再把具体的座位演绎为图形,实现空间转移,刺激学生想象思考,促进空间感知积累。

笔者先设计“我说你猜”学习情境,结合班级中座位顺序,引导学生思考:第5组的第4个同学,他是谁?在问题引领下,学生会活用自身空间感知经验去寻找这个同学。可是,找出的同学并不是同一个人。此时,教师可以追问:“这是什么情况?你们怎么会找出2个同学来呢?”问题引发学习争辩,最终学生悟出:关键问题是第5组该如何确定。

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可以组织课堂教学互动,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必要的学习交流与辩论。活动让学生感知到“组别是列,是从左边开始数起的;第几个是横行,是从前往后数起的”。这样学生就初步建立了对确定位置的空间概念。

笔者接着设计“我找我说”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抽象的平面图中寻找一定的目标位置。观察屏幕上A、B、C、D等同学的位置,用所学知识去确定位置。学生会较为理性地说出每一个同学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紧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用数对确定位置。随着学习推进,学生能够明白数对中列与行的对应关系,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扎实的空间表象。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能构建相应的学习探究情境,给予学生自主探究机会,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去思考、去互动,势必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空间感知积累,助力其空间观念发展。

二、用活信息技术,助力空间想象培育

空间与图形运动变化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是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学习的难点。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要把信息技术灵活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让原本抽象的几何图形知识、图形运动变化规律变得更直观、更具体。这些具体生动的图像就会刻印在学生脑海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使得图形与几何学习的有效性不断提升。

比如,在“平移和旋转”教学中,就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化解学生学习的难点,让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得到长足发展。

笔者先把脉图形与几何学习实情。“平移和旋转”教学中学生对旋转的学习总体状况不太理想。究其缘由,一是学生对物体绕着某一点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的空间想象力不足,时常会出现偏差;二是学生的抽象思维不足以支持旋转距离的感知,导致难以把旋转结果正确地描绘出来。基于此,引入信息技术,用它的优势来克服图形与几何学习的不足,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变化中领悟旋转知识,感受旋转的本质。

接着,笔者用信息技术来深化教学。比如,在研究“把三角形ABC绕着A点顺时针旋转90°”这个课例时,可以利用动漫技术一步一步地呈现图形运动的轨迹,让学生感悟到旋转是需要牢牢地盯住一个个具体的点,或是一条条具体的线来研究,只有把这些点、线都能按照顺时针旋转90°,整个图形才会完成对应的运动。教学中用好课件,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动点B和C顺时针旋转90°的过程,直观地体现点、线联动过程,最终完成整个图形的旋转。

从中可以看出,用好信息技术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图形变化、图形运动的轨迹,为学生理解旋转、掌握旋转知识本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开展实践学习,加速空间观念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回归生活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进行着实践操作活动,并进行观察、分析与思考,可以提升学习感悟积累,促进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实现空间观念发展目标。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就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引导实践操作,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空间感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

笔者先設计“切一切、找一找”学习活动。教学之初,引导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土豆,说一说土豆的形状。紧接着,引导学生学习屏幕上的做法,用小刀把土豆切一下,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切土豆活动中,学生会发现一刀切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平整光滑的面,也就得到了长方体的一个面。随着学生从另一个垂直方向再接着切下去一刀,同样可以得到一个面,而且还增加了一条面与面相接的线。就这样连续切6次以后,再度观察,学生发现,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土豆变成了一个长方体,有6个光滑的面,还有12条棱、8个顶点。接下来,引导学生用活动形成的感知去找一找身边的长方体,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

接着,笔者设计了“做一做、议一议”的学习活动。在学生找到长方体之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做长方体的活动,让学生用小棒和接头做一个长方体。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形成更为直接的感知,并与切土豆活动的感知相互印证。学生会把自己切土豆的体验和做长方体的感受相互整合,初步得出结论:长方体是有6个面的,这些面可以都是长方形,也可以是2个正方形和4个长方形;有8个顶点,还有12条棱。

自此,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就会达到一种理想状态,长方体表象得到建立。可见,依托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动手实践学习活动,能够实现“做中学、学中思”的美好愿景,能帮助学生建立起长方体概念,使得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四、整合数学史话,深化空间意识发展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故而,在教学中有机地整合数学史话,是能够深化学生空间意识发展的。基于此,教师应紧紧依托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数学史话,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图形与几何学习活动,以及实践探究活动,有力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培育,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

比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营造具有数学史话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深思,进而对圆的认识实效增强。

笔者先创设较为别致的导入情境。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屏幕上的几句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圆,一中同长也”等。在数学课上要求学生去阅读这些话语,不仅会给学生以刺激,也会引发学生思考。于是,有学生提出:“老师,这是数学课呀!读这些话不是浪费时间吗?”

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参与这个疑问的思考。在辩论中学生初步感受这些话都是与圆有关系的。如此情景,会让学生对圆的认识学习充满兴趣。

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研究这些话语,从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如“圆,一中同长也”,当学生在用圆规画圆之后,再度阅读这句话,感悟也就不一样了,他们能悟出:一中是圆的中心,是圆心;同长是圆的半径,同一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以此类推开来,学生也能弄明白,同一个圆中所有直径也相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能利用好数学史话,并以此来构建教学情境,这样的设计既能提高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效率,也能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的空间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图形与几何教學中应充分关注学生思维特点,以及他们对图形和几何学习积累等诸多要素,采取较为灵活的教学策略,如创设实验情景、任务驱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新知探究学习之中,使之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思想者,让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充满活力,闪烁着智慧。

猜你喜欢

空间观念图形与几何数学思维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操作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探究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