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性探索
2023-06-20杨子欣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发展阶段优先支持“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推动乡村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只有优化融资模式、保持资金的持续投入,乡村振兴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本文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进行阐述,对绵阳市三台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及不足进行剖析,并提出了乡村振兴资金优化配置策略,力图破解制约乡村振兴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融资模式;融资难点;融资途径
本文索引:杨子欣.<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1):-12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6(a)--0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列为全党工作的重点。2018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接连出台“一号文件”,系统规划新发展阶段促进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国家政策持续发力,乡村振兴路径逐步清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由表1可以看出,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为不同阶段农业发展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
梳理2018—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要点可以发现,中央在农业领域的发力侧重点经历了从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这一发展轨迹与国家发展的战略演进是同步的,农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性作用体现得愈发明显。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助力,金融是农业强国建设的“能量流”“助推剂”,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 金融支持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是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要把政策支持市场与运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服务乡村振兴的组织结构、市场制度和产品体系,完善资金回流机制,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重点领域和瓶颈环节,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多层次、多方面的金融需求。
1.1 金融支持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
金融服务的不平衡会导致经济结构失衡,阻碍城乡协同发展和经济平稳增长。由于资本对利益的过度追逐,大量资金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农村服务缺乏、贫富差距加剧、城乡分割扩大。加强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就是要让金融资源更深入、更广泛、更快速地覆盖到乡村,推动城乡区域和谐发展,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1]。
1.2 金融支持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金融新要求,就是突出支农支小工作地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增加信贷投入。积极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满足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需求,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环节和关键领域。乡村振兴为金融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让金融重新回归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预防和解决系统性金融风险,缩小城乡差距,增强社会稳定和公平[2]。
1.3 金融支持是实践普惠金融的主要内容
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具有相同的宗旨。我国正处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普惠金融的核心是平等与可持续性,其目标是把金融服务推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人群中,实现金融由逐利到惠及全民的过渡,让被排除在传统金融之外的弱势群体和贫困地区也可以体验到普惠金融的好
处[3]。金融的支持,就是把新鲜血液注入乡村发展,提高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融合发展。
2 金融服务三台县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三台县是四川省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农业人口多。近年来,三台县政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重要领域和农业农村发展需求,通过政府财政撬动、各类银行金融资本驱动、各类社会资本推动,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2022年,三台县县域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粮食总产66.1万吨,连续四年全省第三;生猪出栏116.65万头,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油料总产17.54万吨,连续六年全省第一。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即将全面建成,全国生猪种业高地地位持续巩固;成功获评国家油菜制种大县,成为全国最大两系杂交油菜制种基地和唯一工业专用高芥酸油菜制种基地。乡村建设实现全面破题,新建成高标准农田5.5万亩,建设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314公里、自然村通村硬化路157公里,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分别达94.9%、100%。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9.21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达到102.06亿元,同比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74元,同比增長6.6%,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百强县。
2.1 完善支农服务体系
三台县是四川省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首批试点县,政府制定《三台县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引领金融资源服务乡村振兴。围绕建设“三农”金融先行县、特色金融示范县、数字金融转型县、信用金融示范县,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定期召开政银协调会商会议。持续强化担保+信用融资体系,建立梓信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引入绵阳科粮农业担保有限公司,推动开展银担合作。通过财政和银行金融资本撬动,三台县初步探索构建政府平台公司+金融资本+社会投资的乡村振兴建设投融资模式,全县3家政府投资平台公司、8家涉农银行、7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0余家农民合作社、超4000家家庭农场,为县域乡村振兴不断激发活力。
2.2 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近几年,三台县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和支农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强化资金引导。持续引导金融业将信贷资源聚焦到粮油保供、特色农业、乡村人居改善、农村农民富裕等重点领域,推动全县各银行机构加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支持力度。2022年,三台县签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个,总投资16.28亿元,推动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县域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超20亿元。截至2022年末,三台县涉农贷款余额超251亿元,较年初增速15%,涉农贷款占所有贷款的比重超70%。
2.3 强化适农产品创新
三台县推动金融机构立足县域优势资源,围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助推村集体增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强化模式创新。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建设乡村金融信用村;农信社创新信贷模式,通过“金融机构+农担公司+村集体经济”切实解决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各银行机构探索“强村贷”“乡村人才振兴贷”等信贷产品及模式,具体产品和服务类型如表2所示。
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融资难点
随着农业强国建设步伐的加快,三台县出台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发展空间和战略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也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3.1 资金需求的提高,对融资提出新挑战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三台县政府争创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提质、电力供应保障提升攻坚等行动,乡村建设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一是从融资主体来看,项目承贷主体负债率高。县域内乡村振兴项目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三台县目前共有4个集团公司,数量和投入资金有限,部分企业负债率高,不满足银行信贷准入条件。二是从融资模式来看,信贷模式有待创新。2017年以来,国家相继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等,不断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不允许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或由财政提供担保,给银行介入乡村振兴项目带来新的挑战。三是从市场竞争来看,存在普惠属性与商业运作的矛盾。当前,银行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普惠性的诉求,出现“精英俘获”的问题。就三台县而言,国有大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下沉服务重心争相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支持的主体而言,“掐尖现象”与“挤出效应”较为显著。
3.2 农业项目的属性,对信贷提出新挑战
乡村振兴项目大多存在缺乏收益、期限错配、缺乏担保等特征,不能达到银行融资门槛。一是收益缺少。乡村振兴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聚焦水电及道路等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此类项目绝大多数为公益性质,项目投资大且很难实现直接的经济效益。二是建设周期长。银行贷款多为流动性贷款,但是乡村振兴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长,需在一定时间内才能完成资金回流,两者之间存在期限错配,造成项目融资困难。与此同时,畜禽养殖、粮油种植和种业等工程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农产品市场行情也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这与金融资本追逐利益和规避风险的属性是矛盾的[4]。三是担保不足。农业资产很难形成有效抵押担保物及农户本身存在信用风险等问题,使得农业领域融资体系中缺少必要的信贷担保与风险补偿机制,特别是农村各类产权的评估、抵质押尚未形成完整有效、各方认可的机制体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定价入市等需要更多的时间探索解决。
3.3 信用体系的建设,对金融生态提出新挑战
乡村地区信用信息缺乏,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严重。一是部分农户信用意识薄弱。农村自身存在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农村客户总体信用意识不强,信用程度较低,如果贷款客户有“敢贷款、敢消费,但不愿还款”之类的态度或行为,就会发生贷款逾期、“冒名贷款”等现象,农村地区企业及农民违约、失信、逃废债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农户生产缺少规模化。三台县从事生猪养殖、麦冬种植的资金需求较为旺盛,但以三台县麦冬产业为例,多是“散而小”的单户种植,产、销未形成统一整体,由于价格波动产生供需失衡,信贷资金出现风险。三是金融服务没有与农村金融需求相匹配。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村人口主要由老人与小孩组成的特点愈加凸显,由于此类人群对移动支付等技术运用不足,农村地区对物流网点、信息服务需求旺盛,需要金融要素和资源向乡村领域下沉[5]。
4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面对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应按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加快形成政策性银行当主力、农村金融机构为助力、商业银行勇担当的金融支持格局,完善与三台县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机制,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三台样板”。
4.1 以示范创建为契机,打造“产业兴旺”新格局
目前,三台县正在建设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各金融机构要针对“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探索新的产品、新的推广模式,既解决融资难题,又提供融智支撑。金融机构要围绕“3+2”特色产业链,充分利用国、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和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优势,创新“麦冬贷”等区域特色信贷产品,推动“麦冬、生猪、粮油”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在进一步盘活农村资产的同时,促進仓储订单、生猪活体、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果苗木等抵质押融资,有效推动农村投融资机制的健康发展,为“三农”领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
4.2 以绿色金融为依托,焕发“生态宜居”新气象
“绿色、低碳、可持续”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促进经济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
立足三台县乡村资源禀赋,建设绿色产业项目库,从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完善绿色信贷模式、丰富绿色信贷服务等方面引导资金支持农村污水处理、国家储备林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太阳能发电等绿色领域,提高绿色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深化政银协同,进一步整合生态资源,增强企业绿色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缓解担保资源匮乏问题。强化同业合作,积极应用人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探索采砂权、排污权、指标权等还款模式,针对金额较大的项目组建银团给予支持,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助力农业农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4.3 以信用建设为支撑,构建“乡风文明”新风貌
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推进三台县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和平台建设,构建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参与的信用体系考核机构。制定和完善三台县农村信用评价标准和体系,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机构、跨部门共享公共信用信息,破除信用信息“孤岛”现象,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三项”评定工作。以农户建档为手段,做好农户基础信息收集、加工和评价工作,根据农户信贷表现和其他信用状况,结合村级组织意见,评定信用农户,实行差异化利率支持激励措施,构建农户守信格局,有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4.4 以金融教育為抓手,营造“治理有效”新体系
三台县要将金融教育作为乡村治理战略的有效手段,利用常态化金融知识教育,让广大群众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意识,持续提高农民金融知识素养。三台县要定期对消费者金融素养进行调查摸底,精准掌握不同人群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注的各类金融热点信息,提高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推进“金融知识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等专项宣传活动,优化“宣传+培训+体验”金融宣教模式,通过系统化、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形成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意识。
4.5 以数字金融为突破,塑造“生活富裕”新环境
银行机构要围绕“生活富裕”主线,全力做好普惠金融工作,塑造“生活富裕”新风貌[6]。打造金融服务场景,搭建好镇村与金融机构良好合作,加快建设示范助农取款点,增加便民金融自助服务点、ATM机和其他自助机具设备投放,提高全县乡镇服务网点覆盖率。创建数字化金融科技,大力推广乡村版掌上银行使用,实现农户足不出户办理金融业务。积极探索“金融+政务”服务渠道体系,依托乡镇便民中心建设,满足农户社保、医保缴费、政府补助资金批量代缴代发等需求,实现留守儿童学杂费掌银端缴费、学校事务系统化管理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5 结语
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资源,只有优化融资模式、保持资金的持续投入,乡村振兴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性探索实践,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在发挥金融作用、支撑乡村振兴方向形成了一系列的经验做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要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事业中资金优化配置问题,通过有效手段破解“钱从哪里来”“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效能”等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杨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挑战和对策:基于赣州市的调查与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9(2):60-64.
周晨.Z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2:15.
张航.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路径分析:以河北省泊头市为例[J].河北金融,2022(9):32-34+72.
彭童云.县域涉农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及路径选择[J].河北金融,2018(7):16-20.
陈小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8):88-91+123.
薛小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J].银行家,2022,263 (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