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的渗透意义及策略

2023-06-20唐通省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劳动教育小学语文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性格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使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巧妙结合,确保能够更为全面地影响学生个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科学培养,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各种劳动技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之中,体会劳动的乐趣。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策略,希望为今后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价值,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劳动教育  实践策略  渗透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5-0193-03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进行劳动教育的合理渗透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将劳动教育合理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使教育工作实现以劳育美,强化学生全面发展,为现代素质教育推广创造良好条件。

二、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一)教学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合理渗透,是现代教育发展中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可以强化学生课程学习,使学科价值得到有效提升。语文教师通过科学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劳动创造观和劳动审美观进行科学培养,使学生思维活动具有更大的创新力,使教學活动实现以劳增智的效果[1]。为了进一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发展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科资源进行科学应用,对潜在的教育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确保能够使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实现更为有效的结合。对于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劳动教育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人文性具体是指语文学科在提升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思想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优势[2],而工具性则具体是指语文课程在组织学生劳动实践训练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优势。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不仅可以对多学科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进行有效交流,为学生后续学习夯实基础[3]。语文学科不仅能够对学生表情达意进行科学引导,同时还可以进行人类文化的有效传递,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活动性,可以使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弥补,对其教育工作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讲授时,还需要强化学生语言能力,使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升[4]。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将劳动教育合理融入各学科教学,确保能够使不同学科的边界得到有效突破,对语文课程形态进行科学创新,合理丰富课程形式,使其课程育人功能得到充分体现[5]。

(二)劳育价值

对于语文课程教学而言,劳动教育的合理渗透可以使教育工作的精神、价值性和综合性得到充分凸显。劳动教育可以强化学生全面发展,通常情况下,在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时,需要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劳动过程中学会尊重劳动,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6]。在具体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劳动理念,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科学引导,确保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增强,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对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生存的能力进行科学培养,所以教师需要强化教育指导,使学生对劳动的光荣与崇高具有充分的理解。劳动教育的合理渗透,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诚实劳动和辛勤劳动的意义,使学生在后续劳动中具有更高的创新性。在现代新时期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劳动创作和社会生活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进行有效保障,推进学生全面发展[7]。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合理渗透,可以使学生更为充分地体会各种生活实践,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增强,对学生进行良好劳动品格的科学培养。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挖掘课程资源

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时,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教师通过科学应用教材文本,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劳动人民的品质,体会作者描述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与写作手法。同时,还可以对其相关劳动技巧进行简单介绍,此时,教师需要结合劳动教育需求,科学分解劳动教育知识在不同教学阶段合理分配知识点。同时,教师需要针对劳动教育需求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案设计和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8],例如在《朱德的扁担》教学中,部分学生会对朱德的扁担产生好奇,在完成本课内容学习之后,学生会对其产生较为深刻的认知,体会时代的艰辛,使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具有充分感受,该种文化熏陶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劳动态度,使学生对劳动产生更高认识,进行正确劳动意识的科学树立。

(二)深化教学观念

小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强化师生互动,对劳动教育空间进行有效拓展。教师在具体开展劳动教育时,需要科学品读教材文本中的重点词句,确保能够使学生更为充分地了解教材文本中与劳动相关的语句,使学生对获取劳动果实的艰辛历程具有充分感受[9]。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合理应用,对各种人物形象进行深刻解读。例如,在进行《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学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其课文内容进行通读之后,可以结合课文顺序讲解课文。随后,教师需要对课本中的图像进行合理应用,同时,还需要结合应用相关资料,对邓小平的个人形象与生平事迹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对邓小平的品质具有充分体会。最后,教师需要深入讲解教学重难点,例如,教师在进行《花的学校》一课教学中,学生会对“花的学校”产生疑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全文诵读,然后进行深刻讲解,使学生对“花的学校”产生明确认知,体会劳动群众栽花的艰辛,使学生对花草树木产生强烈的爱护意识。

(三)丰富教学方法

合理丰富教学方式,可以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使劳动价值观得到全面渗透,针对该种情况,教师需要对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应用,强化学生劳动兴趣,进行劳动教育的合理渗透。首先,教师需要实施情境式教学。为了实现劳动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语文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需要对互联网资源进行科学应用,提升学生劳动意识。视频可以使其教学效果具有更高的直观性,强化学生视听感受,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活动进行教学情境的科学营造,实现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有效拓展,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教学进行教学情境的呈现或还原,确保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体会劳动情境,对学生劳动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例如,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种植花生的过程,使学生对植物生长具有直观的感受,同时进行劳动知识的普及,确保能够实现学生劳动常识的合理增加。其次,需要实施活动性课堂。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第二课堂是其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科学应用课外教育,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突破,对学生主体性加强重视,使学生日常生活合理融入知识学习,强化学生劳动认知,对其劳动情感进行有效激发,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劳动能力的有效增强,此时,教师需要强化家校共育,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最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分享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各种手工艺品,通过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对其制作过程进行记录展示,并在班级内进行共享,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劳动的快乐与艰辛,引导学生共同分享劳动心得,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强化劳动体验

小学教师在完成《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植树活动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个人看法,此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组织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对植树知识具有充分了解,并通过笔记形式记录自己搜集到的相关知识,对其加强学习。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植树知识产生更为充分的认知,并对学生劳动观念加强训练。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植树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植树知识,体会植树的艰辛。在学生参与植树活动时,会产生不同体验。通过科学开展植树活动,可以进行各种劳动关系的揭示,避免学生思维混淆。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劳动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同时,还可以对其劳动素养和语言能力进行科学锻炼,确保学生能够更为高效地参与学习。就学生思想意识与情感角度而言,通过劳动,可以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对劳动产生的幸福感具有更为充分的体会,使学生对劳动的意义产生更为充分的认知。

(五)組建兴趣小组

在现代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中,小组学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保障学生身心发展。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构建写作小组、阅读小组等多种学习小组。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课外兴趣小组,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报纸的编辑,此时,学生需要自主收集阅读篇章,确保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科学筛选,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与课内阅读、写作进行科学对比,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主体性进行科学培养,使学生对编辑的艰辛具有充分体会。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构建小制作、流动红旗周报等学习小组,对于语文课程学习而言,小组学习具有重要价值,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情和劳动特点,组织多种兴趣小组,确保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其次,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例如“坏习惯VS好习惯”“野炊”“植树”等小组活动。

(六)加强家校联合

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家校合作是使学校和家庭在相互沟通的前提下进行有效配合,实现共同育人,只有在家庭和学校中对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才能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而言,家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强化家校配合,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如果想要使劳动教育得到有效渗透,必须强化家校合作,提升学生劳动意识,使其劳动技能得到全面提升。首先,教师需要组织家长会,邀请家长向学生讲解自己的职业经历,对其劳动部分进行着重讲解,确保能够使学生更为充分地认识各种劳动关系,使学生对父母工作的不易与艰辛具有充分体会。其次,在语文课程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劳动作业的科学设置。例如,在《剥豆》一课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父母共同完成一项劳动,使学生对劳动的乐趣具有更为充分的体验,进而确保能够使家长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最后,语文教师还需要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通过家长微信群或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劳动的意义,使学生家长充分了解劳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对学生进行主动劳动意识的科学培养,确保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保障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家长与教师积极配合,对学生家庭劳动进行有效监督。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进行“劳动十分钟”活动的科学制作,要求学生每天在回家之后参与家务劳动,此时,家长需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设置劳动任务,对学生进行主动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科学培养,确保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时,需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合理更新教学观念,为劳动教育的合理渗透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丰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劳动体验,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更为深刻的体会,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有效培养。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组建兴趣小组,强化家校联合,确保能够使劳动教育得到更为有效的渗透,对学生进行良好劳动品质的科学培养,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使其教育价值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张译方.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分析与建议[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91-99.

[2]吕敏燕.劳动教育在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课文中的渗透及其教学策略[J].林区教学,2022(2):74-77.

[3]覃李李.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2(7):40-42.

[4]王红蕾.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劳动教育的思考[J].读与写:上旬,2022(10):124-126.

[5]李桂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0(32):3-4.

[6]周春芹.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2(9):1-2.

[7]张璐.探析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19):150-153.

[8]李艳红,周雪英.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41(2):104-109.

[9]贾雪英.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3):40-41.

作者简介:

唐通省(1979年9月—),男,汉族,贵州册亨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劳动教育小学语文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