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3-06-20谢伦晞

南北桥 2023年9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实践路径劳动教育

[摘 要]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都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吃苦耐劳”宝贵基因的基础上,在马克思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本文探讨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完善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等方面的时代价值,并提出面向校内、校外和企业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项目名称]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广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升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GXSZ124);2021年校级科研专项项目(三全育人)“‘三全育人’视域下数据可视化劳动育人模式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Y2022-02)。

[作者简介]谢伦晞,女,湖南常德人,广东建设職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更在不断地发展世界。一方面,人类通过劳动实践不断发展生产力并创造、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另一方面,人类也在劳动实践中不断追求自我价值和自由全面发展[1]。对于个人而言,劳动是我们在社会中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在劳动中拥有职业并据此获得了生存与发展并实现价值。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而劳动教育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为“重要教育内容”,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思想指引。

1 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本性和社会发展的根源,人类通过劳动将自身与物质资料连接起来,也在改造世界中获得自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获得如此的成就无疑与时代发展、自然资源、国际环境、贸易投资等红利密不可分。培养一支爱劳动、能劳动、会劳动的劳动者大军,建设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加强劳动教育具有深远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的重要讲话中对劳动、劳动者、劳动教育、劳模精神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阐释:对于个人而言,劳动可以创造财富、获得幸福、实现梦想破解难题、铸就辉煌;对于国家而言,全国各族人民在辛勤、诚实、科学的劳动中接续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终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分析了劳动对于个人幸福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得以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1.2 完善发展国民教育体系的需要

我们党历来都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积累劳动教育的经验,并在稳步前进中获得发展。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讲话中强调“要通过各种措施和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牢固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为祖国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高度重视、构建体系、广泛实践、提升保障、加强组织等方面就各学段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指导意见,提出新时代劳动者应从思想、心理、道德、知识、技能等方面入手,在创新形式和优化内容中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3 培养堪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对应培养“善”“真” “健”“美”“实”的大学生,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教育并驾齐驱,一方面是在深入挖掘劳动的育人价值,培养大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品行中提高劳动教育的地位[3];另一方面也是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并切实解决当下大学生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技能欠缺和劳动价值观念存在偏差等问题。此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遭遇新常态并面临着发展需要突破瓶颈、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动力等问题,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堪称“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劳动者大军,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将成为重要的破局之策[4],而大学生本身也将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智力和创新支撑的劳动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辱感,并在感悟劳动带来的尊严感、崇高感和幸福感中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和当下的美好生活,奠定成长成才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坚实基础。

2 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

劳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近年来在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不断被强调且频现于政策文件中,得到了各高校思想意识上的高度重视和实际行动上的积极响应,这也使劳动教育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劳动教育和劳动课程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成果都在不断涌现,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促进了劳动教育和劳动课程的发展,从劳动教育的方案制订到劳动课程的教材编写,从劳动课程的开发到劳动实践的实施,都在积极探索中不断前进并初显成效。

2.1 校内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在校内劳动教育的实践层面,各高校一直以来都通过各种常规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包括但不限于饭堂、教室、图书馆、行政部门等的勤工助学岗位;学生会、校团委、各类社团等组织开展的服务师生奉献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整理内务、美化校园等日常劳动形式。通过以上的各种内容和形式所开展的劳动教育虽简单而日常,却是在潜移默化中营造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的重要形式。而在新时代,随着五育并举和劳动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等理念的提出、倡导、贯彻,教育部以政策性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劳动课程的必修课性质和学分学时等内容,劳动教育也由原来的不受重视而逐渐转变到如今的中心地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良好风尚在不断营造并形成。就校内的劳动教育而言,虽在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却仍存在不少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以趣味娱乐性质的居多,劳动教育相关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则相对较少,无疑会淡化劳动教育的氛围。如此种种,都不利于大学生劳动情感、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2.2 校外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校外劳动教育的实践虽在稳步推进,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劳动教育本身就蕴含着“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精神价值,在校外的志愿活动中,部分學生能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学生在其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培育了公益性劳动意识。例如,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身体力行地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在这样的劳动奉献中挥洒青春热血,也在服务群众中锻炼自我、消除利己排他思想。大学生无论是校外担任服务群众的志愿者,还是加入以“三下乡”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不失为较好的接受劳动教育培养社会意识的形式。就劳动教育中的生产实践和专业实习而言,依托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活动是校外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大部分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在企业中参与生产劳动也是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但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各方联系仍需加强。

3 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劳动则是人类开创未来最重要的形式。无论社会如何向前发展,无论劳动形态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开创,都离不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基于此,个人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通过讲授、从做中学、情景体验、探究等方法对年轻一代参加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实际训练,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5]。

3.1 面向校内的实践路径

对大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还是学校,因此需要深入挖掘学校的劳动教育资源。需要从学校层面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构建教育教学体系、强化相关课程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考核评价,从而加强劳动教育,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其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深刻认识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基础性地位,组织力量开发质量高的、学生易于接受的,包括劳动教育内涵、劳动观念及劳动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观,培育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劳动安全、劳动技术与劳动评价等课程内容。

鉴于劳动教育本身具有实践性较强且教育效果难量化等特点,高校应厘清并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关系,一方面,切实按质按量安排劳动教育相关的独立的“身体力行”的课程;另一方面,借鉴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在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的同时,也将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品德、劳动价值观等渗透到全学科、全课程中去,从而形成协同联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3.2 面向校外的一般路径

就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而言,无论是从通过日常生活劳动感知劳动乐趣到通过与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还是从通过公益服务劳动培养劳动情怀到在职业生产劳动中铸就劳动精神,都是为了促使大学生在为人民服务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投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复兴伟业。

结合专业特色,推行“专业+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劳动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以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安排学生参与生产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志愿劳动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增强学生公益性劳动的意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贯穿学生在校三年时间,努力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践劳动相结合,通过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享受劳动成果的喜悦,真正有所得、有所悟、有所获。与各类各级创新创业活动深度融合,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各专业的学生,终究需要输送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劳动岗位中去,成为劳动大军和创新人才中的一员。企业拥有最为真实、丰富且生动的劳动教育资源。通过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进一步开发面向企业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有助于充分利用企业在技术和设备上的资源优势,使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以指导企业劳动实践,提高工程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的实践能力,做到“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此外,企业还具有实训岗位、实践教师、技术案例、文化精神、劳动模范等劳动教育的资源,需要高职院校在与企业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合作中加以发掘。

4 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劳动教育既要适应时代的法治需要,还要提高其有效性和针对性。大学生劳动教育从“书本”走向实践,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心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劳动者的应有之义,更是新时代每一个大学生的迫切现实需求。为了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国家的发展,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提出了更全面而系统的要求,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劳动教育呈现形式多样化和内容规范化的特征。因此,需要全面、准确、科学地认识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本质、价值、意义和时代性,以及与德、智、体、美等教育的关系,方可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林克松,熊晴. “走向跨界融合: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认识与实践[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2):57-63.

[4]冯刚,刘文博.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19(12):22-24.

[5]檀传宝. 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实践路径劳动教育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