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良1积极”,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2023-06-20张韶红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6期
关键词:致癌物质肠癌大肠癌

张韶红

结直肠癌包含直肠癌和结肠癌两种类型,按解剖位置通常分为直肠癌、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3种。便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我国常见的大肠癌为直肠癌,发病主要与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癌前病变、消化道疾病、生存地区等因素相关,发病人群以40岁以上中年、老年群体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些年,随着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死亡率也明显提升,因此防控形势严峻,需要引起人们重视,做好相关预防措施。

树立良好饮食习惯

俗话说病从口入,大肠癌发病与饮食关联密切,饮食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低纤维,高脂肪,长期过度食用油煎、烘烤、腌制食品等均属于大肠癌发病的危险病因。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人体必不可缺的营养物质,其中有些成分已经被证实有预防大肠癌的作用。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对不同地区与国家居民的血液样本和健康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高的人患结直肠癌的概率偏低,含量低的人患癌概率偏高,这主要是因为维生素D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促凋亡、抑制肿瘤转移及血管生成等作用;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视黄酸缺乏可促进损伤的肠道癌变,导致肠癌,而维生素A可产生视黄酸,因此其对预防和治疗肠癌有帮助;还有研究发现,与习惯于高叶酸摄入的人群相比,低叶酸摄入者结肠癌发生的风险性升高30%~40%;钙能够与肠道中的脂肪酸和胆酸进行结合,形成无法被身体吸收的钠盐而最终被排出体外,可以减少患肠癌的风险。

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它们能够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吸附食物残渣中的致癌物质如亚硝胺和多环芳烃等,且能刺激肠蠕动、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从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的时间。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就容易促成结肠癌的发病。

油煎、烘烤食物大部分都是高脂肪的红肉,如牛、羊肉,而食用红肉本身就与肠癌相关。与此同时,煎烤时蛋白质会因高温而发生变性,产生杂环胺等致癌物质,经常食用容易诱发肠癌。同时,众多研究已经证明,经常食用腌制食物与肠癌风险呈正相关。究其原因,腌菜中钠含量过高是其一,其二是腌菜中的亚硝胺化合物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

除上述,食用霉变或者变质、黄曲霉菌含量比较高的食物,长期大量抽烟喝酒,也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食品,保持饮食结构合理,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减少油炸、烟熏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

建立良好排便习惯

由于久坐或者其他的生活习惯,很多人都有便秘的情况,而便秘也是诱发结肠癌的另一原因。这是因为便秘的时候,体内多余的排泄物或有害物质无法及时排泄出来,很容易堆积在肠道中,对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因此树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有利于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通常每日1~2次排便属正常,每次4分钟左右,排便时间最好固定,就算没有便意产生也要及时上厕所。肠道活动在晨醒、餐后比较活跃,所以较为理想的排便时段为清晨或饭后。如果你总是无视自然的便意忍住不上厕所的话,肠道的工作节奏将会被打乱,便秘可能随之而来,所以尽量不要“憋便”。在排便过程中尽量减少其他活动如看杂志、看手机等,以免导致排便时间延长。排便后要注意观察大便,健康大便的标准为:饮食正常情况下,每天排便顺畅,大便呈现黄褐色,没有恶臭,质地合适,排便量为每天200~300克。如果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或脓带血,就要引起警惕,这可能是大肠癌的信号。

坚持良好的运动习惯

大肠癌疾病还有一些诱发因素,比如,久坐的人,肠道、胃部蠕动减弱减慢,代谢废物、有害成分等易在结肠内滞留,刺激肠黏膜,而且久坐还会使得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患上直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大;长期从事轻体力劳动,缺少运动,不利于肠道蠕动,粪便不能顺利排出,自然增加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与致癌物质和肠道之间接触的时间,增加患病风险;同时,不爱运动的人容易发生肥胖,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包括大肠癌在内的众多癌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研究推测,肥胖者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体重者高出约30%。根据欧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癌症登记数据,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女性(BMI大于30)早发性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几乎翻倍;每周久坐超过14小时的女性,患病风险升高68%。因此,每过半个小时起身活动1次,坚持适度运动,是远离直肠癌以及肠道疾病的关键。

保持良好情绪和休息

我国“大肠癌高危因素问卷”中就包括“是否有不良生活事件史等”这一条,说明癌症与心理因素相关,精神受到长期刺激会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引起肠道黏膜血管收缩、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肠炎和溃疡的发生。精神压力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促使大量自由基生成,从而使得细胞更容易癌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学会调节情绪,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有压力时及时排解。

此外,熬夜也会减弱机体的各项机能,为细胞癌变创造机会。因此需要保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积极开展肿瘤筛查

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检查身体,尤其对于老年群体,更加需要做防癌筛查。鼓勵45岁以上人群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局部肠道病变,预防肠癌发生。如果存在胃肠疾病,特别是大肠息肉等癌前病变,则应该按照医嘱积极治疗。

如果存在大肠癌高危因素,如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本人有癌症病史;本人有结直肠息肉病史;出现以下这6种情况中的2项者:慢性便秘的病史、慢性腹泻病史、黏液血便、不良的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的病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的病史;粪便潜血或多靶点DNA检测阳性等,应该及时做肠癌早筛。

若饮食及生活方式没有大的改变,但排便习惯出现明显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便血、粪条变细或羊粪样便、排便不尽感,并且近期出现进行性消瘦,需要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现可高于90%。

猜你喜欢

致癌物质肠癌大肠癌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腌制食品
——早衰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化学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探讨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3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
C-erbB-2和CD34在大肠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