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在于都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意义
2023-06-20谢芸华管冬梅
谢芸华 管冬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实践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是中央苏区全红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进行了伟大革命实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因此,从百年党史的历程中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在于都的实践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接下来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伟大建党精神在于都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意义。
大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在于都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意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和积极的践行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1925年12月,毛泽东立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状,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他目光如炬,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是问题的中心,从中找出规律,决定发展方向。1926年夏,毛泽东担任第六届广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以下简称农讲所)所长,他运筹帷幄、着眼长远,主动担负起培养农运干部的历史责任,亲自编撰教材,把《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问题讲清讲透。来自全国20多个省的300多名学员在这里结业后像“围棋子”一样撒向全国各地,这些学员大多数返回家乡领导当地的农民运动。于都籍共产党员丘倜就是毛泽东撒向于都的一粒“火种”。1926年10月,丘倜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带着一同在农讲所毕业的乐平籍同学戴辉和满满一箱子革命进步书刊,以及两株象征着忠诚和纯洁的白兰回到了家乡于都。
当时的于都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让老百姓没有活路,土豪劣绅为模糊群众的阶级意识,挑起的派系、房分、姓氏之间的械斗也层出不穷。面对农村复杂的局面,丘倜和戴辉按照毛所长在农讲所的教诲,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基层组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发展党员,必须两位中共正式党员作介绍人”的要求发展党员。首先深入群众,发现进步青年,一个月之内就在本地发展了第一个党员张浩,又根据“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的要求,创建了于都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中共于都支部干事会。在支部干事会的领导下,短短2个月的时间,就发展了7个党支部。他们关注学生、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的利益,动员他们以组织起来的力量与地主豪绅和反动政府作斗争,推广广东海陆丰的经验,组织城郊菜园坝、水南一带的农民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斗争的深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浪潮,实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三个月组织成立了40多个农民协会,农运星火在于都点燃,燎原之势不可阻挡。于都早期革命的力量,为后来中央苏区的创建和长征在于都的集结出发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中央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在于都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意义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清党”运动后,在外地工作的丘倜、李英和在外地求学的李骏、肖大鹏等于都籍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听从党的安排,返回家乡,重建组织,贯彻“八七会议”精神。为加强党的领导,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建地方武装,他们依靠着东固的革命力量,开创了雩北特区,创建雩北特区体现的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是建黨精神的具体体现。
1929年初,毛泽东率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了解了雩北特区发展起来的地方武装——独立四团与东固革命根据地发展起来的地方武装——独立二团相配合发展,大范围进行灵活机动、飘忽不定的游击方式扩大根据地,给了毛泽东极大的启发。红四军和江西独立二、四团东固会师后,毛泽东率红四军打下长汀,在辛耕别墅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作出了“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的决定,勾画了中央苏区与湘赣边区域相连接的行动计划。毛泽东在于都还将东固和雩北特区的经验介绍给湘赣边特委,强调不能像固守井冈山一样搞“固定区域的割据”,而应该像东固根据地(连着雩北)那样采取“公开斗争与秘密割据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提到独立二、四团是“一颗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的领导。同年4月中旬,在红四军的帮助下,创建了雩都县(今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并召开了万人大会,点燃了于都人民当家作主、拥有土地、享受教育权力的梦想。在于都还召开了前委扩大会,作出了“一年争取江西”的决定,这个决定后来写进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之后,红四军从于都出发,拉开了短距离分兵、全面运用盘旋式打圈子的方式扩大根据地的序幕。
1928年创建的于都桥头革命根据地——雩北特区被陈毅誉为“赣南最红的地方”“群众斗争的代表”。毛泽东对东固根据地和雩北特区的独创性经验的总结和推广,为古田会议的召开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也为后来的陕甘特区的创建乃至改革开放建设深圳特区提供了历史智慧。
党和红军生死存亡之际伟大建党精神在于都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意义
一部中央苏区史就是一部反“围剿”的历史。中央苏区时期,国民党发动了数次反“围剿”,中央红军在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正确思想的指引下,取得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1933年8月,中央苏区达到全盛时期。中央苏区曾设五个省级苏维埃政权,于都先后隶属江西省、粤赣省、赣南省管辖,在中央苏区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于都作为巩固的大后方持续时间最长,源源不断为前方送去兵员和物资,并收留大量伤病员。体现着于都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党的无限忠诚,也体现着党强大的组织能力,干部群众信党,呈现出最好的干群关系,是建党精神最生动的展现。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由于“左”倾路线错误,完全否定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导致中央苏区大面积丧失,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中央红军不得不向外突围转移。1934年10月,8.6万名红军分别从长汀、瑞金、兴国等地撤离到于都集结休整以及进行武器弹药、人员、粮款、物资补充。在前后长达10天左右的休整中,于都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红军,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红军住,加紧赶制了20万双草鞋送给红军,为红军准备了4天以上的口粮。长征出发前夕,为了帮助红军架设浮桥,征集了800多条船只,老百姓把家里的门板、床板都捐献了出来,一位姓曾的老大爷把自己准备的棺材板都捐献了出来。长征出发时,于都有1.7万余名儿女跟随主力部队远征,输送了5000多名挑夫,收留了6000多名重伤病员。党和红军在危难之时,担当使命、敢于出发,在于都河畔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向外突围。于都籍红军战士谢宝金背着68公斤的发电机,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穿越了雪山草地,走到了延安,毛主席称他为“长征模范”。从红军夜渡雩都河到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率领的红军队伍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是伟大建党精神最为生动的实践和最为集中的反映。
为了掩护红军主力突围转移,中共中央成立了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红24师以及以于都为中心的赣南省各县干部群众、10余个地方独立团、游击队。留守部队在以于都南部地区为中心的雩、会、瑞边区坚持了5个月的游击斗争,直到1935年的2月5日,中央分局接到正在長征路上的中共中央局从鸡鸣三省发回的十万火急的电报后,才分九路陆续向外突围。中央分局领导的留守部队坚守苏区,其牺牲巨大。留守苏区的领导何叔衡、瞿秋白、贺昌、刘伯坚等等,他们都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兑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誓言。
留守苏区的地方干部和群众也牺牲巨大。项英在1935年1月下旬给中央拟写的电报中写道:游击队有发展,大多数为女性。这个信息既体现了兵员的枯竭,也体现了苏区干部群众作出的巨大牺牲。瑞西县委书记马德明,于都宽田畲族上堡村人,留守苏区期间,率领地方干部群众配合中央分局开展游击斗争,在返回家乡重建组织时被俘,敌人对他施以各种酷刑,硬是没有透露党的秘密。他为了实现死也要死在家乡,让乡亲牢记阶级仇恨的愿望,告诉敌人家乡的溶洞里有金银,诱骗敌人把自己抬回家乡,当敌人把他抬至家乡上堡的溶洞里,他纵身一跃,高喊“共产党万岁”跳下悬崖,为苏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前还将一枚戒指作为党费准备交给组织。他是忠诚、干净、担当的典型代表,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最高体现,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在土地革命时期,于都有10万人支前参战,6.8万人参加红军,1.7万人参加长征,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1.6万余人,新中国成立后参加过长征且健在的老红军200余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始终贯穿在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内核之中。
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在于都的生动实践和历史意义
2019年5月20日,在全党“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即将开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大爱来到于都视察。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瞻仰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参观了长征渡口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接见了8位红军烈士后代和一位烈士遗孀。在当年红军长征的渡口,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沉思良久。
今天的于都,是一座现代化的长征文化之城,到处都能看到以长征、红军命名的建筑、商铺、街道,长征文化成为了于都这座城市的重要文化标识。当下的红军后人,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接续先辈的光荣传统,组建了诸多公益性的团队,比如长征源合唱团、长征源宣讲团、长征源小红星讲解队、长征源演艺团、银河悦读长征源分站,以说、唱、演、写的方式,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故事、于都故事。
如今的于都,各项事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阔步前进,当前突出打好“长征文化、时尚之都、富硒产业、体育融合”四大品牌。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为龙头,深入实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样板工程、文化品质提升工程、文旅融合发展工程、长征文化走出去工程等四大工程。决心把于都打造成为展示长征历史的重要窗口、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基地、汲取新长征力量的精神家园。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为全面落实用好文化公园的要求,以敢于出发的勇气与长征沿线联动,拉动长征文化公园利用的内循环,为推动长征沿线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如今的于都视野更加开阔,目光更加长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两个结合”创新理论的启发下,这块有着2000多年历史荣光的土地,将会焕发出新时代更加绚丽的光芒。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于都的干部群众始终相信,只要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和长征精神,就一定能够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伟大建党精神在于都的生动实践是百年党史的一个缩影。伟大建党精神在历史的时间坐标中不断继承、发扬,激励着一个百年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我们用好百年党史的历史经验,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作者单位系于都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