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的早期军队建设中汲取奋斗强军精神伟力

2023-06-20郑红军楚宜

党史文苑 2023年6期
关键词:红四军人民军队士兵

郑红军 楚宜

95年前,两支具有光荣传统的军队汇聚在井冈山,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促进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和革命战争的进一步发展,掀开了人民军队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历史的崭新篇章。井冈山胜利会师后的红四军,经过一系列改革建设后,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建设最好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在南征北战中薪火相传、开枝散叶,成为许多功勋卓著英雄部队的滥觞,在军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历经沧桑,新调整组建部队历史脉络依旧清晰、传统荣誉归属仍然明确,红四军的优良传统早已融入人民军队的基因图谱。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这是习近平主席综合考虑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需要、我军现代化进程有序衔接等方面因素作出的战略擘画。号令发出之日,即是号角吹响之时。三军将士锚定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回望历史,红四军在浴血诞生后边打边改,边打边建,在硝烟战火中凝练出的宝贵经验跨越时空依旧焕发出真理的光芒,为我们今天的强军事业提供了丰厚滋养,助力人民军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首要问题,必须坚持政治引领、听党指挥,铸牢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

早在“三湾改编”时,工农革命军中就开始实行民主制度,部队在连以上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由士兵选举代表组成,参与对部队的行政和经济管理,组织士兵接受政治教育和做群众工作。这一制度经中共中央推广很快便在各地红军中相继建立。然而,士兵委员会建立伊始一度拥有很大权力,不仅可以处罚包括军官在内的违纪人员,甚至有权讨论决定部队行动等重大问题,助长了极端民主化的不良倾向。井冈山会师后不久的红四军,竟然出现了第29团的士兵委员会在第一次反“会剿”期间公然违背红四军军委原定作战计划,决定部队转进湘南的恶性事件,致使第29团被国民党军击溃,明明战斗力大为增强的红四军却遭受较大损失。士兵委员会建立后出现的极端民主化倾向严重影响了部队指挥的集中和战斗力的提高。随后,红四军采取了三项改进士兵委员会的措施:一是让部分军官参加士兵委员会组织,二是规定士兵委员会必须在同级军事长官和党代表指导下工作,三是对违纪者可以提出处理意见而无权直接处理。1928年11月,红四军对士兵委员会职能明确界定:“政治训练中要健全士兵委员会,使其全能代表士兵利益,参加军队管理,维秩(持)军队纪律,厉行士兵政治教育,对外作群众运动。”中共江西省委也在同年强调工农革命军“一切指挥须绝对属于党”。红军在明确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上保障士兵政治、军事、经济权利,在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的前提下建立民主制度。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96年来,人民军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任务为任务,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历史雄辩地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然而,党的十八大之前一个时期,郭伯雄、徐才厚大肆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污腐化,导致了部队作风形象断崖式下跌、干部塌方式腐败,给军队选人用人造成极大危害,给全军团结统一造成极大危害,给部队政治生态造成极大危害,他们违背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动摇我军政治方向和政治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扭住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关键,高度重视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指示,通过一系列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全军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人民军队在统一思想中强化政治引领,在革除积弊中提振军心士气,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生态更加纯正。

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贯穿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必须要筑牢思想根基。只有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在思想上政治上接受洗礼,理想信念才能更加坚定,对党忠诚才能更加自觉。强化理论武装,最根本的就是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认识向高处提领、学习向信仰扎根、工作向纵深推进。必须落实原则制度。推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整套原则和制度落地落实,就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理解认识,强化刚性执行,加强监督问责,特别是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带好头,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中讲条件、打折扣、搞变通,切实以实际行动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的模范执行者和堅定维护者。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特别是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关键来抓,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确保政治建军的各项要求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备战打仗是人民军队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必须坚持以武止戈、敢打必胜,锻造制胜未来的本领

井冈山胜利会师后的红四军,战斗力大为增强,连续取得了一系列对国民党军军事斗争的胜利。然而,叶贺旧部、警卫团和平浏农民,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只剩下三分之一。红四军骨干力量的不断折损,使得兵员补充迫在眉睫,实际情况是“能找到游民补充已属不易”。同时,“普通的兵要训练半年一年才能打仗,我们的兵,昨天入伍今天就要打仗,简直无所谓训练”。军事训练的缺失致使红四军的战斗力受到一定影响,之所以在作战中依旧占得上风,“只靠勇敢”。因此,红四军强调:“军事技术须加强训练,对于下级干部的军事指挥更应注意,方足健壮红军战斗力。”为了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事技术,红四军在宁冈砻市龙江书院创立了红军教导队。教导队以军事教育为主,兼学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有队列、单兵刺杀、地形地貌、军事指挥等内容。毛泽东同志还亲自到教导队强调加强战术训练和夜间训练,并将战术总结为“十八个字”和“十二个字”,即“利用地形地物,发扬火力,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在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下,教导队的训练内容不断调整充实,更加贴合实战,“学员们从课堂和操场被拉到野外摸爬滚打”,这些未来的基层指挥员经过淬火后分配到部队,提高了部队的整体技战术水平,也使得红四军的战斗力得到普遍提高。

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能打胜仗是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我军素以能征善战著称于世,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战绩。但能打胜仗的能力标准是随着战争实践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以前能打胜仗不等于现在能打胜仗。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引起了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深刻变化,日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部队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备战打仗能力全面提高,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全面提高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必须增强联合作战能力。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打的是联合。为使联合指挥更加顺畅,联合行动更加高效,联合训练更加常态,联合保障更加协调,就要强化军委战略指挥功能,加快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整合军种作战指挥职能并融入联合作战指挥体系,使人民军队在联合的聚变中实现作战能力不断提升。必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重视和加强军事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实”字当头,坚决贯彻战训一致原则,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必须大力培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革命军人的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培育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要坚持用职能使命催生,用优良传统熏陶,用战训任务磨砺,用崇高荣誉激发。

三、教育管理是人民军队转型重塑的基础工程,必须坚持从严治军、以情带兵,砥砺作风优良的初心本真

红四军的教育形式多样,经常与宣传工作、文化娱乐活动相结合,在自主学习和潜移默化中教育广大官兵;红四军的教育内容丰富,在文化教育过程中贯穿政治教育,在纪律教育过程中结合思想教育;红四军的教育覆盖全面,针对连队士兵、机关勤杂人员,有一定文化和政治知识的士兵,大中队干部、指定人员三类不同基础人员,通过普通班、特别班、干部班的不同方式因材施教。因而,“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在多措并举唤醒红军阶级觉悟的同时,红四军还通过颁布纪律依法管理军队,以“三条纪律六项注意”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维护红军形象的军容风纪细则:“军装整齐,帽子戴正,鞋子不要倒拖,不要沿街一边吃东西一边走,不要满街大叫大笑,不要在街上吵嘴打架……”而对于违反党的政策的人员,红四军在处分惩戒的同时也注重批评教育。1929年1月,部队中两个负责人员在没收地主兼商人的铺子后被停职反省,一个月后,“毛主席又亲自同他们谈话,严肃耐心进行教育,当他们承认了错误,作了检讨后就恢复了原职”,体现了红四军教育管理互为补充的运作方式。此外,党代表在红四军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28年颁布的《红军第四军党代表工作大纲》明确了党代表对部队教育管理的职责:“對于党的主义及政策,应该随时使士兵了解,并须每天上课,随时讲演,参加士委工作,猛力使士兵文化程度增高……关于纪律,应该向带兵官随时随地督促士兵遵守,并使士兵与官长关系密切。”

严格的教育管理是人民军队永葆性质、宗旨、本色的必要条件。教育管理工作是军队进行各项建设的基础,是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教育管理工作对于部队建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秩序,培养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维护良好的内外关系,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部队的教育管理往往是在战斗间隙见缝插针进行的。在当时官兵成分复杂、思想形形色色、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教育管理工作实效经受住了检验。当前,军队建设时代背景、内外环境、组织形态发生巨大改变,官兵思想行为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给部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军队教育管理工作虽然总体形势稳中向好,但与新时代新体制新使命对标对表,军队教育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够,老观念、老思路、老套路、老办法、老手段、老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严格部队教育管理,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必须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兵以治为胜,治以严为要。要坚持依法从严,做到严之有据、严在法内、严得科学,把严格和科学统一起来,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性、感召力。拘旧方不可疗新疾。要多费心思、多花功夫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形式、新方法,努力消除思想与现实的“剪刀差”,增强教育管理对象的“参与感”,真正做到接地气、有温度、能走心。必须满腔热忱为官兵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确保教育管理工作实效。要知兵、爱兵、育兵,始终把官兵的冷暖放在心上,维护官兵合法权益,把广大官兵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官兵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齐心协力把全军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四、军民团结是人民军队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必须坚持宗旨本色、凝心聚力,谱写剑犁协奏的华美乐章

1928年,中共中央就指出“不以群众为主力的单纯的军事行动至少是一种变形的军事机会主义”,群众工作的开展与否被视作是否存在“机会主义”的评判标准之一。毛泽东在井冈山也常常对官兵们说:“人人要会做宣传群众的工作,人人要会做组织群众的工作。”五斗江战斗胜利后,永新县城被我军攻占,毛泽东随即率领第31团一部来到永新西乡塘一带做调查工作,开展土地革命试点,“贫苦农民分得了田地,个个喜气洋洋,参加革命的多了,生产积极性也高了”。深入全面的群众工作,使当地群众全力拥护支持红四军。在随后的第一次反“会剿”永新围敌过程中,永新县、区、乡各级赤卫队、暴动队以及青壮年,组成23个每团高达1500人的“赤暴团”。“赤暴团”配合红军不分昼夜袭扰当地敌军,组织群众“坚壁清野”,把一切可供食用的物品全部埋藏或运至山中,甚至把水井填掉,把碗筷都藏起来,使国民党军队找不到任何物资供给。第31团和永新数万革命群众齐心协力,以四面游击的方式,日夜不断袭扰敌人,将赣军11个团围困在永新城内及附近30里内达25天之久,遏制了敌人对根据地中心的推进。

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90多年来,人民军队为求人民解放浴血奋战,为保人民安宁甘于奉献,为谋人民幸福勇挑重担,为护人民安危挺身而出,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奋斗、为人民战斗。我军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随着新军事革命深入推进,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但“战争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铁律没有也不会改变。特别是信息化战争,具有平战一体、前后方一体、军民一体的显著特点,这就更加需要人民这个“靠山”。

发扬军民一家亲、鱼水情谊深的优良传统,为军政军民团结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必须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深入做好双拥工作,就要强化宗旨意识,赓续传承拥政爱民的红色基因,切实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根本态度,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必须履行好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神圣职责。我军奋斗所指、聚力所向,就是为了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为了万家灯火,革命军人要时刻保持高度戒备,练就战之必胜的过硬本领,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必须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人民子弟兵不能缺席。为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就要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作者简介】郑红军,陆军步兵学院军政基础系政治工作教研室主任、教授;楚宜,陆军步兵学院军政基础系政治工作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陈 影

猜你喜欢

红四军人民军队士兵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士兵独白
人民军队忠于党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
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