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3-06-20张春芳
张春芳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之中。尤其是在新课改中,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这不仅是提高小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要求,也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概念,指出了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研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展开了分析,提出了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科学 策略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5-0082-03
一、引言
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小学教育的大势所趋,具体是培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工作当中必备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在自己终身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品格。研究表明,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以自身全面发展为基础,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小学科学知识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促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创新,进而把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地培养出来。
二、小学科学与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科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今后小学生科学领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小学生初步具备科学素养方面意义重大。而核心素养则是一种学生必备的适应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素养。小学科学教学如果重视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则可以使得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并推动小学科学教学规范有序地展开。具体来说,为了把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培养出来,教师就要以小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小学生的文化底蕴、自主学习及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把小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身体健康、责任担当和思想品德方面的综合素养培养出来。所以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要想培养出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把自己的学科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升上来。
三、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目标
小学科学教学必须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小学生有着前瞻的思想意识,而且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最后要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相关学科的科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应当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热情、认知能力、社会责任感为最终目标。
(一)培养学生探究热情
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热情,可以让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去。在培养小学生探究热情的过程中,可以把科学知识渗透其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也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了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认知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其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科学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小学生形成认知能力,可以让他们主动了解事物的构成和发展规律,并把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和探究能力培养出来。
(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也有利于树立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小学生只有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才可以在长大后积极投身于国家和民族的建设事业中。同时,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不利于他们认清道义与真理,不会形成甘于奉献的意识,只会助长他们自私自利的意识,进而在走向社会以后不能起到正向作用。通过科学学习促成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小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也会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让他们从小就克服自私心理。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學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小学生只有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方案,对教学过程和方法做出详细的规定,为了确保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师都会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点燃小学生的学科热情,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教学中存在赶任务、赶进度的现象。这种相对单一形式的教学形式,严重的情况下他们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所谓“高效率”的教学形式只会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造成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效果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造成学生不能有效参与教学活动。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让小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小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基本内容传递给小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精神,进而把他们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培养出来。因此,教师要尊重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否则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同时还会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教学缺乏深入,缺少人文关怀
小学科学教师通常认为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没有必要渗透人文关怀。但是,科学教学虽然严谨性较强,但是与人文教学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既要尊重科学事实,又要融入人文情怀,两者存在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关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必须与人文情怀密切地结合起来,二者起到互相包容和促进的作用,人文情怀在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五、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一)问题教学,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
问题引导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新课改后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将之与情境教学法实现了紧密的结合,通过问题创设情境展开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凸显出来问题教学法的优势,科学教师采用问题教学,促使学生在融入科学知识探究的氛围中,锻炼小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他们的后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经典音乐,然后提问:“这么优美的旋律是如何产生的?”由问题把新知引申出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随后继续设问:“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这么悦耳的声音是从什么部位发出来的呢?”通过问题导向,让学生主动探究,进而引申出“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呢?”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鼓励学生谈论和探究,学生会说“与空气有关”或者“与弦的拨动有关”或者“与敲打有关”。最后教师接着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现象证明声音的产生与一些因素有关?”让学生们做出大胆猜想后,引导他们用工具做出撞击、敲打、摩擦……产生声音,这样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进行直接的体验,开动大脑思考和认知声音到底是如何产生的,运用科学知识转化分析解决问题。
(二)探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科学是一门需要探究来学习的学科,提高探究一定会涉及科学。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展开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在探究科学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科学思维。学生在探究性环境中,交流和沟通的欲望就会更强,能够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保证科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把盐析出来》一课的教学中,小学科学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展开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浓烈的兴趣,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课上教师可以首先提出:“同学们,如果我们不小心将食用盐倒进了水中,能不能想方设法将食用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呢?”学生们就会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有的学生说:“盐已经与水融合在一起了,分开是不可能的!”有的学生说:“并非不可能,如果食物过咸时就能通过加水来调节,那么减少水份也可以把盐析出吗?”教师答道:“这好像可以的,老师给大家一杯盐水,大家想想如何把盐与水分离吧!”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运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来减少水的含量,最终得到食盐,然后认识食盐是可以从水中溶解和析出的。小学科学教师通过鼓励探究让学生动手展开实验,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用好素材,引导夯实基础知识
在《雨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是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天气的概念和不同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天气”素材充分利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分析、观察和探究,最后得出来相关“天气”产生的原因。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一般现象归纳出科学规律,契合小学生心智特点,锻炼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核心素养。同时将基础知识与自然现象密切结合,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接受知识到深入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显著提升,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把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营造出来。运用“天气”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使用合适的素材类型与形式,尽量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的内容,整合使用声音、图像、文字手段,找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以此产生学习的驱动力,激励小学生主动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教师在帮助学生了解“雨是怎么产生的”过程中,可以制作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示各种下雨的动态视频。然后用动画展示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让学生看到云中水滴形成雨滴的途径,一种是云中水滴自己凝结增长,另一种是互相碰撞使得水滴相互结合,唤醒学生认知“雨”的概念,以视频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雨的产生过程,更加使得“雨天”概念深入小学生的心中,奠定了他们坚实的学科知识基础。
(四)作业分层,满足所有学生需求
作业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并强化他们理解、记忆、掌握与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但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教师布置的作业是统一无差别的,不能体现出对不同学习能力和层次的学生的尊重,这不仅不能让优等生实现有效的提升与突破,还会对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较大的打击。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对不同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提前了解,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后作業的设计,使作业包含的难度体现出差别,符合知识结构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作业中有效巩固与掌握科学知识,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另外,教师也可以针对同一道题目设计不同的要求,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起到“补差”和“提优”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光的传播》时,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光源,理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以及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等方面的知识。在教学结束后,为了巩固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教师可以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差异,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会设置一些简单的光的产生和速度等作业,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等探究性较强的作业。这样通过作业的分层设计,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六、总结
综上所述,科学学科知识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可以给学生带来直接的体验,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体验科学的奥秘和力量,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和提升学生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屠利峰.蕴育科学素养 奠基科学人生——探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 2017(3):28-32.
[2]仲毓.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2):32-36.
[3]李小海.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2019(7):242-243.
[4]吴秋影,高翔.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创新教学设计策略[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9(4):53-56.
[5]庄垂迪.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5):32-33.
[6]金卫国.刍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低年级教学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2019(5):77-80.
[7]梁彦成.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21(4):24-26.
[8]梁东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以《简单机械》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2022(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