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3-06-20杨莹
摘 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帮助其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提高其自理意识和环境适应能力,是小班幼儿教师的重点工作任务,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文章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领域目标,对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展开探讨,从晨间互动、领域学习、一日生活、区域游戏、家园共育五个视角出发,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幼儿家长及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目标;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杨莹(1969—),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自我服务能力指对基本生活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小班教育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主要分为培养其行为习惯与生活习惯两个方面,如独立进餐、自主更衣、整理个人物品、树立卫生意识等。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是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小班幼儿教师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中的培养目标及教育方向进行适度引导,协同家庭教育,让幼儿大胆去做、放手去做,在实践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目标概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与《指南》等文件中,为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建议。教师与家长应认真研读文件中的建议及教育精神,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在服务自己中感受生活的快乐,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收获成功、获取快乐。
关于“安全卫生”的培养目标,小班幼儿要了解盥洗的正确顺序并掌握“七步洗手法”;学会开、关水龙头,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良好习惯。关于“生活环节”的培养目标,教师应以幼儿一日活动为依据,提出多种培养方向,例如独立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餐后擦嘴;独立入睡、起床,学会自己脱鞋袜、换衣服、解扣子;学会大小便的姿势,能准确向老师表达需求,学会自己提裤子。关于“个人与公共卫生”的培养目标,教师应要求幼儿学会使用手帕、纸巾、湿巾维护卫生;能将使用过的物品放回原位;学会整理玩具与图书;能做力所能及的集体或家务劳动[1]。
二、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策略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生活与游戏是发展幼儿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通过直接操作与亲身体验,能获得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工作中,教师与家长要利用好“生活教育”的优势,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一)晨间互动,给予幼儿动手的机会
幼儿清晨入园包含多个教育契机,教师要注重引导,加强幼儿与教师、生活、环境的互动,为其创设多个动手机会,在实践活动与真实情境中展开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幼儿的能力,激活并强化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让其意识到自己能完成简单的工作,并在做事的过程中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为自己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感到骄傲。
清晨入园包含晨检、放置物品、自由活动、做早操等环节,教师可对这些环节进行开发,加强教育引导,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得到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晨检环节中,教师可让幼儿自主配合教师完成晨检工作,如配合教师测体温,自己拿着健康卡并将其放到卡槽中,独立完成手部消毒工作等,使幼儿在自主操作中逐渐学会服务自我。在放置物品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放置书包、衣物,学会整理衣柜中的物品,并尝试自己更换室内鞋,在生活中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减少对教师及长辈的依赖。在自由活动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想要玩的游戏,自主选择同伴、道具、场地等,让其学会设计游戏内容与方式,强化幼儿的自主意识。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将道具放到原位,保持活动场地的整洁性。在早操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排队,有序回到班级。晨间活动蕴含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加强对活动内容的开发,放手让幼儿自主成长,让其在实践中获取更加丰富的经验,在不知不觉中增强自我服务意识。
(二)领域学习,树立自我服务意识
1.语言领域,绘本儿歌共渗透
语言领域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为主,故事讲述、师幼交谈等途径,对强化幼儿的语言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时,教师可利用语言领域的学习活动进行,如借助儿歌与绘本向幼儿渗透相关的知识,丰富幼儿的学习技巧与生活经验,使其在趣味学习中达成相应的教育目标[2]。
在绘本故事的选择中,教师可根据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教育素材。例如,在强化幼儿的独立入睡能力时,教师可选择《别让鸽子太晚睡!》《不睡觉世界冠军》《睡觉去,小怪物!》《不玩夠,不能上床睡觉》《再过10分钟就睡觉》等绘本,这些故事以“睡觉”为主题,能让幼儿了解到早睡的益处与晚睡的消极影响,学会独立入睡并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在强化幼儿的个人卫生意识时,教师可选择《我爱洗澡》《我的百变浴缸》《一起刷刷牙》《我不要看牙医》等绘本故事,这些故事以“个人卫生”为主题,通过趣味性的情节让幼儿认识到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提升幼儿的自主如厕能力方面,教师可选择《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马桶的故事》《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等绘本,通过画面讲解,让幼儿学会主动与长辈及教师表达自己上厕所的需求,并向幼儿讲解正确的如厕方式,以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以“自理”为主题的趣味儿歌,培养幼儿穿脱衣服的技能,例如,《穿鞋》《穿裤子》《扣纽扣》《叠衣服》等,这些儿歌朗朗上口,能给予幼儿丰富的理论经验,对其自主更衣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时,教师可选择《进餐歌》《吃饭歌》《吃饭不要喂》《样样东西都要吃》等儿歌,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进餐习惯,从而提高其独立进餐的能力。
2.健康领域,卫生安全共提升
《指南》将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作为重点内容,要求小班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为幼儿园的幼儿自我服务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基于此,在小班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文件中的教育目标及教育建议设计课程活动,帮助幼儿培养卫生习惯,并提高其安全意识,以达成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教育目标。
在健康领域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类别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及作息习惯,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例如,在“我能自己进餐”活动中,教师可向幼儿讲解不同食物蕴含的营养价值,并让其形成不挑食、不偏食的意识;在吃饭的时候告诉幼儿要细嚼慢咽,不可以边吃边玩等,通过系统性的讲解让幼儿逐渐掌握正确的进餐规则,学会独立用餐。在“我可以做……”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幼儿观察生活,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掌握在生活中自理的基本方法,强化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在“安全意识我最高”活动中,教师可结合生活情境、社会环境展开讲解,让幼儿学会避开生活中的危险,如上下楼梯要握紧扶手、看好脚下,在公共场所中不要乱走,要牵紧爸爸妈妈的手等;还可以讲解火灾、地震等逃生小技巧,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这也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一日生活,利用过渡环节培养能力
一日生活包含领域课程、集体活动、自由活动、午睡进餐、体育运动、盥洗休息等多个环节,以保育为主,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时,教师可将培养目标、培养方向、技能讲解等渗入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利用碎片化教学,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生活经验与技能,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3]。
小班幼儿年龄小,领域活动、集体学习等时长要控制在10—15分钟,而不同活动间包含着如厕、洗手、更换衣物等过渡环节。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时,可利用这些过渡环节展开教学活动,逐渐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在盥洗环节,教师可引导幼儿先上厕所后洗手,在幼儿上厕所时让其学会正确使用马桶并学会冲马桶,强化幼儿的卫生意识。在洗手环节,教师可以教幼儿“七步洗手法”,在洗手池边张贴洗手步骤,让幼儿跟着图示洗手;在幼儿洗手后,教师可引导幼儿自己用小毛巾擦手,并将小毛巾整齐叠放在指定位置上。在更换衣物、鞋袜环节,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鼓励其自主展开学习,让幼儿尝试自己更换衣物、整理物品,使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能力,达成相应的培养目标。在饮水环节,教师要规范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向其介绍正确的饮水方式,如双手拿着小杯子、喝多少接多少、喝水时不说话嬉笑、喝完水后将水杯放回原位等,这些知识经验都围绕着幼儿的日常生活展开,教师不断规范幼儿的行为,能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区域游戏,寓教于乐,在玩中学
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生活经验的主要途径。区域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项目之一,其以自主游戏为主,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展开游戏,并在游戏中学习,打造“寓教于乐”的模式,促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可对游戏内容、游戏方式进行开发与设计,将游戏与技能学习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与经验的增长,在玩中掌握更加丰富的自理经验,实现相应的教育目标[4]。
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与选择中,教师可对“过家家”游戏进行开发,开辟情境区域游戏“娃娃家”。在该区域中,教师可要求幼儿扮演娃娃们的爸爸或妈妈,并在区域中投放微型家具,划分出多个不同的游戲环境,如卧室、厨房、客厅、衣柜、床铺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为娃娃们更换衣服、整理房间等,使其在玩中掌握穿脱衣服、整理房间等技能。此外,教师可以创设竞技类的区域游戏,如“看谁穿得快”,为每位幼儿准备一件外套,使用计时的方式展开“穿衣大比拼”游戏,让幼儿用最快的速度穿衣服、扣扣子,在游戏中锻炼幼儿的穿脱技能。教师还可在益智区中投放游戏材料,如纽扣、鞋带等,利用模型道具让幼儿展开练习,引导其在游戏中不断强化自我服务能力,达成相应的培养目标。
(五)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发展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时,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家园共育背景下,教师和家长应针对幼儿发展情况,及时展开沟通与交流,分析幼儿在生活、学习、游戏中的状态,共同揣摩幼儿的心理及行为动因,双方共同明确教育方向,保证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在携手共育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5]。
第一,家庭教育要与园所教育保持一致。如在幼儿园中,教师会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要使用相同的教育方式,要树立“教育放手”的意识,让幼儿尝试着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图书、独立进餐等,发展幼儿的独立自主意识,在生活中展开教育,使幼儿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师与家长要加强沟通交流。不同的幼儿在生活中呈现的状态不同,家园双方要共同分析幼儿出现问题的原因,并结合生活环境为幼儿制订新的教育策略,打造“1+1>2”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立足小班幼儿的行为方式、年龄特点、思维特征,结合《指南》中健康领域的培养目标,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展开探讨,从生活、学习、家庭等多个视角出发提出几点建议。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的体现,学会照顾自己、学会处理生活问题,是幼儿开展其他学习活动的基础。家长及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利用生活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陆秋雨.“大带小”对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6):210-211.
宿凯娟,孙钠.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20(24):116-117,122.
杨丽丽.幼儿园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92.
戴小鹰.小班幼儿自我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J].科普童话,2018(44):134.
彭晓春.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7(Z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