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乡村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与对策

2023-06-20范宇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素质提升有效路径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中老年乡村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职业怠倦严重及教育信息技术素养不高等问题,提出抓紧补充教师、加强教育培训、细化政策落实等对策,以有效提升中老年乡村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老年乡村教师 素质提升 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0-0018-03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优化的重要工作。教育部等六部门2020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乡村教师是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各地制定出台具体方案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持续提高。在该项工作中,有一个群体容易被忽视,即中老年乡村教师(业界普遍认为35—49岁为中年教师,50岁以上为老年教师)群体。从职业稳定性来看,这一教师群体基本能够扎根乡村学校,是当前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因此,探索提升中老年乡村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策略,对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中老年乡村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度重视补充乡村学校师资,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乡村教师数量逐渐增长,越来越多青年教师愿意到乡村学校任教。但从总体来看,乡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与年龄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

调查发现,乡村学校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数量偏少、中老年教师群体庞大等问题。以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为例,笔者对该镇的中心小学及有代表性的村小、教学点的师资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该镇小学中,35—59岁教师基数较大,平均占比达67.38%;地理位置越偏远的学校,这一群体教师的占比越大,个别学校(教学点)甚至达到100%。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越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在教师招聘与补充等方面就越没有优势,长此以往,将导致许多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趋于老龄化。这一群体在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工作任务繁重

当前,不少农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等原因,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是教学班多,因此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要。例如,部分村级完小的学生人数在120—230人之间,教学班级有6个,根据生师比要求,教师配备应在10人左右(含校长),其中只有班主任担任自己所在班级的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教学,其他教师基本要跨年级、跨学科教学,加上农村学校普遍缺乏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专职教师,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工作量普遍较大。一些农村教学点的教师实行“包班制”,一个班的教师几乎要承担该班所有日常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二)职业倦怠严重

经调研发现,不少乡村学校中老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薄弱、后劲不足。因任教时间较长,他们往往会产生职业倦怠,认为只要完成基本的分内工作,学生不出安全事故、工作不失职就可以了,很少思考如何突破职业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受地理位置、工作环境、年龄特征等因素影响,部分中老年乡村教师无法及时学习和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无法切身感受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外界的差距,未能形成强烈的自我提升的渴望与需求,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久而久之,导致职业倦怠感日益严重。

(三)信息化素养不高

当前,全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广大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许多学校都配备了教育信息化设备,为提升乡村教育教學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在现实中,一些乡村学校的现代化设备使用率不高,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教育技术,部分中老年乡村教师望而生畏,能够积极运用的不多,能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少之又少。当前,许多乡村学校未能建立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机制,针对中老年乡村教师的相关培训不多、指导机制不完善,导致这一教师群体的信息化素养普遍不高。加上部分中老年乡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愿主动学习新事物,认为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是年轻人的事,出现“不论是学校的工作还是个人的事情,只要和电脑沾边的都本能拒绝”的现状,影响其个人教育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二、中老年乡村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对策

中老年乡村教师是当前乡村教育的主力军,尽管他们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但也必须认识到,这一群体的教师具有职业稳定性强、愿意扎根乡村默默奉献等优点。笔者相信,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是可以逐渐提高中老年乡村教师整体素质的。

(一)补充“新鲜血液”,缓解中老年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

从现实来看,中老年乡村教师基数过大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必须提前谋划、从长计议。建议各地按照乡村学校实际,通过公招、定向培养、特岗计划等方式,继续为乡村学校补充更多青年教师,尤其应重点补充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逐步解决乡村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等问题。同时,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完善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为乡村学校持续注入更多新生力量和外部力量,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切实缓解中老年乡村教师的工作压力。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中老年乡村教师的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对中老年乡村教师开展师德教育,关键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可通过融入式、体验式、实践式等培训方式,引导中老年乡村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师德教育实效,让中老年乡村教师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涵养教育情怀,形成投身乡村教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当前,教育信息化已进入2.0时代,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工作,是新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针对中老年乡村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接受度较低、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乡村学校青年教师或骨干教师的优势,对本校的中老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从教育信息技术设备的基本使用到深度运用等方面加强帮扶指导,让中老年乡村教师消除“不敢用、不会用”的焦虑,感受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便利,逐渐实现“能使用、经常用、离不开”,促进中老年乡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逐渐提升。

专业引领是提高教师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乡村学校要常规举办各类研修活动,为乡村教师尤其是中老年乡村教师提供更多参加研修的机会,让乡村中老年教师能够聆听专家讲座、观摩示范课,获得名师、专家的面对面指导,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拓宽专业视野,习得教育研究的方法,提升综合素质。要充分发挥“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的作用,帮助中老年乡村教师拓宽视野,主动查找与外界的差距,探索解决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在专业力量的引领下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要提高中老年乡村教师的综合素质,除了外在力量的加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很重要。美国学者巴里·波斯纳(Barry Posner)曾提出一個“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表明个人因素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鉴于此,建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完善全员培训和校本研修机制,鼓励中老年乡村教师潜心研修,多读、多思、多写,坚持把自己的课堂、同行的课堂作为研究对象,及时记录其中的得失、感悟,再结合学习相关的理论著作,把个人的教学反思、观摩反思、教育故事等进行整理、提炼,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最终达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细化政策落实,增强中老年乡村教师的获得感

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乡村教师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当前,国家、地方均出台了各项提高和保障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的政策,如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建设乡村教师保障性住房、发放偏远山区工作津贴和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生活补助、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等,这些利好政策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乡村教师的待遇,解决了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在诸多利好政策面前,建议各地、各校在执行过程中进一步细化举措,将政策的宏观导向落实到微观执行中,有针对性地解决中老年乡村教师在生活与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例如,不少地方或学校在乡村教师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片面认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最需要住房,忽略中老年教师群体的住房需求,忽视许多中老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住房紧张的状况,导致一些中老年乡村教师长期以来只能通过与父母同住、挤小房子、租房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其工作状态和个人能力提升的内在需求。为此,建议管理部门在乡村教师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中,同等关注中老年乡村教师的住房需求,切实解决该群体教师的住房问题。

又如,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无疑让广大乡村教师在职称晋升上看到了希望。但据笔者了解,宏观层面的政策令人欣喜,微观层面的操作让人有些沮丧,许多默默耕耘教坛大半辈子、基本条件达到要求的中老年乡村教师,都无法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主要是高级职称),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不敢评”“不会操作”两样。为此,建议乡村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评职称帮扶工作,可通过专题讲座、申报流程培训、“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帮助具备条件的中老年乡村教师评上高级职称。针对基本条件暂时达不到要求的中老年乡村教师,应在引导参与科研课题、论文撰写方面给予更多帮扶,让更多中老年乡村教师评上高级职称,提升其职业获得感。

综上所述,提升中老年乡村教师综合素质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需要统筹谋划、长期坚持。当前,国家与地方宏观层面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诸多利好政策,建议各地各校充分用好各项政策,全面关注中老年乡村教师群体的生活与工作状态,并据此有针对性地细化各项举措,切实提高这一群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1]高金岭.师者之魂[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高竹鸿.帮助农村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高原期”[J].教学与管理,2016(2):10-12.

[3]朱夏瑜.新时代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教学困境与提升路径[J].内蒙古教育,2021(18):17-21.

[4]邓亮,万文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33):36-3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专项课题“微视角下农村中老年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研究”(2021ZJY035)及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教育质量监测专项课题“教育质量监测促进区域内学业水平质量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以福绵区为例”(2022ZJY277)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范宇(1979— ),广西玉林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素质提升有效路径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全面建设素质提升工程 打造高素质党群干部队伍
浅谈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提升研究
新时期舞蹈编导素质的提升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